未至逼不得已,吾定会牢记为父之责。
然家国在先,朕乃君主,望吾儿体谅。
私心愿吾儿今后脱离困境,展翅高飞,再无束缚。
若吾儿初心不改,仍愿陪在为父身边,吾亦无怨言。只盼昔日之语成真,能在幽冥之处庇护吾儿。
第106章 一合一
陈玉怔怔的望着信纸上的寥寥数语,不敢有任何揣测的心思。
眼角余光察觉到有人靠近,他立刻合上信纸,警惕的看过去。
程诚万万没想到会在陈玉眼中发现杀气,下意识的举起手以示无辜,“信......殿下怎么了?”
不仅唐臻收到昌泰帝留下的信,程诚也从熟悉的世伯手中,拿到同样不见踪影的程守忠特意留给他的东西。
可以号令羽林卫的虎符和一句话。
‘尽管听殿下的吩咐,别问不该问的事。’
殿下怎么了?
陈玉摇头苦笑,低声道,“陛下担心陈国公,带程将军悄悄北上,殿下可能是担心陛下。”
话还没说完,他就察觉到不对劲,声音越来越小,眉宇间的狐疑却越来越重。
陈国公因为瓦剌奇袭开平失踪,昌泰帝去北地,能有什么用?
程诚和陈玉面面相觑,最终唯有两声叹息。
他们想不明白,更不敢探究。
唐臻缓缓走在连廊间,越过狭窄的侧门,忽然感觉脸上有些凉。
他下意识的抬起手,摸在感觉到异样的地方,然后盯着指腹间莫名发亮的湿润处陷入沉思。
这是......下雪了?
唐臻抬头望向远处,白色的雪花在朱色宫墙的衬托下格外显眼,可惜依旧比不上满身戾气,踏雪而来的人。
短短两个月未曾见面,岑威竟然陌生的像是换了个人。
束在头顶的长发明显短了许多,色泽没什么变化,依旧是充满生命力的浓黑。侧脸多了道手指长的疤,看上去并不深,视觉效果却颇为骇人,衬托锐利的眉眼愈发杀气腾腾,令人不由自主的生出心虚,不敢与其对视。
下半张脸......略显缭乱,直至今日,唐臻才发现,岑威有络腮胡的潜质。
如果当初岑威是以这副面貌进京,无论他表现的如何安静、无辜、忠诚、可靠,唐臻都不会相信岑威是个有菩萨心肠的好人。
毕竟他也没见过,谁信奉的菩萨,刀尖的血都顾不上擦。
再往下打量,几乎完全被轻甲束缚的身体,摆脱布衣的遮掩,彻底显露
出非同寻常的体魄。
在武将中,岑威的体型或许不显眼,甚至算不上健壮。光是福宁宫内的羽林卫,就能找出不少能装下两个岑威的壮汉。
然而身为曾经拥有相同体型的人,唐臻最明白,紧贴骨骼的肌肉需要多少汗水和天赋,具有多么可怕的爆发力。
有些人即使能按照最正确的办法去练,终其一生也不可能拥有与岑威相似的体魄。
......比如现在的太子殿下。
两人隔雪相望,眼底皆是惊讶。
唐臻没想到会突然在福宁宫见到本该在贵州的人。
岑威同样没想到,传闻中遭遇行刺,只能卧床养伤的太子殿下,会寝衣套着斗篷的站在院中回廊处......看雪?
“给殿下请安。”岑威单膝跪地,解释道,“臣申时三刻经过城门归京,听闻殿下伤重,手中正好有从贵州缴获的老参,便想立刻献给殿下。”
他尚未离京时,太子卧病,鲜少允许宫外的人探望,岑威便以为至少今日,见不到太子殿下。
没想到守在福宁宫门口的羽林卫竟然直接放他进来,允许他在太子居住的院子里等消息。
“冲撞之处,请殿下恕罪。”
岑威低下头,眼底浮现悔意,早知这般,他至少应该换下这身不知沾染过多少血迹的盔甲,再进宫看望太子。
唐臻居高临下的望着小心翼翼收起爪牙的头狼,眉宇间满是嘲讽。
岑威像是柄经历过千锤百炼的宝剑,从前始终藏在名为‘他人揣测,认为合理’的剑鞘中。
久而久之,不仅令众人忘记曾因这柄宝剑心惊胆战,夜不能寐的经历,竟然连宝剑自身都认为,只要他想,可以随时随地伪装的天衣无缝。
京都鲜少有如此大雪,短短的时间里,地上已经铺满薄薄的雪花。因为唐臻的走动,留下清晰的痕迹。
岑威听着脚步声从远到近,忍不住抬头打量太子殿下。
两月未见,太子殿下依旧是病恹恹的模样,眉宇间的冷漠却更胜以往,似乎这世间没什么值得他驻足的事。
唐臻神色平静的经过岑威,没有停下脚步,只是虚抬了下手,几不可闻的声音如同从未存在过。
“辛苦,早些回府休息。”
陈玉和程诚匆匆追过来,正好看到太子经过模样陌生的人,本就紧绷到极致的神经直接失控。
“什么人!”
程诚厉呵,立刻拔剑,冲向太子殿下。
陈玉重重的喘了口气,没来及说话,拼了命的追上程诚。
岑威没想到,他这次进宫不是没受到阻碍,只是最大的阻碍在最后。他哭笑不得的接住程诚的剑刃,忍不住摸了下脸,闷声道,“我是岑威。”
“岑兄?”陈玉大惊,下意识的看向岑威的身后。
程诚被空手接白刃,满脸尴尬,再也没脸说什么,眉宇间却依旧有狐疑,不停的看向陈玉,希望陈玉能给他个肯定的答案。
世上相像的人那么多,他偏偏又是个脸盲。
太子殿下的安危,不容任何疏忽!
岑威灵巧的转动手腕,长剑转着橘色的光花在手中翻转,递向程诚,他本人却转头看向唐臻的背影。
“殿下,臣有事禀,贵州红莲镇另有内情。”
唐臻停下脚步,盯着搭在房门上的手看了会,终于应声,“进来吧。”
虽然他现在已经不在意贵州,更不关心红莲,但是有人愿意给他讲故事也不错。
直至唐臻的背影彻底消失在门后,岑威才转过头看向陈玉,“殿下心情不好?”
陈玉不能不答,又无法说实话,脸上不知不觉的浮现苦涩。
岑威见状,不再追问,低头打量身上的软甲,又摸了下脸,低声道,“可否为我找个更衣的地方?”
陈玉立刻点头,让程诚带岑威去偏殿,他正好趁着这个时间去找太子殿下。
陛下此番秘密北上,福祸难料。
以殿下对陛下的感情......肯定不会高兴,唉。
陈玉站在原地,等待岑威走远,立刻跑到门口,小心翼翼的伸出手,见房门被轻而易举的推动,心口的巨石顿时移开大半。
“殿下?”他绕过屏风,终于见到半卧在床上的唐臻。陈玉思来想去,终究没敢猜测太子殿下的逆鳞,只能没话找话,问道,“殿下身上冷不冷,我去煮壶热茶端来?”
唐臻沉默的点头,脸色淡淡,看
不出任何端倪,几乎与最近卧床养病的模样没有区别。
陈玉见状,委实不知道该不该继续担心。
想到唐臻肯留下岑威,起码还有心思关心其他事,陈玉强行按下心中的不安,转身去隔间,寻太子殿下最喜欢的茶叶。
热茶尚未见踪影,岑威已经去而复返,布满战争痕迹的轻甲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羽林卫的朱色布衣。看着像是程诚的衣服,带着淡淡的皂荚味,腰间紧绷,几乎能看出腹部的轮廓,袖口也不贴合,露出一截小臂。
陈玉被岑威经过他身边带起的冷风,刺激的打了个寒颤,难以置信的问道,“你洗冷水澡?”
岑威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回到陈玉身边,借着正在烧水的炭炉烤火,下颔处还带着血丝的伤口更加明显。
唐臻听见动静,抬起眼皮,无声打量岑威,示意程诚搬个椅子放在床边。
终究是陈玉的热茶先送到唐臻的身边,岑威捧着茶盏跟在陈玉后面,“殿下?”
“坐。”唐臻点头,委实提不起发问的兴致。
岑威依言坐下,毕竟是刚经历过战事。即使正值冬月,哪怕风餐露宿在所难免,但是不必受烈日影响。除去几乎覆盖半张脸的胡子,岑威依旧比离开京都之前,肉眼可见的粗糙了些。
在场的人不是亲眼见识过战争,就是亲自拼杀过,自然也不会觉得不对劲。
只是难免会有难以适应的感觉,忍不住盯着岑威的脸看。
好在岑威对这样的目光并不陌生,完全不受影响,他向唐臻问道,“臣随捷报寄回的密信,殿下可曾收到?”
唐臻点头,“你和梁安的密信,我都有收到。”
提起梁安,岑威顺便交代了句,“梁安久违归家,打算在贵州停留两月,既是等待陛下对贵州的旨意,也能顺便与家人团聚。殿下若是有召,他也能立刻赶回来。”
陈玉闻言,小心翼翼的侧过头,用眼角余光看唐臻的反应。
岑威提起陛下,殿下会不会......很好,不会,殿下不仅没不高兴,还能开玩笑。
唐臻想到梁安多次想要逃回两广,最后都是咬着牙悬崖勒马,摇了摇头,“梁安在贵州,如同老鼠进了米仓,想来让他心
甘情愿的回来,恐怕不是易事。”
“殿下不必多虑。”岑威看了眼全部心思都在太子身上的陈玉,笑道,“老鼠也有鼠兄弟。”
因为担心,难得打起精神听太子殿下闲聊的程诚满头雾水。
如果梁安是老鼠,鼠兄弟不就是梁安的表兄弟和族兄弟?
这些人不是在两广就是在贵州,没有任何人在京都,梁老鼠在贵州守着米仓,岂不是更没有回京都的理由?
为什么太子殿下和少将军,反而笃定梁安会因此回来......难道有他漏听的内容?
程诚习惯性的看向陈玉,可惜陈玉满脸的心不在焉,没发现他的目光,更不可能为他解惑。
岑威只当没发现陈玉的异常和太子殿下非同寻常的沉寂,牢记他留下的理由,对唐臻解释贵州红莲镇的内情。
在随着捷报寄回的密信中,他曾告诉太子,在红莲镇内的密道□□发现七个密闭的石盒,钥匙却只有一份。即七座红莲镇的印信合一,按照纹路打磨还原成宗赏给薛寄的玉佩。
为将所有石盒打开,岑威决定先仿制玉佩吗,保证万无一失。
期间岑威曾令摸金校尉用盗墓的手法,试探着打开其中一个密闭的石盒,没想到石盒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石盒本身,内侧刻着密密麻麻的字迹。
好在摸金校尉经验丰富,手法也足够老道,又有岑威的反复叮嘱,打开石盒的过程非常小心,只是损失了些不重要的字迹。
第一个石盒,内容惊人,暗示当年安定侯当众刺杀昌泰帝,有已经亡故数年的薛寄在背后谋划。
只是留下字迹的人,精神状态未知,非常值得探究。
岑威没有刻意吊人胃口的恶趣味,开门见山的道,“我已经令人打开另外六个石盒。”
第107章 一合一
这些石盒,无一例外,皆是红莲镇建造时所留。
包括岑威令摸金校尉提前打开的石盒,内部皆刻满字迹,内容各不相同,仅有一个石盒内有其他物件,正是当年成宗赏给薛寄的玉佩。
岑威刚好将玉佩带在身上。
相比玉佩背后的故事,这块玉佩本身委实逊色许多,只是块颇为珍贵的玉石而已,论珍贵的程度甚至比不上令岑威被软禁在宫中的麒麟玉佩。
“根据石盒内的刻字判断,应该是同一个人留下这些石盒,他对‘大人’忠心耿耿,因此格外憎恨当年亲自下令围剿薛寄的成宗。”岑威将玉佩递给唐臻,细致的解释道,“每座红莲镇建成,他都会留下密道和石盒,玉佩是在第一座红莲镇的石盒中发现。盒中的留字是......在景成三十五年。”
岑威抬起眼皮,神色平静的凝视唐臻,停顿片刻,等唐臻做好准备才再次开口。
‘大人远去三年,昔日最繁华之处竟满目狼藉。’
‘所谓红莲贼子,难道不是那些容不下大人的虎豹,应得的福报?’
‘大人的冤屈苦难一日不得平反,红莲贼子一日不会断绝。’
......
景成三十五年,昔日南宁侯阵前伏诛的第三年,贵州境内第一次出现见人即杀,所过之处不留活口的穷凶极恶之贼。
因其自称本不愿如此,实乃迫不得已,走投无路,不愿回头,有文人将其比喻为血染白莲。与此同时,贼子身上陆续开始出现莲形的绣样或饰品。
久而久之,众人皆称其为红莲贼子。
唐臻仔细摩挲手上的玉佩,终于确定,这块玉佩的与众不同,仅是在红莲镇留下地道和石盒的人心中。
抛却这些,这只是块用料不错,雕工上乘的玉佩而已。
留下石盒的人,精神状态已经不必再刻意探究,肯定不算正常。
唐臻默默扬起嘴角,作为......疯子预备役,听已经疯了的人留下的故事,还挺有趣。
作为讲故事的人,岑威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语气几乎没有变化、用词毫无新意、说完上句,别人依稀能猜到下句,鲜少有悬念......但是胜在故事新颖,包括唐臻在内的所有听众都不知不觉的被吸引。
结合所有石盒的内容,所谓的‘大人’就是薛寄本人。
至少第七座红莲镇建成之时,昌泰二十年,年近七旬的薛寄还活着,只是身在异域,始终不曾返回故土。
“留下石盒的人已经能确定,名为王宁,其父曾是薛寄的管家。从小跟在父亲身边,也算是在薛寄身边长大,对薛寄忠心耿耿。全族近百口,皆被薛寄牵连,仅留他一个活口。”岑威摇头,眼底却无悲无喜,“薛寄曾多次想要王宁去他身边,但王宁皆以大人的大业未成、冤屈未散为理由拒绝。”
“通过石盒中的只言片语可以判断,薛寄当初为在众目睽睽之下脱身,特意反其道而行,向北逃命。路过数个正在通缉他的地方,最后伪装成被征集的壮丁,顺着开平卫的长城缺口逃向草原。”
陈玉不知不觉的捂住嘴,死死的低着头。
开平卫、草原、薛寄?
103/155 首页 上一页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