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太子殿下只想活着(穿越重生)——金戈万里

时间:2023-08-27 10:29:24  作者:金戈万里
  唐臻只需要等着李晓朝和燕翎拿着现成的结论来试探他。
  否定或承认一件事永远比从无到有的编造简单。
  由于李晓朝和燕翎在昌泰帝秘密北上的这件事上,立场截然不同,做出的反应自然也大相径庭。
  在李晓朝看来,昌泰帝的举动不亚于背叛,陈国公则是虎口夺食。
  他身在京都,为保护昌泰帝和太子的安全殚精竭虑,昌泰帝和太子都应该是他手中的筹码。
  筹码突然长腿跑了,他如何能忍?
  唐臻只拖延半日,终究还是被李晓朝找上门。
  “殿下,我只问一件事。”李晓朝站在唐臻的床前,桃花眼中满是因为疲惫生出的血丝,看向唐臻的目光隐隐带着审视,神色前所未有的严肃。
  唐臻懒得装病,声音虽轻但中气十足,“你说。”
  李晓朝眼中闪过异色,问道,“腊月二十五日之前,殿下知不知道,陛下已经不在福宁宫。”
  唐臻直视李晓朝的目光。
  “不知道”
  李晓朝的表情告诉他,如果说实话,李晓朝会发疯。
  唐臻自认道德感较低,不是好人,自然不会因为说谎愧疚,眼底满是坦荡,任由李晓朝探究。
  至于心虚......这有什么心虚?
  即使被拆穿,他也有其他办法应付李晓朝,总不至于直接丧命。
  许久之后,李晓朝的脸上终于浮现笑意,朝唐臻张开双臂,反而安慰他,“别难过,陛下必定有不得已的苦衷。”
  唐臻对李晓朝的动作视而不见,抱住双腿,闷声道,“他没苦衷,只是不愿意将我放在第一位。”
  自从失去对未来的考虑,唐臻通常会因为懒得思索假话,直接说实话,李晓朝却认为唐臻这番话是在与昌泰帝赌气,当即更愿意相信唐臻也是刚知道昌泰帝秘密离开京都,脸色再次缓和。
  心中认定一个答案,自然会有与之相符的逻辑。
  李晓朝先入为主,相信唐臻也是因为陈国公的奏折,才知道昌泰帝秘密离开京都的事。
  那么唐臻因为这件事,所有出人预料的行为,都符合太子对昌泰帝的濡慕,同样符合李晓朝的预期。
  他早就知道,昌泰帝永远不会像信任安定侯和程守忠那样的信任他,所以他最好的筹码,只能是太子。
  为此他在太子的身上投入大量的心血,步步谨慎的筹谋,终于成为在太子心中仅次于昌泰帝重要的人。
  这还不够。
  程守忠......哼,要不是程守忠掌握的力量委实弃之可惜,他绝不会忍耐程守忠至今。
  未免程守忠再给他添堵,他不能只是昌泰帝的影子,万一来日熬死昌泰帝,程守忠却突然开窍......
  谁更像昌泰帝,不言而喻。
  所以李晓朝拿出程宝儿生前最爱的诗册给太子,希望太子能清晰的认识到他与昌泰帝的不同,依旧愿意将他视作仅次于昌泰帝,甚至超过昌泰帝重要的人。
  虽然这番考虑,似乎没有成功。
  但是李晓朝等到了更好的机会。
  就在当下。
  太子因为昌泰帝不告而别的行为心生隔阂,昌泰帝又在千里之外,至少数月不会回来。
  这段时间,正是他取代昌泰帝的最佳时机。
  等到事成......李晓朝眼中闪过狠色,昌泰帝自然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程守忠拼命守着的东西,他都会从程诚的手中拿到。
  唐臻等了许久,没等到始终站在床边的李晓朝再开口,漫不经心的抬起眼皮,刚好看见李晓朝眼中的狠辣。
  他若无其事的移开视线,认真的欣赏手指甲里饱满的半月。
  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谁都别告诉他,又有什么阴谋诡计。
  他不好奇,半点都不想知道!
  李晓朝面容晦涩的去福宁宫,又脚步轻快的离开,消息很快就传入燕翎的耳中。
  燕翎担心陈国公的折子惹恼太子,导致自己在太子心中的地位有所改变。既为陈国公拿住昌泰帝窃喜,又怕数月的心血毁于一旦,连忙进宫去见太子。
  唐臻已经见过李晓朝,自然不差再多个燕翎。
  他心中很清楚,这两人不见到他,绝不会善罢甘休。
  与其等到他们耐心耗尽,狗急跳墙,不如早日敷衍过去,免得过年都难以得片刻的清净。
  燕翎有心试探,决定兵行险招,拿出原本并不准备在此时派上用场的玉佩,“这是我为殿下准备的年礼。”
  唐臻心存敷衍,闭着眼睛看了眼,“不错,我很喜欢。”
  “......”燕翎怔住,下意识的低下头,看他是否拿错了玉佩。
  为了让太子相信他是无心之失,然后再诚心诚意的道歉,顺势与太子和好如初,拥有彼此共有的秘密。拿出装玉佩的锦盒时他特意控制目光,没有看向盒子内。
  大红色的绸缎上放着成年男子巴掌大的玉佩,玉料相比绸缎却十分粗糙,猛地看去甚至会因为遍布杂色的玉料,难以分辨玉佩究竟被雕刻成何等模样。
  燕翎屏住呼吸,凝神观看。惊愕的发现,他没有拿错玉佩。
  “不、不错......殿下喜欢?!”
  他顾不得羞耻,拿出玉佩放在手心,难以置信的举到唐臻眼前。
  唐臻总算是看清玉佩的模样。
  薄薄的杂色玉料上,雕刻非花鸟鱼虫、非百兽祥瑞,竟然是两个人,还是两个性别相同,没有衣服,姿势奇怪的人。
  见多识广的唐臻眨了眨眼睛,不愿意承认自己刚才根本就没看清玉佩的模样,他觉得燕翎知道真相,可能会不依不饶的询问他,为什么态度如此敷衍。
  唐臻懒得解释,不想多与燕翎说半个字。
  他垂下头,挡住眼底的嫌弃,眉宇间满是天真,“我没见过这种雕刻的玉佩,看着颇为稀奇。”
  燕翎面目赤红,眼神躲闪。
  作为巧言善辩的人,他竟然心生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对太子解释玉佩的用途,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他为什么会知道玉佩的用途。
  早先想好的说辞,皆随着温度越来越高的脸皮凭空消失。
  唐臻等得不耐烦,转过头直视燕翎的眼睛,状似无意的道,“这等成色的玉佩,你难道不是因为它的雕刻稀奇,所以才特意送给孤?”
  “殿下猜对了。”燕翎故作镇定的将玉佩放回锦盒,特意说了句,“只是不知道雕刻玉佩的人是从哪得到的灵感,竟然弄出如此稀奇古怪的东西,等我弄明白其中的道理,立刻来告诉殿下。”
  留下将来再次提起这茬的话头,脸上火烧火燎的燕翎再也坐不住,匆匆告辞,头也不回的离开,仿佛身后追着吃人的妖怪。
 
 
第113章 三合一
  因为在福宁宫当场断气的杨磊和送去太医院也没能救回来的高玉光,虽然京都依旧对昌泰帝秘密北上的行为多有议论,但是再也没人将这些议论,特意告诉福宁宫中的太子。
  即使依旧存在别有用心,可以不顾性命的人,也会在抵达福宁宫大门之前,先被李晓朝或燕翎拦下,只能站在宫外遥望。
  总而言之,无论京都的暗潮汹涌吞没多少人,唐臻都能安心过年。
  昌泰二十四年,腊月三十日。
  孟长明信守承诺,在辰时进宫。
  考虑太子虽然近日身体有好转迹象,但是面相怎么看都是命不久矣,他难得体贴,先去东宫书房消磨时间,免得将太子堵在病床上。等到陈玉亲自去请,孟长明才骄矜的抬着头前往福宁宫。
  他又换上明亮的红衣,领口、袖口满是华丽繁复的纹路,哪怕只是隔窗远望,眼睛远不如上辈子的唐臻也能认出这是孟长明。
  在宫中,太子殿下就没见过比孟长明还嚣张的人。
  只看华丽的穿着和肆无忌惮的行事,丝毫不像孟氏子孙,反而与施承善有几分......罢了,过年不想晦气的鬼。
  唐臻摇了摇头,关上窗户,眼不见为净。
  虽然是过年,但是昌泰帝不在,太子又在养病,陈玉整日为太子忧心,程诚几乎将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应付李晓朝上,最后竟然是早就深入简出的平安在距离过年只剩下最后两日的时候站出来。
  因为时间过于仓促,过去的十几年,平安也习惯了平淡的过年。除了门上的对联和屋檐下崭新的灯笼,福宁宫完全看不出过年的气氛。
  孟长明边走边摇头,进门之后,脸上的嫌弃已经显而易见。
  他目光挑剔的打量唐臻,问道,“殿下怎么还不换新衣?”
  唐臻懒洋洋的靠着软塌,懒得挪地方,随口敷衍道,“新年穿新衣,这不是还在旧年里。”
  可惜这种敷衍对孟长明,完全是耳旁风,风过无痕的耳旁风。
  孟长明索性不再看他,转而对陈玉发难,“你都知道找身新衣服穿上,怎么忘了给殿下拿新衣服?”
  陈玉顺着孟长明的目光低头,动了动嘴,没发出任何声音,眼底却满是愧疚。
  这若是他自己置办的新衣,怎么可能忘了太子殿下?
  自从被程锋认做义子,年节之事,陈玉从未操心过。哪怕他远在京都,无论什么年节,前后总能收到程锋为他准备的东西。
  只是这话说出来,恐怕又要让殿下想起昌泰帝,平白又成了烦心事。
  唉......
  陈玉咽下辩驳,虚心认下过错,亲自去为唐臻找衣服。
  尊卑有别,他必不会让太子殿下输给孟长明!
  唐臻的目光随着陈玉忙碌的身影移动片刻,谴责的看向孟长明,黑白分明的双眼清晰的写着‘没事找事’。
  孟长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骄傲的抬起头,端起茶盏仔细品味,以带着宫人内侍人仰马翻的陈玉为背景,竟然颇有闹中取静的意境。
  平安身边的元宝小太监不知何时跑到门口,小心翼翼的打量屋内的吵闹,天真单纯的脸上满是惊讶。
  在他的记忆里,太子殿下所在的地方这么热闹,肯定是太子殿下的身体突然不好,所有人都忧心忡忡却不敢表露分毫。
  从未像现在这般,虽然很多人各做各的事,不仅没做到安静,反而有些吵闹,但是没人生气。
  ......像是在玩。
  可是平安公公说过,宫中各司其职,没有闲人,怎么会有闲暇的时间玩耍?
  孟长明发现门口的小太监,心知必有特殊之处,否则不可能出现在福宁宫。他随手从腰间拿下个绣工精致的锦囊,朝小太监招手,“来。”
  唐臻闻声看过去,视线没有在元宝的脸上久留。
  他对曾生出二心,在东宫为别人行方便的平安都没什么特殊的观感,对元宝更不可能有多余的看法。只当这个小太监是平安捧在手心的花瓶,乖巧懂事,还算养眼。
  “你倒是大方。”唐臻的目光在孟长明腰间停留。
  早先隔窗相望,毕竟离得远,他竟然没看到孟长明腰间挂着半圈用料奢华的锦囊。看着似乎与衣料是相同的材质,在日光下流光溢彩。即使离开华服,只是作为普通锦囊也算难得的精品。
  孟长明亲自将锦囊挂在元宝腰间,语重心长的道,“过年要热闹。即使你不开心,让身边的人开心,你也能在开心的环境里,至少有个年味。”
  唐臻点头,去除糟粕,抓住重点,“你不开心。”
  孟长明的转过头,指着小心翼翼研究锦囊的元宝,似笑非笑的道,“为何不是我开心,所以也想看他们开心?”
  “老师说的对,学生受教了。”
  唐臻端起茶盏,昂头饮尽,当做赔礼。
  孟长明不知道,他现在的模样像是被踩住尾巴却因为莫名的原因,勉强忍住脾气的猫。
  唐臻不想被挠花脸,更不愿意沾染满身的猫毛,所以立刻认错。
  退一步,果然海阔天空。
  唐臻重新躺下,发出满足的喟叹,如果能长梦不醒......似乎也不算遗憾。
  令太子主动认错退让的孟长明目光定定的凝视唐臻安静的侧脸,眼底丝毫不见笑意,只有看不到尽头的晦涩和几不可见的愁绪。
  元宝小太监研究完锦囊,珍之重之的放入怀中,打算将其转送给平安公公,然后小心翼翼的跟在陈玉的身后。
  过了今年,他又长大一岁,要早日学会办差。
  一时之间,热闹的寝殿,除了闭眼假寐的太子,只有口口声声要有年味却满眼晦涩的孟长明格格不入。
  好在陈玉的动作足够迅速,很快就找来足以彰显太子身份的新衣和成套的配饰,然后带着八个宫人和一个小尾巴,虎视眈眈的盯着唐臻。
  唐臻看了眼尽数放在锦盒中的衣服和配饰,在接受陈玉喋喋不休的劝说和抓紧时间换衣服之间稍作迟疑,立刻决定,选择后者。
  圣朝以‘黄’为尊,帝王用明黄,太子用杏黄,其余如皇子、亲王、郡王、宗亲等,如无帝王特允,只能用鹅黄。
  寻常的朝臣和百姓,连鹅黄都不能用。
  近百年,皇族威势远不如从前,鹅黄也逐渐成为普通颜色,只有明黄和杏黄始终是皇帝和太子的代指,哪怕势大如陈国公、三省总督也不曾在这方面僭越。
  孟长明穿了身红衣,陈玉就为太子找来杏色常服,非要分清君臣不可。发冠也是以上好的羊脂白玉为料,雕刻盘旋云端的雏龙。
  换衣服还算顺利,梳头却难倒几乎年年俱全的陈玉。孟长明翻了个白眼,指着程诚道,“难道你觉得我会?还不如问那个憨大个。做护卫的人,什么都会。”
  程诚连连摇头,他顶着什么样的头发都能出门,反正别人看他,只在乎骨头和拳头硬不硬,脸不重要,殿下却不同!
  况且他笨手笨脚,拽掉自己多少头发都不要紧,若是弄疼殿下,岂不是罪大恶极?
  唐臻等了半晌,倍感无聊,干脆拿起梳子,自食其力。
  陈玉环顾四周,宫人整齐的退后半步,只有元宝满了半拍,满脸讨好的看向陈玉,悄悄退后。
  他叹了口气,正要交代元宝,去找个会梳头宫人来,眼角余光忽然觉得不对劲,下意识的看过去。
  “殿下?”
  正对着银镜调整玉冠位置的唐臻闻声回头,虚心问道,“怎么样?”
  或许是因为自幼体弱多病的缘故,太子殿下的头发虽然又长又黑,但也纤细柔软,能够轻而易举的团得整齐,塞入发冠中。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