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木匠逆袭尚书郎(古代架空)——清秋烟雨

时间:2023-09-14 08:01:17  作者:清秋烟雨
  那年长的双儿对孩子轻声责备了一下,歉意地对时昭道:“时家小哥,抱歉啊,小孩子不懂事,扰你清净了。”
  想不到这山民背后还有这样的辛酸事,时昭光听着就觉得难受。他想起从自己回到水城拿回自家的财产的一路艰辛,就知道这样的事不会是个例。
  有时候,人类对待同类,对待亲人,比对待动物,对待仇敌更狠毒。
  身旁的艾叶早就听得泪眼婆娑,是怕被人看见掉眼泪,才一直强忍着。时昭对那双儿道:“你这木头这么好,五十文太便宜了,我给六十文。”
  他怕这双儿不敢接受,又补充道:“我收别人的也是这个价。”
  说着还指了指一旁墙上靠着的木头:“这根木头是生的,还不及你的好,都是五十五文收的。”
  本来他想再多给些这双儿,但以对方的性子,很可能不会要,时昭就只是紧着木头的价格说。
  末了又道:“我长期都需要木头,以后你家要是还有木头要卖,来跟我说一声就是。我家有马车,可以去家里拉,免得你跑一趟。”
  那年长的双儿听了愣了,许久才感激道:“谢谢时家小哥,谢谢你。你这是,真的帮了我大忙了……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人大概也是太久没有遇到人间善意了吧。时昭见他这样子,不免又想到自己父亲被构陷入狱后,自己求助无门时的心境。
  时昭数了六十文钱给那年长双儿,又另外给了两文钱给他叫小荷的孩子:“拿去买糖吃。”
  这孩子看起来跟艾叶差不多大,他记得小孩子都是爱吃糖的,艾叶就很喜欢。当然,他除了知道小孩爱吃糖,也不知小孩子还有别的什么爱好。
  “这使不得,使不得。”年长的双儿赶紧把另外的两文钱往回推,“你给了我这么好的价格,哪里还能再额外要您的钱。”
  小双儿倒是眼巴巴地看着被自家娘父推回去的铜钱,眼里写满了渴望,却又不敢拿。
  艾叶上前将铜钱拿住,塞在小荷手里:“拿着,我家少爷给你买糖吃的。我家少爷可好了,他是天下最好最好的少爷了。你不要怕。”
  小荷把艾叶放在自己手中的铜钱摸了又摸,还是把钱又还回了艾叶手中:“我娘父说了,钱要自己挣的才能花得踏实。”
  艾叶拿着被还回来的两文钱铜板,有些不知所措地望着自家少爷。
  时昭实在没想到一个无依无靠的贫穷双儿竟然还能把孩子教得这么好。心中顿时对眼前的父子俩高看了不少。
  他也没有强求小荷拿着自己给的铜钱,而是对小荷道:“你娘父很有教导之方。”
  说罢又对年长的双儿道:“日后你有树木或者别的物什要卖,都可以来我家问问。我们刚回来不久,吃穿用度什么都是要买的。”
  这也算是隐性给对方一点帮助。
  双儿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口里连声说着“谢谢”,拉着孩子给他们鞠了个躬:“小荷,给时家哥哥鞠个躬。”
  小双儿听话地跟着娘父给时昭鞠了个躬。
  走的时候,双儿把孩子身后装满柴火的背篓拿过来自己背上,然后对孩子道:“小荷,走吧。”
  时昭这才想起小孩身后那一篓柴火。他喊住正要离开的双儿:“你们这柴火也是要背出去卖的?”
  双儿点点头:“是。前些时日砍了树,现在树枝也干了,家里用不完,就背上街换点油盐。”
  时昭道:“你这柴火我也买了,你出个价?”
  看到双儿背起孩子的大背篓,时昭才算明白为什么刚才双儿会把木头便宜一点卖给他,大概也是不想孩子这么辛苦。
  双儿背着背篓,犹豫道:“时家哥哥,你真需要这柴火吗?”
  毕竟时昭家也就住在这山脚下,山里人家一般都不会买柴火的。这柴火都是镇上、县城没山林、不用做农活的贵人才会买。
  刚才时昭已经给了他卖的木头一个好价钱,他不能让别人因为同情他就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时昭道:“真的需要。你也知道,我刚回来不久,很多农活都还没上手,这上山打柴,还真不太会。”
  其实现在时家柴房里,堆了满满一屋子柴火,够他们家烧几年的了。那些柴火,都是此前家中修葺房屋砍的树木的枝桠和剩下的边脚料。
  时昭爷爷辈起,时家就开始发达,但那也只是凭手艺赚钱发家;父亲时鸿一飞冲天,直接从从山村里飞出去吃了皇粮的事,这条山路进去的人家都知道。
  虽说现在时昭因家境败落回乡,但想着他一个少爷回家,不会打柴好像也很合理。
  双儿这才比较放心,但说到价钱又开始局促:“给五文钱吧,不知道多不多。要不您看着给。”
  时昭看着这双儿如此劳苦,一颗树木长大,砍伐,晒干,又要扛出来买,自己还多给了点才六十文钱,加上这柴火才六十五文。
  而父亲健在时,自己当初在青州府和那群纨绔游手好闲,一出手就是几十上百两银子。那些钱,随便花出去一次都够这些底层百姓一家子吃喝一辈子,甚至几辈子有余。
  想起往事,时昭越发愧疚、自责。难怪父亲那会说自己没吃过苦,不知天高地厚,狂妄无知。如今看来,父亲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错。
  只是父亲已经去世,自己再也没有办法跟他当面认错。
  时昭道:“好,那就五文。以后你有柴火了,也给我送来,我就不用去山上打柴了。”
  “好好。”年长的双儿赶忙道,“时家哥哥,你家柴房在哪里?我帮你把柴火背进去。”
  柴房里满满的柴火,让他背进去岂不是露馅了。
  时昭对双儿道:“这样吧,你把柴火先放在这里,待会我自己拿进去。因为我还要在这里买木头,走不开。”
  那双儿也不怀疑有他,可能也觉得自己这身穿着不好意思进入别人的家中,便道:“好好。”
  时昭又问他:“你上街这背篓要用吗?不用的话,就等你回来的时候再来我家拿。”
  那双儿赶忙道:“没事,没事,我就给孩子买块布料回来做衣服。也用不着背篓。”心里想的却是,到时买了物什,在街上找几根稻草绑着也不碍事。人家都买光了自己的东西,这点不方便也没什么。
  时昭想起这双儿说要上街给自己孩子买布料做衣服的,遂对艾叶道:“去吧咱家的竹篮拿出来借给他一下。”
  那双儿没想到时昭考虑得这么周到,拿着时昭借给他的竹篮,千恩万谢的走了。
  那对双儿父子走了,时昭心绪却久久难平。两人也没再练字,而是聊起刚才那对可怜的父子来。
  “哎,想不到荷塘村还有这样贫穷的人家。”艾叶叹道。
  他虽然从小在牙房长大,没少干活,但牙房要指着他们赚钱,穿着上到不算太差。而且触目看到的都是繁华,真没见过过得如此穷困,比自己过得还差的人。
  等他被时家买回之后,就更没过过这种苦日子了。即便是卖身奴仆,时家也还会发些月钱给他们零用。虽然比雇的仆从少,但比很多大户人家的卖身奴仆和底层百姓日子过得都要好。
  艾叶说着望向自家少爷,有些难为情地:“少爷,我可不可以把之前在时府的小厮服送给小荷穿?我没扔。”
  说完艾叶又懊悔起来:“方才也忘了问问他们住哪里。”
  之前遣散家仆后,时府散了,也没有必要再穿制式仆从的服饰,时昭就让艾叶把时家仆从的装束丢掉。没想到这孩子舍不得,竟然一直留着,还带来水城了。
  “那便送给他吧。他们现在应是去了麻旺镇做衣裳,等下总要回来的。”时昭忍不住笑话艾叶,“别忘了,他们的背篓还在咱们家呢。”
  虽然县城离他们这里更近,但县城的物价肯定比镇上贵。以那对双儿父子的条件来说,他们肯定更愿意去远一点的镇上买布料。
  “对哦,我差点忘了。谢谢少爷。”
  艾叶欢呼起来,喊完突然想起:“少爷,幸好刚才小荷的娘父看到靠在院墙上的木头主动过来问,不然我们都没留意到他们走过。要是有个幡子告诉大家,我们这里收木头就好了。”
  时昭听了这话,心头一亮。
  他忽然觉得自己好傻,搬张桌子一直坐在这里等,见一个问一个,还有可能因为疏忽或者看书忙别的事漏问人。
  为何此前就没想起写一张纸条张贴在围墙上呢!有卖树的人走过,便可自行前来询问。
  随后立刻又想到,这样行不通。这山民识字的人少,贴了纸条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不过……
  时昭的目光落在方才艾叶涂涂画画的地方,忽然想起,他可以在字的旁边再画上一根木头,然后在院墙上再靠上两根木头。
  加上今日赶集自己收木头之事,过往的村民都能看到,肯定也会传出去的。这样,以后要卖木头的山民看到字画不就能懂自己的意思了吗?
  这样一来,他也不用在赶集日整日守在门口浪费光阴。
  想通之后,说干就干,时昭很快在一张纸上写下“收购木头”几个字,又在字的旁边画了一根木头,然后粘贴在自家墙头。
  对艾叶道:“咋样?”
  艾叶蹦着鼓掌:“少爷的字写得真好,少爷的画画得真好。”
  “马屁精。”时昭弹了艾叶一个脸绷,“去,把凳子搬回去。收摊。”
  作者有话要说:
  这对父子的贫穷是有原因的。
 
 
第51章 双儿
  时昭让艾叶去搬门外的凳子, 自己则去背那装着柴火的背篓。太沉了,第一下还没能完全站起来,又被背篓的重量拖了回去。
  想起刚才这篓柴火是个不到及笄年的小双儿背来的, 也不知小荷那小身板是怎么负得起这样的重量。
  艾叶见了时昭的囧样,忙放下凳子过来帮忙,给时昭把背篓后面往上使劲提了提,时昭才背起来。
  抽着背篓让时昭站起来,艾叶退后两步道:“少爷,以后背比较重的东西先放在高处再背,这样才会容易背起来。”
  “行, 你这经验还挺多的。”时昭当然相信他的小仆人, 背着背篓进院子后直接往柴房走, 把里面的柴火都腾了出来, 再把背篓放在大门内的院墙下。
  时昭腾了柴火出来, 艾叶已经把自己的凳子, 时昭的椅子,还有笔墨纸砚搬了回来,院外就还剩下一张桌子。
  “走, 抬桌子去。”时昭捏了捏艾叶脖颈的后颈肉,痒得艾叶哈哈笑过不停。
  时母在院中站了许久,她原本是要出去过问下儿子树木收买情况的, 谁知才走到门口就看见时昭教艾叶写字忘了买树木,小荷娘父上前问话一幕。
  她站在大门内的假山旁一直看着, 直到儿子去背起背篓要去柴房才走开。原本画花样的心思也没有了,坐在桌前发呆。没过多久, 就听到艾叶嘻嘻哈哈的笑声, 看到两人打打闹闹地搬桌椅的场景。
  时母回过神来, 想起前几日看到的艾叶的卖身契,心理想法更多了,但一时又拿不定主意。心里思量颇久,脸上神色几变,最后,她决定今晚找儿子好好聊聊。
  时母这段时间的内心历程,时昭和艾叶自然不知。他们把院门外的桌椅搬回了屋中原来的位置,就各自忙了去。也没人留意到坐在桌前若有所思的时母。
  这会已经快到中午了,一般都不会再有人外出赶集,门前的村道上走着的大多是赶集回来的人。山民在山里住得远,赶集都要赶早,出去得太晚,加上赶集的时间,天黑就走不回来了。
  时昭回来有段时间了,也知道其中的道理,见东西搬完,确定没有东一遗落在外,就关了门,落了栓。
  艾叶搬了桌椅,屁颠屁颠的回房,去找自己不穿的干净衣服,一一叠好,再拿个布袋装好。
  理好衣物,他又想起前几日上县城,少爷给自己买的蜜饯和糖果还剩下一些,他均了个糖纸包每样包了一点,和装衣服的布包一起,放进小荷家的背篓里。
  小荷的娘父说不能要别人的钱,他分点糖果给小荷,应该可以吧。
  申时末,小荷和他娘父回来了。他们来还时家竹篮,拿自己的背篓。是小荷娘父敲门,是艾叶开的门。
  “你们回来啦。”艾叶听到敲门声很开心地去开门,打开大门,果然是小荷和他娘父。
  小荷娘父将竹篮还给艾叶:“小兄弟,谢谢。这是你家竹篮。”
  艾叶此前征求过自家少爷的意见,正准备邀请小荷父子进屋来坐坐,就听小荷娘父局促不安地问:“小兄弟,能否借用一下你家的茅厕啊?小荷今天在镇上吃了点东西,回来的路上有点闹肚子。”
  少爷还真没猜错,他们还真是从镇上回来的。不过艾叶第一次听到有人借茅厕的事,一时愣住了:“啊?”
  还是这时来到门前的时昭提醒道:“小叶子,你带他们去一下。”
  艾叶这才看到小荷一脸憋得难受的样子,赶忙道:“你们跟我来。”说着去拉小荷的手:“往这边走。”
  小荷看见自己被艾叶拉着的手,小脸一红,把自己的手从艾叶手中抽了出来:“小哥哥,我自己走。”
  艾叶看到小荷的大红脸,过了一会才想明白怎么回事。
  他纠结地看了一下自己被小荷抛弃的手,又伸手去摸了摸自己的眉心,长叹了一口气。
  要是自己眉间也有孕痣,小荷就不会跟自己避嫌了。
  艾叶把小荷父子带到茅厕旁指了路,就在茅厕外的院子里遛弯等他们。无聊中看到院子里一杯不时之需储水的水缸,赶忙走过去趴在缸口朝里看。
  自己眉间还是没有长出那个颗代表生育能力的红色孕痣。
  艾叶不由叹了口气。
  以前他曾听人牙子说,有的双儿因为身体原因,红痣会长得慢些。哪怕有的刚出生时没有,大点就有了。他天天盼着自己的孕痣长出来,可是眼看就到及笄的年龄了,他的孕痣还是没有长出来。
  看到水缸里自己光秃秃的眉间,艾叶的情绪很低落。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倒霉。别的双儿都有孕痣,为什么他就没有。
  因为没有孕痣,他经常被人当做小汉子,有时候真的很尴尬。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