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听了陈茂的吆喝,也赶忙去看,看了一眼也喜欢上了。啧啧称奇。对他来说,眼前这几个小物件,比刚才时昭推的那木条还要精致许多啊。
木条的精致还要去想象成品,而眼前的物件已经是成品了。
时昭看着陈茂手中的小玩意,并没有紧张。他很平常地笑道:“那是做毁了的小陈设,当然也可以用来装东西,是上次摆摊余下的。用到也还能用,只是有瑕疵。”
这回轮到陈茂眼睛都瞪直了:“这么精致的小玩意,你说是做毁了的?”
“嗯。”时昭点点头,走上前来对陈茂道,“这是之前我用用错木料的农具改的。因为受到原来物件形态的限制,所以有些时候就不能恰到好处。”
说着时昭指着那个南瓜造型的小器皿道:“你看这个南瓜啊,因为树木原本这里有个疙瘩,做成斧头把的时候他是插在铁器里,看不出,不影响使用。但是做成这种小陈设,这疙瘩被刨子一推,薄了就容易掉。多用几日就容易脱落。”
“还有这个葫芦,瓶口是斜的。改的时候没留意,要是再做小一点就没事,但这么大,太矮了就不美观,高度够了,这瓶口就不规整了。还有这猴子树杯也一样,猴子少了一只脚,因为木头不够宽……这些都是有缺陷的。”
时昭一番解说,听得陈茂杨正两人目瞪口呆。陈茂道:“你不说,我完全看不出来。”
时昭笑笑,指了指他们侧面架子上的几个小陈设道:“你们看看这几个,这几个是没有瑕疵的,里面有一个是猴子抱杯,跟你手里的那个同样造型的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杨正取下没有瑕疵的几个小陈设和陈茂手中对比了一番,陈茂叹道:“没有瑕疵的的确更加精致,要不是这两个东西是一模一样的,我真是看不出来什么区别。不过就算是这样,这几个有瑕疵的也已经很完美了,起码对我来说,这点瑕疵是完全不介意的。”
陈茂感叹一番,又问:“你这些小玩意是卖多少钱一个?”
“这个要看大小和造型难以程度,以及打磨的精细程度。就你们从木桶捡出来这几个,是属于中号的,南瓜和葫芦造型算是中等复杂程度,猴子的造型要复杂一点。打磨上三个都一致,都属于中等偏下。”
“这种中等复杂造型的,一般最小的也就做这么大,再小就无法装物品了。一个零卖价格大约在四十文左右,大一点的就要五六十文。装茶叶、蜜饯的一类的干货最合适。如果做成香薰盒,也能用来放香薰。”
“那种做工繁杂一些的,在同类型的大小上就要多十几、二十来文。更复杂的也有,就要看具体的情况的。”
“我刚才说的,都是没有瑕疵的价格。”时昭介绍得很详细,“还有一种更小的,一般是剩下的小木料做的,装不了东西或者只能装很少,一般只能当挂件、摆件。那种一般十几二十文的。不图挣钱,也就是图个不浪费,能捡点成本回来也好。”
“没想到做得这么精美的小玩意,在你这里竟然精细度才算中等偏下。”陈茂啧啧称奇,“不知对你来说,最好的手艺又是什么样子呢?那又是什么样的价位?”
时昭想起此前父亲的手艺,这样大小的容器,少说也得几两银子。还是用料普通木头的情况下。要是那种名贵的木头,几十上百两银子都可能的。有些难做的样式,又要配上最名贵的木料,再装饰珍珠玛瑙,有钱人家一掷万金也会做。
时昭收回思绪笑笑:“最好的手艺我现在还没学到。而且这还跟木头的名贵程度和工艺的繁杂度有关,从几两银子到百十两银子,甚至上千、上万两都不少见。不过那些都没有太多的售卖空间,不说也罢。”
陈茂自己也是商人,也知各种行当里面,大多数人使用的,都是普通的类型,或者普通类型里稍好一点的。顶级的物品,那价格的确是没个谱,而且很多时候是拿着银子也买不到。
陈茂将南瓜那个像叶子的盖子盖在瓜身上,对时昭道:“我看到这些小玩意,就在想这会不会是一种商机。只是还没想好怎么跟我们家的生意结合起来。”
“你方才说到装茶叶蜜饯,我倒想起来。我们家做药材生意,好的药材之前就被人嫌弃过普通包装不够档次,说送人不够面子;太过精美的又嫌贵。要是能用这些造型精美的木制器皿来装,那肯定倍有面子,还不贵。杨哥,你说呢?”
被问及的杨正也点头:“你说的有理。不如我们向时贤弟定一批这种带着造型的器皿,回去看看销路?”
“此言正合我意。”陈茂道,“贤弟,我们向你定一批这种木制器皿,就中号这么大的。”
说着转向杨正问:“杨哥,你觉得第一批定多少?两百个怎么样?”
杨正道:“可行。”
时昭听他们谈生意都把自己这个卖家排除在外,不由好笑。他问陈茂杨正:“两位兄长,你们是真的需要,还是只是为了帮衬我啊?要是为了帮衬就没有必要,我现在虽然销路不广,但也还能糊口;且农具铺子那边也沟通好了,他们给我代售。你们要是真的需要,那也要细细斟酌一下,岂能如此随意决定。”
陈茂道:“这有什么随意的,我们相信你,更相信你的手艺。而且这里不是已经有现成的成品吗,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价格就按照这个物品市场价算。咱们都是生意人,这方面,亲兄弟明算账,还望贤弟不要介意。”
作者有话要说:
好手艺就是昭昭生意的保障。
第71章 密信
“这个……陈兄真是太客气了。”时昭还是觉得陈茂他们是为了帮自己, “这几个残品,陈兄要是喜欢,你就拿去玩玩便是。左右有了瑕疵, 也不好卖。”
时昭说罢又道:“改日我再用木头做两个不是改制的成品送给你们便是。你们也就是看着稀奇,这新鲜劲一个,也就不那么觉得了。”
陈茂摇头笑道:“你咋就不相信我真是要跟你做生意呢?我要的话,也不是一个两个。一个两个的,你送我就收着了,要是几百个你也送吗?”
“我们这也不是什么图稀奇,就是觉得这是一个商机, 有利可图。这上门的生意, 难道你因为我们相识便不做了吗?”
“这……要不你们先做一百个, 看看销量再追加?” 时昭还是想劝他们谨慎一点, “你们一次拿得多, 就这种大小的零卖一般四十文左右, 定一百个就同意给三十五文好了。”
时昭又解释道:“这种东西是磨手工的,特别耗时间,就算是量大, 也要那么些时间才能做出来……”
“这个道理懂得,手工费的就是时间。价格照你说的办,完全没问题;但数量嘛, 还是按我要的来,两百个。”陈茂道, “你不知道我现在要拓展商路,每条线分一点, 也没多少。而且我对你的手艺有信心。”
“不过, 如果从你这个木工的角度来看, 我用来装药材和茶叶,这些器皿是否有改进的需要?比如尽量憋气一些,防止里面装的药材回潮?你在制作的时候,可以根据我需要的使用情况略做调整,这样的话,这点量完全没有问题。”
时昭略一思考便道:“这个好办,盖子上加上活塞,便可解决很大问题。但不管是瓷器还是木器,都没有办法完全规避这个透气的情况。药材放在里面,保质都有一个期限。”
陈茂不住地点头:“贤弟不仅手艺做得好,问题也考虑得周到。这下我就放心了。”
杨正在一旁听了之后问道:“这样一来时间可要增加,这成本还望贤弟再算过。”
时昭想了想:“这也费不了太多功夫。两位哥哥一下子就要两百的量,你们这么支持我,这就不另算价格了。”
陈茂也是个爽快人:“那好,这次就不另算价格。下次补货时那你可一定要记得重算。”
“没问题。”时昭浅笑。
三人一番闲聊中,一旦生意就这么敲成了。正好这会艾叶过来喊他们吃饭了,晚上就是打火锅。
肉类都是头一天进城才买的。现在凉了,放在竹篮里挂在屋檐下通风的地方,可以保存好些天;蔬菜就是从小荷家买回来的,刚摘,特别新鲜,涮火锅最好。
用过午膳,陈杨两人又在时昭家玩了一个下午,吃过晚饭才告辞离开。
下午那段时间,几人还结伴去门前的小河边散步;去山上摘新鲜的作料,不亦悦乎。周围的村民路过见到,不停地朝他们张望,投去好奇的目光。
他们不解的是,时昭恶名越来越响,但好像与他交往的人却越来越多了。看起来都还是些家境殷实的公子哥,真是想不通这其中的道理。
但也有人从最初的混沌中清晰起来,对时昭投来羡慕的目光,想与之亲近。
村民们对时昭的关注越来越多,时昭注定是荷塘村乃至附近村子的焦点。
陈茂他们离开后,晚上,时昭在油灯下看了陈茂给他带回来的书信。书信里讲的,自然是时昭委托云湖山庄帮他调查的本县县令的底细。
看完书信,时昭不得不感慨,云湖山庄果然不愧是能知道皇家秘闻的江湖门派,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对水城这样的偏僻县城的县令也能调查得那么仔细。
水城现任县令云升飛,今年二十有五,是前次科考的进士,一甲第三名,朝廷最年轻的探花郎。贬谪水城前是翰林院编修。
贬谪缘由,系去年文家之事受牵连,被认为是文家同党。但因缺少证据,没有丢官丢命却也被朝廷猜忌,故而贬官水城。
至于为什么没有证据却被认为是文家同党,云湖山庄的信上说是朝廷有传言云升飛是文尚书的得意门生。但两人在官场却并无来往,朝廷查无实证,又不放心他留在京城,才贬官来此。
至于云升飛究竟是不是文尚书的门生,云湖山庄表示,他们的人也没有查出来。信末还调侃,云升飛一个六品编修,哦,不,现在已经是七品县令的芝麻官的来历,竟然比皇家秘闻还难查证。
时昭看了云湖山庄给他的密函,在桌前呆了许久,直到艾叶过来给他添茶才反应过来。
今日陈茂他们来访,家中比较忙碌,时母昨夜守着儿子,今日又招待客人,也是乏了。而且就算她有精神,洗漱之类的事也不能她去做。故临睡之前还是让艾叶来给时昭添点茶水,伺候少爷洗漱。
“少爷可是有心事?”艾叶给时昭添了茶水问。
“无事。只是收到一封书信,略感惊讶罢了。”时昭道,“我这就休息,小叶儿你也早点睡下吧。今日你忙来忙去的,辛苦了。”
“不辛苦。”艾叶手脚麻利地给时昭拧洗脸帕,又去端木盆来给时昭泡脚。心里却是很开心的,毕竟今晚又能伺候少爷了。
艾叶走后,时昭躺在床上,还在被今日收到的书信所震撼着。他没想到,自己回到盛水,竟然还能跟皓月,也就是文心牵扯上关系。
这个云升飛,究竟是不是文尚书的门生,或者与文家是否有牵连?时昭觉得试一试便可知。虽然他内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定。
云升飛有过这样的经历,也难怪他能有那样的手段,踢走水城衙门遗留下来的土司势力和宗族势力,自己当这一方土地的土皇帝;也难怪他在水城任上既能雷厉风行,也能无所作为。
他对朝廷定然是有怨气的。
但不管怎么样。自己知道了对方的底细,以后行事可就方便多了。时昭对打赢兰雨家的官司更有信心了。哪怕云升飛还想当甩手掌柜,他也有办法逼他动起来。
想到这里,时昭从床上爬了起来,重新点亮油灯,在灯下挥笔疾书。信是写给李颉的,一来问候他与皓月可好,介绍了一下自己这边的情况,邀约他有空前来;二来是替陈茂他们引荐,拜托他帮忙助陈茂他们拿到青州府的通商文牒。
写完信,时昭才复又睡去。
陈茂他们这次前来,给时昭带来了好几笔生意。虽然镖局那但生意还没有谈妥具体数量和规格,陈茂那个朋友的嫁妆也还没敲定样式,但光陈茂要的两百个特的容器就够他做好些日子了。
之前已经和陈茂他们敲定木头具体用料,陈茂说这第一批容器,时昭有什么木料就先用什么木料做。他赶时间,反正是开头,先行一个尝试。要是以后另有新的想法,再行调整。
时昭也明白生意人就是讲究个时效,自然是要尽快做好。
第二日起他就先给陈茂赶制那二百个各种造型的小容器。这些小东西虽然看着小,但是打磨很费时间。时昭估算了下,平均下来,一天最多也就能做五个。就算是他马不停蹄的天天做,做完两百个,也得四十天。
这就是时昭为什么一开始让陈茂定一百个就好。量太多,他又着急赶时间,自己根本忙不过来。不过陈茂坚持,他也就尽力做,尽快做。只是不知道陈茂几时会来取货。
上次做那个五十多个,从木头开始,到后面改制,前前后后花了半个月。但是后面基本都是在原来的农具样式上改小,造型简单,做工也不复杂,才做得那么快。
昨日陈茂看的那几个造型复杂又有缺陷的,都是自己的试验品。原本他打算留着当模子,多设计几种款式之后,以后尽量做的时候就参照模子做,这样省时间。
谁知陈茂非常喜欢,那几个瑕疵品昨日他都送给陈茂了。好在式样的图纸还在,他只能再另行做些模子了。
本来时昭是要送几个没瑕疵的给他,陈茂说他那几个是拿去试水的,瑕疵的就好,没有瑕疵的,让时昭自己留着售卖。
这些小玩意水城还很罕见,一种造型做几十个,应该不会样式泛滥。等时日久了,再推出新的式样,保持新鲜感。
陈茂他们回去的第三日,威远镖局的大小姐便带着人来定柜子了,随行的人中,有一个是镖局的总管。
时昭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请他们在堂屋喝茶。拿了些自己日前买的瓜果蜜饯招待,还请他们品尝艾叶自己做的手工馒头。
时昭抱歉道:“我们这里比较偏僻,没什么东西好招待大家。这馒头是家人自己做的,虽比不得城里的糕点,但也可以尝个鲜。”
总管和大小姐都道了声:“客气。”
那位大小姐饮了一杯茶水,吃了一个馒头赞道:“手艺不错,这馒头很有嚼劲,回味甘甜,不比糕点铺的点心差。只是这味道,不像是水城的手艺。”
50/100 首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