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木匠逆袭尚书郎(古代架空)——清秋烟雨

时间:2023-09-14 08:01:17  作者:清秋烟雨
  儿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傅疏影也不想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儿子意见相左。
  傅疏影的决定是对的。这日除了附近买衣的百姓外,还有在镇上、县城做成衣生意的行商来他家拿货。把时母和兰雨这段时间做的冬衣都买空了,就连一些不那么厚的夹衣也买了不少。
  有个县城的行商还问时母这几天能不能再赶制几件冬衣出来,送货到县城,到时候价格一件可以多几文钱。
  时母也爽快的答应了,双方约定好约定四日后,也就是南方小年那天送货。
  傅疏影倒不是在乎多给的那几文钱,而是想着这个客户维护好了,有了口碑,明年的衣服就有稳定的售卖渠道。
  儿子一个人养家不易。她能分担一点便是一点。
  这天大雪,兰雨告了假在家,天没亮就借着雪光起来烧水,准备杀年猪。
  跟往年一样,都是先杀他家的,再杀陆宝根家的,也是根据两家的情况作出的安排。
  今年年猪杀了快两百斤,兰雨留下了近五十自己吃。往年他顶多留下十来斤打打牙祭,解解馋,其余的猪肉和内脏都是卖给屠夫的。
  只因今年兰雨拿回了家产,他们父子又在时家做工,也有了些收入,家里的情况好了不少;加之小荷及笄了,身子还那么单薄,他自然是想要给孩子补补身子的。
  以前是没有条件,现在条件好一点了,自然不再像往年那样节省。
  只留下五十斤,也是考虑到平日做工的时候都是在时昭家吃饭,只因休闲的日和逢年过节才在家里吃,就没有留太多。
  把猪肉和内脏卖给屠夫赚钱,就可以不用给屠夫杀猪的钱。这样就又能省下一点。此前的几年,兰雨就是这么紧巴巴地过的。
  今年除了兰雨自家留下的猪肉外,剩下的所有猪肉,时昭早就跟兰雨说好自己全都买下。猪肉过年需要,平时也是常年要吃的,买谁的不是买,时昭自然会先紧着兰雨的买。
  时昭没想到乡下杀猪那么早,他就在家里吃了早饭,有人来买衣服稍微耽搁了下,兰雨家猪杀好了,他才带着艾叶赶到。
  也来得刚好,兰雨正愁他要怎么安排买下的猪肉。屠夫走了,自己切割猪肉没那么容易,还好时昭及时赶到。
  时昭请屠夫帮忙割下十来斤五花肉和瘦肉;剔下来骨头,一部分带肉一部分不带肉;并切下几十斤净肥肉下来。
  这天冷,五花肉和瘦肉用盐腌着做菜吃,算是新鲜肉;肥肉用来炼油;骨头过年时炖着慢慢吃,有肉的吃肉,没肉的炖在汤里添油荤;剩下的猪肉就委托兰雨帮忙做成腊肉和香肠。
  虽然水城最近天寒地冻,但新鲜的猪肉也放不得太久,只有做成腊肉和香肠,才能放得更久。
  水城有做腊肉香肠的风俗,兰雨往年也会做一点。因为太少,他都是挂在灶膛门上吊着就熏了,不用单独拿柴火熏。今年时昭请他帮忙做,数量多,而且他家现在很少在家做饭,如今猪也杀了,就需要另外做棚子熏腊肉。
  今年年猪的肉都卖给了时昭,兰雨没有猪肉再卖给屠夫去赚钱,屠夫来杀猪,就要给现钱了。
  兰雨给了屠夫二十文钱,屠夫收了兰雨的钱,就踏着雪跟陆宝根去了他家杀猪。
  陆宝根在兰雨家帮完忙,对兰雨说他家有人帮忙,让兰雨先忙自家的活,晚些和时昭他们去吃饭就好。
  在农村哪有吃白饭的道理,上午陆宝根家杀猪,兰雨家没有汉子是帮不上忙,下午做饭兰雨还是要去帮忙的,就应道他下午去。
  其他人走后,兰雨把家里杀猪后留下的活儿收拾一下,还要把院子里杀猪后染了猪血的雪扫到院子一角堆着。
  时昭和艾叶见状,也赶忙撸起袖子去帮忙。人多力量大,很快他们就把院子里扫除出一块空地来,还把沾了猪血的雪都堆到了院子的一个角落。才不显得院子脏。
  干完家里的活,兰雨问时昭要不要他帮忙炼油。他家灶台早上烧水杀猪,已经烧热了,现在炼油,比时昭他们拿回去冷锅冷灶的炼油方便。
  而且炼油要先切肥肉,砧板什么的都会弄得油滋滋的,时昭要是拿了肥肉回去炼油,还得把灶房搞得油滋滋的。他家因为杀猪,所有的用具都用过了,一个家人用也是洗一次,两家人用也是洗一次。
  一起做到能省些事。
  时昭也就没有客气。这些活他和母亲都干不来,拿回去又是艾叶的事。如今在兰雨家,兰雨帮忙做了大头,艾叶就能轻松不少。而且大家一起做事,感觉事情都像少了不少。
  炼猪油要的时间不短,时昭帮忙烧了会柴火,留下艾叶在兰雨家帮忙,自己赶车回去拿了油坛子过来。等会兰雨帮他把油炼好了,需要油罐装油。
  他也正好把让屠夫割下来的新鲜猪肉和骨头带回家,看看家里母亲忙完没有,刚好把母亲一起接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86章 年猪饭
  时昭是把马车寄存在陆家湾靠大路的人家。
  要是以前的话, 时昭也不好厚着脸皮去问,现在在乡村待久了,也能拉得下面子了。
  因着时昭现在的名气, 陆家湾的村民也乐意跟他交往,很爽快地同意他寄存马车在自家养牲畜的草棚里。
  时昭走后,兰雨指挥儿子小荷一边炼油一边做午饭。艾叶也帮忙烧火添柴,洗菜。时昭跑回家一趟回来,午饭就做得差不多了。
  时母这会也忙完家里的事,跟着时昭的这趟马车过来了。
  其实可能还会有客人上门,不过赚钱再重要也没有情分重要。时昭赶着马车回去时, 傅疏影刚送走那个订货的行商, 见时昭回来拿油坛子过去装油, 就决定跟儿子一起过去, 也不再管后面还会不会有客人来。
  冬衣都卖得差不多了, 剩下一两件夹衣也并不重要。订货的行商看不上那两件, 送货那天到时让昭儿找别成衣店售卖掉就好,价格低一点也没关系。
  兰雨做好午饭,招呼大家吃饭, 炼油的大铁锅里依然烧着小火,他不时去看看。等他们吃完午饭,油也炼得差不多了。兰雨小心地把油盛到坛子里, 油渣用另外的坛子放。
  时昭说油渣太多,自家也吃不完, 留了一半给兰雨。
  兰雨太不好意思了,说这不能收。这油荤的东西在乡下都是少见的东西, 没几个人吃得起。不要说他家, 就算是其他有汉子的人家, 一年也见不到几次油荤,哪里能随便要。
  时昭道:“婶婶帮我炼油,费人力还费柴火我也没客气。这油渣你就收下吧。”
  傅疏影也在一旁帮腔,兰雨才收下。
  吃了午饭,收拾好灶房,就该去陆宝根家帮忙了。今儿这雪就没停过,又下了半日,前面路上被人踩过的痕迹很快又被大雪覆盖上了。
  雪虽然很深,踩下去就一个窟窿,不过这样也好,没有被踩过的雪还不容易滑。
  去到陆宝根家就要热闹得太多。他家人口多,宗族之间也时时来往,堂公叔伯都去了,屋里屋外,挤了满满一院子人。
  陆家众人见时昭一家也到场,稀奇的同时又觉得理所当然。毕竟陆宝根现在在时昭家做事,邀请东家来吃顿便饭,于情于理那都是很正常的事。
  见了时昭在场,有的大方一些的村民也走过来跟时昭攀谈几句,说一些恭维的话;也有的明里暗里跟他求事做。
  时昭因为帮兰雨打赢冠词,现在在村民心中的地位早与往日不同。加之时常有县城的夫家公子与时昭来往,村民们自然认为时家再度发达是指日可待的事。
  汉子们找时昭说话,就有婶婶、大娘、叔娘找时家女眷、双儿说话。嫁了人的双儿,除了按着相互的关系称呼,年纪大一点还有个统一的称呼唤叔娘。
  也有人端详了一会艾叶道:“这小艾叶还真是个双儿呢。你们之前说他眉间没有孕痣,以为他是个小汉子。这不是有的吗,不过淡点而已。”
  说话的是陆宝根的大伯娘,为人泼辣,嗓门又大。
  她喊那一嗓子,把全部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在艾叶身上。
  顿时那些原本没留意到这一幕的婶婶、叔娘都议论纷纷:“是哎,这艾叶不是有孕痣的吗。之前大家咋以为他是汉子的?”
  “不对啊,我记得之前他眉间真的没有孕痣的啊。”
  “就是。他是不是双儿我不知道,但他以前眉间真的没有孕痣。”
  “你们以前还说人家没孕痣嫁不出去,如今有了孕痣,这肤白貌美的样子怕是一般人娶不上。”有个小媳妇掩嘴笑。
  ……
  艾叶不知所措地地站在原地,孕痣的事本来就是他心中的一道伤,如今被人在大众场合道来,也是难堪。又见大家的目光都看向自己,更是手脚都没了地方放。
  时母听了众人的议论,先是一愣。
  她不可置信地望向艾叶,却看到艾叶额间还真有一抹淡淡的暗红。
  傅疏影无暇多想艾叶怎么突然显了孕痣,见艾叶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被人品头论足,赶忙把艾叶唤道自己身旁来,护他坐下。
  尔后微笑着对议论纷纷的婶婶、叔娘道:“我们家艾叶还是个待在闺阁里的小双儿,脸皮又薄,各位婶婶、叔娘就莫要打趣他一个未嫁双儿了。”
  时昭听到女人、双儿堆里的议论,停下和汉子们的交谈,转身看向艾叶。这时跟他说话的汉子们也都望向了艾叶这边。
  以前村民们脑海中艾叶是汉子的印象没散去,故而就算后来小荷说起过艾叶是双儿,因为没有孕痣,大家心里也没什么想法。
  如今听到陆宝根大伯娘这么一喊,汉子们也都看见了艾叶额间的孕痣。也在这会,大家才发现,原来这个他们一直错当成汉子的双儿竟然那么貌美。
  肤白唇红的,一时不由都看呆了。
  时昭也是这一看才发现,在茫茫白雪的映照下,艾叶的额间竟然显出一抹淡红色来。虽然那孕痣如今颜色还浅淡,或许因洁白的雪正好交相辉映,也越发显得那抹殷红动人。
  时昭看得一愣,他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平时日日相处,可能是意识里已经接受了艾叶没有孕痣的现实,家里人到没人留意到艾叶的额间什么时候有了孕痣的痕迹。
  包括经常在他家做事的兰雨父子和陆宝根都没有发现,反倒是不常见面的外人先发现了。
  时昭从惊愕中醒过来,旋即想起艾叶的处境,赶忙拨开众人走到艾叶身旁。不动声色地遮挡汉子看过来的目光,对跟过来的小荷小声道:“小荷,带艾叶去你家。一会吃饭了再来。”
  小荷听了,便拉着艾叶回自己家。
  走之前艾叶不安地看向时昭。时昭微笑着,对他点了点头。
  艾叶这才跟着小荷重新回了小荷家。
  一场躁动才就此平息。
  但艾叶自陆宝根家离开,一路上都没敢抬头看人。路上遇到有人与他答话,也都是低着头回话。
  艾叶走后,还有叔娘调侃道:“你看你们,一个个的盯着人不放。把人都吓走了。”
  对这些农村喜欢盯着人八卦的陋习,时昭也甚是无奈。看来以后只能让小叶儿少出家门。
  回到自家,小荷问艾叶:“你干嘛总是低着头啊,咱又没做错事。再说了,有了孕痣不是好事吗,也不怕被人议论。”
  艾叶小声道:“我还没适应有孕痣的生活。小荷,我真的有孕痣了吗?我怎么不敢相信呢。你家有没有铜镜,借我看一看。”
  “有,我娘父以前出嫁时的嫁妆。你等等,我去娘父房间找来给你。”说罢小荷进了兰雨的房间拿来一面小小的铜镜。
  艾叶接过铜镜,瞧着镜子里的自己,原本光滑的眉间,真的凸起一个淡红色的印子。艾叶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孕痣,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真的是孕痣吗?我怎么那么不敢相信。”
  小荷拿开他的手,摸了摸,肯定地道:“真的啦,是孕痣。”
  艾叶看着自己的孕痣,高兴了一会又丧气道:“但是孕痣这么淡,也不知有没有用。”
  小荷想了想道:“你以前还没有呢,现在不也长出来了。你这孕痣才长出来,没准以后还会长的。以后说不定也能长得又圆又红呢。”
  “真的吗?”听了小荷的说辞,艾叶忍不住兴奋起来,“要是真能这样就好了。”
  那样的话,夫人是不是也能容许自己留在少爷身边了。
  说着艾叶又摸了摸自己的孕痣,才念念不舍地把铜镜还给小荷。
  两人又在兰雨家玩了一会,时昭过来喊他们去陆宝根家吃饭。
  农村吃饭,辈分高的男性长辈一桌,年轻汉子们一桌;然后女子、双儿和小孩按人数平均分坐,就不管辈分了。
  不过一般也是年长的一桌,年轻的一桌。五六岁以下的小孩子大多跟着自家娘或者娘父坐,如果人多的话,就再添一桌。
  陆宝根家叔伯多,堂兄弟姐妹也多,还有一些邻近的邻居也来。所以他家杀年猪,要是按人数坐,能坐五六桌人。
  不过不是摆酒席,杀年猪的时候天气寒冷,水城这边农村都是在火炉子上吃饭,只有汉子们才坐桌子。
  所以陆宝根家这天吃饭的时候也只摆两张桌子。男性长辈一桌,年轻汉子一桌。汉子坐的桌子上摆了小炉子煮火锅,周围是盘碟装着的炒菜。要是炒菜吃凉了,就倒进小火锅煮一煮。
  时昭虽然年轻,但他是陆宝根的东家,陆家和陆家湾的村民现在都看重他。不但请他去长辈那一桌坐,还让他跟陆家辈分最大的爷爷同坐上位。
  时昭推却了许久,没推掉,也就坐下了。
  而双儿女眷和双儿吃菜是没有桌子的,是另外起了两个大炉子。一个是前几天时昭送给陆宝根的,另外一个是从别人家借来的。
  吃菜都是从炉子上的大锅里夹,底菜大多都放在了大铁锅里,剩下的一些也就放在一旁的板凳上。吃完了再倒进去。
  所有的女眷和双儿都是围着那两个炉子吃菜。没有桌子,也没有足够的凳子。大多只能端着碗站着或者蹲着吃。
  两个炉子也不分人,所有的婶婶、叔娘、小媳妇、大姑娘、双儿、小孩,还有汉子那边不够位置的半大小汉子混着吃。
  傅疏影从来没见过这种混乱的阵仗,这样杂乱无章的吃法。
  二十来号人的筷子都在两口锅里搅来搅去,她看着都难以下咽。
  刚开餐的时候她夹了两筷子菜,就着碗里的杂粮饭吃完就放了碗。并暗下决心,以后这种场合,她是决计不会再来。
  小荷到是习惯这边的风俗,挺自在的。艾叶以前是时家小厮,下人们也是挤在一起吃饭,倒也还能接受这样的吃饭场景。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