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赶紧去看看,人重要。”时昭道,“需要要马车送医馆就医的什么,你尽管开口。要是不够钱,一定要说。”
“好呐,谢谢东家。”农家小伤小痛,一般都是找村里的吴老大夫就看了,那里舍得大张旗鼓的送医馆看诊,但陆宝根还是很感激时昭的大气。
“走吧,一起去看看。”时昭跟母亲交代了一声才和陆宝根一起出了门,还是赶着马车去的。
不用想也知道,陆宝元现在那腿肯定不能走路。而且还有农具要拿,去陆家湾的路程说近不近远不远的,靠两只手可搬不了那么多。
陆宝根对此又是千恩万谢,东家是在考虑得太周到了。
他们到的时候,陆宝元正坐在地里,靠在田坎上捂着腿直哼哼。
时昭看了一下,腿肿了,好在没流血,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骨折。时昭看完人,又去看那个伤人的犁铧,像知道什么犁铧那么沉。
时昭伸手去拽,第一下没有准备还没抬得起来。
第二次有了准备,才扶起那个犁铧,解开套在牛身上的绳索。那犁铧的确是太大太重了些,人操作起来那不是一般的费力,一有不慎,就容易侧翻压到人。
时昭解绳索的时候问:“这犁铧咋不做小一点、轻一点呢,这也太沉了。”他一个有武功的精壮汉子都受不了。
趁着弟弟给自己活动着脚脖子,陆宝元龇牙咧嘴道:“时东家有所不知。这犁铧小了、轻了,那地就耕不深,庄稼就长不好。”
原来还有这样的问题在里面,时昭若有所思。
陆宝根在地里给陆宝元活动了一下脚脖子,把哥哥背到时昭的马车上,时昭帮他们扛着耕地的犁铧,陆树牵着牛跟在后面,倒也不用人费心。
上了车,时昭问是要去镇上还是县城,陆宝元赶紧道:“谢谢时家兄弟了。咱农村人皮糙肉厚的,不用那么麻烦去医馆,回家找吴老大夫看看就得了。”
陆宝根也同意先回家看看再说,农村人真没有动不动上医馆的习惯。
于是时昭把陆家兄弟送去了陆家湾。还是陆宝根背他哥,时昭帮忙拿犁铧,帮着把人送到家里。陆宝根不好意思多耽误时昭的时间,时昭就先回家了。
第91章 成功
陆宝根去了小半日回到时家, 时昭问起情况,陆宝根道:“找吴老大夫看过了,还好, 没骨折,但脚肿得不行。现在走不得路,吴老大夫说得休养个把月。”
“这也是不心中的万幸。”时昭安慰道。要是骨折,能不能完全养好不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那休养的时间就更长了。
“现在正是春耕农忙时节,我哥这一倒, 家里的地都不知道咋办。只能先请人把地耕出来, 别的再想办法。”陆宝根叹了口气道。
他现在在时昭家有工做, 做工的收入远比告假回去种地划算, 他是不可能放弃在时昭这里干活回去耕地的。
“你把家里安排好, 忙不过来就跟我说。现在我这虽忙, 但也没到急着赶工的时候。有事记得告假,千万不要一个人硬撑着。知道吗。”时昭鼓励道。
陆宝根要是频繁告假,虽然会影响自家出货的速度, 但也只有人心真的安稳了,事情才可能做得快,做得好。
“谢谢东家, 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太给您添麻烦了。”
陆宝根是真的很感激。哥哥这一受伤, 活儿干不了不说,还得看病吃药, 雇人耕地。现在这个家里全靠自己做工挣钱吃饭, 就更不能轻易告假了。
“哎, 那犁铧耕地,快是快点,就是不太好把控,容易伤到人。”陆宝根叹道,“要是有那种既轻便又好耕地的犁铧就好了。”
时昭听了心下一动:“这犁铧很容易伤到人吗?”
“可不是,每年春耕的时候不得有几个汉子受伤。就看谁倒霉,谁运气好。”说到犁铧,陆宝根又叹气。
农具的好坏对农人是在是太重要了,就像战车对军队打仗一样。如果一个农具对百姓用处与损害不相上下,对百姓耕作是起到损害作用,还是起到助力作用要靠碰运气,这样是肯定不行的。
爹爹以前制造战车,对抵抗外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今自己在农村生活,眼见农民们耕地困难,理应发挥所长琢磨下这犁铧,看看能不能做出一个像陆宝根、陆宝元这样的农民期盼的,既轻便,又好用的犁铧来。
想到这里,时昭对陆宝根道:“明日你来的时候,把你家那个犁铧抬过来我看看。看看有没有法子改动一下,让犁铧既轻便,又好使。”
陆宝根听时昭要改造犁铧,让犁铧既轻便又好使,高兴得不行。
他见识过时昭做农具、做其他木工的手艺。好多老木匠做不到的工艺,东家都能做,他相信时昭说要看看,就一定能做出来。
于是激动地连声道:“东家,你要是做出来那种又轻便又好使的犁铧,那可是对咱们老百姓莫大的恩德啊。”
时昭淡笑道:“还没成功呢,先别急着谢我。”
第二日,陆宝根来时家做工的时候,把自家那个犁铧扛了过来。时昭围着那犁铧转了几圈,还把这犁铧拉到院子里试验了一下。
时家没有牛,见时昭要检验犁铧的作用,陆宝根主动在前面拉犁。
时昭经过实际感受,发现这犁铧除了此前已知的笨重和高大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够灵活,回转困难。
而这灵活度不够才是容易导致耕地的百姓受伤的主要原因。
时昭心中了然,剩下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早一夕就能解决的,现在家里还有一堆活没干,白日他们还得先赶工,改制这犁铧的事只能放到晚上来做。
晚上吃过晚饭,兰雨父子也回了家,时昭就在木工房研究那犁铧。天色渐暗,艾叶点了松油灯过来。
傅疏影也过来看了看。前几日她才跟儿子说了制造纺纱机、织布机的事,儿子才天天夜晚熬夜,她心疼得不行;如今儿子又接了个麻烦活,又得熬夜,她更是心疼了。
面对母亲的关怀,时昭道:“娘,我这也是学以致用。咱们这手艺,不管是以前爹爹造战车,还是我现在造纺纱机、织布机,还是改制农具,都是为了老百姓能有安稳的日子过,能把日子过得更好。我相信我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花不了太长的时间,也熬不了多久的夜。娘也不用太担心,早点去休息吧。”
艾叶在一旁适时道:“夫人,我守着少爷。少爷饿了、渴了,我伺候着。”
傅疏影看了艾叶一眼,这孩子跟自己儿子有了那层关系,不管怎么说已经算是跟了自家儿子。
以后守孝期满,儿子成亲,那也只是个身份问题,由他伺候儿子,倒是最妥帖不过。
傅疏影现在也没什么意见,自己留下来也没什么用,便留下小两口独自回了房。
时昭研究了陆宝根家的犁铧几个晚上,终于让他找到了犁铧着力的其中关节。
犁铧着力点就在那个辕臂上,灵活性也在那里。为了能够将地耕得深,所以作为犁铧着力点的辕臂必须又长又直,这样才能让铁犁在地里下得深。
但这样一来,也直接导致了犁铧的大小和重量成倍增加。要想减轻整个犁铧的重量,缩小犁铧的大小,就得从辕臂上着手。
要怎样改才能让这犁铧的辕臂既能吃力,又能缩小其大小呢?时昭被难住了。这个问题看来不是今晚可以解决的,时昭对艾叶道:“小叶儿,今晚就这样吧,睡觉去。”
艾叶抬头道:“少爷,我刚才煮了汤圆,你吃一点垫垫肚子再睡吧。现在很晚了,你应该也饿了。”
时昭微笑着刮了一下艾叶在火炉旁烤得绯红的小脸:“我们小叶儿真是想得周到,那就吃了我的小叶儿的心意再睡吧。”
“咱们一起吃。”时昭补充道。
“好。”艾叶摸了摸自己被时昭触摸过的脸颊开心地去盛了汤圆,与时昭相对而食。
第二天陆宝根来上工的时候,又带了一把老旧的弓箭过来。歉意地时昭道:“东家,我这把弓有点问题,能麻烦您帮忙看看吗?”
时昭接过陆宝根的递过来的弓看了看,除了老旧以外,其余的都是一些小问题,主要是疏于保养,又没有养护经验,才导致弓弦不紧,弓箭出现晃动。
父亲以前就是做军工的,对于这些与兵器相关的东西,时昭很是熟练,很快就给陆宝根弄好了。把弓递回给陆宝根的时候,时昭顺口问了句:“你们家还有弓箭呢,怎么突然想起来修这玩意?”
因为他知道,他家这里,包括陆家湾离县城都比较近,又才处在入山的山口,野兽并不怎么来附近的山里,要想打猎,得往里去很深的山里。故而荷塘村是没什么人打猎的。
陆宝根不好意思道:“这弓是我爹留下来的,以前他是个老猎户。不过他老人家说打猎辛苦又危险,荷塘村这边的山里也没什么猎物,猎户生活得并不比庄稼汉好,就没让我和我哥继承他的手艺。”
“这不是前几天春耕哥哥受了伤,只能找人耕地、插秧,要少干不少活不说,还得花钱请人帮忙。树儿今秋也要启蒙了,拜夫子得要脩金,原来大哥就跟村里的夫子说好的,也不好说不去。今年要是不去,以后再去求人就难了。”
“我这不是就想着补贴点家用,下了工之后去山里打点野味什么的。”
时昭听了颇为担忧:“下工时时间已经不算早了,你还往山里走,不是很安全啊。”
陆宝根听了赶忙道:“我就在附近的山里转转,碰碰运气,不走远,有劳东家惦记。”
时昭道:“那你还是小心一点,安全要紧。要是是在周转不开,可以来我这里先预支点工钱,不要那么拼命。”
陆宝根听了,一个劲地直点头,真的没想到时昭是这么好的东家。他拿着弓弹了弹,弓弦紧绷,弓身稳固有力,他欢喜不已。
这下打猎没问题了。
时昭看着陆宝根手中的弯弓,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
晚上下工后,时昭赶忙将白日脑海中所想在纸上落笔成图,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制作。他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对不对。
弓箭那么小的弓身,之所以能承受那么大的力把弓箭射出去那么远,不就是依赖于弓身的弯曲能够最大限度的吃力发力吗,那么弓的这个原理能不能用到犁铧上呢?
时昭很迫不及待的想验证自己的想法。
时昭把犁铧原本直长的辕臂改成了弯曲的短辕,这就大大的减轻了犁铧的重量,减小了犁铧的大小,增加了犁铧的灵活性。
他又根据弓箭箭支活动的原理,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一来,犁铧的灵活度也大大增加了。
这晚上时昭熬夜熬得很晚,第二天大家来上工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时昭有些疲惫,眼下还有了黑眼圈。
但时昭很兴奋,他把陆宝根家犁铧的铁制犁头和绳子都解下来,上在自己重新做好的曲辕架上,对陆宝根道:“宝根,再来试一试,看看这个怎么样。”
陆宝根不可思议地看着时昭一夜做出来的曲辕架:“东家,这就是你改制的犁铧吗?”
时昭兴奋地道:“对,快来,咱们试试。看看这个是不是要好使一点。”
陆宝根套着绳子拉犁,在时家院子里走了三圈,停下来的时候他兴奋地问:“东家咋样?我在前面走都感觉比以往的犁铧省力不少。”
时昭指了指刚刚耕过的地问陆宝根:“你先看看耕的地,你觉得这地耕的深度够不够用?”
陆宝根的目光移到刚刚耕过的地上,不敢置信地伸手摸了摸,又在一旁捡了根树枝去插那耕过的地,尔后兴奋地对时昭道:“东家,太了不得。这犁铧的架子轻了这么多,小了这么多,耕的地还比原来的犁铧深。这够用了,简直太够用了。”
时昭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他记得刚才陆宝根说他在前面拉犁,都比原来的犁铧省力。
于是又仔细地问了陆宝根的感受,尔后道:“想不到这样一改进,不但减轻了犁铧的重量,减小的犁铧的大小,方便了调头和转弯,耕地的人操作起来更加灵活省力,还能让拉犁的牲畜也省劲。真是一举多得。”
显然,时昭也很满意自己的这次改制。
陆宝根更是兴奋:“以后牲畜拉犁的时候也没那么费劲了,这真是太好了。”
耕牛在农家都是大笔家产,不是每户农家都养得起的,故而农家都很宝贝耕牛。如果耕牛太过劳累,一天也耕不了多少地,还怕把牛给累出个好歹来。
这犁铧改制之后,还能让畜生也省力,这是陆宝根做梦也没想到的,他简直要高兴疯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昭昭的犁铧改制成功了。
第92章 曲辕犁
耕地的测试结束, 陆宝根兴奋地问时昭:“东家,这曲辕架是不是可以用了?”
时昭结合方才自己使用的心得和陆宝根的反馈,整合了情况后道:“还有个别地方需要调整一下, 昨晚我赶时间,架身只是把脑子里的想法做了出来,很多地方做得不够细致,今晚需要再打磨一下,明天应该就能正式用了。”
随后话锋一转:“宝根,明日你来的时候,帮我从陆家湾的铁匠铺那里买几个犁头来。还有套牛的绳子, 看看谁家有做, 也给我来几幅。”
“哎, 好, 好呐。”陆宝根赶忙应道。
时昭是木匠, 只能做架子, 铁犁和牛拉犁的绳索自然是要去别人家买的。等全套装配齐全,拉到集市上演示,就能吸引人们来买。
等种地的汉子都使用过这改之后的犁铧, 到时候不管是卖还是出租,肯定都是人抢破头。只是这样一来,自家想要购买就不知要等到几时。而且还不知价格几何。
时昭仿佛看出他心中所想, 笑道:“今晚给你家的犁铧改一下,明晚放工时你就能把全新的犁铧抬回家了。”
陆宝根受宠若惊:“那谢谢东家了, 到时候要多少费用您一定要照实说。”
有了这个省力的犁铧,以后哥哥耕地就不会这么辛苦了。就算东家这改动过的犁铧比原本的贵一些, 那也值得。
一家犁铧的价格不便宜, 很多人家没有, 都是朝别人家租借。即便是哥哥今蠢耕不了地,也可以把这犁铧租借出去,赚点银钱补贴一下请人耕地的亏损。
65/100 首页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