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当世界首富绑定导演系统(近代现代)——辉羽天

时间:2023-09-23 09:17:26  作者:辉羽天
  但如果你完全不吃这种风格的电影,那最好看个几分钟就出来吧,再看下去你身上的美好品质都可能破裂。
  珍惜自己,不要勉强!
  就连吴歌看完《拜欲教》出来,都是一脸的面色苍白,走路摸不着北。
  《拜欲教》剧情的简单描述就是一个高洁的男人,因为一次意外的遭遇,陷进了一个名为“拜欲教”的地方,从此沦为被诸恶凝视的对象。
  男人虽然无力,但就是不想同流合污。
  其中的痛苦与挣扎可想而知。
  具体故事无法描述,总之,这个电影的主题是权力、性、凝视。故事情节相当可怕,几乎可以说是把最美好的东西以最恶的方式破坏给你看。
  遍布电影的是人在权力下的异化、在凝视下的变性……
  其中,好多个情节属于看一眼就能让人一辈子印象深刻,再忍不住骂一句变态的。
  总言之,那种人性的恶的极致与自我之间的激烈博弈,吴歌估计有人都要看出心理阴影了。
  但《拜欲教》恐怖的是演员的演技。
  吴歌无法形容,非要形容的话就是“惊心动魄”,她看得时不时鸡皮疙瘩。周疑不知道是怎么导的,他用的那个演员绝对不是演技好的类型,也不是什么演技天才,但在他的导演下,那演员演得仿佛自带一种巫术,眼神深处的不是戏,而是……更加触目惊心的东西。
  真的太吓人了。
  整部电影的艺术、审美已经到达了当代电影的顶级,结局最终万事破灭般的诗意表达更叫人震撼不已。
  吴歌以前看过周疑的电影,知道他以往的风格。所以更清楚,周疑这部电影超越了他之前的所有电影,他的剧情框架并不特殊,但是他拍出了……一种难以想象的高度。
  “拜欲教”极有可能成为近代电影史上不得不提到的隐喻符号。
  吴歌甚至从中联想到了太多东西,比如看似膜拜神佛,实则膜拜欲望的人们……
  就是可惜,内容放出来绝对分分秒被和谐,网上的讨论度必然不会太高。
  另外,没有这方面爱好,不是这方面兴趣的人,肯定不会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
  “票房先不说,但分数绝对很高。”
  吴歌出来之后还想看第二遍,如果可以截图的话,她多想截几个图下来。
  最后,她做出一个评价:“这部电影讲了重重挤压下的人性的分崩离解。”
  可你要问《拜欲教》能不能赢,她的答案是不太可能。
  因为真的太小众了。就是她看完了也不敢声张,告诉别人我今天看了《拜欲教》。连她都这样了,其他人更不用说,所以《拜欲教》只可能是小众圈内鉴赏的影片。
  “假如我的喜好是小众中的小众,不为世俗认可,我敢跟人坦诚吗。”
  吴歌不禁思考起这些问题。
  文艺行业的“自我”很重要,与自我相配的还有“自由”,但是任何人都知道,自由是不可能自由的,大众能够认同的内容是有限的,你一旦跨出线外,就有可能遭到铺天盖地的恶语,无数的人会要求你纠正你的思想,仿佛光是拥有这种思想,你就罪无可恕。
  历史上也确实有这种情况。
  某个地域的古代时候,宗教的神明与其绑定的“善”控制了绝大多数人类,要求人人禁欲,按照非人的规范行事。如此下来几百年,人性在宗教的压迫之中滋生反抗之心。
  后来,有些作家被逼得疯了,居然通过歌颂“恶”来反击“善”,通过赞扬恶魔来反击神明,通过赞美恶魔的丑而对抗神明的美。
  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
  这些作家被他们的时代批判得仿若臭水沟下的老鼠,却在后世被世人铭记,被认为是推动人性觉醒的先驱。
  时过境迁,他们的作品现在广为流传。
  “是否,我们现在无法认同的作品,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一种大众常见的作品?”
  吴歌忽然感慨。
  但说实话,她并不清楚。
  文艺太复杂了,谁也不能预测文艺的未来。
  不能预测几百年后人类世界将流行着什么样的文艺。
  也许周疑拍这个片,在意的只是“质量分”吧。
  特别是……能不能赢过舟导。
  吴歌想了想,自喃道:“但是舟导未必在意吧。”
  -
  当此时,九点档的电影差不多都播完了。
  陆续有人离开放映室。
  同时,热搜也陆续跳起来了。
  而常红归几人仍留在《百年教育》的放映室。
  他们倒是想走,但是莫名地站不起来。
  “这部电影……好长。”
  常红归忽然道。
  另一方。
  周疑也看完了《百年教育》。
  他望着屏幕上滑动的幕后名单出神,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而同时,有人闯入了他所在的放映室。
  他们正是X区特务。
  其中一人道:“周先生,麻烦你跟我们回x区吧。”
  -
  另一方。
  剧组宿舍。
  季管家察觉到了x区的动静。但这个时间少爷还在补觉。
  助手小声说:“跟我们没关系吧。”
  季管家同样小声道:“的确,那是别人的家事。”
  比起这个,《百年教育》的放映情况才是他们该在意的。
  所以,《百年教育》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
  那就要慢慢讲了。
  12点的第二档,又一群观众走进了放映室。
  抱着期待与紧张,他们看向了电影屏幕。
  作者有话说:
 
 
第66章 
  荧幕中的女人二十多岁, 表情有几分故作成熟,而眼神却暴露了她的青涩。
  巴士行使中,她坐在靠窗的位置, 脑袋侧偏着, 视线微抬, 定在天空与森林的交界处。
  巴士的目的地是一座小镇,但她的目的地还要更远, 是山间的一座小学。
  她是来支教的。
  她抿了抿嘴, 眼睛泛着泪光,眼神在坚毅和迷茫中切换着,几秒而已,她就演出了好几种的情态, 让人不禁关心她的命运。
  她是怎么了?
  接着是插叙, 几个镜头交代了她的身份以及家庭背景。
  她是大四,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但是对未来很迷茫,她的妈妈让她快点考教师编, 说做老师最好, 未来稳定,工作不多, 又有假期,退休好养老。但是她不想, 因为她性格上不擅与人相处, 老师这种接触很多人特别是孩子的工作,她觉得自己做不来。
  她小时候是个顽皮的孩子, 她自己都不太喜欢老师, 又怎么能当呢?
  可她是中文系, 除了做老师、考编,她还有别的选择吗?
  她很迷茫,甚至还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恐惧,时不时地感觉心钻痛。
  浑浑噩噩之中,她忘记了选社会实践课,这但个课不选的话,她就无法毕业。慌忙下,她选了最后一个有剩名额的公益实践课。选课系统关闭,她刚要松口气,却见是公益支教课程,朋友圈中经常被吐槽,风评最差的一个公益实践课。
  她那时愣了很久,鼠标点在弃课的按键上,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要么她放弃这个课程不去修,要么……尝试看看。
  她犹豫了,因为关于这个课的坏风评中,也有一些好的说法,说可以去见见山山海海,了解更丰富的世界。
  而且,这是支教课,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可以帮助人的课程。
  她看起来很平庸,无论相貌还是能力,都没有一项突出的地方,连意志和自我也很微薄,迷茫的眼神下是空荡荡的内心。
  里面装的东西不多,她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梦想、无聊枯燥的喜好、还有一点微薄的良善。这点良善她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或许是本来就有,或许是被社会规劝出来,谁知道呢。
  她停在课程页面,最终还是认了这个课。
  “这毕竟也算是教学的社会实践吧,我去试试,如果不行,也好说以后不当老师。”
  “如果我真的要做老师,这个社会实践课应该可以给我加分……”
  这便是女主角李兰,俗气的名字,普通甚至不太好看的穿着,搭配是乱搭的,毫无审美可言,但她就是这样的人,这就是她的活样。
  她的妈妈对于她的选择,说:“你就试试吧,但是注意安全。”
  插叙的镜头很高明,这类情节除了单纯的人物故事外,没有额外的看点,容易让人看得无聊,但黄月清的镜头为故事增彩了,故事情节在她丝滑的镜头下迅速入脑。
  演员的演技再一上来,人们就不得不关注起她。
  银幕上一个人越活,就越是引人注目。
  巴士内部很拥挤,走道上都挤满了人。
  乘客老人孩子成人什么年龄段都有,他们神态各异,都专注着自己的事情,看上去找的不是演员,而是真实的路人。因为他们太活了,那种原生态的群像是很难经过演技指导排出来的。
  对于从来没见过这么拥挤的巴士的人,这种场景是陌生的,易引起排斥的。
  这便是几分钟展现出来的开头。
  支教之前,李兰上了三天的支教培训课程。但她意识浑噩,上得很不专心,漏了很多东西。
  现在临阵磨枪,她也只是看了看网上的说法。其中阅读量最高的好像是一篇“支教老师的逃亡”。
  这个标题会不会有点唬人了。
  “再怎么也不至于到这个程度吧。”
  李兰毫无根据地凭着想象否定。之后几个镜头的切换展现了她住进简陋宿舍的无所适从、面见乡村领导的困顿等等,她的惊愕中伴着一种天然的喜感。
  分明没有刻意去设计喜剧桥段,但却相当引人发笑。
  因为生活本来就有大多笑料吧。
  接着,前一任支教老师交代她如何教学,应该怎么对待学生。
  对方交代的敷衍,她学的也敷衍。
  她抬头看他,他沉默,两人对视了几秒。
  在他的眼里,她仿佛看见了良善消失殆尽的不耐。
  也是这一刻,才刚刚来,她就有了快点完事跑路的想法。
  “只是三个月而已,眨眨眼就过去了。”
  黄昏的时间,她坐在宿舍门口发呆。
  山野的美丽景象覆盖放映室,摄影师宗秋好似发挥了老本行,带来了一片鲜活得惊人的山野风貌。
  观众都给震撼了。
  然而李兰却浑然不见,盲了一样望着不知处。
  她还不到麻木,最后还是抛开了逃跑的念头,眼睛逐渐有神。
  “不能继续这样了,我都快大学毕业了,实习没有实习过,现在教师也不好考,再不想上进,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不管怎么样,我既然来了,能教好我一定得教好。好歹不能敷衍啊。”
  李兰还是有责任心的。
  这份责任心或许来自于她的妈妈。因为她正是她的妈妈独自拉扯大的,妈妈总是跟她说,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责任心。
  ——“要做个善人,即使没有好报。”
  而且,她也想证明自己。
  “我不想平庸。”
  她想着大城市中的光鲜亮丽,又复读了一句:“我不想平庸……”
  学校还有10位老师,她不是唯一一个,总能有办法。
  第二天她开始上课。
  一个班二十几个学生,年龄在10岁-15岁上下,六年级,将要升初中了。
  教室内大大小小的眼睛望着她,异常的安静,仿佛都期待着她。
  她在中文系是上过教案课的,也曾尝试过教课,不至于没有基础。
  她勉强地撑起了老师的台面,大声自我介绍,简单交代了关于她的事情,以及对他们的期待。
  学生们定定地望着她,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几个镜头就交代完了。没所谓服化道,好像拍的是现实情况,人也都是真人,没有人是演的。
  不知道为什么。
  李兰撞见他们的眼神,心中蓦地生发了一丝真正的责任感。
  他们在期待自己。
  这些小朋友眼里映照着自己。
  眼神中透着期待、好奇、善意,也有陌生、排斥。
  李兰这一生好像没有几次站在这么多人前,而且是以这种“高人一等”的老师身份。
  她抿了抿嘴,内心坚定了几分。
  来都来了,她也想努力完成支教课。
  大学四年浑浑噩噩,至少在大四的最后,做一点实事。
  第一节课意外的顺利,李兰先是来了一场破冰,努力认住班里的孩子。
  初印象,她觉得他们跟自己以前的小学班同学差不多,有的孩子顽皮,有的孩子文静,有的孩子害羞,有的孩子个性。
  不同的是他们可能更野一点,说话很直,好奇起来什么都问,给她带来了赤裸裸的个性冲击。
  他们之中也有几个刺头,跟老师很不配合,还喜欢碎嘴,恶作剧,仿佛带着没被训教过的原生的恶性。
  李兰虽然平庸,没什么特别能力,但她从小就不怕这类刺头,小学的时候她还殴打过男同学。有些人就是没有被教训过才得寸进尺,到处欺负别人,施虐心不断膨胀。如果你抱着良善的态度一再忍让,他们只会觉得你好欺负,后面还会变本加厉。
  李兰是单亲家庭,从小她妈妈就叫她坚强,要有人欺负她,要么打回去,要么告诉妈妈。
  当然了,成为老师,她自然就不能这么做了。
  很意外,上课第一天,她稍稍放心了,认为教学好像也不是很难,最多几个小朋友难搞,严厉地喝斥他们,他们多少还是会怕老师的。
  其中,她记住了几个印象深刻的学生,害羞内向的路彩儿,沉默早熟的宁翠柳,好动乐知的刘三喜。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比较热心学习,下课之后还要写作业才回去。其中,宁翠柳是班长。
  第一天下课后,宁翠柳定定地看着她,好像有什么话要说。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