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越多不如意,他就越想把不如意转嫁到他人身上,让别人也遭受他的不幸,让世界上所有人都跟他一样痛苦。
他学会冷笑,随即发现网络是个好地方,匿上名,你说什么都不行?
他主动挑起矛盾,乐得看着对面的人破防,同时也会无中生有,给对方捏造一些莫须有的事情,号召其他人群起而攻。网友真是太有趣了,他在现实中默默无闻,在网上随便捏造一些话语,居然也有这么多人相信,为他冲锋陷阵,好像他是主宰了一切的王,他们是听话的奴仆。
真是太有趣了。
这个电影一看就是邪道主角的电影,主角就是个十足的阴险小人,一举一动都释放着正常人难以想象的恶意。
在这其中,他还真的参与网暴,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两起自杀事件。
他会觉得愧疚吗?丝毫不会,他更兴奋了。
什么嘛,原来你们这么在意别人的话啊,一两句话而已你们就破防了,就受不了了。
原来你们就这么脆弱。
他在这之中,体会到了一种成就感。
在语言的暴力之中,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他跑到大楼上,疯狂对着空无之处大笑。
其疯魔之姿在长镜头下展现得鲜活无比,好像根本就不是角色,而是现实中存在的千千万万人的邪念、恶意。
攻击人好爽。
看着别人走投无路好爽。
看到别人哭得撕心裂肺为了证明自己在几万人的直播下结束自己的生命,那简直是爽极了。
在暴力的世界里,我是多自由啊。
谁也不能影响我。
什么,你说有人要制裁我?有这个法律吗?现场几万人看着呢,参与暴力的又不止我一个,告我?有用吗?那个人死是因为她太脆弱了,心理不行还上网,难道还怪网友吗?
出来做直播,就是要流量的,给你流量了,你难道还不应该感激涕零?
他在家里冷笑,像个演讲家一样,对着屏幕指手画脚,高谈阔论。
这一段剧情的演绎相当可怕。
演员就像着了魔一样,瞪大双眼,嘴角极限上扬,展露出癫狂的恶意。
这是话剧式的夸张?
其实不然。
倒不如说体验派的演绎。
不管谁说什么,事实上这种变态就是存在的。他恶就是恶,没有什么一个人既有好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没有什么人人都是混沌的善恶并存体,他就是个恶人。
他生来就是个坏种。
以前没有做恶只是因为没有机会,现在给了他这么一个便利的机会,他简直乐翻天了,为什么要约束自己?
约束自己是凡人的念头!人就活这一次,就要为所欲为!
他像巡逻一样,整天跑到各种直播间中,任何平台上都有他的身影,偶尔他也会被人群起攻击,但他又怎么样,他照样很爽。
观众看到这里简直透不过气来,有人直想冲进屏幕殴打这个变态。
这种人被搬到电影荧幕上后,他的一切举动都被发现了。
观众之中有些人表情微变,并不像其他人一样对这个变态这么愤恨,他们……也曾有过这种心理甚至是行为。
这段快节奏的疯狂剧情过了之后,主角的疯狂更上了一层楼。
他的志向更远大了。
他瞄上了很多人,有的是社会名流,有的是普通公司员工,有的是学生。
他盯上这些人,是要做什么?
答案是杀人。
变态心理走到极致,肯定会有这种想法,暴力征服他人,让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在暴力下哭嚎求饶,多爽多刺激。
《摩天大厦》的黑暗基调吓到了一些从来没看过这类电影的观众,拜托,这可是贺岁档,你拍这种电影,未免太疯狂了吧!
但朴道基显然不在乎档期的问题。
电影将一个人的恶演绎得淋漓尽致,主角后来作为连环杀手持续作案,多次跟警方斗智斗勇,极限地挑战了当前的法制法规。
里面刻画了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警方费了很大功夫终于锁定主角作为嫌疑人,而主角这时已经逃进了一座摩天大厦,杀戮没有随着他连环杀手的身份暴露而终止。
他还要杀,特别是住在这个大楼上的人,他就要他们死,他们平时小看他,他早就想报复。
这些人都得死!
接下来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抓捕戏。
警方包围了摩天大厦,抓紧派人上楼抓捕,然而里面还有一些人没来得及逃出。
有些人沦为了人质,有些人不幸遇害。
这一场抓捕戏拍得相当刺激。
里面还有个人物明明是人质却吊诡地选择帮助主角,背后的动机让人心生惶恐。
——“你杀了很多我想杀的人,所以我帮你。”
最后的情节节奏紧张得令人窒息,最后主角跑上了顶楼。
警方同时冲了上去。
为首的队长对主角仇恨无比,因为主角的网暴,他失去了他的妹妹。
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社会渣滓,能害这么多人死,造成了这么多的家庭悲剧。
疯子半步跳楼,电影好像到了尾声,他一跳下去,故事就结束了。
可是这样会不会太便宜他了。
这家伙是本世纪以来最凶恶最变态的连环杀手!
队长一股子愤恨在心,只想冲上去把主角撕碎了。
可是,疯子临死更疯,他笑着嘲讽了他们,嘲讽了所有人。
“好笑,你说我害死了你妹妹,可是我说的话哪里犯法了吗?有谁说网上不能攻击人吗?哪个法律法条说了吗?这么多人攻击你妹妹,你为什么偏偏恨我,我也才说了几句话啊,你怎么确定是我的话害死了她,而不是你平时对她不关心导致了她的自杀?”
“我只是做了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啊。”
“我只是说了大多数人都在说的话啊。”
“别跟我说你这辈子都没攻击过谁,你现在不就在攻击我吗。”
“你们身上也有罪!谁都有罪!凭什么只有我得受罚?这不公平!”
“是人都该死!”
“你个疯子,快闭嘴!”队长几乎失控。
电影的结局几乎是一场惊悚剧。
它把一个人的恶推向了极致,同时刺中了无数人。
电影里面还揭露了多种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的割裂,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缺失,人类自我可能的无限性以及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激烈矛盾。
主角死了,可是世上还有无数的他。
作为犯罪剧情片、另类现实讽刺片,朴道基几乎拍到了无可挑剔的级别。
剧情的攻击性让人头皮发麻,部分情节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类电影的票房可想而知。
但是也算是一种选择。
-
另一方面。
朱莉的《热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战火年代。
男女主角是青梅竹马,从小一块长大,那年他们十几岁,情窦初开,对彼此都有想法,然而他们父母却不赞同他们在一起。
这是一个规劝社会,强调家长的权威,抹杀孩子的一切可能性,家长对晚辈的要求就是听话,听从他们的安排,就像他们当年也是这么被对待的一样。
可是男女主不服从,他们互相喜欢,凭什么不能在一起?
他们正要联手反抗他们的家庭,而这时战争发生了。
他们以及他们的家族都被卷进了时代的凶猛大潮。
男主不得不参军,而女主担心他的安全。
电影刻画了乱世之中的人生百态,不只是男女主,还有很多人的爱恨离愁。
男女主分隔两地,只能信件交流,然而有时候信件都未必能传到对方手里。
尽管被裹挟在时代大潮下,他们还是没有放弃彼此。
分离两地后,他们处境不同,各有艰苦之处,而正是这些艰苦之处,让他们更成了彼此的救赎,让他们在绝望的环境之中不至于绝望。
情节设计紧凑,戏剧性突出,每个演员都演得无可挑剔,其中好几位世界级的演员贡献出了堪称教科书般的对戏表演,几句台词的碰撞就叫人沉入其中,让观众被迫卷进了电影世界里的爱恨情仇。
宏大叙事和个人命运交合,剧情、台词,皆是那个时代的原汁原味。
有时候观众批评一些电影是歌剧式的表演,意在批评电影剧情的格局太小,但是格局的大小应该怎么说呢,难道非要谈宏大叙事才配得上一部反映时代的电影吗?
对此,朱莉从没有小看歌剧,歌剧的场景还原、人物本色,可不是一般电影能做到的,被称为歌剧式电影在她看来应该是一种夸奖。
有意思的是,她考察了很多细节,比如那个年代的人真实是什么谈恋爱的呢,他们对于恋爱的观念是怎么样的呢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任何人都能做到,但答案可不是简单就能找到的。
每个时代表达爱意的方式可不一样。
她想拍的是时代下的爱恋,将那份早就淹没的历史记忆重现人间,而不是充满现代人思维的想当然的爱情剧。
她要细节,要用无数的细节还原出一份真实的记忆。
对于电影,不同人有不同想法,有人认为电影就是娱乐,有人认为电影可以跟文学一样,具有独立的作品性,卖不卖座是观众的选择,他们拍完电影之后,电影就已经结束了。
关于电影的意义,看法也很多。
而于朱莉来说,电影是记忆。
是记忆的重现。
所有的故事都不可能是无中生有的。
它们必然是从记忆里出来的。
拍电影就是回想记忆,寻找记忆的过程。
电影完成之后,它若足够深刻,它亦可能成为其他人的记忆。
拍电影,看电影,都是记忆的传递。
作为导演,她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把记忆作为记忆重现,不是赋予它们艺术性、戏剧性,而是从它们之中挖掘它们本身就有的东西。
再就是剪裁的工作。
就像无数的花草放在桌子上,让你选择如何利用它们完成一次插花。
如果自己之外,也有其他人喜欢,那就再好不过了。
《热恋》总的来说很有朱莉的风格。
作为故事来说非常完整,作为演技作品来说,里面好几个演员预定了奥美卡奖的提名
票房方面不好说,有爆的可能性,也有平淡收场的可能性,想当年一部不被市场看好的爱情灾难片上映突然爆火,成了电影历史前十的高票房佳作,有时候市场真的是无法预测的。
毫无疑问的是,《热烈》的口碑会很不错。
-
接下里是威廉的电影《极限追杀》。
这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剧电影,主角果然如众人所料,是一个杀手,而且是世界排名榜前十的大杀手,有很多杀手迷弟迷妹追捧的那种传奇杀手。
电影一开场就是喜剧展开,主角是表面吊儿郎当的性格,作为大杀手的他平时有个隐藏身份,也即普普通通的公司员工。
隐藏身份的要旨是消灭自身的存在感,让所有人都注意不到自己,不关注自己。
这点主角最擅长,所以无论公司内发生什么鸡飞狗跳的事情,他都会完美地避开争端以及纠纷,完美地隐入死角之中。
这个杀手,他太稳健了!
巧合的是,公司的老板是个铁里世界粉。她也有双重身份,表面上是普通公司老板,实际上是新晋里世界特务。她最近知道了里世界最神秘的杀手的存在,心里既有好奇又有忌惮。
一次里世界纷争,她注意到了传奇杀手的存在,然而与此同时,一个巨大的阴谋随之而来,那就是杀手狩猎预告。
喜剧的世界画风突变,平静中出现杀机!连主角都不禁有了一丝不详的预感。
“对方是对杀手这一职业有怨恨的人,可是,人要恨的话,恨具体人不就好了,没事为什么会恨上一个职业?”
电影的开始是喜剧与几分悬疑的混搭。
然而,紧接着电影的节奏就拉满了。
主角一次杀人任务中,无端卷进了帮派纠葛,只想自保而已,却搞笑地得罪了双方大佬,被几百人在后面追杀。
“倒霉!现在的□□就这?对手都认清楚就开枪!”
逃跑的过程中他意外撞见了特务碰面现场,对方震惊地看着他的出现,更震惊的是他身后还有一帮杀手。
主角跑得快,可特务就惨了,子弹横飞转眼就倒下了一片。
为首人直呼倒霉快跑。
主角跑在前面,见后面跟着几个人跑来,心生一计设下大坑随即逃之夭夭。
他那该死的样子在特务眼里深深烙印下来。
第二天老板的怒火大盛,直想找到主角把他撕碎了喂狗!
总体来说,《极限追杀》前部分剧情充满着喜剧色彩,主要用以铺垫世界观、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搭建各种线索,而后部分剧情一下节奏拉满,揭露一条条线索,期间剧情反转不断,公司内部的人也一个个暴出双重身份,颇有一种高端剧本杀的感觉,但它最有意思的是它的动作设计,特别是枪战。
主角本人就是个用枪大师,打起来不要太专业。而对手也不遑多让,全是一群枪术达人,两方甚至多方打起来的场面简直不要太好看。
特别是镜头的设计,威廉这次绝对是请了非常厉害的分镜大师,而且大师对动作戏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因此设计出来的镜头猛得几乎超越了动作本身,再一结合cg技术,完全就是能当选全球动作设计大奖的精彩表演,让人即使完全忽略剧情,都能为动作戏着迷得忘乎所以。
太有意思了!
这还是电影的中间部分,紧接着,剧情开始真正丰满人物形象。
前期的铺垫就是为了后期的反差反转。
这种套路式的手法在影视作品中并不少用,而多数观众都很买账。
这换言之就是欲扬先抑。
前期的剧情线索分散,到后面主角、主角老板、主角背后的杀手组织、仇恨杀手的“反派”等多阵营角色激烈碰撞,一场场好戏将戏剧性推到了极致。
最终剧情升华,以荒诞收尾,主角几句话将黑色幽默的本质彻底解构,快节奏的演出到最后以深刻性震撼了不少观众。
151/166 首页 上一页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