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叫“深水湾”的快餐店在金水区,距离他住的立远区坐公交要转两趟车。
找工作碰了好几次壁,终于被这家店老板的儿子看中。
老板儿子觉得一中的预备学霸不可以就这样被拒绝,就求了他爸。
而作为标准儿奴的李全便对外宣称陈天天是自家内侄,把他留了下来。
为了让自己显得大一些,不给李全惹麻烦,陈天天用省下来的钱去了理发店。
理发店老板强烈推荐了据说可以让他一瞬变大人的发色。
黑发成了枯草般的黄发。
配着矮胖的身材,整个人都社会起来。
不送餐的时候,李全要求陈天天在店里充当服务员。
“不能总是闷不吭声,知道吗?要微笑,微~笑~”
李全那张圆圆的脸上挤出一个标准的微笑,示意陈天天跟着做。
陈天天努力扯嘴角。
“好了,好了,”李全连忙打断他,“你一个人的时候再练吧。”
跟被打了一下似的,脸都狰狞了。
“那客气话总会说吧?欢迎光临?用餐愉快?”
陈天天会。
他不喜欢说话,不是不懂得人际交往。
他只是觉得,能听懂他说话的对象,他不用说太多;而听不懂他的话的人,他也没必要跟他们说。
而到目前为止,他遇到的,大多数都是他不需要说话的人。
就这样,过了半个月,李全放心了,把店里的杂事彻底交给了陈天天。
天气很快到了七月,热且多变。
上午还是艳阳高照,让人恨不得一动不动,能住到冰箱里,下午就开始用一场大雨把人们堵在家里,想出来都不行。
可客人们可以不出来,生意人不行。
“浦壹小区二栋三单元王女士,一份腊肠煲仔饭。”
挂断电话,李全吩咐了一声后厨,出来把手里记着地址的纸条交给陈天天。
“好。”比刚来的时候高了些的少年把雨衣套在身上,“离这里两条街,下雨天路不太好走,不过差不多20分钟内能到。让刘师傅多包一层,以免雨水溅到。”
“深水湾”是李全家里传下来的店,将来是要传给儿子的。
可他这一个月来,是真的越来越喜欢陈天天了,人家可比他那宝贝儿子靠谱!
眼前这个个子虽然高了点,但仍低于同龄人的少年的脸上有些肉肉的,把五官撑的有些变形。
但那张有些稚气的脸上,却有着不输于成年人的游刃有余。
感叹,要不是这孩子不会做饭,李全都想直接让他身兼数职,把这家店给顶起来了。
可惜!
这儿留不住这个孩子。
陈天天出门的时候雨下得正大。
而等他准时送完餐,金色的阳光已经在细线般的小雨中穿梭。
骑上电动车,他看了下手里的手机,方格子屏幕上写着14:02。
“深水湾”是24小时营业的,但下午两点以后,点餐的顾客会少很多。
手机上没有发来的新订单信息,陈天天感受了一下这阵太阳雨,骑车的速度比以往慢了些,在微微的湿意中看着他穿行了无数次的却无暇注意的风景。
骑到距离店里还有一个路口的地方,老板打来了电话。
说前面那条路路口出了车祸,警察封了路,让他从西边小道绕回去。
陈天天没再等红灯,左拐,进了一条叫“信康”的辅路。
走了大概两百多米,就被前面围成一圈的人群挡住了前路。
这条路很窄,那些看起来年龄不小的老大爷们几乎把中间的路挡了个严严实实。
“对不起,请让一让。”他绕到最外围,对两三个看起来六七十岁的老爷爷说。
看是个孩子,几个老爷子很快让开来。
“让让,让让,让人家过去。”向里推了两下,其中一个大爷还声音不小的抱怨了两句,“ 也不知道来路正不正,也是敢摆出来……”
“哎,怎么说话呢?刚刚谁说我的东西来路不正的?”
人群最里面被围着的人大声吆喝起来。
“自己没眼光别说我的东西不好!这可是名家专门委托我朋友给带出来的,正经古董!”
那个声音听着挺年轻,话里话外有些得意。
陈天天一步一滑的穿过去,准备加速离开。
年轻人的嗓音忽然低了下来,但绝对可以让所有人听到。
“陈中林听过没?”
陈天天刹了车。
“我听说过。”人群中有个中年男人开了口,“是不是上个月那个古墓考古节目里,鉴定那件青花葫芦瓶的大学教授?”
“对啦!就是他!”年轻人有些神秘,“他儿子是我铁哥们!你说,这个,”举起手里一直藏着掖着卖关子的东西,“那能是假的吗?”
长得一脸敦厚的卖主把手里的东西举得更高了点儿,让周围的人都看了一遍。
是件看起来很是别致的瓷瓶,瓶颈长而细,瓶身圆润。
“这个是我那铁哥们拿给我的,陈教授的心头好!人家是教授,手里的东西那都是真的不能再真了!可不是什么来历不明的玩意儿!”
站在最前面的一个小伙子问:“那怎么在你这儿啊?”
“唉,别提了,”
小心翼翼地把瓶子抱着,那个蹲在地上的年轻人叹了口气。
“家里出事了!听我那兄弟说,陈教授病了,那病老费钱了!没办法,只能把家里的藏品都出手了。我也是帮朋友个忙,找个和这东西有缘的买家!”
“那为什么来咱们M市这个小地方卖啊?S市那么繁荣,不是更容易卖,还能卖高价?”人群中又有一个人问了出来。
“就是啊……”
几个刚刚有些意动的老爷子觉得也是,暂时打消了问价的念头,等着卖家的回答。
“问得好!”那个年轻人表情正经很多,“人家是教授,那身份,哪能在自己家门口吆喝卖家当啊!虽然不得不卖了自己的最爱,毕竟感情还在啊!人家说了,价钱不是事儿,一定得和这个东西有缘!”
人群中有几个人讨论起来。
“也是啊。知识分子嘛,都重脸面,看来人家卖主说的是真的。”
“我看也像,而且……找有缘人,谈钱有余地啊!”
“哎哎,就是……”
……
“我要了。”
给陈天天让路那个老大爷已经挤到了前面,本来是来跟反驳他的卖主理论的,可越听越觉得靠谱。
他就喜欢这些老祖宗的东西,虽然没什么研究,但搁不住运气好,之前在古玩街捡了好几次漏。
现在,他觉得自己的运气又要来了!
“哎,老李,你这不地道啊!我从刚才就看上了,一直等着呢,你可别来截胡!”刚才就有意想买的一个老爷子急了。
“那你也没说要啊。”老李拿出来一张卡,“年轻人,我现在就可以跟你去取钱。”
“哎,你……”
老李有些得意:“这叫万事俱备!承让,承让!”
“哎,大爷,我这个可得这个数儿……”卖主比了个4,“您那张卡里钱够吗?”
“小看人了不是?”老李最讨厌别人小看自己,“拿上你的瓶子,咱们现在就走。”
“好好好!”
卖主一把抱起东西就要站起来。
“等一下。”
有些粗哑的声音从老李的背后传了出来。
老李转身,才发现刚才那个过路的少年不知道什么时候跟他一起站到了前面。
“小朋友,怎么了?”
陈天天:“……”
看大家看了过来,陈天天没解释他已经15岁,走到了卖主面前。
“可以看一下吗?”
“那不行。”卖主抱着瓷瓶退了一步,“你一个破孩子懂什么?别觉得好看就想看看!这是古董!要好多钱的,你要是不小心弄碎了,算谁的?”
说着,还上下打量了一下陈天天。
着重在他染过的头发,发白的裤子和发黄的球鞋上瞄了几眼。
意思很明显,你赔不起。
陈天天没有因为对方的轻视而生气,仍然站在那里,看了看被对方抱在怀里,没有遮严的瓷瓶底部。
“鹤颈瓶,明代的经典器型之一。从卧足边缘来看,呈褐黄色,应该是官窑制的‘米糊底’。”
卖主心中一凌,下意识地把手放在露出来的瓶底处……
第16章
大意了。
买主紧盯看着像个小学生似的陈天天,警惕心暗起。
能一眼看出来东西的款式,看来不是什么无知少年。
做他们这一行的,确实最忌小看人。可就一个不起眼的孩子,还是在这个三、四线城市,他实在没觉得需要小心什么。
没想到可能会折在这里。
自己的东西自己知道,就算仿得再好,也怕去推敲。
想到这里,卖主朝围到前面的几个男人使了眼色。
“你一个小屁孩子,懂什么?不知道从哪个节目里听两句,就敢来这儿卖弄了?”
一个看起来有点儿凶的中年男人走到了陈天天旁边,隔开他和卖主。
“就是,我们都看不惯了!这里这么多人,哪轮到你一个小孩子来说话!”又一个附和的声音响起。
老李连忙上前拉住陈天天的手。
“小朋友,可不能乱说话,咱们看东西是有讲究的!你可能不懂,你来之前,已经有几个行家给看过了,是真品!你现在站出来再说要看,那可就是说这东西有问题的意思啊!”
说着就把他向人群里推了一下。
“这陈教授家的东西呢,假不了!这不是你们小孩子该来的地方,快回家吧!”
之前和老李争东西的老爷子却注意到了卖主的小动作,心里一咯噔,老李可能要栽!
都是老街坊,他怎么会就等着看笑话?
“哎,我说,卖主你别急,大家都别急!”
老爷子向老李的方向走了过去。
“我看这个孩子挺有趣的,刚才那些行话可是一个接一个!看来是真对陶瓷有点研究!英雄出少年嘛!咱们不如给他个机会,让他给咱们说说?”
说着走到了一老一少旁边,拽了下老李的衣角。
老李一下子悟过来了。
走眼了!
活了大半辈子,这些局没见过十个也要有八个了。看来刚才那些“行家”和附和的人都是托儿!
“对,陶瓷之后的发展还是得看这些年轻代,我们得多给机会嘛!”笑呵呵地看着卖主,“我不是都说买了嘛,就给这个小友看看,没事儿,碎了我担着!”
老李满含期待的看着陈天天。
就算破罐破摔了!
满场就这个孩子站了出来,也只能靠他了。
“也是,东西是真的,就不怕看。”
“对啊,小伙子,你这该不会有诈吧?”
“要不要叫警察来……”
……
卖主看有些不能收场,马上从那个中年男人背后走出来。
“买主都同意了,我能有什么意见啊,大家也做个见证。”他看向站在一起的两老一少,“这要是在这个男孩子手里磕了碰了,可跟咱们没什么关系啊!看不出来问题,钱照付!”
陈天天自始至终没说什么硬气话,这让老李有点儿打鼓。
“孩子,你不会真是因为不懂才开口的吧?”
“……爷爷,那个东西真有问题。”
“哪里……”
老李还想再问,就被卖主打断:“还看吗?这眼看着太阳越来越大,很晒!”
对老李点点头,陈天天缓步上前,伸手。
卖主一直戴在脸上的笑容早就没了踪影,看这个黄毛小子真的走过来看品,从牙缝里挤出来一句。
“小同学,好、好、看啊!眼睛放亮点儿,别说错了话!”
把手里包着的鹤颈瓶递了过去,却在陈天天快接过的瞬间抽了一下包装的布。
陈天天早就料到对方会来这招,速度很快,修长的手指碰到的瞬间就抱了上去,堪堪抓住了最后一点瓶口。
“哎,你……”
老李心脏病都要发了,现在他是百分百确定瓶子有问题了。
“啊,手误,手误,想帮小兄弟看得更清楚些……”
陈天天没说话,把布料从对方手中抽出来,直接铺在了地上,然后将手里的“贤士琴会山石花草”纹饰的鹤颈瓶放了上去。
“双行双圈,楷书款的‘大明成化年制’。”
他首先稳稳地将瓶身平托,展示写在瓶底的款识。
“对,这就是珍贵的明代‘成化青花’。”卖主连忙肯定,“小同学眼光不错。”
陈天天就像没有听到,细白的手指在款识下划过。
“细腻顺滑,是砂底。”
然后将手举高,仰脸端详眼前的瓷器。
雨后的太阳像从没有被乌云遮住过一样,力图用炙热的阳光消灭一切雨水的痕迹。
温度伴着刺眼的亮光洒在了陈天天的脸上,让他洁白的皮肤显得有些闪闪发亮。
“釉质凝润,透光可视,基本符合成化时期的薄胎特点。”
12/96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