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见真情。
周珊珊没想到李学文这个继父会这么不遗余力地帮自己,心里感动不已,对李学文一个劲道谢,一口一个“李叔叔”,亲热得不行。
周水瑶也很感激。
自己和前夫生的女儿弄出了坐牢这么大的丑事,李学文非但没避之唯恐不及,还尽心尽力地帮忙,待她们娘俩一如往常,这也让周水瑶越发确信,自己没有嫁错人。
之后,李学文没有食言,一个人去了老屋子,找老太太借钱。
这时候,元青正好也在家里。
“学文来啦?怎么就你一个人,水瑶和俊豪呢?”
看到儿子上门,老太太很高兴,虽然她不是很喜欢新儿媳妇,但她是一个明事理的老太天,看在小孙子的面子上,也不会刻意为难新儿媳妇。
“水瑶在家里照顾孩子呢,妈,我今天过来,是有事想要和你说。”
“什么事儿啊?”
这时候,老太太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李学文拉着老太太去了小厨房,避开元青后,才小声说了想和她借钱的事。
本来,李学文是想借个两万块的,他有三万多的存款,加在一起也就有五万块了。
但是周水瑶说,俊豪还小,养孩子,手里必须要多准备一点钱,借两万是借,借五万也是借,反正都要开口找老太太借钱,还不如直接借五万。
李学文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什么?借钱,还要借五万,你拿那么多钱想干什么?”
老太太一脸警惕,看李学文的眼神都不对了。
“学文呐,你和妈说实话,你是不是偷偷做什么不好的事了?”
李学文哭笑不得,为了不让老太太担心,只能把周珊珊制假售假被抓了,不仅要坐两年的牢,还要交二十万罚金的事全都说了。
老太太闻言,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长长地叹了口气。
“你说珊珊一个女孩子,看上去斯斯文文的,怎么胆子就这么大呢?”
小小年纪,就敢拿那么多钱去做生意,还制假售假,哎呦喂,这可是丧良心的事,被抓了也好,希望她坐的这两年牢,能够让她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老太太想让元青引以为戒,都顾不上李学文了,出来找到元青,语重心长地说道:“元青啊,你珊珊姐做得不对,你可不能跟她学。”
周珊珊虽然也叫老太太一声“奶奶”,但毕竟不是老太太的亲生孙女,知道周珊珊坐牢了,老太太最多也就是觉得唏嘘,不会有太大的感触,可如果换成她的宝贝孙子,不管是大孙子还是小孙子,老太太怕是都会忍不住气昏过去。
“奶奶放心,我保证会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绝对不会为了挣钱,搞那些乱七八糟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像周珊珊那样,专门挣不义之财,元青不屑去做。
“那就好,那就好。”
老太太很满意,一个劲儿地夸宝贝大孙子懂事。
李学文跟着老太太走出来,就看到老太太和大儿子有说有笑,相谈甚欢。
这也让准备背着大儿子和老妈借钱的李学文尴尬不已。
“妈,那个……”
听着李学文的含糊其辞,老太太点了点头,直接说道:“是说借钱那事儿吗?学文呐,不是我不愿意借钱给你,你是我的儿子,等我百年之后,我的那些养老钱和棺材本,还不是只能留给你和你的儿子们,只是你现在想找我借钱,不行,我的钱都已经借给元青了……”
李学文闻言,急得说话的语气都变了。
“妈,元青一个小孩子懂什么,你怎么能把钱都借给他了呢?”
元青笑而不语,他为什么要找老太太借钱,还不是不想看到周水瑶和李学文这对夫妻惦记老太太的钱。
第90章 年代文(06)
李学文看向元青,一脸严肃地质问道:“元青,你问你奶奶借了多少钱?”
看李学文一脸紧张的模样,元青只觉得特别好笑。
怎么,只允许李学文和周水瑶夫妻惦记老太太的钱,不准自己这个大孙子找老太太借钱是吧?
老太太拿出一点私房钱借给自己,李学文就如临大敌,好像自己做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一样,至于吗?
“我问你话呢?哑巴了吗?”
能看出来,李学文现在确实很着急,问了话,元青没第一时间给出回答,他马上就急了,说话的语气也变得咄咄逼人起来。
看到李学文开始责骂自己的宝贝大孙子,老太太马上就不干了,适时插话,给大孙子解围道:“钱是我借给元青的,你要骂就骂我,骂元青干什么?”
李学文哪里敢骂自己的亲妈,瞬间就怂了。
“妈,知道你疼元青,但是疼归疼,也不能这么惯孩子啊!”
惯子如杀子,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老太太这么明事理的人都不明白吗?
“元青,你自己老实说,你向你奶奶借了多少钱?”李学文不敢和老太太叫板,只能抓着元青这个儿子一个劲逼问。
元青被问烦了,想也不想就随口说道:“六万。”
其实根本没有六万,元青这么说,是为了堵李学文的嘴。
老太太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全部的私房钱,估计也就是六万块左右。
知道老太太存有私房钱,李学文不惦记,周水瑶也会暗搓搓惦记。
只要这个钱借了出去,能还回来多少?什么时候能还回来?都是一个未知数。
元青不信任李学文,更不信任周水瑶。
就让李学文误以为老太太的私房钱都借给自己了也好,这样,他们夫妻俩也不好意思开口向老太太借钱了。
果然不出元青所料,听说老太太把全部的私房钱都补贴给了元青,李学文整个人都开始着急上火了。
“什么!六万!这可是你奶奶大半辈子的积蓄,你一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忽然问你奶奶借这么多钱干嘛?”
元青笑了笑,一脸认真地说道:“我这个年纪,不读书了,总得给自己找点事儿做,总不能每天东游西逛,游手好闲,一天天地混日子吧。”
说起读书的事,李学文心里多多少少也有些理亏。
“是我不让你读书的吗?明明是你自己不愿意继续读书……”
元青什么话都没说,就这么一脸平静地看着李学文,看得李学文心虚气短,自欺欺人的话再也都说不下去了。
“爸,事到如今,我辍学的事已成定局,再说这些也没有意义了,我不可能再回学校读书,继续在工厂里打零工,也不是我愿意做的,我找奶奶借钱,并不是为了乱花,而是想用这笔钱来做生意。”
有了周珊珊的前车之鉴,李学文现在一听到“做生意”这三个字就头疼。
“做生意?呵,生意是这么好做的吗?你们小孩子家家的,想的就是简单,如果生意真这么好做,随便谁借点钱做生意就能发财,那国家还搞改革开放干什么?我们华夏早就遍地都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大家一起实现共同富裕了。”
说完了元青,李学文还不解气,又向老太太抱怨道:“妈,你也真是太惯孩子了。这么大点的孩子,你一下子就借给他这么多钱,要是他拿了钱乱花怎么办?这可是你大半辈子的积蓄,如果就这么被元青大手大脚地挥霍掉了,难道就不可惜吗?再说了,这么大的孩子能有什么良好的金钱观,如果他拿了钱乱花,把你的养老钱都挥霍掉了倒还是其次,若是养成了什么不好的消费习惯,那才是把孩子给害了。”
李学文一向不喜欢大儿子,觉得大儿子不如小儿子乖巧可爱,现在知道大儿子背着他们夫妻,偷偷摸摸把老太太的养老钱哄骗到手了,更是对这个大儿子各种不满。
果然是个满肚子心眼的。
老太太没吭声,看了看元青,欲言又止。
元青生怕老太太不小心说漏嘴,赶紧开口说道:“爸,你现在说这些也没用,奶奶为了支持我做生意,已经把私房钱都借给我了,如果你不想让我用奶奶的私房钱,想让我把钱都还给奶奶,那也可以,你这个当爹的支援我一下呗,先借我点钱,不拘多少,我保证,等我做生意挣了钱,一定尽快把这笔钱还给你,连本带利地还给你都行。”
这番话怎么听,怎么像是在给李学文画大饼,还是那种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饼。
李学文自认看透了元青的小心机,当然不会上当。
“我没钱。”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就把元青给打发了。
这就是李元青的亲爹。
还好元青本来就没对李学文这个亲爹抱什么希望,所以,哪怕被李学文毫不客气地拒绝,也不会感到伤心和难过。
反倒是老太太,见李学文对自己的宝贝大孙子这么冷漠绝情,马上就不高兴了。
“你自己的儿子要做生意,你这个当爹的问也不问一句,也根本不关心他的事业规划,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就把人给打发了,你这是当爹的应该有的态度吗?”
李学文动了动嘴,想要说什么。
老太太却没给他说话的机会,抢先开口说道:“行,你不是也想找我老婆子借钱吗?我也只有三个字, ‘我没钱’。”
同样的话,原封不动地还给李学文。
显然,老太太是因为李学文对元青的态度,迁怒上了李学文。
李学文在亲妈这里碰了一鼻子的灰,不敢顶嘴,也不敢辩驳什么,叹了口气,灰溜溜地走了。
走这一趟,钱没有借到,还受了一肚子的气。
回去后,还不知道要怎么和周水瑶交代。
李学文垂头丧气,一脸沮丧。
元青却觉得大快人心。
或许是元青脸上的幸灾乐祸太明显,老太太也看出来了,等李学文走后,马上对元青说道:“你这孩子,那毕竟是你的亲爹……”
老太太疼爱大孙子和小孙子,也疼爱儿子,看到宝贝大孙子和儿子相处得并不好,心里着急,想要缓和这对父子俩的关系。
元青能理解,但是,正如李学文不喜欢李元青一样,元青同样也不喜欢这个父亲。
看在老太太的面子上,元青可以和李学文维持虚假的父子情,再多的,他做不到,也不想勉强自己去做。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需要缘分。
或许,他和李学文就是没有什么父子缘分。
“奶奶,知道你把私房钱都借给我了之后,我爸和周阿姨应该不会再惦记你的养老钱了,如果以后,我爸或者周阿姨再来找你借钱,你可千万不能借,不然,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到时候,你的养老钱到底便宜了谁都不知道。”
老太太心里明镜似的,如果她的养老钱被儿子和孙子们用了,她不会有任何怨言,可若是这笔钱被其他不相干的人用了,比如说拿去给周珊珊交罚金,老太太肯定会心疼。
“你爸也是糊涂了,周珊珊又不是他的闺女,闯了祸,怎么也轮不到他这个继父来收拾烂摊子,就算周珊珊父亲那边的一大家子人都不管她,还有周水瑶这个亲妈呢?难道周水瑶这么狠心,连自己的亲闺女都不管了吗?还怂恿你爸来找我这个老婆子借钱,真当我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元青笑了笑,没有接话。
老太太心气不顺,念叨两句,情绪过去了,也就好了。
要是元青跟着说李学文的不是,老太太听了,心里说不定还会不高兴。
“借钱这事,一看就是周水瑶的主意,就算不是,也一定是周水瑶默认或者怂恿的……只是,没从我这里借到钱,也不知道你爸回去后要怎么和周水瑶交代。”
老太太到底是心疼儿子的,这不,李学文还没离开多久,她就忍不住替李学文担心上了,生怕李学文回去后被周水瑶埋怨和责怪。
“奶奶,你不用操这么多的心,我爸既然决定了要给周珊珊收拾烂摊子,他自己就知道想办法。”
事实证明,李学文确实还有办法。
没从老太太这里借到钱,李学文找了几个交情不错的朋友,一家借一点,再加上自己之前的两三万积蓄,东拼西凑,也把五万块的差额给凑齐了。
只不过,接下来的日子,为了还朋友们的钱,必须要勒紧腰带过日子了。
因为借钱这事,周水瑶对老太太特别不满,对李元青这个继子,更是一肚子怨气。
身为儿媳妇,周水瑶不好在李学文面前说老太太的不是,但是她知道李学文不是很喜欢李元青这个大儿子,就在李学文的面前,明着暗着说了不少元青的坏话,惹得李学文对李元青愈发不喜。
时间一长,就连他们的小儿子李俊豪也对李元青这个大哥没什么好感。
元青并不知道周水瑶因为借钱一事恨毒了他,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此时的元青,靠着自己打工的这几个月挣到的钱,买了一台摄像机,还有胶卷和相纸,每天走街串巷,给人上门“拍野照”。
一张,八块钱。
虽然很辛苦,但是一个月下来,除去胶卷和相纸的成本,也能挣个一百多块。
挣到了第一桶金后,元青就盘算着自己开一家照相馆,免得每天走街串巷,风吹日晒的,太累。
元青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老太太。
老太太很支持,当即就借了一万块给元青,让他去开照相馆。
元青没有拒绝老太太的好意,还对老太太说,以后,老太太就是这间照相馆的大股东,元青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打工人,专门给老太太打工的,把老太太哄得眉开眼笑。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美好回忆照相馆”开张了。
照相馆里大大小小的设备,几乎都是元青自己设计和制作的。
老太太有事儿没事儿就来照相馆坐坐,看到照相馆的生意很好,元青忙不过来,还会帮忙招呼客人。
第91章 年代文(07)
这天,老太太又来照相馆帮忙了。
元青忙了大半天,刚给一对新婚小夫妻照完了相,连饭都没来得及吃,正准备随便吃点什么填一下肚子,老太太就拿出了从家里带来的几个家常小菜,配上白花花热腾腾的米饭,端给元青。
100/210 首页 上一页 98 99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