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近代现代)——铁马倦倦

时间:2023-10-17 10:25:35  作者:铁马倦倦
  对于导演来说,这省了不少事,也让导演的工作更加具体并具有时效性,不需要后置。
  而现场剪辑的存在也能让导演及时看到影片拍摄之后的效果,将补拍和重拍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因此,现在整个片子的数据都已经到了钱悠和辛楠手里。
  乔翼桥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睡觉了。
  连续一个多月的连轴转,再加上最后飞机中拍摄的戏份,几乎榨干了乔翼桥的全部精力。
  但放眼全球,哪怕是在电影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好莱坞,导演也都是这么疲惫的。
  乔翼桥不仅自己十分疲惫,其实整个导演组都是整个片场最为疲惫的存在。
  整个导演组有近十个人,除了导演本人和一位副导演之外,每一个部门还有自己的副导演——比如负责造型的副导演、负责道具的副导演、负责对接现场剪辑和调色的副导
  演、负责群众演员的副导演,等等……
  拍摄的很多时候,乔翼桥都只是在负责画面,而沟通各个组别,传递消息,甚至有时候指导演员表演的活儿都是由这些副导演负责的。
  比如之前出现的道具出现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乔翼桥去主要推进的,而是道具副导演一早进行了多个预案的设计,这样才形成了不论出现什么问题都有解决方案的流程。
  乔翼桥经常觉得,自己手下的副导演比自己还累。
  他们不光要想到很多现场可能发生的情况,在没有具体任务的时候,也有很多位副导演也会坐在乔翼桥身后,跟他一起盯着现场情况。
  拍摄的时候偶尔会出现“几班倒”的情况,比如群演量很大的那几场戏,有的时候为了抢进度,N个机位同时拍摄。
  乔翼桥只要在监视器后面就可以了,是这些副导演冲在第一线,满场跑动,才保证了效率。
  而当前期拍摄已经在细节的追求中做到了精益求精,后期部门的工作难度其实也在同步增加。
  有了之前《高墙倒塌时》的经历,这次乔翼桥确信了,自己不能再盯着剪辑了。
  更何况,在有预拍摄的成型视频之后,钱悠已经充分了解了导演的意图。
  但现实情况并没有轻松很多。
  因为《傩》这部短片讲究的就是信息量轰炸,所以每一场次的镜头数量都非常多,经常需要用到快速剪辑和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来传递信息。
  更何况,《傩》作为一部恐怖片,剪辑急需调动观众的情绪,虽然钱悠已经算是经验丰富的剪辑师了,但面对这部短片,还是感觉挑战重重。
  剪辑团队可能是整个剧组最小的一个团队。
  只有钱悠一名主剪辑,和两位助手。
  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就是海量的素材,这个20分钟的短片的素材量几乎等同于半部电影的体量。
  但留给剪辑的时间只有一个月,比通常电影的工期要短了不少。
  多亏有预拍摄视频,才让钱悠有了个抓手。
  预拍摄阶段和正式拍摄阶段,他几乎全程在场,很清楚导演需要的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他也保留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以及市场化的
  考量。
  而这样剪辑完的成片竟然达到了40分钟。
  他知道这样的长度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他都没有把这一版交给乔翼桥,而是自己苦剪,狠狠地剪。
  有的时候,他一边剪辑一边流泪。
  因为他觉得拍摄的那些镜头都太美了,不想割舍。
  为此,他不得不删去大量群演的表演戏份,只保留最精华、最诡异也是最美的群傩舞镜头。
  很多时候,他在剪辑台前一坐就是一天,也不是在偷懒,就是反反复复在权衡每一个镜头。
  总之,就在这样的折磨之下,他完成了成片。
  最终时长23分钟32秒。
  圆满达标。
  在剪辑推进的同时,视效工作也在进行。
  虽然乔翼桥进行了大量的实拍,但无论是烟雾效果、诡异的氛围都需要强有效的视效支撑。
  而乔翼桥给出的要求很简单——要尽可能的真实。
  如果恐怖片看上去满眼都是假假的特效,那就不恐怖了。
  但是在这样极度风格化的片子中想要真实是很不容易的。
  幸好,虽然特效难度极大,但总体的风格是相对统一的,最难的就是如同商店、街道等等大场面的制作。
  这些场面之中不仅仅天气和光线需要考虑,更多的是氛围感的东西。
  地面应该是什么质感?演员口中的哈气要不要擦除?是不是把他们反射在玻璃上的倒影擦除以做出恐怖效果?……
  这些都是辛楠要考虑的事情。
  视效不仅仅是在加工,同时也是在创作,这已经成了电影制作流程之中越来越显著的观点。
  除了大场面之外,最难的一段特效是在李巍饰演的角色坠楼的时候。
  在坠楼的过程中,他脸上带着的面具要一点一点碎裂。
  这个镜头需要特别细腻的变化,同时兼顾光影的变化。
  总之在这个镜头上,辛楠带着团队磨了几乎一个礼拜,大到每一个面具碎块,小到李巍皮肤上的纹理在风中的变化,每一个细节都是一点一点绘制出来的。
  她也特别感谢乔翼桥是个实拍狂魔。
  有
  了他们在飞机上的那条实拍镜头,才让他们的特效有了抓手。
  在剪辑和视效基本完成之后,调色工作就相对容易了很多。
  还是那句话,这多半是乔翼桥强制要求有现场调色这一环节的功劳。
  最后一步的创作,就是全片的声音了。
  声音包括二部分:台词、音效和配乐。
  《傩》中几乎没有太多台词,这部分比较好搞,配乐也有周皮皮负责,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难的则是音效的部分。
  因为群演多、现场发声的道具也很多,音效部门每天都在进行大量的拟音录制。
  在某些场景之中,音轨可能多达几百条,这几乎把声音软件都卡死了。
  乔翼桥对于声音的要求和视效一样,都要“润物细无声”,这样才恐怖。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声音部门还要分析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这场戏的物理空间、画内空间、画外空间和心理空间都是什么样的?
  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那些音效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制作。
  声音往往是一部电影最容易被忽视的部门,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通常不会觉得这场戏声音不错,或者那场戏的声音吓到我了,这样都很低级。
  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必然是一个整体的效果,声音起到的作用就是融合、完善这个整体,带给大家最好的视听体验。
  最终,经过两个多月的后期制作,《傩》的成片终于诞生了。
  而这天,郑茂导演也正好过来探班。
  于是,乔翼桥就带着郑茂一起,怀着相当忐忑的心情走入了放映室。
  影片第一次正式放映,开始。!
 
 
第61章 
  放映室的灯光熄灭了。
  郑茂和乔翼桥都正襟危坐,开始看《傩》。
  开篇,就听到“咔、咔、咔”的钟表声。
  画面亮起,只见墙上挂着一个老式时钟,但这时钟虽然发出了声响,但分针和秒针却完全不动,只有时针在静静地转着。
  镜头拉出,只见房间里,爷爷、父亲、母亲,都做着极其刻板的行为。
  画面一片强烈反差的红绿色调,衬得几个人的动作显得愈发诡异。
  唯有一个小房间里是正常的莫兰迪色系。
  而房间里的主角小巍正玩手机、看书、踱步……只可惜,他面前的任何设备都刷不动,书也翻不了页。
  而在他屋子的墙上,摆放着无数傩戏面具,个个面目狰狞,可怕而又诡异。
  时针还在飞速地走着。
  开始十几秒的画面,信息量已经非常大了。
  郑茂不自觉地挺直了身子。
  而乔翼桥的注意力起初还在郑茂的身上。
  但很快就被自己拍出来的画面而吸引走了。
  恐怖片最重要的就是调动观众的情绪。
  仅仅是这个开头,那种浓厚的诡异色彩就已经把乔翼桥的心思勾走了。
  实话实话。
  他现在的心情其实很奇怪。
  这不是他第一次看自己的作品了。
  但每一次看自己的作品,他都会紧张、期待,并且无比的专注。
  他百分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块荧幕上。
  跟随着画面中的每一个动态,心思也起起伏伏。
  很快就到了第一场傩戏。
  这是一场群傩戏,爷爷、父亲、母亲都要一起舞蹈,为小巍驱邪。
  这场傩戏起初很慢,是为了让观众慢慢进入情绪。
  而且这种戏越慢越渗人。
  观众随着小巍的视角,跟随着他的情绪,一点一点被调动。
  这场祭祀逐渐变得诡异和张狂。
  直到那个面具要覆盖在小巍脸上的一刻,小巍逃跑了。
  他仓皇跑到了大街上。
  但
  大街上也满是怪异的傩者。
  再之后,他接连跑到了书店、商店、学校等等……
  每一处,都挤满了傩者。
  他们各个都跳着诡异的舞蹈,似乎在诉说着什么,隐喻着什么。
  乔翼桥在这时又看向郑茂。
  只见郑茂的眼睛不再聚集在某一点,而是开始看整个画面的各个角落。
  乔翼桥知道,他是在尽量多的看画面中的各类元素。
  而他看到郑茂脖子后面的汗毛,似乎立了起来。
  再之后就到了小巍跑回家,在天台上的独舞了。
  这场戏经过几位老师的细心编排,可以说李巍的每一个动作、眼神和唱词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这场戏动作之复杂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都是大动作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连郑茂看着都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终于,一场傩舞结束,小巍站到了天台之上。
  这个世界疯了,他也是。
  他决然踏上天台。
  然后坠落。
  直到他看到了家中的场景。
  一切时间似乎停止了,连家中钟表的时针也不动了。
  郑茂也睁大了眼睛。
  显然对这个镜头感到十分惊奇。
  再之后,就是一点一点揭晓这些诡异了。
  然而现实的故事所带来的,是充满唏嘘感的恐怖与诡异。
  与前面傩世界的种种联系让人不寒而栗。
  郑茂又停止呼吸了,似乎在疯狂回忆着前面的种种细节。
  那些现实的歧视、软暴力等等元素比傩世界还可怕的多。
  这足以勾起很大部分人的共鸣。
  终于,李巍将自己的泪水弹了出去。
  这滴泪突破了重力、突破了墙壁与玻璃,轻轻落在了爷爷一直绘制的那副面具上面。
  此刻的隐喻不言而喻。
  这地泪水就是爱的化身。
  一切又归于寂静。
  画面黑。
  乔翼桥听到黑暗之中传来“呼”的一声。
  是郑茂终于长舒一口气。
  他打开了灯。
  连他自己都没注意到,自己的后背也全湿了。
  郑茂又深吸气几次,才缓缓开口:“真是……不容易。”
  乔翼桥甚至一时间都不知道他是在评价小巍,傩戏,还是拍出这部片子的自己。
  “全片都这么诡异恐怖,色彩丰富的镜头一个个用快速剪辑的手法出现在观众视线里,”郑茂擦擦额头上的汗,“看完只觉得自己是被信息流轰炸了,然后一回味才觉得每个场景除了傩戏很恐怖之外,还有非常丰富的恐怖信息……”
  说完,他看向乔翼桥:“小乔,你是怎么做到的?”
  乔翼桥实话实说:“都是团队合作的功劳。”
  “真是……了不起的片子,几乎是中式视觉系电影的顶峰了,剧情也不是短板,有可圈可点之处,”郑茂不解,“这么强烈视觉冲击的片子,你一定和美术、摄像以及特效沟通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吧。”
  郑茂作为导演,最知道什么样的片子难拍了。
  导演对于其他部门传达出剧情的意思很容易,但传达视觉表达式非常难的。
  而这部片子里还处处都是视觉为先的内容。
  “是的,”乔翼桥点头,“不过只是一开始比较难,预拍摄之后就简单多了……”
  说着,乔翼桥又把整个片子的工业化流程给郑茂讲了一遍。
  郑茂听完不免惊叹:“你们请了好莱坞的指导?”
  在老一辈电影人心里,电影工业化还是一个只停留在好莱坞的名词。
  “没有,”乔翼桥挠挠头,“都是我们自己摸索的,甚至连拍那场失重的戏我们也没得到A国的任何帮助。”
  “哎呀,”郑茂拍了拍乔翼桥的肩膀,“了不起,了不起。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想你这部片子出来,会让华国的业内也小小震惊一把,不,应该说会让那些国家的电影人也小小的震撼一下!”
  乔翼桥有点不好意思:“希望不丢人就好了。”
  “当然不丢人!”郑茂起身,“从题材上你就赢了!别的国家哪见过傩戏啊!”
  然后,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小乔,你觉得咱们国家的人和外国人,会对傩戏感兴趣吗?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这样,但我看完真
  的很想去看看傩戏,甚至学习一下。”
  乔翼桥也拿不准:“确实……我刚看到傩戏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郑茂沉吟片刻:“你知道电影工业化带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吗?”
  乔翼桥一脸谦虚:“您说。”
  “电影工业化在降低电影拍摄难度和成本的同时,还改变了电影的盈利模式,”郑茂说道,“在华国,我们电影主要的盈利模式还是票房和广告,但是在好莱坞,夸张一点的电影,票房盈利可能只占20%,而电影的衍生品盈利才是大头。”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