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近代现代)——铁马倦倦

时间:2023-10-17 10:25:35  作者:铁马倦倦
  “哦对……”乔翼桥也想起来了。
  之前华融娱乐想做的《超警与超克》就是往这个路线走的。
  “但我不太确定傩戏能不能成为一个IP,”郑茂又有点纠结,“只是我知道,如果我们不做相关的IP运营,没准就会被K国之类的国家抢先,到时候又来侵占我国文化,打一场糊涂官司。”
  郑茂前一阵正处在这个风口浪尖上。
  自然有点怕了。
  “如果想让它形成一个独特的IP,也许只靠这部短片和宣传是不够的,”郑茂拍拍乔翼桥,“即使这个片子在全球爆了,后续的输出也很难跟上,也更难形成什么效应,毕竟它还太冷门了……”
  郑茂说到这儿,又忽然一笑:“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想多了,你得多找几个人看片,然后再做打算,我只是提供一个方向,而且把傩戏变成IP实际上对你的盈利来说也并不多,毕竟这不是米老鼠,你能有全部的知识产权,你懂我的意思吧?”
  乔翼桥点头:“我明白。”
  郑茂的话为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他对创造一个IP的盈利感兴趣吗?
  当然是感兴趣的。
  但如果能推出一个关于傩戏的IP,利在华国。
  更何况,华国除了《西游记》、《孙子兵法》等等内容,现代能推出的文化领域IP还是太少了。
  他也有点想要试试。
  ……
  乔翼桥当天就把刘冲找了过来,把这个想法对他说了。
  刘冲先问:“推广傩文化,或者让全世界都知道傩文化之后,对我们的好处到底是什么呢?”
  乔翼桥直言:“对我们个体可能没有什么盈利的可能,但至少,我们蹚出了一条路,也许在未来,我们想要推广某个IP会更有的放矢。”
  刘冲陷入沉思。
  乔翼桥又道:“你应该问,我们推广傩文化,会损失什么。”
  刘冲:“啊……”
  是的,其实推广傩文化,只是捎带手的事儿,对他们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
  “而且如果我们抢占先机,先做些衍生品出来,没准还能趁着风口捞一笔,”刘冲毕竟是个商人,想的也是商人的事,“虽然对于傩文化我们没有知识产权,但是对于一些衍生品,比如面具之类的,我们是可以有知识产权的,对吧?”
  乔翼桥点头:“没错。”
  “好,”刘冲也兴奋了起来,“那我们就做做试试。”
  “嗯,你认为第一步是什么?”
  刘冲想了想:“我想,我们第一步不能走的太急,别到时候像《超能与超克》那样得不偿失,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看看年轻人对于傩文化到底怎么看,也就是市场调研。别到时候就是我们自嗨,其实大家对于傩文化也没啥感觉。”
  毕竟是专业的公关宣传,刘冲这话说得很对。
  乔翼桥其实也有这方面的担忧。
  而众所周知,市场调研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不过,乔翼桥很快想到了一个免费,甚至一举多得的市场调研办法。!
 
 
第62章 
  在商业性影片上映之前,通常会有小范围的试映环节。
  所谓试映,就是招募特定人群提前观看影片,根据他们的感想与反馈再对影片内容进行调整,以求在最终上映时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要仔细说的话,其实请郑茂导演过来看片也算是“试映”。
  虽然郑茂导演总体来讲非常喜欢《傩》这部短片,但他还是提出了关于剪辑、节奏方面的一些建议,乔翼桥也一一记录了下来。
  而针对傩戏推广的市场调研,正好可以和《傩》的试映相结合。
  通常的试映只会根据目标观众划分大概的观众群体,比如年轻人、中老年人或者按城市分为一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等等。
  但乔翼桥和刘冲商量之后,决定将试映环节扩大。
  而对于人群,也进行细分。
  第一主力,当然就是清澈而又单纯的大学生。
  对此,他们甚至划分成了理工科、社会科学、文科、985、211、大专学生等等。
  刘冲立即去和这些大学沟通了。
  而不少大学不止对这种内部试映形式的社会调研很感兴趣,更对这种推广华国文化的机会感到荣幸。
  不少大学不单是愿意帮忙推荐学生,还愿意给这种试映起名字,名叫“社会实践活动”,最终甚至能加一两个学分。
  条件就是希望他们大学的学生可以长期进行这种试映活动。
  乔翼桥和刘冲听到这个消息简直兴奋。
  这就是双赢。
  众所周知,18-28岁的年轻观众正是各大影片的主力受众。
  比如之前的《高墙倒塌时》,这个年龄段的观众几乎贡献了35%的票房。
  而且,不止是乔翼桥希望能找到学生帮忙来看片,还有很多导演都在为找不到试映时愿意来看的学生而发愁。
  有了这些大学和社团的合作,再加上有学分之类的成果“诱惑”,想必能来的学生数量很多,以后也再也不用愁了!
  当然,其实只要发一条公告,说是给些车马费或者请一杯奶茶(行业惯例),也许也会有不少大学生愿意来看看。
  但这些学生要
  么是对电影本身就感兴趣,有看电影的习惯,要么是对电影题材本身就感兴趣,这样就不符合“社会调查”的基本要求了。
  他们要请的,就是那种本身对电影和民俗文化都没兴趣的人。
  哪怕只是为了学分或者车马费来的学生也是可以的,甚至更好。
  这样才能得到最真实的反馈。
  乔翼桥也和王成华开启了新一轮的合作。
  利用他的院线资源,在全国各地都开展了这样的试映。
  大学生果然是最积极的群体。
  很快,他们就收到了多大一千份的调查问卷。
  而这些调查问卷也是刘冲和乔翼桥精心设计过的。
  调查问卷分为四个时期:看片前,看片后,看片一周后,看片一个月后。
  在看片前,多达90%的学生没听说过傩文化。
  而在看片之后,又高达80%的学生表达对傩文化产生了兴趣。
  在看片一周之后,也有40%的学生表示在这段时期试图查过傩文化的资料。
  但他们也面临了很多问题,比如傩文化的影像资料太少,文字资料太过深奥晦涩、傩文化每个地域的说法都不太一样不知道应该看哪个,等等……
  这就导致了在看片一个月后,90%的学生并没有继续去探究傩文化。
  已经把这事儿置于脑后了。
  而这种现象在其他人群中也是一样的。
  做社会调查当然不能只探究大学生,乔翼桥和刘冲还针对工作党、中年人、老年人也展开了分别的试映活动。
  想吸引这些群体加入试映活动其实比吸引大学生来要更难得多。
  工作党本身就很累了,想让他们抽出小半天的时间去影院或者试映点去看这部短片更加困难。
  但刘冲毕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关。
  他神抓这些群体的痛点,吸引他们参加这次活动。
  比如对于工作党的年轻人,他就同时举办了相亲活动。
  打着相亲活动的名义,在活动开始之前放20分钟的《傩》,吸引来了不少人。
  而且,现在正好是各大公司的团建季。
  他也和不少公司合作了
  ,让他们在团建中加入这么一个小环节,帮助不少想团建活动想的头秃的HR减轻了压力。
  中年人的群体则更难对付。
  他们太过精明也太过劳累,劳累到已经很久没去看过电影了,更别提加入试映了。
  在这个群体上面,刘冲花了最大的精力。
  但他还是想出了极好的主意。
  比如车展、比如公司年会、比如家长会。
  他分别在这种中年人不得不聚集的场所下了不少功夫,拿到了一些合作的机会,变着花样的邀请他们看到了《傩》。
  至于老年人群体,则相对容易一些。
  刘冲找到了一些卖保健品的厂家合作,也找到了不少养老院,甚至组织了几场“看20分钟片子送鸡蛋”的活动,也得到了不少老年人的青睐。
  在这一个月里,刘冲的整间公司都忙了起来,拓宽了不少让他们也意想不到的渠道。
  最后,他们公司甚至推出了“试映观影团”的业务板块,一瞬间就收到了不少影视公司的联络。
  总之,最后他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千个问卷数据。
  而他们发现,针对傩文化,即使是在不同群体中,都有一些共性的问题。
  中、老年人知道傩文化的比例要比年轻群体高得多。
  但他们知道的关于傩文化的内容也比较表层,大概就是了解到“这是一种驱邪仪式”这一层。
  而他们不少人也在怀念,很久没看到傩戏或者傩舞表演了。
  对他们来讲,傩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不过他们继续探究傩文化的意愿并不强烈,但是,如果有傩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或者线下表演,他们也是最愿意去看的那一批人。
  而年轻人大多都不太知道傩文化,或者只是在短视频中刷到过。
  对他们而言,最吸引他们的就是傩舞或者傩戏里诡异的舞步和面具,他们普遍认为这些都挺好看的。
  而在看完《傩》之后,他们才发现这种艺术形式非常有趣。
  也比较有想继续了解的意愿。
  不过他们和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傩文化最吸引人的就是画面的表演,但网上没有类似的影像资
  料,而文字资料又太晦涩难懂,因此大大降低了了解的意愿。
  乔翼桥甚至还拜托威廉姆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试映。
  问题也比较显著,观众们虽然被傩文化诡异的美学画面吸引了,但他们也分不清这到底是华国的文化还是K国或者J国。
  他们想继续看一些傩文化的演出,但对他们来说,检索就更加困难。
  更别提去看影像资料了。
  这些问卷总结出的问题,让乔翼桥确认了两件事:
  一,关于傩文化,乔翼桥和郑茂真的不是自嗨,它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尤其是在看过《傩》短片之后。
  一,在引起这些人的好奇之后,也缺乏进一步的让他们更能直观的了解到傩文化的途径,因此大大降低了傩文化推广的可能。
  关于前者,乔翼桥和刘冲又根据问卷总结出了他们为什么喜欢傩文化。
  一来是因为傩文化本身的元素,比如面具、舞蹈和唱词,是好看且有趣的,并且这种诡异的风格在近些年很受年轻人的热爱和追捧,这是区别于主流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来,傩文化本身是一种驱邪祈福的仪式,看着特别吉利。这也契合了近些年来年轻人流行烧香拜佛为自己祈福的风潮,有点“玄学”的感觉在里面。
  三来,傩文化有丰富的历史内涵,甚至是华国最为古老的戏剧形式,这让华国人特别自豪,也让其他国家的观众产生了“不明觉厉”的感觉。
  而后者,则是他们要解决的问题。
  怎么用一种更好的方式,把傩文化的相关知识整合,在强调趣味性和祈福等功能性等等吸引人的元素的同时,梳理出傩文化的历史,并让观众愿意看呢?
  乔翼桥几乎不假思索的,想到了一个最好的方式
  ——以傩文化为主要元素,拍一部电影。
  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
  而乔翼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
  他的演员们已经都经过了傩戏的训练。
  又用《傩》试验过了将傩戏融入电影的可能。
  再加上前期丰富的市场调查。
  他更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创作。
  而多亏有了之前恐
  怖片创意被搁置和spotlight试梗的经验。
  他早就养成随时创作的习惯,在做《傩》的同时就已经创作了不少关于傩文化的电影梗。
  唯一的困难就是这部片子的创作时间。
  他必然要在《傩》短片上映之后,尽快地推出这部傩文化的大电影。
  而《傩》的短片还有六个多月上映,离全球上映还有七个月。
  七个月,完成一部大电影,可能吗?
  乔翼桥盘算片刻,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他已经试验过工业化流程的路线了,好莱坞电影拍摄与制作的周期也普遍都是六个月,他为什么不能做到?
  打定了这个主意,他便把创意和沈肆老师说了,沈肆对于这个创意也很感兴趣,而且对于历史题材也驾轻就熟。
  他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剧本的创作。
  而于此同时,乔翼桥也根据《傩》工业化拍摄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加以改进,保证最后的拍摄过程可以畅通无阻。
  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人手不够。
  小何在接到这个通知之后很快去问了各组的负责人还需要多少人来帮忙。
  得到总体的数字之后,他发布了招牌的公告。
  剧组招牌不止要招聘一些成熟的并且愿意用工业化流程加入拍摄的剧组人员。
  还有海量的实习生招募。
  一方面他们便宜,且学习欲望强,另一方面,从他们开始培养工业化的拍摄流程也是更为正确的选择。
  于此同时,乔翼桥还让小何在公告末尾加了一行密语。
  “皮卡、皮卡皮卡皮、皮皮卡卡、皮卡皮皮皮……”
  这本是洗翠帮内部的暗语。
  翻译过来就是“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现在过得好与不好,只要你喜欢电影,现在我们都需要你的帮助与加入。”
  这是一条针对前洗翠帮成员的内部招募启示。
  乔翼桥也拿不准,会不会有人回来。
  他不确定在离开他之后,剩下的那十几位兄弟还过得好不好,他知道,他们中有些人应该过得不错,但应该也有些人过得并不尽如人意,只是碍于面子才不联系他。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