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他这般,为寒门士子开路的宰相,会是奸相吗?”
第46章 寒门路,黄金台
燕知微是好与不好, 是能臣还是奸佞,都已经不再重要。
他被帝王隐藏在椒房之中,再也不会重见天日。除却老实做妃子, 仰仗天恩之外, 他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呢?
这些寒门下僚聚在一处, 葡萄美酒中藏着未曾诉之于口的长叹:
“失圣心可怕,得圣心更可怕。”
“燕相多年劳碌, 才得以位极人臣。如今在深宫里, 不得插手前朝事,他的一身抱负还能如何发挥呢?”
“权势付诸东流, 以男子之身困守深宫,以色侍人。他难道就这样……要独对君王一辈子吗?”
繁琐的宫宴礼节简化, 御前只余雅致的丝竹声。
金銮殿里的朝臣在饮宴时看见帝妃恩爱,纷纷低下头, 大气也不敢出。
燕知微照旧每道菜率先尝一口, 再用银筷分出些许, 为君王细心布菜。
“陛下, 要不要用些炙肉?”他知晓君王口味, 柔声细语。
在苦寒燕地呆的久, 他们这些走出来的人都很喜爱不加过多复杂烹调,只有炭火香的炙羊肉。
这润物无声的温柔, 君侧伴驾的体贴。燕知微的贵妃业务日益娴熟。
“爱妃喜欢桂花甜醪糟,朕这份也给你。”楚明瑱很快就被燕知微似水的温柔与糖衣炮弹打败了。
百官在前, 他却足够昏君,目光频频落在身侧的贵妃身上。如此关切, 堪称盛宠不衰。
燕知微谢恩后,将君王端来的汤羹饮尽, 还被楚明瑱伸手,用绸缎擦去他唇边的汤汁。
“……陛下。”燕知微无奈,藏在桌下的小腿轻轻撞了撞他的腿,示意他别太明显。
这点小动作,看上去不像是提醒,却像是勾搭。
楚明瑱这才收回目光,微笑却没半点掩饰。
他就是要告诉群臣,他们琴瑟和鸣,情比金坚,别不长眼上书,反倒拦着他得到想要的。
“爱妃费心了。”楚明瑱轻轻拂过他的手背,与他说些温柔小话,“宫宴事务操劳,爱妃别累坏了身子。”
群臣窒息片刻,顿时整齐划一地低头,装作没听见。
面对遂了心愿,正春风得意的楚明瑱,昔日燕相的眼眸忽闪,有一点无奈,随即笑着合起。
权势是那样的无所不能。
起初是他差点陷在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美梦里,最终一夜转醒。
现在,是楚明瑱掌控着皇权,还是皇权掌控着他呢?
除却这对帝妃半真半假的琴瑟和鸣,被秀了一脸恩爱的群臣开始坐立不安。
有人食不下咽,有人抓耳挠腮,想:难道我们也是陛下和贵妃高端玩法的一环?
无论如何,他们心知肚明:
燕相当年势力多煊赫,与燕北功臣的关系再好,在朝堂里的触角再千丝万缕,还不是陛下一道命令,说入宫就入宫,说为妃就为妃,直接断送了前程。
两年过去,他们才真正看清,撕去温文尔雅的明君皮相后,如今圣上有多么霸道。
也不是没有人规劝过圣上,言辞激烈地喷妖妃。
但是奏折皆如石沉大海,还有官员被圣上莫名申饬,训话,甚至坐冷板凳。
群臣都知道陛下在玩一种很新的东西,却又不欲惹恼他们好不容易等来的唯一靠谱的陛下,都在等他玩腻。
可陛下今日带着燕相出入宫宴,明日是不是就带着他祭祀宗庙了?这么下去,万一他还要封后……
老臣们纷纷掩面退避,唉声叹气,可见妖妃已经把圣上迷得昏了头。
顾长清老神常在,他人老,名望不衰,是人活得通透。
在旁的同僚或多或少瞧着殿上为陛下布菜的前相爷,心里犯嘀咕时,顾长清既不肯定,又不否定。
他一改直谏作风,保持了沉默。因为他看出燕知微平静下的决意。
七年的纠缠即将走向尘埃落定。
君王英明神武,却走不出情障,看不透执迷。
他沉浸在万事顺遂的幻象里,以为这就是最好的模样,对身边人的改变没有分毫察觉。
“朕与爱妃先离席,去看看外面的爱卿。”楚明瑱先起身,抬手把燕知微拉起来,虚扶了一下他的腰,手指紧握,把他牵在身侧。
燕知微与他四目相对。相触时黏着片刻,似乎短暂地交流了什么。
随即,他起身,衣袂飘飘,百依百顺地跟在君王身侧。
楚明瑱执着他的手,蓦然笑道:“除夕寒冷,朕把他们从家中叫出来,陪朕守岁,是得去看望一番。”
果然来了。
燕知微办宴,就是搭台让帝王去瞧一瞧朝中的寒门士子。
这无疑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举动。
此前,他在紫宸殿里与陛下私下交流,呈上名单时,说:“如果陛下要平衡朝堂,打压世族,自会空出许多实缺。寒门多有外放多年回京,仍然怀才不遇者,可填补空缺,堪大用。”
朝堂没人不转。世族勋贵之前仗着阶层壁垒与知识垄断,压制寒门,尸位素餐,让楚明瑱如鲠在喉。
若是打破藩篱,把寒门子弟引入这个体系,既真正打通了形同虚设的科举,又让竞争的鱼群进入死水之中,把这水塘搅活了。
寒门士子没有背景,也没有名师师承。从底层的脏活累活干起,时常被摘桃子,他们有抱负,有能力,最适合为君王所用。
燕知微轻轻躬下身,向帝王一拜,道:“请陛下整顿科举,打破寒门子弟的仕途天花板,莫要让科考沦为一个王朝的门面。”
此举切中弊病。楚明瑱应了。
满朝公卿眼睁睁地看着皇帝走出殿外,那不知是贤是妖的燕相跟在身后,背影柔弱,实际上无比坚韧。
燕知微停步,回望一眼金銮殿上朱紫,淡淡笑了。
这笑容,颇有种在宣布风雨将至的猖狂。
左右朝政,搅动风雨,甚至迷惑陛下,果真是妖妃!
结合皇帝此前的动作,满朝公卿都是人精,嗅出了不同寻常的气味,那是暴风雨来临之前压抑沉闷的水汽。
他们顿时食不知味,心知:变化要来临了。
“顾大人,您怎么还有心思吃饭!”坐在他身侧的镇国公捋着一把银白色的胡子,瞪着眼睛道,“泥腿子都要和我们抢位置了,你还在那吃菜叶子,老大人,想个主意。”
顾长清分明听得清楚,却望向他,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又摆摆手,示意自己听力不好。
镇国公见他耍无赖,无可奈何:“顾大人,您得劝劝陛下,总不能专宠那个谁……怎么看,这气氛都是不对劲啊!陛下要改科举,您这样桃李天下的大儒,难道不该发言吗?”
顾长清伸筷夹起素膳,放在嘴中咀嚼,胡子动了动:“陛下喜欢,老朽牙齿都松脱了,只求颐养天年,管不了。”
他年老,只能吃些软烂的膳食。燕知微办事精细周到,朝中知天命以上的大员面前并无太多荤腥,而是偏向清淡好克化或是食补的膳肴,他吃的很是开心。
顾长清这话似乎颇有言外之意。镇国公皱眉思索,片刻道:“顾老,别诳我,陛下此举何意?”
“诸位大人都在里头坐冷板凳,陛下也没请我们去,不尴不尬的,怎么外头却……”
他话音刚落,听皇帝当场出题,数名寒门士子正策对,百舸争流。
楚明瑱收敛身上的沙场锐气,摆出宽厚体察的神态,和颜悦色地与寒门学子说话时,当真有些圣君的模样。
他问的也很切合实际:“你们在长安居住何处,是租是买,俸禄几何?”
热闹归热闹,但不属于他们。
有的大臣听着雅致的丝竹声,顿时坐如针毡,忍不住提起衣袍,走到殿外看了看。
这些品阶低下的小官围拢陛下身侧,年轻的,年长的,他们多半是第一次见到当今陛下,脸上带着憧憬,回答着他每一句话,好似枯木回春。
远远地,皇帝清朗的声音响起,道:“朕自承命以来,时常深感人才匮乏,欲求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却未曾低头看去,朕的朝廷里,亦有许多沧海遗珠蒙尘。”
这话一出,众人都纷纷落下泪来,陛下可是称呼他们为“沧海遗珠”啊,这是多大的脸面!
“朕欲在来年春闱之后,办一场拔擢举试,名为‘黄金台’,由朕与各部尚书共同主持。”
“同时,逐步废止‘推恩’‘举荐制’,严查卖官鬻爵……”
皇帝扔下一颗重磅炸弹,几名扒着殿门旁听的官员一哆嗦,跪了。
楚明瑱声音不疾不徐,却是刀刀砍在了世家大族的动脉上:“……世族若同朝为官,拔擢亲族时应规避。五服之内,不得同地、同府为官。此为避嫌。”
几人的面色涨紫,似乎要大骂荒唐,但是想起血溅菜市口的倒霉蛋们,愣是憋住了。
无他,主要是在先帝后那一顿折腾,世族的势力减弱太多了。若是换做前几朝,皇帝也得求娶他们的女儿为皇后,外戚行走御前,如入无人之境。
这两年来,燕知微看似春风化雨,见人三分笑。实则是咬人的狗不叫,笑里藏着刀。
他挡在君王面前,把自己的深意藏得很好,甚至时不时做些浅薄事,展示赤裸野心伪装自己。
而这位披着明君外皮的陛下,一旦撕开伪装,就是雷厉风行的铁腕君主,一心要整顿山河,匡扶朝纲。
他不会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有些事情,他必然会在自己年富力强时做完。
从君臣到帝妃,从朝堂到后宫。
他们一直都是珠联璧合一条心。
第47章 君重义,臣轻利
楚明瑱在世的兄弟几乎都死绝, 但是几名公主出宫开府,却是都活到了现在。
她们或是有个平庸的驸马,管不了帝姬, 各玩各的;或是孀居在府, 不问朝政。
皇帝待兄弟防备有加, 疑心病重,待姊妹尚宽厚, 她们过的都还不错。
其中, 华庭长公主今年四十余岁,是景桓帝之妹, 早已孀居。论辈分,楚明瑱得叫她一声姑母。
今日除夕宫宴, 圣上体贴臣子,让身有爵位或三品以上官员带家眷入宫饮宴, 受贵妃赐。
但是宫中连个太妃都没有, 贵妃又是男子之身, 不宜主持以女眷为主的宴席。
楚明瑱请华庭长公主前来主持。
华庭长公主身形修长, 臻首鹅颈, 一身华美宫装, 风韵不老。
驸马在她三十岁时过世,而后几年, 朝廷的风波都没断过,送走豺狼, 又来虎豹。
长公主为表示自身无心权位,在府中养了几名面首, 装作寻欢作乐,实则冷静自保。公主府门一关, 闲事向来不管,倒是楚氏皇族里活的最长、最舒服的。
对于皇帝的心思,华庭长公主年岁长,看得明白。
她坐上首席,懒懒地伸指逐一看过蔻丹,心里却想:“皇帝侄儿可是用足了心思,这么大的脸面都做,不消一年,那位贵妃的中宫之位就势在必得了。”
皇后不可轻易立,事关国本。但是皇帝现在就开始亲自铺路,甚至还请她这个名义上的长辈出面撑腰,显然就是非他不可了。
华庭长公主淡淡想:适逢皇帝扶持寒门,将与长安世家势力开战。他此举是在表现君王之爱,还是意在警告他们别打后宫的主意,尤其是别想左右皇权继承,再复现外戚之祸呢?
“长公主殿下越来越美丽了。”有人笑道,“瞧着这通身的气度。”
“这贡缎的料子,是江南的吧?”
能来参加宫宴的夫人,多半有诰命在身,皆是着华服,佩首饰,捧着这位美貌华贵的长公主。
陛下肯尊华庭长公主为长辈,哪怕她不问朝政,地位就是不一样。
朱阁楼台,衣香鬓影,难得命妇到的这么齐全,氛围也宽松。
宴饮过半,命妇之间除却该有的吉祥话,寒暄些长安流行风潮,就是在议论儿女亲事,夫君官途。
唯有一人在席间,如坐针毡。
华庭长公主侧眸看去,那被众命妇孤立,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正是燕家主母张氏。
贵妃居然连她也邀请来了。看似大度,实则更让她坐立不安。
参加宫宴的命妇见到这位曾经显赫,如今失势的燕家主母,唯恐避之不及。
她们生怕被她缠上,传到贵妃耳中,平白惹这位炙手可热的“燕贵妃”不喜。
长安没有秘密。关于燕相与家族闹翻的始末,命妇们都知晓一二。
最初闹出事的是燕侯,他先是图个新鲜美貌,把歌姬养作外室,歌姬生了孩子,他又懦弱怕家中悍妇,虽然把这对母子接回家中,却碍于张家势力,犹犹豫豫不认血脉,始终拖着,任由正室磋磨这对母子。
37/53 首页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