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在大秦帝国教书的日子(近代现代)——花灯见

时间:2023-11-07 14:26:00  作者:花灯见
  算了,也没必要追求什么透明。
  他笑眯眯的对越丫说,“这是由菽中炼出的油,效用与猪油类似。既然来了贵客,那就舀些将鸡卵烹了,给大家加餐。”
  “诺。”越丫领命,吩咐庖厨的仆人们动起来。她也是用猪油煸过菜蔬鸡卵的,既然这菽油和猪油类似,那做饭的法子肯定是不变的。
  耳边传来庖厨忙碌的声音,顾衍笑着想,若是高炉能做成,以后便有铁锅用了。铁锅可比现在用的陶簠之类好受热多了,也能省些柴火。
  哦,柴火!
  那天给嬴政讲铁的事,一打岔都忘了炼钢的事。咸阳的秦墨们炼不出好钢,可能也是燃料的问题。现在的连烧陶器的温度基本都能达到一千摄氏度以上了,炼钢只要高炉不出问题按理来说不会失败——就是高炉不标准,也不会差太多。
  可按嬴政的说法,那些钢材炼出来根本不合格。
  顾衍琢磨着,是不是有可能是因为煤?
  众所周知,直接燃烧未处理过的煤炭会产生大量的硫化物。战国初期,工匠们就知道煤受热易裂,使炉料透气性变坏,导致炸炉,他们应该没用煤。但不管是煤还是碳含硫都较高,致使生铁硫磺含量升高,降低生铁质量。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用焦炭。
  就是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c,所产生的东西就是所谓的焦炭了。对于早就已经可以烧制原始瓷器的国度来说,把什么东西加热到1000c是小意思。
  “要不把这个也加到教材里,让孩子们先试试?”顾衍琢磨着,很快就决定带着学生们先试试再说。
  陶器是百姓的日用品,一般几个里共用一个陶窑。而就如今的技术来说,只要稍微改造一下就能让陶窑变成烧结温度高达1000c瓷窑。
  如今煤址较多,还有专门的商贾贩卖散煤。顾衍家当然不少用来过冬,顾衍拿出些准备做实验。
  嬴政在顾衍的书房里翻看顾衍编写的教材,飞快的吸收着因为几年不在顾衍身边而落下的知识。虽然他对奇技淫巧真的不敢兴趣,可那些物理化学之法就像是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且他还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希望解决。
  只是书中顾衍总是在这里或者哪里写下‘还未知’这种批语,让他难耐起来。
  “看样子,不仅要搞清楚那幅奇怪的地图是怎么回事,也要尽快发展这些”他抖了抖手里的课本,“既然先生一人无力解决,那就让更多的人学习此道,为朕研究解惑。”
  至于地图,嬴政当然知道顾衍在敷衍自己。他在虚空中用手重复着那幅地图的轮廓,嬴政很确定地图的东边是东方诸国的边界,而西方确实是他不知道的地域。
  “先生曾说‘西方圣人言云云’,恐怕便是图中这蛮人草原之西?”
  作者有话要说:(1)《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始皇猜到了
  感谢在2021-12-0623:15:36~2021-12-0723:20: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沈唐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红墙黑瓦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3章 
  嬴政知道自己的先生的心思,无非就是觉得自己总是劳民伤财的,想拖延些时间再让自己知道。
  他不否认自己确实挺喜欢立不世功勋,受万民敬仰的,不过也不会拖着整个秦国填补自己的。
  那,找人出使总不过分吧?先探清情况,再做图谋——技术,军事等等,他现在对那些地方完全不了解,等他登基后
  正想着,一声巨响将他惊的从席上站了起来。像是什么坍塌了一样,隐隐约约能听见慌乱的人声,扬尘也从前院飞过来一些。
  随手抓了个匆匆而过的仆役,嬴政脸色不好的问,“前院发生了何事,可有伤到人?”心里想着若是因为房屋建造不良,使院墙坍塌,他一定要治那个监工罪,先生求情也没用。
  “回君子,是是少主教学生时,窑炉榻了少主无虞”仆从显然也不太清楚其中原委,在嬴政的再三询问下也只能回答这些。
  嬴政皱着眉头,决定自己去看看究竟出了什么事。
  当他走到前院时,就看到顾衍弯腰对着一个被仆役压在地上,灰头土脸的少年问些什么,而其他学生们在检查那个已经炸开的窑炉——烧窑的时候偶尔也见炸炉的情况,尤其是控制不了火候的时候。
  看样子是那个学生没控制好柴火,或者窑炉才导致整个窑都被炸了。
  嬴政无趣的撇撇嘴,脑子一瞬间又回到了刚刚思考的问题上,转身就想走。
  不过,顾衍身旁的人提醒了他嬴政的到来,顾衍连忙叫住他,“阿政,快来快来!”然后从一堆检查自己身体受否受伤的侍从里脱身,精准的避开所有绊脚石,冲着嬴政快步而来。
  嬴政在吸收新知识的时候,顾衍的身体自然越来越好,如今眼睛又模模糊糊的可以视人了。准确的将人捉住,他笑着将嬴政拉到被炸的窑炉边上,让学生将检查后的炉子残渣递给自己,也不顾脏污,笑着对嬴政说,“真是天赐神兵啊!我本无意,但那孩子——”他遥遥指了一下已经被仆从放开,正坐在地上的少年,“竟有巧思,当为国之栋梁。”
  嬴政已经不想知道顾衍是怎么从有巧思和国之栋梁联系到一起的。
  “我本想带着学生们试着做些炼钢所用的焦炭,才命人砌了这窑炉。”顾衍笑着说,“焦炭燃之不会产生杂质,以其炼钢可使其坚韧。”算是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那,炼焦之事怎会使窑炉炸裂?”
  顾衍神秘的一笑,招那个坐在地上的孩子过来。他这里的书斋遵守孔夫子的教导,有教无类,而且因为他家境殷实,就是束脩也收的少,孩子很多。而且,如果不做正式的学生,只是旁听的话只要自己管饭就可以了。
  而这个孩子就是慕名而来的旁听生。
  “煤碳去除杂质的方法为火烧,这孩子以为温度越高越好,于是就加了多余的东西进去。”顾衍笑着摇摇头,有些无奈的说,“他年纪是那些孩子中最大的,其他孩子拦不住,趁我不在就擅自加硝进去。所以就引起了爆炸。”
  “可先生也没说清楚,那炉中有硫磺或雄黄啊?”那孩子有些不服气的嘟囔着。
  “这么说,你是知道这爆炸如何产生的?”嬴政不满的看着他,明知故犯,罪加一等。要是以后有更危险的事,怎么办?
  “《范子计然》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则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1)少年认真的说,“我本以为如此温度,定可解先生之忧。没想到出了这样的事,是我之过。”说完向顾衍行大礼,表示歉意。
  这是火药的描述,本来顾衍高高兴的拉着嬴政来看,还想着让他认识到这种东西的威力。没想到竟然在范蠡的书早有记述。此时也冷静下来,对少年说,“也有我之过,你不知那是使排除煤炭中硫的方法,再加硝石进去自然是会爆炸的。”
  “不不,是苍之错。”少年连忙低头再拜,不接受顾衍的道歉。
  两人几乎同时摆起周礼的架子,互相行礼。
  “所以说,先生是想告诉我这种爆炸是可以控制的?”在两人互相道歉的当口,嬴政低声打断了面前没完没了的周礼仪式。
  “嗯。”顾衍点点头,“我记得东方诸国有很多城池经年累月的加固,已然非常的厚实,常理难以攻克。”比如大梁城。
  “早年先生还不愿与我说军械,如见倒是也为之心急?”嬴政笑着接过火药没有烧灼干净的残渣,放在手里碾碎仔细分辨。这就是书中所言的‘化学反应’?脑海里回想着硫磺、硝石之类的东西原本的模样,嬴政点点头决定自己好像理解了些。
  “你是哪国人?”顾衍先是问了一下偷偷旁听的名叫苍的孩子的国籍,确定是如今的阳武人然后点点头,才对嬴政说,“闻道是,国之兴亡百姓皆苦,既然战事不可避免,我想着不如更快的结束,于国于家都有利。”在后世,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战争的伤亡率剧增,但如今的技术不行,就是真的使用在战场上恐怕也只是用来炸城门。
  至少水淹大梁的事情没必要再出现了。
  嬴政摇摇头,拍拍手将火药的残渣弄掉,然后笑着着让顾衍打发了那少年后才说,“先生少读兵书,又无参战经验,不知战事也是常理。”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这火药的确是好物,不过将军们恐怕不会赞同将其用在军事上。”
  “如今征战,不为逞一时之威,乃是万代功业。所以多为攻城之战。”嬴政说着,“古来战事,攻城最难,先生不知。”
  顾衍点点头,他确实对战争不太熟悉。兵书看了些,大多都是纸上谈兵,毫无建树。既然嬴政提出火药不可行,那必然有他的道理。
  嬴政接着说,“大梁城闸板四十尺,八千斤,非人力可开。其他小城的千斤闸也都在十数尺之上。”他随手捡了根树枝,在土地上画着城池的构造,“况且,大多城池都是瓮城构造,为防止敌军真的突破闸门,营建城池时会套另一堵墙,将瓮城门隐藏。瓮城与外围城墙之间空间有限,军队无法回旋,弓箭就可杀之。”而各国大型城池外墙坚固,即使这火药能炸些夯土也对攻城无益。
  顾衍只在岐山和咸阳之间往返过,而且眼睛不好根本看不清如今的城市构造。如今嬴政解释了一番,才明白。是他理所当然了,守军有一万种方法守城,攻城方也有一万种方法攻城,火药不是最好用的,也不是必需品。
  “多谢阿政教我。”顾衍微微躬身对着嬴政行礼,但还是坚持道,“即使如今无用,也不代表将来无用。还请阿政将这事放在心上。”总不能真的就不发展火药了吧!
  “等回到咸阳,先生还是自己去和将军们说吧!”嬴政笑着对他说,“我也不过是空口一说,有实地经验的是各位将领。说不定火药在其他地方有用。”
  出现了,是千层饼!嬴政看似随口的一句话,就把自己回咸阳的事情敲定了下来!
  顾衍笑着摇摇头,“我还要回家和阿父商量此事,如果阿父不同意那我也只能多谢王上抬爱了。”也不是顾衍摆架子或者推诿,这是这个时代人的正常反应,要是他能自己决定了做不做官才奇怪。
  嬴政理解的点点头,然后说,“长信侯已去信给王父,太史令已经在拟官职和策诰,算算时间应该不日便到岐山。”
  “那衍便恭候太史令了。”
  四月,太史令至岐山顾氏族地。
  顾氏于中庭置礼受召。
  “公子政于洛池苑射猎,十弓,无废矢。王言芈姓顾氏衍敬学无尤,赐鞞琫(2)容刀,拜太保。”
  顾衍感拜稽首,对扬王丕显休(2)。
  作者有话要说:(1)《范子计然》,作者范蠡。但也有人认为成书于公元八世纪,这里暂以作者生年为成书时间。文中“蜜烧之”不是错别字,蜜通密。密封的意思。
  (2)最后顾衍受官职的话改自伯柞鼎铭文,鞞琫(bg,blng,读三声)是刀或者剑的鞘,鞘上的装饰品或者将刀剑鞘系在腰带上的那个东西。对扬王丕显休,是古用法,大致意思是赞扬王上的伟大仁慈,在非常庄重的场合使用,在战国末期也不太常见了。不要问,问就是高级贵族该死的仪式感。
  (3)大梁城暂时没有发现有具体的数据,数据是我编的。
  (4)本文无cp,本人母单不会写感情戏,本来想突破一下自我练练感情戏的,尝试了一下不行。第五章 好像给很多小可爱带来困扰,我试着改了改,但是前十章是我一口气写完的,有点不知道从何入手。等我琢磨琢磨怎么改合理,就去修文。
  (5)作者君手在工地被石碑砸了,一指禅艰难写完,字数有点少,等我康复一定多更。
  感谢在2021-12-0723:20:02~2021-12-0919:26: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鸽子在哪里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长安40瓶;君易30瓶;家里缺只毛绒绒、文沫lwz20瓶;叶璃月12瓶;找脑袋的伽刚特尔10瓶;叶子6瓶;捻桃霜5瓶;薇薇、情衷周子舒2瓶;路人甲、星雨霞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4章 
  在太史令回咸阳复命时,嬴政也跟着回去了。走之前他和顾衍说当今王上身体日渐不好,他得尽快回去侍疾病,让顾衍多待些日子再启程去咸阳。
  顾衍知道他的意思,在心里感慨终于要到这个时候了。
  顾衍受官后几天,顾悯在一次朝食结束后将他留了下来。他知道,自己儿子终于还是走向了咸阳那个此时并不太平的地方,虽然他自己确实被公子政许下的利益所诱惑,但心里还是存在对次子的愧疚,前些日子对阿衍避而不见也是因为不知如何劝说他在年幼时接受家族的重任。
  可,有些话再不说他也不知未来还有没有机会。
  看着习惯性摩挲着手杖,安静端坐堂下的次子,顾悯微不可闻的叹了口气。他注意到往日对声音非常敏感的次子这次竟然像是没有发现他的声音一样,依旧沉默的低着头。
  “阿衍,你的眼睛好些了吗?”
  顾衍终于抬起头,对着他一拜然后给予了肯定的答案,“是的,多谢公子帮助。”然后在顾悯疑惑的眼神中自嘲的笑笑,“自从去往咸阳教导公子政后,我就发现自己的眼睛能看的越来越清楚,刚开始很疑惑,后来思来想去只有要将公子政教成明君,就能恢复光明这一个理由。恐怕天命也希望我能助公子完成千秋大业。”他隐去了眼盲的原因和更严重的后果。
  他边说,顾悯的神情变得有些犹豫,甚至带着后悔。
  “公子政看重你,若是日后荣登大宝,你的仕途必然顺畅。但你兄长和我说过,昭襄王命你教导公子政,但薄性寡义,只是见他不似常人便担心你无力担任学官,一点面子也不留的厌弃你。就是当时继承之事不稳,昭襄王不想你卷入其中给公子政带来灾祸,也不该如此无礼。”说着,顾悯还生气的拍了拍案几,“我本不愿你再回咸阳,我家有你兄长也可保百年安好。”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