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安想了下摇头,“不是,我也不是很清楚,等了段时日才变化的。”
韩澜在昏暗下端详安安堪称精致的面容,眼神渐渐变得若有所思。
余安没等到韩澜开口,莫名紧张起来,他的确说的实话了,如果对方不相信,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证明。
不待他多纠结,韩澜悦耳的嗓音再度回荡在耳畔,“是在我做出双轮推车后吗?”
余安没想到韩澜仅凭自己三言两语就能猜到这点上,一股紧张瞬间蔓延全身。
韩澜不等余安回答,已经能确定自己的推断,从而思考起接下来该怎么做。
如果他没猜错,安安很快又会有变化。
余安不知道韩澜在想什么,他惴惴难安,生怕韩澜把自己拖出去祭天。
就在神经紧绷到极点,韩澜的声音终于在寂静的寝殿内响起,“我知道了,早些休息。”
余安:“……”
余安脑袋上缓缓冒出个问号,眼神也随之迷茫不解。
这就谈完了?
难道不威逼利诱一番?
而且他还什么都不知道。
他又等了会儿,依旧没听到韩澜的声音,确定小美人不会再说什么后,莫名其妙闭上眼。
他本以为会很久才能入睡,却没想到在熟悉环境下,嗅着熟悉的味道,很快便睡了过去。
韩澜原本紧闭的眼眸,在安安陷入沉睡后慢慢睁开,而后侧头看了安安一眼。
他一动不动,似乎在观察着什么,但很快又闭上眼。
果然和他想的那般,安安没有心跳,也没有呼吸。
但他能说话,能感受到触碰,能听见能看见能闻到味道,这些特征不是立马拥有的,而是一点点变化而来的。
这些变化有大半是因为自己,首先排除自己为安安做的衣服首饰,其他的便是《奇物记》画本。
得做个确认才行。
若真是因为《奇物记》画本,纂图里的四轮马车,应该很快会被人做出来。
果真如韩澜所想那般,等到第二日清晨,余安一觉醒来便感到有所不同,他的脖子能动了!
此时的余安正侧头睡在韩澜怀中,随着余安无意识动了下脑袋,毛茸茸的脑袋蹭过韩澜胸/膛。
韩澜也在这一刻睁开了眼,见安安的脸埋进自己怀中,稍微怔愣了下,便反应过来,“又有变化了?”
余安闷闷的声音从他怀中传来,“嗯,脖子能动了。”
韩澜轻轻应了声,却没放开少年,继续维持着拥住安安的姿势。
安安听着耳边响起的砰砰心跳声,仿佛跳进他心间,令他不自觉紧张。
韩澜像没察觉到安安的脸红,他继续道:“变化不会突然发生,昨晚我猜你很快就会再次改变,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我的想法是你的改变很大可能是因为我,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验证这一猜想。”
余安被韩澜引去全部注意,脸上的红晕渐渐退去,心底的紧张也消失无踪,他问:“怎么验证?”
韩澜没回答,而是低头静静注视着余安那张小巧精致,泛着还未退下去的红晕,余安莫名有些紧张,“怎、怎——”
“安安。”韩澜出声打断他,“我昨晚就想问了,你既无心跳,为何能脸红?”
余安:“……”
这是什么问题,他能说自己也不清楚嘛!
第五十章
韩澜没为难安安太久,他起身收拾了下,又像往常那般为安安穿衣,只是这次的距离没有昨晚那么近。余安察觉到后,心底反倒升起一股不易察觉的低落。
韩澜唤来阿远。
很快阿远带着几名一等宫女进来伺候洗漱,又命人摆好早膳。
这次韩澜在内殿用的早膳,就连阿远也只守在门外。
韩澜见安安一眨不眨盯着冒着热气的虾滑鸡蛋羹,不确定开口:“能吃吗?”
安安眼底划过一丝失落,他在意识里摇头,安安也相应地摇头。@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韩澜见不得自己的宝贝安安露出这样的神情,他在安安白皙的手背轻轻点了下,柔声安抚:“没事,按照我的猜想安安很快就能吃上饭,到时候我会让他们准备安安爱吃的。”
余安果然被安慰到了,先前的失落消失了大半,脑中不由得想到上辈子吃过的各种美食,也不知道这里的厨娘能不能做出来?
但很快他又反应过来韩澜口中的猜想,便问:“我能知道是什么样的猜想吗?”
“安安不用对我这般客气。”韩澜微微皱眉,但出口的话语却比刚才还要温柔熟稔,“只要安安想知道,我都会知无不言,这个猜想是关于安安和《奇物记》之间的,即是若我通过画本为民做好事,那么就能让安安恢复如初。”
韩澜接着道:“或许不光是我,安安的一些好办法,说不定效果会显著,但要确认是否属实,我想的是在第三批画本第二部 中加入一些好东西,不知道安安有没有想法?”
余安闻言认真思考,想起先前自己见过阿远他们一箱箱抬银两,多半是没有银票,或许可以试试?
想到这里余安眼眸明显比之前亮了,他把自己的想法跟韩澜说了遍。
韩澜满是惊喜的看着安安,他没想到安安还能想到这个,“银票的确会给我们带来便利,但这事不
ЙáΝF
是我一个人说了做算,之前我因为徽章局的事,已经去打扰父皇了,银票的事就放在后面,我先让阿远出去打听,之后再想别的办法。”
余安点了点头。
韩澜将门外的阿远叫了进来,吩咐一番就把宫牌递给了阿远。
阿远退下后,韩澜看着正襟危坐,连眼睫都不敢眨一下的安安,突然有种拔云见日的愉悦。
他想了下说:“等阿远打听回来,再从长计议。
“不过在你没恢复心脉前,最好不要让旁人知晓你的情况,哪怕是阿远也不要让他知道。”
并不是不相信阿远,而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余安知道他是为自己着想,乖乖点头,“我明白了。”
其实他还想问以后恢复心跳和体温后,该怎么向其他人解释?
韩澜好似看出余安心中所想,柔声安抚:“别担心,以后总会想到办法。”
阿远带着腰牌出了宫,熟门熟路来到远斋书肆,书肆里已经集聚了不少人。
这些人中有男有女,阿远还看到了不少中年男女,他们在询问《奇物记》画本何时上新。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如今大伙儿都知道,只有远斋书肆的《奇物记》,是画云轻悠所画,其他书肆里的画本都是赝本,当然出了英明书肆的事后,其他书肆掌柜尽管眼红,却也不敢起半点心思。
没看到英明书肆在整个大周,都被徽章局勒令关了吗!
听说不仅没收店里所有书,还得缴纳一大笔罚银,他们可不想赔了夫人又折兵。
阿远在书肆里逛了圈,听着周围人絮絮叨叨的说话声,这才知道为何会有这么多中年人。
原来第二批画本里的四轮马车纂图,被人误打误撞做出来了,果真比平时驾驶的双轮马车更舒适。
那名工匠将四轮马车,以五百两的价格卖给了一商户,消息不到一日,就传遍大街小巷,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四轮马车的制作步骤,就在《奇物记》第二部 第二批画本里。
很快又有人按照步骤做了辆马车,卖去镖局,镖头见了当即表示要五辆四轮马车。
几日过去不仅镖局意识到四轮马车的好,就连商户也都争相恐后想要,可惜市面上的四轮马车太少,供不应求。
为此不少会些木活儿的,都想买一本画本试一试。
没准就给做出来了。
阿远将他们说的话收入耳中,就去了之前小殿下吩咐他盘下的铺子。
却不知此时的韩澜听着大太监的话后,将安安安顿好,才跟着传话大太监前往御书房。
韩澜暂时不知父皇为何见自己,他没有问大太监,而是寻思着父皇会见自己,兴许是因为徽章局。
如果是因为这个,他如实所说便是。
很快,他来到太和殿御书房外,大太监对守在外面的侍卫说了声,就在外面通传。御书房中听见大太监声音的周武帝,低沉的嗓音透过门缝传出,异常清晰洪亮,“是澜儿来了啊,进来吧。”
韩澜对大太监颔首,这才迈过门槛踏进御书房。
周武帝见小儿子来了搁下手中毛笔,对小儿子招手,等人走近了才道:“朕听内务府的人说,那四轮马车是你想出来的,那马车当真似传闻中那般好用?”
韩澜微微一愣,没想到父皇找自己,竟是为了这件事,他挺好奇父皇从何处得知四轮马车的。
许是从他流露出的眼神中,看出他的困惑,周武帝倒没瞒着,只是把这口锅丢给了皇后。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朕去皇后那里,见她在看一画本,她便跟朕提起了这四轮马车,后来朕找来内务府总管,他跟朕说这种四轮马车,他们不久前为你做过,朕倒有几分好奇。”
韩澜点了点头,看着周武帝道:“这个四轮马车的确是我想出来的,不过也是因为几位匠师的协助,这个马车按照画本纂图上的步骤,做出来的四轮马车,确实有一定的减震效果。”
随着韩澜话落,周武帝的呼吸不由得轻快了些,他的语气都比刚才愉悦了,“澜儿所言当真?朕便让内务府多做几辆四轮马车,当真如此还能大量推广。”
韩澜忙行礼道:“儿臣替天下百姓谢过父皇。”
周武帝心情大好的摆了摆手,周武帝前半生征战沙场,后半生一心想要当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好皇帝,发现这等能减轻路途颠簸的四轮马车,当即就想要推广,甚至普及。
韩澜和周武帝说了些别的,被周武帝好一通夸后,还不忘叮嘱韩澜多想些好点子。
韩澜闻言不由得想到修路的事,或许某一天他真的能找到某种石料,可以坚固到任由马车、牛车碾压数年而不开裂生坑。
韩澜回到宣安殿,阿远已经回来了,将从其他人嘴里听来的消息跟韩澜说了遍。
韩澜朝屏风后看了眼,先前只到一半的猜测,这会儿有七八成确定了,他屏退阿远,才来到屏风后,将安安推了出来。
“我已经让阿远盘下一间铺子。”
余安刚才也听见阿远的话,知道他们说的是,要开一家专门收集《奇物记》读者想法或意见的铺子,每月从里面挑选十人,回答他们的问题。
韩澜接着道:“到时候我会让阿远挑选十人出来,由你亲自回答,我再去信给陈夫人,她会加在画本最后一页上。”
余安闻言眼前一亮,没想到韩澜竟会想到在画本上开设主角问答专栏。
少年明亮的眼眸,像星辰一般吸引着韩澜,让他忍不住抬手揉了把安安的脑袋,触感一如曩昔的舒服。
第五十一章
余安还再为刚才的发现而兴奋,并没把韩澜的抚摸放在心上。
韩澜摸了几下,就念念不舍地收回手,“除此外,为了十成十证明我的猜测,接下来我会想出可以为民的好东西,安安有什么好法子吗?”
余安闻言认真思索,片刻后才道:“不能用衣服图纸,或首饰图纸来证明吗?”
韩澜不假思索摇头,“先不用那个,先用点儿对他们来说更有用的,如能让他们收入一笔不小的银子,或是可以直接帮到他们,美食服饰一类并不是人人都能尝试的。”
虽说大周国泰民安,但普通百姓们也没富足到天天换新衣的地步。
而且他的想法是由大到小,若真有效,之后再试试吃食有没有用。
余安在这一刻似乎与韩澜想到一处,他缓缓点了点头,可他对大周不是很了解,但听韩澜说过陈夫人找了不少画师,共同画《奇物记》,也就是说大周是没有印刷术的,更别说活字印刷了。
他犹豫了下,仰起小脑袋,看着哪怕是坐着也比自己高出一个头的韩澜,软软道:“我这里有个办法,这个办法是我那边的,所以也不算我想出来的。”
韩澜问:“什么办法?”
余安没有立马回答,而是问:“陈夫人那边有多少画师?”
“三十人。”韩澜道。
余安了然于心的点头,又问:“百本画本他们需要画多久?”
韩澜根据陈夫人每次来信时间推断,“三到五天不等。”
这还是在没有纂图的情况下,纂图需要上色,可比没上色的更费时。
余安在心里默算了下,“也就是他们半个月最多画五百本。”
24/39 首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