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澜并不知道安安心里在想什么,用过午饭不久他就收到别院递进来的消息——陈夫人已入住别院。
今日时候不早,韩澜不打算这时带安安出宫,就让阿远带了个口信给秦管事。
阿远从别院离开顺道去看了安安书肆,此时牌匾已经悬挂门梁,上面用红布遮挡,等到开业当天才会扯下红布。
阿远进店看了圈,韩澜派来的掌柜,是个二十出头面白无须的男子,他看到阿远后没有半点阿谀奉承,也没半分讨好,实事求是跟阿远说起目前进展。
男人姓萧,上行下舟,他的声音冷硬低沉,给人一种冷漠孤傲,“再有两日就能完工。”
阿远不是第一次和萧行舟说话,但每次都觉得对方身上有种很强的气势,比柳时轻更甚,而且他有种感觉对方会武功,且不低于柳时轻。
事实上萧行舟的确不是普通人,他是韩澜极为信得过的暗卫,很少在人前露脸,哪怕是跟在韩澜身边多年的阿远,也没见过萧行舟真面目。
再则萧行舟并不是真正的掌柜,韩澜只是派他来监督安安书肆,真正的掌柜估计很快就会找到。
况且萧行舟是他本名,很少人知道,哪怕是韩澜也是叫的舟三。
第六十章
阿远回到宣安殿,跟韩澜汇报书肆装潢进度。如今韩澜已经不会再让安安避开阿远。
此时余安听着再有两日书肆就能开业,心头涌起一股紧张,仿佛只要这事成了,便能如愿以偿。
虽然荒谬,但他默默希望当天不要出现意外。
随着印刷厂匠人和工人越来越多。余安和韩澜商量后,又找来几名画师,如今的印刷厂有些小了,多出来的人正好可以安排进新印刷厂。
林家村附近的废旧纺织厂,刚好可以改成印刷厂。
一旦修建完这些人便可直接入住新印刷厂,即便有人离家比较远,也完全不用担心,印刷厂包吃包住,月银也多,想来以后印刷厂的工人和匠人会越来越多。
原本匠人在大周的地位高不成低不就,颇为尴尬,但因为雕版印版需要他们的手艺,短短几日他们就发现,家里亲戚看他们的眼神变了。
除此外,以前不少人不愿学木活儿,认为做木活儿还不如种地。但如今得知这门手艺,每月竟可拿五两银子,表现好的还能多拿五两。
一个月十两,哪怕在京里,也算不错的收入,更不要说其他州府。放在普通人家十两银子可用三、四个月,在村里十两银子,够一家人吃喝一年半。
而为了建新厂,韩澜招收周边几个村子的汉子,每天工钱一百文,村里只要不是腿瘸的汉子都来了。阿远曾去统计过人数,没想到竟有五百人之多。
不过人多也有人多的好处,短短几日厂房就修好了,照安安的意思需得再修建两处厂房,如今修好一处,还差一处,便可修工人宿舍。
余安跟韩澜商讨过工人宿舍怎么建,韩澜听了余安的描述,画出了七层楼高的房屋,看着这个方方正正的房屋,韩澜并不怎么意外。
毕竟他们大周也有七层楼塔,只是没见过这种一层有这么多排房屋的楼塔。
安安说,这个叫楼房。
余安也是见过七层楼塔,才决定修建楼房,虽然宝塔和楼房有一定区别。但他觉得几层楼高的楼房,放在大周并不难建,只是大周没有水泥,但他们用石板,以米汁兑石灰粉粘合石板,同样结实耐用。
余安想若是找不到水泥,就采用原先的办法,修三层楼高,每间房住八人或四人,修几栋同样可以住不少人。
为此他还跟韩澜说了单人下上铺木床。韩澜早习惯了与安安的这般相处模式,以前还会不明白安安口中的某些话,经过和安安朝夕相处,早明白了个大概。
他根据安安的描述,将单人上下铺木床画了出来。
余安看着画好的图纸,顺嘴说了句,“这种木床不仅适合工人宿舍,寻常百姓也可以用。”
韩澜当即就想到那些孩子多房间少的人家了,而这种占地不大的木床,既可让孩子们有床睡,又能让人小赚一笔。
韩澜听着安安的话,明白他想把上下铺木床放在《奇物记》画本上。
他家安安真善良。
而在余安还未察觉时,他的意识和人偶融合地越发契合,等他意识到时,安安书肆已经开张了。
不过那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两人用过午膳,韩澜带着安安去了别院,陈夫人见到越发灵动,充满生机的安安止不住诧异。
片刻后,她陈对韩澜行了礼。
韩澜道:“夫人不必多礼,夫人可想好怎么画了?”
陈夫人知道韩澜要做画本的精装版,这些精装版的数量少,用以收藏为主,她在收到韩澜来信后就在想了。
这次她想进宫为安安画一副,以御花园为背景,她跟韩澜说明情况,韩澜没回答看向余安。
余安想了下说:“夫人,我这里有个提议,夫人不妨听听。”
陈夫人冷不丁听见清越的少年音,险些没绷住脸上严肃的神情。她怔愣片刻,而后反应极快仿佛压根不惊讶于人偶突然会说话。
事实上,她心里想着终于明白韩澜为何会来信,表示要修改后续内容了。
当时她还不明白,如今见了安安,听着对方那明显一点儿也不生涩的话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不过这些她都没表露出来,反而面露好奇的询问:“什么提议?”
“陈夫人想必知道我和阿澜,在京里开了家安安食府和安安书肆,但其他地方的百姓不知道,往后我们或许会去别的地方开书肆和食府,所以我寻思着不如就以安安食府和安安书肆为背景。”
余安继续道:“再则安安书肆还有两日就开张了,就将安安坐在二楼看着楼下众人的一幕画出来,不知陈夫人意下如何?”
陈夫人没想到他们还想把安安食府和安安书肆开去别处,但想到韩澜是何身份后,又觉得这件事无足轻重,不少大家族都能做到,堂堂皇子怎么可能做不到,便点头同意了。
三人商量了一番,当晚韩澜就带着安安去了安安食府,陈夫人带着夫君和小厮跟着韩、余二人上了二楼雅间。
雅间内已经按照余安的要求装点,眼下最后一片斜晖也沉入大地,不少食客用完晚饭起身离去,一时间食府安静下来。
伙计们收拾好楼下的碗筷,便站在楼下等候吩咐。
雅间内,余安见天色一点点暗了下来,对韩澜和陈夫人道:“时候差不多了,夫人如何画?”
陈夫人看着房内粉白墙面,挂着得几幅神韵犹存的水墨画,往下是过漆木柜,木柜约莫三尺宽,五尺长,柜身镌刻着浪纹;柜上铺着一束束娇艳欲滴的长春花;间或蓝紫相间,或粉雕玉琢,或如绚丽蓝蝶振翅欲飞的八仙花。
八仙花艳丽多姿,似伞似球,叠叠小花瓣隐密在绿叶中,给人视觉上的清晰雅然,只一眼便眼前一亮,心旷神怡。
一些八仙花插在流光溢彩的琉璃杯中,陈夫人仔细看去杯中只有不及根部的清水,在暖光照射下好似泛着色泽艳丽的流光。
陈夫人竟一时看花了眼,等回过神才见阿远在安安指使下,点亮了长桌上的烛光。
余安先前和陈夫人商量过,为了整体效果美轮美奂,同时为了变相向大周百姓宣传安安食府,这次所用的并不是精致宫灯,而是用温润雕花白玉灯盏。
灯盏上跳跃着暖暖烛火,这根莹白的蜡烛,也跟平日里的黄烛不同,更加精致小巧。@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阿远和小厮合力在方形木桌上,铺上绣着栩栩如生兰花的桌布,又将东西一一摆放好,接着是安安喜欢的吃食,同时也是安安食府的招牌菜。
安安依旧坐在轮椅上,他的对面坐着韩澜,两人脚下是铺着柔软带着桂花清香的羊毛毯,安安在韩澜帮助下吃起晚饭。
陈夫人找好角度,握着画笔全神贯注画了起来。
她的夫君默默站在一旁,看着逐渐成形的画卷,仿佛与自己爱妻心有所感,竟也升起了一股欣悦。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等陈夫人画完,韩澜也喂饱了安安。
夜深沉,秋萧瑟,星月交辉。几人也不说客套话,披星戴月回到别院,简单洗漱一番纷纷睡下。
陈夫人隔天依旧起了个大早,也不等余安几人匆忙用过早饭,就坐在院中上色。
按照余安的想法,还得再画一副安安书肆开业画,因此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今日得完成昨日的画,明日再画一副,就要将这两幅交给韩澜,再由他找人临摹几份,放进收藏版中。
远斋书肆作为一直以来的合作对象,关于韩澜要开一家书肆,他们也是知道的,不过远斋书肆的东家和掌柜,都没表现出半点抵触,甚至他们还打算安安书肆开业当日出席。
他们也是知道印刷厂的事,远斋书肆的东家也想参与,随着店里《奇物记》画本越发好卖,他们书肆已经凌驾于不少书肆之上,尽管知道安安书肆开起来后,会对远斋有所影响,但远斋东家不想因小失大,为此得罪韩澜。
要知道远斋能走到今天,便是间接得了韩澜相助,否则远斋书肆也不可能段时间内超过明英书肆。
如今在徽章局严控把关下,也变相为他们扫清阻碍。
随着不少人因《奇物记》画本得了好处,哪怕曾经不看画本的人,也都想要买一本《奇物记》来看。
除了京城,其他州府的百姓也有所耳闻,想要目睹画本中的安安,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然而大周国土何其之大,人口何其之多,光远斋书肆所售数量,远远无法满足众人。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县城都出现了《奇物记》的临摹本,而顾南等人奔赴各地连同当地县令整顿。
这也就是后来安安书肆能顺利开遍大周,并十分受欢迎的提前,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安安书肆开业这日,随着牌匾上红布被扯下,随着掌柜朗声道:“今日安安书肆开业,想必大家之前就已经从安安食府听来,咱们安安书肆所卖的是《奇物记》画本,同时还包括安安所使用的一些东西。”
“今日开业大酬谢,凡是在咱们书肆消费超过三两的,都会赠送一张安安食府免费券,大家可凭免费券在安安食府吃一顿火锅,荤素不忌。”
随着中年掌柜洪亮的嗓音落下,闻讯而来的众人纷纷摩拳擦掌,那些本就想买东西的公子、少爷、小姐们,在小厮护送下很快从人群之后挤了进去。
随着掌柜做了个请的手势,一群人再也忍不住地冲了进去。
等看到书柜上满满当当的《奇物记》画本后,那些没买到画本第二部 的人,纷纷抓了一本在手,而那些有画本的也想再买一本,反正家里那么多人,为了自己的画本不落入那些人之手,他们纷纷加入了抢画本中。
而在书架最里面,七层雕花书架上正放着令众人激动到抽气的第三部 。
不知是谁叫了声,“这里竟然有第三部 !”
“哪里?哪里?”
人群一阵骚/乱,纷纷朝声源涌去,而最先呼出声的那名少年,第一时间从书架上取下三本,抱着书穿过拐角去了另一边,顿时又是眼前一亮。
柜子上摆放着全是熟悉的物品,这些都是安安用过的,甚至还有安安的小木雕,以及安安的小手作。少年咽了咽口水,趁着大伙儿都没注意到这里快速取走好几样,小心翼翼捧着心爱的画本和小玩意继续往里走。
一名伙计走了过来,见少年手中东西多,便取了个篮子给少年装东西。
少年看着面前的小书房,有些激动的问:“这是做什么的?”
“这位少爷,请看这里。”伙计回到案几后,示意少年看案上的宣纸,“将您想对安安说的话写在上面,我们会将这些都送上去,等安安看过后,会挑选二十人进行回复,到时少爷便可在新出的画本中看到。”
实际上这个想法韩澜早在一个月前就想到了,但实施下去却一直没进展,后来还是余安提议将“留言”这个点子,放到安安书肆上,同时也方便伙计们登记。
少年闻言脸上的激动溢满整张脸,他颤抖着手激动地写下自己对安安喜爱之情,等少年提着篮子去前台结账时,整个人都还处在兴奋之中。
想到娘亲也喜欢安安,便想回去将这件好事告诉娘亲,然而等他匆忙回去,又带着娘亲匆忙赶回时,小书房内已经乌压压挤满了人。
身在二楼的余安听着楼下激动的声音,不知怎的心口热热的,仿佛有什么要流淌而出。
陈夫人已经画好第二幅画,收拾好东西就赶着回别院上色,等几人离开后,余安才问:“第三部 已经出了?”
30/39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