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刘静一直都有些看不上顾知朝,只是她也没傻到表现出来,顶多只是不亲近对方罢了。
没想到现在转而几个月不见,对方竟然帮了哥哥那么大一个忙,而且还成了过目不忘的天才!
这反差未免也太大了吧?!
“那文档是你知朝哥写的,过目不忘的本事是你爷爷和哥哥亲自验证的,这还能作假?”林萍将积蓄都收进柜子里,反问道。
这看人呢,不能光听他嘴巴说的多好听,要看他做了什么事情。
顾知朝如果只是说自己是天才,又说自己有多么厉害,那林萍一个字都不会相信。
但是顾知朝什么都没说,做了这么两件事情,林萍却是打从心底里面相信顾知朝的才华和聪慧。
“那知朝哥以前什么事都没做啊,还总是逃课惹爷爷生气。”刘静嘟嘴反驳道。
因为顾知朝的转变太大了,所以刘静到现在还是不敢相信,总感觉这件事情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
“你也知道是以前,都说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道理在学校老师没教你吗?”
林萍想了想又叮嘱道:“知朝是天才,他学东西很快,所以学校上不上课无所谓,林静,你就是个普通人,可别学他!”
“我也很聪明好不好!而且我也不会逃课!”
刘静翻了个白眼,听林萍这意思感情是说她是白痴,她在学校成绩可是很好的,好不好,就算不是天才,那也是聪明人!
而且她是好学生,才不会逃课呢!
“走了下去吃饭了。”
林萍东西收好,拉着刘静下楼吃饭,路上又叮嘱一句:“你哥的事不准往外说知道吗?”
顾知朝帮忙写材料这件事情他们自家人知道就行了,这件事情传出去对刘宏斌影响不好,一不小心只怕会闹出什么闲话来。
“妈,我又不是小孩子,我才不会乱说。”
刘静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是她早慧,也不是多嘴多舌的人,自家的事情她才不会往外说呢!
若不是知道她的性格,林萍也不会放心让她旁听。
一家人很快从房间里面出来,来到餐厅齐齐坐好。
刘振伟是当之无愧的一家之主,他自然是坐首座的,他左手边是顾知朝的位置。
顾知朝不是刘家人,算是客人上门,加上刘振伟疼爱,所以他坐这里也是正常的。
右一是刘继军,后面依次是他的媳妇林萍,儿子刘宏斌,女儿刘静。
左边就是刘继农一家,刘乐怡坐在郑怡身边,像是霜打了的茄子,没有之前那般有活力,显然是被她妈给教训过了。
刘振伟看着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坐在一起,心情高兴,使唤刘继军,“老大去拿酒来,今天高兴,喝一杯。”
刘振伟为了家人戒了烟,这酒平常也不怎么喝,只有特别高兴的时候才会小酌一两杯。
若是放在往常,刘振伟说要喝酒,家里人绝对不会扫兴的。
但是现在……
“爸,医生说您这身体还没痊愈,不能喝酒。”刘继军露出为难的神色,劝解道。
这身体这么几个月了,如今瞧着好不容易才有点起色,可不敢这个时候喝酒啊!
“外公,喝汤吧,这冬瓜排骨汤,一看就很好喝。”
顾知朝盛了一碗汤放在了刘振伟面前,也跟着劝他。
“行吧,行吧。”
刘振伟某些方面很执拗,他做了决定,什么人都劝不动他。
但是在某些地方又很容易妥协,这不家里人稍稍劝两句,他也就老老实实端着汤喝汤,不再提喝酒的事情。
“吃饭,都吃饭。”
刘振伟拿了筷子喝了一口汤,家里其他人这才拿筷子端碗吃饭。
由此可见,刘家的家风是很不错的。
“知朝,这肉可是专门给你做的,多吃点。”
刘继军拿了勺子给顾知朝碗里装肉,叮嘱他多吃。
刘继农就比较沉闷了,只是默默将开了的罐头拿到了顾知朝面前,让他吃。
“谢谢大舅,二舅。”
顾知朝将好意都领了下来,和他们道谢。
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闲聊,气氛很是融洽。
“二弟,你在办公室打听清楚了,那狄永健什么来头?”林萍看向了刘继农问道。
狄永健是上头空降到他们工厂的,一来就成了他们厂里的党委书记。
如今老厂长马上就要到退休的年纪,这突然空降这么一号人物,明眼人都知道对方是奔着厂长的位置来的。
尤其这狄永健也丝毫没有掩藏自己的心思,明里暗里处处针对刘继军。
党委书记虽然没有副厂长的实权,但是对方是总厂派下来的,在级别上压过了刘继军,而厂长只想安安稳稳退休,什么事情都不干涉,刘继军这段时间吃了对方不少苦头。
刘继军和林萍为了厂长这个位置,这些年矜矜业业,眼看着到手的鸭子要飞了,哪里还坐得住。
刘继农在县政府办公室做县长秘书,对县城各单位的人事都很熟悉,林萍拜托他去打听这狄永健到底是什么来头。
知道了对方的底细,他们也才好应对不是。
“狄永健以前是市里轻工局的,因为女人和人争风吃醋,在单位对人动手,闹的很难堪,市里单位待不下去了。他爸是轻工局局长,所以将人调下来,估计是想要让他在咱们县里肉联厂担任厂长,镀一层金,然后找机会再调回去。”
提起工作方面的事情,刘继农就没有那么寡言了,将调查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这家伙想得美!”
林萍生气,他们夫妻俩六十年代就入厂了,当时工厂效益不好,厂长也没能力,是他们夫妻俩,找生产线,找机器,又找技术人员,这才将厂子给盘活了。
这些年厂里上下的事情都是他们夫妻俩在打点,如今工厂办的红红火火,有人想要在这个时候摘桃子,他们当然不乐意了!
“他一个外来的,怎么能威胁的了你们?”
刘振伟之前也听他们提起过这件事情,只是他不认为对方能够威胁的刘继军夫妻俩的地位。
这夫妻俩有能力,在工厂也得人心,最主要的是他们不贪污,根本没把柄。
一个空降的外来党委书记怎么就让林萍这么沉不住气了?
“爸,总厂施压,要提高生产率,我手下的那条排骨罐头生产线,良品率太低,总是不达标,这狄永健在厂里弄了个口号,说是庸者下,能者上,这排骨罐头良品率我提不上来,他提上来了,那我不就成了庸者,对方成了能者吗?”
刘继军提起这事心情也郁闷起来。
狄永健这家伙要是和以前一样,耍些不入流的小手段,那他倒还真不怕。
但是对方也不知道这次得了什么高人指点,竟然和他玩阳谋。
而且还是在刘继军的薄弱点上玩,刘继军就忍不住头疼了。
“总厂下达了文件,限定时间在三个月之内解决,我们现在已经想办法派人去省畜牧局里面找专家,看看能不能解决机器设备的问题,将良品率给提上来。”林萍补充道。
狄永健堂堂正正和他们玩阳谋,他们这会倒是只能被动接招了。
只是这年头专家比金子都还珍贵,哪里是那么好找的?
就是找到了专家,人家也未必乐意来你这么一个偏远县城里面帮你调试机器啊。
原本他们还想着,能不能想办法去总厂里面找关系说说情,宽限一点时间,但是现在在知道对方有一个市轻工局父亲之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总厂现在这个时候下文件,指不定就是狄永健在背后安排的呢,对方不缩短时间就好了,还想宽限?
做梦呢!
顾知朝拿起罐头仔细看了看,马蹄铁罐子,罐身非常光滑,没有后世罐头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设计,只有一个简单的纸制标签,上面写着安县肉联厂红烧排骨罐头几个字,在右下角的位置还标注了容量485g。
“大舅舅,这就是厂里良品率不达标的罐头吗?”顾知朝忍不住问道。
“对,你看这罐子底下,有凸出来的地方,这样的就是不达标的。”
刘继军虽然心情郁闷,但也还是耐心地给顾知朝解释。
顾知朝举起罐头看了看,果然看到了很明显的一块凸出的地方,就好像排骨要突破罐子从中钻出来一样。
像这种罐头,因为外观不好,所以食品公司是不要的,厂里会便宜处理给员工或者家属,而且通常还不用肉票,这也算是肉联厂员工的隐藏福利之一了。
这也是为什么这年头肉联厂的员工那么受人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厂子里的工人不缺肉吃。
“突角。”
顾知朝看着凸的位置,眯了眯眼睛,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食品和生物学紧密联系,而罐头则是微生物学的常见应用,但凡出关于微生物的考卷,那必然是有一道关于和罐头相关的题目。
顾知朝虽然没有进行食品相关的研究,但是在做研究生期间,他可是看了不少论文,其中就有关于罐头的。
让刘继军头疼的问题,或许他可以帮忙解决?
顾知朝没有贸然开口,而是开始仔细翻阅脑海中关于排骨罐头的论文,先将问题弄清楚了,才好开口帮忙不是?
“生产率要是没提上来会怎么样?”
刘宏斌见父母面色难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忍不住问道。
“还能怎么样,当然是被市里点名批评。”
林萍看了一眼老公,摇了摇头又道:“到时候这狄永健再找了人来将生产线良品率提升上去,这厂长的位置上头要安在他们头上,我们到时候也没话说。”
“赵厂长那边就没话说?”刘宏斌皱眉问道。
“赵厂长现在就只想着安稳退休,他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去市里替你爸说话的。”
林萍摇了摇头,而且赵厂长就算帮忙说话,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过赵厂长。
第五十四章 办法(一更)
“赶明儿我去一趟省里,帮你们找找有没有相关专家。”
刘振伟显然也意识到这次的危机不同寻常,决定出手帮忙。
虽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公安局局长,比不过对方爹是市局领导,但是架不住他有许多老战友啊。
正好他这次要拜托对方关照刘宏斌的事情,这次他干脆亲自跑一趟,将这件事情也一块给解决了。
“爸,我们已经派人去省城里面找专家帮忙了,哪里要劳累您亲自跑一趟。”刘继军闻言连忙说道。
“正好我去省城也有事,顺带的。”刘振伟摆了摆手说道。
刘继军派人去找,那些调子高的专家可未必愿意来,这事还得他亲自跑一趟。
“那我请假陪爸走一趟。”
刘继军现在也确实没有别的办法,刘振伟的身体看着恢复了不少,他陪着走一趟应该没什么问题。
顾知朝微微皱眉,他对两人的这一趟有些不太看好。
一般情况下,要先等科研界做出了研究,专家去查找相关的论文,然后才能根据论文解决问题。
而学术界向来都有滞后性,排骨罐头出现生产问题,至少要等五六年的时间他们才会开始着手解决,等到研发结果出来,还不知道要等多少年。
关于排骨罐头的论文,直到等到八十年末,甚至九十年代初才会出现。
刘振伟他们现在就算找到专家,专家也得从头研究,顾知朝可不认为他们能够在三个月之内就能将问题给解决了。
八十年代以前人们都推崇肥肉,对于这种带骨肉都很不看好,从而导致大量的带骨肉积压,最后只能做成罐头进行销售。
而等到八九十年代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好,排骨开始值钱起来,排骨罐头自然也就没什么人生产了。
所以虽然排骨罐头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因为出现的太晚,也没什么作用了。
但是现在是77年,顾知朝脑海中的论文,可是能帮刘继军解决眼下切实困难的。
正好顾知朝这会已经看完论文,整理好解决办法了,便准备开口提醒。
“大舅,你们厂里的排骨生产线是不是先预煮,再油炸,切块,最后装罐,杀菌,包装?”顾知朝开口问道。
“对啊,知朝你怎么知道?”
刘继军想着刘振伟帮忙,心里轻松不少,这会回应顾知朝,神态也没有那么愁眉苦脸了。
“大舅忘了吗?我以前去厂里玩过。”顾知朝解释道。
原主当时去厂里只是为了拿罐头,对生产线根本没有在意,顾知朝怕记忆出错,所以确定问了一遍。
只有了解了工艺流程,才好对症下药。
“那时候你才七八岁吧?这么久过去都记得?”刘继军诧异道。
“爸,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朝过目不忘,看过东西都记得!”刘宏斌在一旁挑眉,替顾知朝解释道。
“知朝你还有这本事?以前你怎么不说?”
刘继军回来后就一直在厨房里面帮忙,自然不知道书房里面的谈话,他这会听到这话,整个人都惊呆了。
“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以前看到过一篇外文文献,里面刚好有提到排骨罐头突角的问题。”顾知朝将话题拉了回来。
这会餐桌上除了年纪小的刘乐怡还在埋头干饭,其他人都忍不住停下了筷子,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顾知朝的身上。
“那文章里面有提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吗?”
刘振伟见儿子还呆愣愣的,帮忙开口询问道。
“里面针对这种工艺生产线的排骨罐头突角问题提出了三个解决办法。”顾知朝微微点头,伸出了三根手指。
“三种?!”
刘继军反应过来,一种他都求之不得了,连忙说道:“快说说!”
现在他是一点都不在意顾知朝为什么会过目不忘,为什么会看的懂外文文献,现在他只想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种是加强马蹄铁的强度,因为突角都集中在底部,所以只要加强这一块的马蹄铁强度就可以了。”
29/188 首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