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知朝敲了敲罐头,说道:“这种马蹄铁应该是80p的,换成90p的,就能够大幅度提高罐头的良品率了。”
“对了,大舅,那现在排骨罐头的良品率有多少?要多少才能达到合格率?”顾知朝问道。
“现在只有70%多一点,合格率不说80%,至少也得到75%。”刘继军回道。
顾知朝微微皱眉,这个良品率不得不说非常低了,也就是现在是计划经济,换成市场经济,没个85%甚至90%的良品率,厂子根本存活不下去。
“底部换成90p的马蹄铁,达到合格率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顾知朝想了想说道:“如果能够换成进口的小日国的马蹄铁,合格率能达到85%也说不定。”
“进口马蹄铁的要外汇,我们厂的那点外汇都被总厂拿走了,不可能会用到我们身上。”
刘继军摇头否定了外汇,这年头国家外汇紧张,他们一个小小县城的肉联厂上头不可能给他们批外汇的。
“至于换成国产90p的马蹄铁,这需要提高生产成本,排骨罐头盈利本就不高,再提高成本,总厂未必会答应。”
刘继军打起精神,又问道:“那剩下两种办法呢?”
如果其他两种办法都没办解决问题,那他就只能请求总厂批准提高生产成本了。
现在刘继军有了一条后路,心情已然轻松了不少。
“第二种就是要控制汤汁的温度了,不过不同的生产线和设备,使用的温度不同,资料上记载的温度是80多度,具体情况,还得要具体调试了。”
“另外呢,还可以配合预煮,装罐调解来解决突角的问题,只是预煮的时间,还有装罐的程度,这个都得要具体调试才能确定下来。”
顾知朝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说出了第二种办法。
“要调试温度这些也得找专家来才行,我们厂里没有人才,自己没办法调试的。”刘继军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面色却越发的明朗起来。
找调试温度的专家,这可比找解决生产线问题的专家容易多了。
甚至这专家,不用刘振伟帮忙,他直接就可以在畜牧局里面找人来帮忙!
可以说顾知朝说到这里,已经解决了他百分之八十的问题!
“第三种呢!”
刘继军眼神急迫地看着顾知朝,顾知朝说的办法一个好过一个,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第三个解决办法是什么了!
“大舅,我记得我以前看的厂里杀菌用的杀菌锅是立式的,现在还是以前那个吗?”顾知朝没有急着说,而是询问道。
“不错!”
刘继军用手比划了一下形状,同时还做了详细的说明,“罐头刚装好放进去,然后高温杀菌,最后喷水冷却。”
“这种杀菌锅是从下往上喷水冷却?”顾知朝又问道。
“对!”刘继军点了点头。
“从下往上喷水,水会在下面堆积,下面的罐头肯定会先冷却,上面的后冷却。而且,随着水的增多,浮力也会增加,上面的罐头很有可能会飘起来,而温度不同,就会产生压力差。”
顾知朝展示罐头底部的突角,说道:“这个压力差就是造成它的元凶。”
顾知朝说的非常简单明了,即便是刘振伟这种完全不懂物理化学知识的,也能理解。
ъēIΒeI。
“知朝你的意思是,突角是杀菌锅造成的,只要换掉杀菌锅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刘继军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问道:“可是不用杀菌锅怎么消毒杀菌呢?”
罐头里面有细菌,这可不行啊。
“大哥,有没有卧式的的杀菌锅?这样一来浮力没有那么大,压力差也不会那么大,这突角自然也不会有现在这么多了。”郑怡提醒道。
“卧式的?!对啊,换成卧式的就好了!”
刘继军茅塞顿开,一拍大腿激动地站了起来,“厂里刚好就有一台卧式的杀菌锅,我现在就让他们换上试试!”
刘继军恨不得现在就跑到工厂里面将这个事情给解决了,好在林萍还有点理智,及时将他给拉住了。
“你也不看看都几点了,工人们都下班了,你现在去厂里,谁帮你换?”林萍提醒道。
“对对对!明天去,明天去!”
刘继军重新坐了下来,只是看他激动的这模样,今天晚上他能不能冷静下来可还不一定呢。
顾知朝看着刘继军他开心的模样,夹了一块排骨吃下,软糯鲜香,满意地点了点头,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感觉这个时代的肉比他以前吃的肉要香很多。
之前,顾知朝不确定这个时代有没有卧式杀菌锅,所以刚才他只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没有具体给出第三个解决办法。
不过他相信,他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即便没有郑怡的提醒,给刘继军一点时间,他也能想通其中的关键点。
“吃饭,吃饭,饭菜都冷了。”
刘振伟看着众人都傻乎乎地待着,招呼大家吃饭。
“妈,这真是我知朝哥?”
刘静凑到林萍身边,小心翼翼地打量了一眼顾知朝,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
顾知朝刚上桌坐着吃饭的时候,她没发现什么特别的,还和以前一样,顶多就是吃饭的时候斯文了一些。
但是刚才顾知朝侃侃而谈,身上散发出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气场,让人忍不住聆听他的话,忍不住信服他。
难道这就是书中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是你知朝哥还能是谁?你表哥这次可帮了你爸大忙了!”
林萍心里解决了一桩大事,心情轻松,心里盘算着是不是得顾知朝封一个大红包。
今儿要不是顾知朝有法子,他们还不知道往哪里找专家解决办法呢!
说起来,顾知朝这次来,既帮了刘宏斌,又帮了刘振伟,简直就是他们家的大福星啊!
“知朝,你在哪里看的这些东西?”刘继军冷静下来,忍不住问道。
“废品站不是扔了很多书吗,知朝在里面看了不少书,而且还自学了外语,能看懂外国的书!”
刘宏斌替顾知朝解释,同时心里也忍不住期待起来。
顾知朝今日露的这一手,让刘宏斌意识到顾知朝脑海中的那些知识有多宝贵。
如今的国家落后于世界,加上懂外文的人少,国外的先进知识也没办法传进国内。
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懂得一门外语,能够将外面的文献翻译过来,那就能够在国内发表论文,成为一方领域的大拿!
眼下77年,刘宏斌要是掌握了国外先进的侦查相关的专业知识,那他在专业领域绝对属于国内第一阶梯的那一批人。
“知朝,你这放在古代,怕不是状元之才。”
刘继军咋舌,光是看书就能学习这么多的知识?
而且要知道顾知朝眼下才十五岁,他所掌握的知识量只怕五十岁的人都未必有!
“只是多看了几本书,不算什么的。”
顾知朝到底是个沉稳的成年人,并没有因为几句夸赞就自得自满。
骄傲使人落后,顾知朝即便现在掌握着许多知识,但是依旧保持着一颗谦逊学习的心态,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不会停滞不前,继续向前发展。
“多吃点肉,知朝你太瘦了,得好好补补。”
刘振伟看着顾知朝,眼眸中划过一抹忧虑,给顾知朝碗里不断的夹肉,让他吃。
慧极必伤,刘振伟担心他用脑过度伤了脑子。
刘振伟心里盘算着,之后得找点补脑的东西给顾知朝吃,可不能伤了他。
“好的,外公。”
顾知朝这会正在长身体,胃就像是个无底洞一样,一连吃了三碗饭这才放下了筷子。
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以来,第一次尝试到吃饱的感觉,之前在顾家,他一顿只吃一碗杂粮饭,加一些蔬菜,每天一到夜晚,胃里就饿的火烧火燎的,每次他都强忍了过来。
看着外孙的好胃口,刘振伟这才放心了不少,能吃是福,多吃点就能弥补聪明大脑的消耗了。
第五十五章 书籍(二更)
“知朝,咱们厂里就几个老师傅,没什么技术顾问,要不你明天和大舅一块去厂里看看?”
刘继军等顾知朝吃完了,这才请求他帮忙,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大舅给你开顾问专家的待遇。”
厂里没什么技术人员,只有几个老师傅,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有顾知朝在,刘继军也能安心。
如果顾知朝能够搞定,那完全可以将那笔请专家的福利开支交给顾知朝,反正都是自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至于顾知朝的年龄,在他展露的学识面前,已经没人在乎他的年龄了。
“外公,不然明天我先去大舅工厂一趟,然后再去学校?”
顾知朝倒是不介意跑一趟工厂,只是他也没有直接答应下来,而是询问了刘振伟的意见。
他已经和刘振伟说好了明天去高中报道,所以这件事情还得要先和刘振伟商量。
“知朝要上高中?这个没问题的,明天晚点或者后天去都可以。”郑怡在一旁插嘴道。
如果是原来的顾知朝,他上不上高中,郑怡可不会上心,因为原主不爱学习,在郑怡看来他上高中,完全是浪费紧张的教育资源。
但是现在不同了,郑怡知道顾知朝是天才。
作为老师,就没有不喜欢这样的聪明学生,她已经想好了,要将顾知朝安排进入自己的班级里。
将来顾知朝要是有了什么成就,那无论是她这个班主任老师还是学校,都能跟着因此沾光。
这也是郑怡作为老师唯一的虚荣心了。
“那行,明天你先去工厂,等工厂忙妥了,再去学校。”
刘振伟现在对顾知朝上高中已经没什么感想了,顾知朝都已经学完高中的课程,去学校也不过是走一个过程,早一日晚一日去也没什么区别。
一家人吃完饭,林萍和郑怡两人开始收拾碗筷。
刘家家里分工很明确,丈夫做饭,妻子洗碗,这种事放在后世都很难得了,更何况是现在这个年代,所以也不怪刘家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还能这么和睦。
饭后,顾知朝和刘宏斌陪着刘振伟去院子里面散步消食,等到大家都忙活,刘振伟将一家人都聚集到了书房,商量分钱的事情。
“我老刘家没有重男轻女的规矩,儿子女儿都一样,所以这里也分了四份,每房得一份。”
刘振伟下午时候就将钱分好了,这会当着大家的面将钱交到了他们的手里。
“爸,您干嘛突然分钱?”
刘继军一头雾水看着手中这钱,但是被林萍掐了腰,只能将疑问给咽下去了。
刘继农不是会多问的性子,他见媳妇郑怡没反对,便将钱接了过来。
“知朝,这是你妈妈的那份,你拿着。”刘振伟将信封递给了顾知朝。
“谢谢外公。”
顾知朝已经想通了,这会也没有迟疑,将钱接了过来。
总归他以后会赚钱,不会让刘振伟有缺钱花的时候。
“老三的这份,到时候给他寄过去。”
刘振伟将三房的那一份装进了信封,到时候给他随着家信一块送过去。
分了钱,刘振伟也没留大家,让人都回房间了。
“知朝,晚上喝杯麦乳精再睡觉。”
顾知朝临走前,刘振伟特意叮嘱了一句。
顾知朝展露天赋后,刘振伟心里就一直不放心,他总担心顾知朝单薄的身子撑不起那颗聪明的大脑,最后落得一个英年早逝的下场。
所以他已经开始谋划着要开始给顾知朝补身子了,务必要让顾知朝的营养能够跟上,供应的了他那颗宝贵脑子运转工作。
“好的,外公,您也早点休息。”
顾知朝虽然不太想喝麦乳精,但是看刘振伟眼眸中担心的神色,也还是乖乖应了下来。
刘宏斌在门口等着顾知朝,见他出来,跟他一块去了房间。
“知朝,哥也不和你藏着掖着,你给哥一个准话,你给我的资料有多少?”刘宏斌开门见山地问道。
“这个……”
顾知朝关于刑侦方面的书籍并没有整理,不过这不是他的专业,这方面的书籍他看的并不多,稍稍一回想,很快就整理出来了。
《刑事科学技术》、《痕迹检验》、《侦查讯问》、《文书检验》、《刑侦逻辑办案研究》、《破案科学:侦查逻辑与经验》,一共六本。
这些是顾知朝在大学时期替其他学校同学在图书馆借书时顺手翻阅过的。
里面的内容顾知朝虽然没有详细阅读,但是依着他穿越后加强的记忆力,还是能够回溯清楚里面的内容。
六本书,每本书少的有十几万字,多的有四五十万字,六本书加起来总字数过百万了。
真要是按照千字十元来计算,这得有上万元了。
“没有多少,我看的也不多,总共就六本书。”
顾知朝想了想说道:“这些书都是英文,每本书也就几万字,六本书加起来也就十几万字吧。”
顾知朝估摸着刘宏斌没什么钱,但是他也知道刘宏斌不可能不给钱,所以他就将价格锁定在一个刘宏斌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刘宏斌听到这个数字,松了口气,但是心里也隐隐有些失落。
因为顾知朝看的不多,那他学到的知识也就不多了。
“英文的话,斌哥你看不懂,我得替你翻译过来,不过我英文水平不好,人家一句话就几个单词,我翻译过来可能就得几十个字了,当然了,我也不能厚脸皮收翻译后的钱,咱们还是按照英文来收钱。”顾知朝补充道。
“这,可是你翻译也很辛苦啊,要不还是按照翻译后的字来算?”
刘宏斌没接触过英文,也不了解,这会也不知道顾知朝说真的还是假的。
但是他也不想让顾知朝吃亏,准备哪个字多算哪个。
30/188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