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地中行(近代现代)——遐依

时间:2023-12-11 09:34:45  作者:遐依
  他含着倒头就睡,可姚江得了这话,哪还睡得着,愣是软了硬硬了软,搂着他生生熬了大半宿才合眼。性器伏在穴里,等历中行醒了,才就着晨勃开始插磨。弄了半个多小时,历中行被干得穴眼红肿,浑身瘫软,才想起今天中午要去高铁站接郭金猊来河梁玩。
  云歇雨毕,他一身筋骨都化了,腰疼腿酥,爬不起来。姚江也不遑多让,把人浇灌得面色红润,自己哈欠连篇,刷完牙嘴角还留个柠檬味儿的白印。
  一边穿衣服一边说,我去接她,你继续睡吧。
  历中行看到就笑了,弯着眼睛看他一件件全都穿好,招手让人过来,抱着脖子把牙膏印儿舔吃了,不撒手,使劲一带,裹着他一起倒床上,说,不着急,再睡会儿,中午一起去。
  姚江不知多少年没睡过回笼觉了,却无法抵抗地抱住他,合衣爬上床,沉入黑甜。
  再醒过来,历中行已经收拾好了,就是走路慢吞吞的,进卧室看他醒了,把窗帘升起来。太阳老高,日光蜂糖一样泼了满床。
  下了地,历中行把一条皮带绕到他腰上。姚江知道他给同事带了一箱一包的特产,却不知道还有自己的礼物。
  历中行笑说,缺了谁也不能缺了你啊。
  给他扣好了,顺势一倚,变脸气哼哼道:腰疼,抱会儿。
 
 
第108章 108 本事
  108
  前面的郭金猊已经先一步出了店门。
  “不要。”历中行捏了下他的指尖,拒绝他的提议,然后放开手。
  一整天站坐行走,这人一点破绽都没有,要不是知道今早什么情形,姚江都看不出他在逞强。没办法,只有跟上去。
  狮虎山的游览路线是由高往低绕园一周,高处俯瞰,脚下一圈水泥石墙,低处平望,面前是厚玻璃。人工放置的山石间植被茂盛,枝条烂漫,营造的环境看起来非常舒适,舒适到猛兽们都猫起来躲懒,毫无营业的意思。这时候游客排成长龙,要在最内圈,就只能跟着前面的人挪移。一开始从高处还能分别看见一只虎和两只母狮脊背的影子,到玻璃幕墙前,角度所限,一时什么也看不见了。
  历中行和郭金猊聊起天,郭金猊说刚刚从上面看,这几只长得都不错,挺健康,不像开放式的动物园被游客喂得太胖,也不像有些室内商业体中的养得瘦条条。
  “饲养肯定没问题,就是每种动物都比较少,一只两只的,园子一扩建,现在显得更少了。”历中行抬着下巴往草丛里瞧。
  “前段时间园方救助了一只被走私到境内的小孟加拉虎,对外说做完检查状况稳定,就会住进虎山,也许今天能看见。”姚江走在历中行外侧,插了一句。
  郭金猊笑眯眯回一下头,“姚总还做功课了啊。”
  周围忽地传出一圈语带惊喜的议论声,有家长对孩子说,快看快看。三人也一同向里面看去。
  “在那里。”历中行给角度不好的郭金猊指了一下,“不是新来的小老虎,是河梁动物园的网红白虎……叫什么来着?知道吗?”他捞了下姚江的手。
  “嗯,叫‘花林’。”姚江收拢手指,把那只手留在掌心牵住。
  历中行看他一眼,靠近了些,在衣摆的遮挡中轻轻回握。
  旁边也有人叫出了白虎的名字。花林施施然往前方的石碓上搭了一只爪子,不再走动,张望一番玻璃墙外面兴奋的人类,尾巴一勾,蜷卧下来舔舐自己的毛发。
  不少人举着手机摄像,几重稚嫩的童音自顾自做起了解说,“啊,她累了”,“她想睡觉”,“她在给自己洗澡吗?”,“花林很爱干净的”……还有个戴小黄鸭帽子的小男孩拍着玻璃喊它,想让它再走出来一些。
  花林不为所动,嘴一张打了个哈欠,十分高冷的样子。
  郭金猊一乐,想问问历中行白虎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刚偏过头,却没问,又转了回来。
  当晚,三人从动物园出来,一起吃了饭,然后把郭金猊送到长青园。姚江留在车里,历中行把钥匙给郭金猊,领着她上楼。他搬来这里之后,郭金猊还是第一次登门。
  老楼是步梯,楼道里隐约剥落着扶手栏杆生锈的金属味道,郭金猊边爬边问,黎老师回来岂不是不太方便。
  历中行抬步慢了些,说,“很少回来了……老师现在的情况,大概只能过年回来住两天。到时候还是我和老刘一块儿把他抬上来。”
  郭金猊一顿,“明天我去看看黎老师,方便吗?”
  “好啊,他看到你肯定很高兴。就是他不一定醒着。”
  “没事。”她摇摇头,又道,“你不带姚江回家过年吗?不是说已经见过黎老师了?”
  历中行笑了笑,“还没问过他。我挺想的,但他还有个妹妹,应该要和妹妹一起过。”
  “那正好啊,一家四口,多热闹,你家过年还没住过这么多人吧?”郭金猊大手一挥便把两家人安排得明明白白。
  历中行哭笑不得:“我们家两个男人,房子也小,还不知道人家介不介意……回头问问吧。”
  郭金猊闻言,轻笑一声:“中行,你别虚呀。姚家妹妹我不知道,但他会想跟你回家的。”
  “怎么说?”两人到了,历中行唇角微翘,停在门口,垂眼示意她试试钥匙,“往右。”
  “记不记得那次我跟他去北京动物园,说他像做项目?”虽然相亲没成,但姚江还是给她留下了个好印象,“他不是那种,出于礼貌的耐心,不是表面服从安排,顺着你走一圈。要说‘动物园’检验三观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对另一个人、人以外的生命的尊重——跟他那次,我能感觉到尊重。他全程很认真地陪我看完了要看的动物。”
  锁舌咔哒一声弹开了,郭金猊拉开门,“如果是真的约会,他其实已经可以拿满分了。当时我就还蛮好奇的,这么认真的人,如果真的喜欢上谁,那得做成什么样啊?鞍前马后?也不像。能做到平等地尊重别人,首先这个人得自尊,不然容易在优越感和谄媚之间切换,露马脚。所以说,他什么样,我想象不出。”
  历中行进门给她找了双拖鞋,“嗯”一声示意她继续,然后去烧水。
  郭金猊换好鞋,往沙发上一仰,感慨万千的模样:“哎——今天见识了。”
  历中行洗出一只杯子,倒茶叶,脸上挂着笑,不说话,由着她卖关子。
  “这人,做项目还是一样做项目,只有一点不一样。”她抱起胳膊望着天花板。
  “哪点?”历中行倚着餐桌等水沸,一只手插进衣兜,终于捧场地问了句。
  “他跟我一起看动物是看动物,跟你一起看动物……”她笑起来,“是看你!”
  “你看动物的时候他看你,你不看动物的时候他还看你,反正主要观赏对象就是你!跟你说句话都感觉在跟人抢老公……”郭金猊拍着沙发,连连摇头,最后哈哈笑着冲他一抱拳,“阁下好大的本事!”
  历中行失笑,有些耳热,想驳这女侠两句,又不知从哪里说起,好在水壶嘀嘀嘀地响了,他沏好茶给她,把家里介绍了一遍,约好明天去医院的时间,然后换鞋下楼。
  出了单元门,看见姚江靠坐在车头外面等他,握着手机却没在用,抬头望向小区里围着健身器材玩的小孩子。姿势放松,长腿伸展,裤脚处露出及踝高的黑色切尔西靴,配修身的短夹克,十足优雅干练。历中行加快脚步,不由自主在心里头低呼一声:我还真是好大的本事。
  快走到跟前了,猛然觉得应该控制一下表情,于是绷起嘴角,非常淡定地同时开车门坐进去。
  门一关,还没系安全带,姚江便蹙眉道:“郭金猊什么看法?”
  “姚总怎么忽然有包袱了?”历中行一笑,觑着车外没人,歪过去啃他一口,“她没什么看法。你是跟我在一起,不用在意别人。”
  姚江细细分辨两眼他的表情,一只手探过去摸着下颌,拇指向上抹了下唇角,“表情那么严肃,还以为这关没过。”
  历中行被他直接上手闹得心跳加速,反应过来是刚刚绷得有点过,让人搞错了。
  “怎么能不在意?”姚江踩离合打火,转动方向盘,“一起过日子,不是私奔。只要是你这里有分量的人,我都想他们能认可。万一以后咱们吵架了,还指望他们帮我说两句话好话。”
  历中行心软得一塌糊涂:“   不用他们。以后要是吵架,除非原则问题,我一定让你,好不好?要是我气昏头了,你就提醒我,就问我:历中行,你说话算不算数?”
  “让自己这么被动,中行,说话算数?”姚江噙笑瞥他一眼。
  历中行捉住他的目光,认真笑道:“算数。”
 
 
第109章 109 狭路
  109
  发布会上公布的项目还需落实,姚江没有参与接下来的行程,历中行作为东道主陪郭金猊逛了两天,然后回到新梁现场查看进度、整理资料,二十二号晚上,两人一道回京。
  中华考古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由中国考古学会召开,本次主题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内容上仍是中华文明探源的赓续,新梁遗址也在分组研讨之列,但由于还未结束本阶段的发掘,历中行这次不必准备汇报发言。郭金猊说,原本郭恕是被主办方特别邀请,但老爷子说自己这些年都只搞沙发考古,没什么新东西拿得出手,便在回执中婉拒了。
  会场巍峨大气,碧瓦直椽,东边正面矗立着十二根石柱,贯通二层露台擎顶大梁,中央悬有一枚国徽。正大门两侧竖起大幅背景板,蓝底白字,“第五届中华考古论坛”“2020·北京”,指导、主办、承办、协办单位联合署名。
  历中行进去在签到台签了名,一排大学生年纪的志愿者们举着各专业委员会的引导牌等在一旁,他找了找,扫过“考古年代学”“文化遗产保护”“水下考古”等等几个,走到“夏商考古”的牌子前请她带路。
  场内布置得简洁朴素,每排长桌上放有矿泉水和蓝底席卡,他在过道上遇到几位曾经共事的学者,稍作寒暄,跟着志愿者找到对应席卡落座。
  二十三号整个上午都是开幕式。市领导、学会理事长、国外专家代表依次致辞,接着是文物局、社科院领导讲话,每人十来分钟,全部讲完便用去了一个多小时。这一般是为期三四天的日程里最令人百无聊赖的一小时,台下媒体闪光灯频现,历中行打开笔记本写了个标题,然后开始转笔。
  水性笔是论坛派发,笔杆上打着主题Logo,手感很轻,他转得流畅,每圈几乎没有停顿,没一会儿,身侧年纪相仿的同侪仿佛被他传染,也开始无意识地拨动手指,笔帽转一圈在桌面顿一下,显然不太熟练。
  历中行看了眼他的席卡,这位马教授转了几下就马失前蹄,眼看那支笔往桌下飞去,他伸手接了一把,正好抓住,抬起头来对人笑笑,把笔放回他手边的桌面。
  看正脸,马教授应该大他五六岁,山根高,鼻子略带鹰钩,在面相中添了几丝锐利,此时表情有些尴尬,压着声音道声谢,余光瞥到桌上历中行的名字,目光又顿了顿。
  上午的汇报发言结束,午休到下午两点,各组进入分会场进行持续一天半的研讨。徐怀同徐主任是夏商考古的组长,除了组织记录和收发论文的行政工作,还为研讨内容提纲掣领。历中行手中的市监局商墓,此前在清除积水的过程中发现了比墓葬年代更早的陶质排水管道,这一发现被拿出来与平粮台城址做横向比较,经过大家讨论,认为平粮台的排水系统仍是迄今最早。
  新梁遗址排在了第二天的尾声,历中行汇集的嵩山文化圈各遗址出土粮食分析报告、环境背景分析报告,进一步证明了二里头发掘中提出的,距今4000年前后,中华文明诞生前夕,中原地区曾经历过一个异常洪水频发的时期,即4k aBP event(距今4千年前气候事件)。
  新梁曾经的双圻河水面,比现在的圻河高出约5至10米,遍地汪洋。
  “这场大洪水范围广、时间长,显著地影响了人类活动。”历中行抬了抬手腕,切入下一张幻灯片,表格中有两条醒目的纵向蓝红线条,Y轴为年代,“蓝色是基于HZ-1剖面孢粉重建的人类影响指数,红色是谷物禾本科百分比。”
  从新梁与二里头的联系出发,徐怀同提出,二里头人可能是来自东南方的新梁移民。
  由此又有人认为,正是这次气候事件让不同聚落的人们开始寻找新的定居地,促进了部族的流动和融合,让早期的“多元一体”格局进入夏王朝。
  有人提出,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或许是在大洪水之后,进行排干和改造广阔湿地的工作。新梁人恰好处在稻作和旱作农业的杂糅地带,他们将稻作农业发展到了二里头。
  随之而来的推测——新梁遗址或可归为夏朝早期都城。
  早在论坛之前,他和老陈已经听到“夏启之居”这个名头的风声。
  这个走向,历中行并不认可。
  他清了清嗓子,适时截住话头,“邹老先生认为,二里头一期的碳十四,测出来多少年,夏文化的上限就是多少年。”
  在座的有七八成都比他年长,历中行平心静气引了一位老泰斗几年前的结论。笔帽点在纸面,忽然想,如果像姚江那样戴一戴眼镜,说不定能添几分无声气势。
  “邹老先生已经去世,但是大江大河不会就这样不流了。”说话的是上午那位马教授。
  手中的笔转了半圈,横亘于摊开的笔记本中央,历中行望向斜前方桌对面,笑了一下,“马教授,您是觉得我不想出成果吗?”
  中国考古学起步晚,20世纪初,西学东渐,顾颉刚先生发起古史思辨运动,学界发掘地下文物意在证经补史,于是很长时间里,考古学仍作为二级学科依附于史学之下,直到2011年才独立出来。
  夏朝无信史而多传说,但上层和大众对于提振民族自信心的迫切需要,使上古时期的考古工作始终处于证明夏朝传说的政治正确中。二里头属于夏文化,大家已有共识,但二里头被定性为夏都,与这股浪潮密不可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