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带着灵泉回村种药(GL百合)——村里的一枝花儿

时间:2023-12-16 08:54:50  作者:村里的一枝花儿
  用来装干货的罐子和包装袋都是乌桃从网上订购的,她把家里现有的所有土特产拍了图片发朋友圈,谁想要就私信她,先到先得,过期不候,买不着就明年请早。
  张清让和方图要的最多,其次是宋淑,乌桃把做出来的先寄一批。
  百花蜜没有多少,她全卖给了张清让,收到货的第二天中午,张清让就给她打电话,说还想再要几瓶,还问她能不能帮忙再多找几棵灵芝。
  这些也不是张清让要的,而是她北京外公家的亲戚,方图从乌家庄收的灵芝对癌症肿瘤很有帮助,这事已经在圈子里传开,现在想要灵芝的人非常多。她抢先一步买走了乌桃手上的十二朵,自家留五朵,其他的都被表哥表姐带回了北京。
  只是这五朵也在今天被外公的一个电话要走了,她爷爷气得吹胡子瞪眼也没辙,那边是要拿去救命的,她不能不给,所以才开口请乌桃再帮忙找一些,价格多高都无所谓。
  这在乌桃的意料之中,要是没有治病救人的效果,她也不会大费周章地在深山里种了,但剩下的那些灵芝还没有长成,她跟张清让说要等一段时间,起码要到八月底。
  从张清让这边要走灵芝的人非富即贵,一般人接触不到他们,自然也不会有人上门找他们要灵芝。
  但方图就不一样了,除了给老友的那两朵,剩下的六朵已经被人开出了天价,还有他手里的枫斗,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仙草,多得是人想要。
  乌桃忙着在家做干货的这十来天时间,微信就没有清净过,还有很多陌生电话打进来,都是问她手里还有没有石斛或者灵芝,对方开出的价格远高于她之前卖给方图的。她说现在没有货,要等,对方当即就要下订金。
  直接找到她家的人也有,那种一看就不是好人的,她没有招待,直接让乌夏林带村民来把人‘请’走,尤其是想不经同意就进山的。
  挨着乌家的几片山林现在可都种着石斛,这些不明身份的外地人要是进去把石斛偷了,乌夏林第一个不放过他们。
  现在来乌家干活的女人多,她们家的男人也有来帮忙的,乌家有一片竹林,常年都有竹笋冒头,乌桃一直没时间挖,现在就让这些叔叔伯伯们挖出来晒笋干,躲在竹竿里的黑竹蜂也被抓了不少,这个是药,可以卖。
  有人帮忙就是轻松,乌桃把之前没有空收拾、长得东一棵西一棵的野生草药也挖了回来,数量少没关系,草药也可以走高端精品路线,方图要是嫌少不愿意收,她也可以联系中药铺直接卖。
  园子里还有几棵肉桂、柏木、八角、罗汉果、黑橄榄,都是她爷爷奶奶种的。
  八角要到八月份才能采摘,罗汉果是九月,她今天就是过来看看,再统计一下园子里到底有多少树种,有哪些需要在明年扩大种植。
  她家的黑叶荔太多了,用处不大,又占地方,她打算砍掉一部分,留出土地来种其他东西,或者嫁接其他品种的荔枝也行,她有个表嫂就是专门帮人嫁接荔枝树的,可以请对方来帮忙看看。
  正忙着,黄琼就上来找她,“桃桃,琴婶让你回家去,家里来客人了,是主任带来的。”
  “哦,就来!”
  相处这些天,乌桃还是挺看好黄琼的,干活勤快,脑子活络,什么事只要教她一遍就能学会,她还让乌桃教自己种草药,说公婆已经同意她在山上种穿心莲和淡竹叶了。
 
 
第14章 果干
  今天的访客比较特殊,姓邵,是九安堂的坐馆大夫和她的孙女,祖孙二人一路打听才找到乌家庄,在村大队的岔口迷了方向,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正好碰上乌夏林,一听她们是来找石斛的,他就把人带到了乌桃家。
  这几天家里又乱又热闹,院子里放着竹篾席在晾晒果干,女人们在天井和厨房洗果、切果,正堂和饭厅也堆着打包好的土货,真是挤得连处像样的下脚地方都没有,李水琴只得把祖孙二人带进小偏厅,又让黄琼去喊乌桃回来。
  因为来干活的人多,现在又是暑天,乌桃每天都会提前煮两大锅陈皮茶和葫芦茶晾着。凉茶味苦,一般人可能喝不惯,李水琴就没有给邵氏祖孙倒,而是换上了凉白开,又把适宜老人家吃的水果端上来一两样招待。
  邵玉君今年八十六了,却没有多少老态之兆,还身体健朗,面色红润,满头银丝盘在脑后,她细细端详着乌家的这间老屋子,和蔼可亲的跟李水琴聊起了天,又对厅外的忙碌好奇,问乌家最近是不是要办喜事。
  李水琴现在待客都待出经验来了,不管来的是谁,她都能毫无障碍地跟人家闲聊,“这些是客人预定的特产干货,都是刚从园子里摘下来的,我跟桃桃两个人忙不过来,就请了村里人帮忙,我们家的果干很好吃的,我拿给您尝尝。”
  她各样都拣了一些进来。
  邵玉君尝了尝,点头称赞:“果然不错。”又让自己孙女也吃吃看。
  邵悦拿起一片芒果干,色泽很金黄,入口细腻酸甜。
  吃完一片,她又情不自禁再往果盘中伸手,越吃越停不下来,到最后她自己竟然吃了一大半。
  她们坐了有一会儿,乌桃才回来,还以为她们是从方图那里得知自己的,问过才知道不是,是宋淑那次去九安堂买石斛花,觉得是假货,又拿了自己的去对比,才引起了邵玉君的注意。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品质这么好的石斛花了,”邵玉君说着说着就叹气,“现在想要好药很难,同一副方子,以前吃的有效果,现在……唉,说到底还是没有好的中药,就是有,也都出口了,国内用的都是次品。”
  这种情况乌桃听方图提过,有些药商为了更高的利润,会把品相好的药材出口到国外,留下质量差的卖给药铺。
  药商也是商,是商人就重利,乌桃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过她在托关系找药商的时候,也是筛掉了这些过分追求利益的,像方图这样的老药商,即便逐利,也有自己的底线,不会以次充好,也不会好东西都给别人,自己人反倒用差的。
  邵玉君这趟来,就是为了能从乌桃手里购买一批上等石斛,只可惜晚来一步,知道是方图赶在了自己前头,老太太又唉声叹气。
  “十月份还有一批可以采摘。”
  乌桃也不是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人,虽然方图老是想包圆,但她从来没有给出过承诺,向来是谁有缘赶上,她就把东西卖给谁,固定买家是不存在的。
  邵玉君一拍大腿,“真的?!能带我去看看吗?”
  “等下午吧。”老人家年纪这么大了,她也不敢让人累着。
  邵悦还在中药大学读书,在乌桃跟奶奶说话的时候,她就歪着头一脸好奇地打量,觉得乌桃很特别,乌黑的长辫子,鹅蛋脸,柳眉凤眼,说话声又轻又脆,屋子里的猫、狗,还有檐上的燕子都喜欢亲近她。
  乌桃也注意了到邵悦的视线,就疑惑地看过来,嗯?
  邵悦抿嘴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没什么,就是觉得姐姐的长相很古典,像仕女图里的美人。”
  乌桃一愣,她不是第一次听到人这么夸,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班上的同学也这么说,那会儿她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剧组跑龙套,有个导演还是什么的人看到她,还想签她当演员,她当时对进娱乐圈没有兴趣,所以拒绝了。
  “……谢谢。”她还是不太习惯被初次见面的人夸长相。
  邵玉君对乌家的老房子很感兴趣,让乌桃带着她四处看了看,碰巧乌桃之前挖回来的草药也晒在院子里,邵玉君祖孙俩不顾毒日头,就这么蹲在竹席边研究。
 
 
第15章 竹蜂
  下午去后山看过石斛,又在乌桃家吃了晚饭,祖孙俩才离开。
  临走时邵玉君买下了乌桃炮制的各类草药,数量不多,但她觉得这一趟来对了,并跟乌桃谈好等下批石斛采摘时,留出一部分给她。
  乌桃答应了。
  前两天让村里的叔叔伯伯帮忙挖竹笋,弄出来不少黑竹蜂,乌桃把它们烘干了,就是没来得及联系买家,邵玉君便把黑竹蜂也买下,给出的价格还不低。
  邵悦则更喜欢乌桃家的果干,她买了不少,还买了一些果酱和蜂蜜,她倒是想多买点,只是存量不多,而且很多都是别人预定的,她也不好让乌桃匀出来给自己。
  她们刚离开,来乌家干活的女人们就围上来问李水琴,种草药真的这么赚钱?
  就刚刚桃桃卖掉的那些,她们自家的果园里也有不少,可她们都是当杂草给拔了丢掉,谁会费劲晒啊,又不值钱。
  之前听说乌家桃桃卖石斛赚了不少钱,村里也有七八户人家从她这里买幼苗搞种植,她们就是把这当成稀奇事,闲来没事的时候说两嘴,让她们拿出那么多钱去做没见影的事,她们可不敢,万一全赔进去了怎么办,以前村里又不是没发生过这种事。
  可今天亲眼见到那些长在地里、不起眼的小杂草都能卖钱,她们就坐不住了,种不起石斛,那种点寻常的草药总可以的吧?听说黄琼都要在自家的山上种穿心莲。
  “都是能治病救人的东西,怎么不值钱?”现在不管谁来问,李水琴都是这一句话。
  那些来干活的男人们心思也跟着活络起来,他们都不知道这种成天趴在南瓜花上的大黑蜂也是药,还能卖35块钱一只,这要是每天能抓个百来只,一天就能赚三千多,那一个月得挣多少钱?
  乌家庄有竹林的地方可不少,他们自家的山头边边上也有成片的,野生的黑竹蜂能在竹林里活下来,人工养殖应该也可以的吧?
  他们拿捏不准,几个人蹲在一处嘀咕,这个说可以,那个说不行,争执了半天也没个结果。
  最后还是年纪最大的那个提议道:“你们连字都认不全,在这里能说出个戳毛来,直接去问桃桃不行嘛。”
  大家都觉得这个提议不错、有道理,在干完手头上的活之后,他们就过来找乌桃,问关于养殖黑竹蜂的事情。
  黑竹蜂的生活习性跟普通蜜蜂完全不同,且它们一年只繁衍一代,蜂卵孵化2~5天,幼虫都是寄居在竹筒内,本地还没有听说有人养殖过黑竹蜂,乌桃也不是特别在行,不过事情总要有第一次,她觉得问题不大。
  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才能找到大量的、正在产卵期的雌蜂,5~8月都为黑竹蜂的产卵孵化期,等到9月中下旬它们就会陆续结蛹过冬,现在去竹林找肯定还能找着雌蜂,就像养殖普通蜜蜂一样,将它们集中起来繁衍。
  乌桃跟几个叔叔伯伯说了说,如果他们真的想养殖黑竹蜂,那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了,就算今年没弄出来多少,起码先把雌蜂的事情搞定,等到明年初夏,黑竹蜂开始产卵,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大批的成年竹蜂。
  将最后一批干货寄出去之后,乌桃就暂停了预定。
  本地的荔枝已经进入采摘季,即便价格很低,甚至都没有多少收购商来,村民们还是每天起早贪黑地扛着箩筐上山摘荔枝,村里没人收,他们就用摩托运到镇上,哪怕几毛钱一斤,他们都会卖掉。
  乌桃不着急家里的荔枝,她只选了部分品相好的摘了点,把桂味、情人荔这些相对好吃的寄一些给北方的朋友。
  剩下的黑叶荔她还没想好怎么处理,就让它们这样烂掉也可惜,她跟李水琴商量,看村里有谁想要的,可以来她家园子里摘去卖,她不收钱。
  李水琴舍不得,可想想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桃桃每天都要进山看草药的生长情况,那些想种药、养竹蜂的叔伯婶子还经常来找她问事情,哪还有时间摘荔枝。
  雇人又不划算,卖荔枝的钱还不够给人工费,与其这样,倒不如直接让村里人来摘,就当是换人情了。
  期间乌兰苍回来过几次,一个是为了打官司要准备的材料,一个是同事还有邻居都托他回村带点果子和蔬菜——
  之前拿回去的果蔬太多,他和妻子两个人也吃不完,怕收久了会坏掉,就分出一部分送给邻居和同事,谁知道过了一两天,这些人都来问是从哪里买的。
  菜园里的瓜菜长得很快,乌兰苍每次回来都能装几筐,也不用他特意挨家挨户地送过去,订菜的人都会提前等在他家小区门口。
  不知情的住户还以为乌兰苍是菜贩子,上去询问了才知道不是,见这些菜长得水灵,他们也想买,却被告知需要提前预订。
  有人笑着摇头离开,也有人嘀嘀咕咕:“搞什么名堂啊,买个菜还要提前预订,又不是金蟾龙肉,现在外边不知道多少人打着进口有机蔬菜的名头在赚黑心钱,你们当心被骗。”
  “这是人家从村里带出来的,好吃得很,”之前幸运分到过一袋西红柿的老门卫替乌兰苍说话,“也不是每次都能预定上,要看人家有没有时间回去摘,听说17栋的有位业主前两周就预定了,这周才拿到。”
  乌兰苍就住在17栋,门卫说的这位业主就是对门的邻居,家里有个四五岁的小孩,很挑食,瘦得皮包骨头似的,都要靠打营养针来维持。
  前阵子他把家里多出来的菜分给了邻居,一开始这家人也没特别留意,就是觉得今晚的菜味道特别香,可当他们发现自家的孩子往菜盘里伸手要吃的时候,才惊喜起来,过后他们还特意感谢了乌兰苍,又询问他是否能帮忙带些菜,价格好说。
  预定蔬菜的人越来越多,菜园子现有的菜就有些不够了,李水琴赶忙又种了一批,把之前收回来没吃的南瓜、冬瓜都卖出去,反正留在家里也没人吃,不如卖了换钱,能挣多少是多少。
  一听说乌家的荔枝让出来给村民摘,那些家里果树相对较少的村民就来了,当然,他们也不会真的空手,来的时候都会带点东西,不值什么钱,但多少都代表着心意。
  乌桃家跟乌老二他们的这场官司,毫无悬念的就是乌桃家赢,乌老二不服气,说要上诉,被几个族老和年纪长的村民一通教训,让他别没事找事。
  村委大院,事关的人都在这里。
  族老指着乌老二骂道:“乌兰山是个好讲话重情义的人,你当初要是好好跟人家道个歉,把钱赔了,就不会有后面的事,现在官司输了你还要闹,是不是要把你们从族谱上划了才高兴!”
  “谁闹了,路封了不让走,还不让我说了啊!”乌老二跳脚。
  “你说个屁!”乌夏林黑着脸呵斥。
  他现在越看乌老二就越觉得不顺眼,怕因为这事让乌桃心里有疙瘩,以后不肯出力帮村里人怎么办——
  种了石斛的那几片地方还有不少野生草药,前几天刚挖了炮制,数量还挺多的,乌桃看过之后说粗略估计能卖七八万,要是这个价格可以,那她就联系买家收货。
  一户分一点,也能有个八/九千的样子,不要本钱的好买卖啊,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