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吧。”差点忘了,还好老妈提醒。
亲戚来拜年的时候饭桌上有银山宝,都说好吃,她妈高兴,想以后养出来了可以给亲戚朋友多送几条,后院池子就那么大点地方,养不下多少,加上村里也有不少人想买鱼苗,她妈才同意在酸梅林挖水潭,谁让银山宝娇贵,放普通鱼塘养不活。
自从有了这个水潭,家里的牲畜都喜欢跑到这边喝水。
初春,水潭周边的青草长得很好,绿油油的,牛羊特别喜欢吃,它们也喜欢窝在酸梅树底下打盹。长大的梅花鹿爱吃树枝上刚冒出来的新芽,落在地面的小酸梅子它们也会吃,马鹿吃的就杂,树干的木耳银耳它们都啃,乌桃还担心它们吃坏肚子,观察几天发现没事才没有拦着它们,反正木耳挺多的。
她家鸡苗不用买,都是老母鸡自己生蛋自己孵,这样可以保证鸡的品种跟肉质都是正宗土鸡。
鸭苗需要买,虽然留了种蛋,但数量少,开春后她妈去镇上买了三百多鸭苗填补空缺。
鹅苗也比去年多买一百,过年那阵的炖鹅肉特别受欢迎,十三叔公现在做卤鹅都是从她家买狮头鹅,在菜馆卖的很好,外面也有很多人想买活鹅,她都留不出货,光村里跟她订狮头鹅的就有很多户了,都是拿回家自己吃的。
今年山鸡开始下蛋了,比普通的土鸡蛋要小,蛋壳偏硬,颜色有深褐色、橄榄绿、灰色,蓝色,个别也会有斑点,口感跟鸡蛋差不多,就是蛋黄颜色比较深,蛋清也粘稠,胆固醇含量比土鸡蛋低,营养价值更高。
市场上管山鸡蛋叫野鸡蛋,价格在2.5~3.5/个,现在乌桃卖五块一个,第一批买家就是村民,他们还没有吃过山鸡蛋,都好奇,五块一个蛋是有点贵,但尝尝味道也不是不行,结果吃过一次就想第二次,然后也想跟着养山鸡。
乌桃留下一批受精蛋用来孵小鸡,她打算以后都这样做,大生小,小养大,如此循环,就不用买山鸡苗了。
养山鸡比养银山宝省事,毕竟不是谁家都有合适的地方挖水潭的,总不能养在老水井里吧,那人还怎么喝,一嘴鱼腥味,所以考虑养山鸡的比养银山宝的人多。
乌桃抽空统计了下村里的种植和养殖名单,人名后面都跟着名称和数量,这个原先黄琼收货的时候做过,乌桃就是在这个的基础上改的,今年新增不少,得更新,她也要看看还可以种什么、养什么,越丰富越好。
还有酒坊的事,她去说了,村委会很快在旧村址附近给她批了块地,那是以前生产队的粮库,面积挺大的,她请人来现场看过,等设计图纸出来后再交给村委拿去审批,通过了才能破土动工,还是挺麻烦的。
这期间她还去了趟北京,是跟张清让的表嫂谈合作,从乌家庄出名以来,遍地都是商机,来南桂投资的人就跟雨后春笋似的,都接待不过来,乌桃希望顾家能在南桂县单独开一家药妆工厂,原料全部由她来提供。
“表嫂一直想找机会跟你合作,这次你主动找上门,她没有理由拒绝,没有急着点头,应该是还有别的考量,要不要我打个电话?”在外地开会的张清让刚回酒店,得知合作没有很顺利谈成,也有点意外。
乌桃住在宋淑家,考虑到自己这次是来谈事,本来想住酒店的,出入也方便,宋爸宋妈不同意,说什么都要住家里,宋爸还每天开车接送她,都不让她打车。
她刚吃完饭,肚子撑的不行,和宋家人到楼下的小区花园散步,“不用,合作这种事本来就很少有第一次就谈成的,明天看看再说,”她自己走小石子路,“你吃饭没有?”
“小吴去买了。”那是她这次出差带的秘书。
“开会的地方又不管饭啊,”乌桃吐槽,“每次都这样,让你们饿着肚子在那坐半天。”
“几百人呢,不好管,中午也是自己随便买点盒饭对付两口,有人还从包里拿方便面出来泡,藤椒味飞的到处都是。”
“我给你拿的糕点和牛肉干没带出来啊,”坐飞机来北京前她在省城住了两天,给张清让拿了很多吃的,“以后你拿点放行李箱,出门塞几块在包里,饿了吃。”
“带了的,才撕开吃两块就被其他人要走了。”桃桃图方便,拿了有商标的包装袋放糕点,那些人看见乌家庄三个字,加上馋人的香味,都快上手抢了。
“让他们自己买去。”
“那估计买不到,店铺现在还卖糕点吗?”
“卖啊,但肯定没有我给你拿的那些。”那可是她自己做的,天下只此一家,绝无分号。
小吴买饭回来了,到房间放下就很自觉的拿着自己那份回自己房间吃,就是街边那种普通小炒店20块左右的盒饭,她想给部长买好点的,但她刚工作那年擅自做主打包了星级酒店的拿回去,部长扫过来的那个眼神她永远忘不了,那餐饭钱部长单独转给了她,她当时脑子也转不过弯,不明白为什么,不就是一餐饭吗,后来经同事提点了才懂。
位子越高越要谨慎,私人行程怎么样都得,出差在外就是不可以,这是原则问题,所以她现在也就不敢再胡来,怕自己的无心之举会给部长惹麻烦。
部长不喜欢身边的人揣摩她需要什么、她喜欢什么,然后自作主张的以为投其所好,但还是会有很多人这样做,张家在桂区一手遮天,只要能跟部长搭上关系,往后做什么都是绿灯,畅通无阻。
那些人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招数都想得出来,见过最离谱的一个是想让帅哥勾引部长,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搞不清楚状况,部长的凡心是俗人能撩动的吗。
她跟在部长身边这几年,从来没见部长对谁另眼相待过,哦不,除了去年那位,部长每次开完会都第一时间回酒店陪那位姐姐,两人同吃同睡,有天她还看见那位姐姐的脖子有吻痕,可那天她都没有见姐姐离开过部长的房间,更不可能有外人进去。
吻痕从哪来的,不言而喻。
小吴捧着盒饭扒拉,她真不是故意懂这么多,实在是部长也没有很藏着跟那位姐姐的关系,太亲密倒也没有,就是看对方的那种眼神过于拉丝。
应该不会被灭口吧?小吴忧心忡忡,她好不容易才考公上岸,好不容易才挤到部长秘书的位子,大好前程不能断送了哇!
作者有话说:
狸花又开始挨个请我们吃老鼠了,我丢……
第153章 越南东涛鸡
跟顾家达成药妆的合作后乌桃就马不停蹄往回赶, 村里还有很多事在等着她回去拿主意。
建造酒坊的地村委会已经批了,紧挨着旧村址,那原来是生长队的大院, 面积挺大的,房屋也是老式的青砖黑瓦, 不过有部分是以前那种红土砖, 这么多年风吹起晒,又没人打理, 有两堵墙已经坍塌,屋顶也漏水, 杂草丛生, 蛇虫鼠蚁都不知道在里面繁衍了多少代。
地批下来的当天小妹就带人过去先看,几个阿叔还有伯爷从里面掏出好几窝鸟蛋, 春天了, 这些小生灵会四处找地方下蛋孵崽。
还有窜出来吓人的大田鼠, 灰不溜秋,又肥, 以前村里人喜欢捉田鼠回去做下酒菜, 红烧、干煸都不错, 肉质很紧实, 口感相当好, 没有猪肉那种肥腻, 就是很考验人的承受能力,有些人就是下不去嘴,看到都害怕, 更别说吃了。
现在村里人也不吃田鼠, 担心被游客说他们吃野味, 会影响乌家庄的声誉。
不过今年有人在尝试养竹鼠,这还是从乌桃这得来的灵感,她养七彩山鸡、梅花鹿、驯鹿、鹌鹑、鸽子,有部分村民也跟着养,他们不敢冒险寻求新路子。
但有一部分胆子大的,专养一些市面上很少有价格偏高的稀奇货,竹鼠在别的地方可能常见养殖,可南桂还没有见谁养,有些人连见都没见过,那天很多人上这户村民家里看竹鼠长什么样,还担心会不会跑出去偷吃庄稼。
甲鱼、龙虾以及各种允许人工养殖的鸟雀,今年村里都有人养,就算大人不养,小孩子也会从镇上码头的集市弄一两只回来养着玩。
草长莺飞的季节,乌家庄热闹非凡,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经过谁家都能看到屋檐下有燕子窝,叽叽喳喳,有时呼啦一下就飞出一大群燕子。
村路两边的田野经常能看见水牛在悠闲吃草,它们很聪明,也懂事,从不碰庄稼。
羊群就跟在水牛的后面,上屯(乌家庄分上下屯)的村民养牛羊比下屯的多,今年也有好几户养了梅花鹿,不过梅花鹿和驯鹿最靓的还是乌桃家,每一头都膘肥体壮,头上也长了角,不久前廿七姨婆还带着去年新收的徒弟上来收鹿茸,现在正配药呢,效果很好。
~
下午飞机落地省城,不巧的是张清让昨天有事去了外地,两人没碰上面,乌桃去张家看过老爷子,陪着吃了顿饭,没留下过夜,晚上就开车回乌家庄了。
三更半夜才到家,被李水琴说了一顿,“就不能在省城睡一晚,明早再回来?这么着急回来担天啊,你自己一个人开车,三个多钟头,不累啊,路上乌漆麻黑的看得见什么,万一打瞌睡出事怎么办,你啊你,这么大的人了,真是一点都不让我省心。”
早春山上的夜晚还有点冷,李水琴在睡衣外面披了件酒红色的灯芯绒外套,这还是她和乌桃爸爸结婚从娘家带来的,质量很好,穿了这么多年,除了款式老旧点,没别的毛病,乌桃年年给她买新外套,都放在柜子里不穿,一直穿这件,干活的时候还会在外面加一个罩衫,生怕弄脏了不好洗,宝贝得跟什么似的。
从省城开车回来前乌桃给家里打过电话告知自己大概几点进村,不赞同她夜里开车回来的不止李水琴一个人,张清让也劝她留省城住一夜,实在想赶回去也该多带个人,自己开夜路总归不安全,她没听,张部长这会估计担心坏了,有这么个不让人省心的伴侣。
“我现在不是安全到家了嘛,你就别念叨了,现在都几点了还不去睡,特意等我啊?”宋爸宋妈这次又给她塞了很多北京特产,有的是需要放进冰箱才能长时间保存的,从她提着东西进门开始就念叨至现在,她都服了这小老太太,跟唐僧念经一样,估计她的车子刚从山脚对面的弯道拐出来就已经念叨上了。
家里现在有一台卧式冰柜和两台冰箱,冰柜主要是用来冷存一些短时间内吃不完的生肉,一台冰箱放水果饮料之类,另一台放日常吃的肉和菜,但不管放什么都会被李水琴收拾得整整齐齐,所有东西都用保鲜盒或者保鲜袋装好分类,要是弄乱了会被她念叨.
这不,乌桃刚把东西放进去,李水琴就从后面伸手将她拨开。
“哎呀,这些不是放这里的,跟你说过多少次了都不记,你一边去,我来弄。”
乌桃从善如流站到旁边看她一样样将东西打开看清楚了才确定放在哪一格,“平时冰箱都是你收拾,我哪里知道的那么清楚,随便放嘛,明天就吃掉了,这些本来就放不了几天的,保质期才一个星期。”
“以后你跟宋淑讲家里什么都有的,不用每次都买这么多东西,多浪费钱啊。”
隔三差五就收到快递,都是桃桃在外面的这些朋友给寄来的,有吃的,也有用的,宋淑还经常给她买衣服鞋子,打电话过去说了好几次让这丫头别乱花钱,她衣服多到穿不完,不用买新的,就是不听,逢年过节、生日、换季……衣服都提前寄到,桃桃都没这么快的手脚。
孩子记挂自己当然是好事,桃桃能交到这么真心的朋友,作为妈妈的李水琴也开心,她就是心疼钱,在外面工作挣钱不容易,现在一件衣服动不动就几百上千的,她穿着就跟上刑一样,浑身难受。
小老太太除了心疼钱,还心疼东西吃不完浪费,平时家里的剩菜剩饭有猫狗负责打扫,可像亲朋好友们从外面买了寄过来的,有些还没来得及吃就过期了,小老太太也舍不得扔,非要尝一口过期食品,确定是真吃不了了才会叨叨咕咕的拿去丢掉,能叨咕好多天,乌桃都习惯了,也不说,随这小老太太高兴。
“知道了,回头我跟她说,”那边桌上还有一个粉蓝色袋子,她拿起来,“这些护肤品是宋淑买给小妹的,明天给她。”小妹今天在外忙了一天,九点多的时候给她发微信说等她回家,结果睡着了。
小小爱漂亮,以前又没长时间在村里生活过,刚回来那会细皮嫩肉的,现在总跑到外面忙活,已经晒黑了,李水琴也心疼,除了叮嘱出门要戴帽子,也会去镇上买年轻人老说的防晒霜,她自己不会买,找乌兰兰她们几个年轻丫头问的,给乌榴买了一支二百来块钱的防晒霜,小老太太就不心疼,还说要是这个不管用,就再买贵的。
之前乌桃用药材弄出来的护肤品都用的差不多了,而且是根据每个人的肤质来的,给乌榴的还没来得及弄,一直用外面买的。
“给我吧,拿到卫生间那个台子给摆起来,她看到就知道用了,今天早上洗脸的时候还跟我说洗面奶没有了,要在网上买一个,也不知道买没有,她要是没买,你帮她买,你不在家这段时间,村里人有什么事都找她,忙得很,饭都顾不上吃。”
“知道要弄酒坊,大家都好奇。”
“哪止好奇,我听到他们问小小会不会招人,谁谁家的伯爷很会酿酒,请他来肯定没错什么的。”
“肯定是要招人的。”至于招什么样的人现在还没有定,她想做的是传统工艺酿造,不是流水线生产,数量可能不会多,效率也可能不高,但物以稀为贵,她的酒不会是一笔亏本买卖。
“酿酒可不比其他,你们爷爷在的时候就常说能酿出好酒讲的不是技巧,是缘分,有技巧没缘分的酒缺少滋味什么的,我也不懂,但老人活这么大岁数了懂的肯定比我们多,记住总没错。”
“知道了,我有分寸的,你不用操心。”
“你心里有数就行,”自己女儿什么样李水琴很了解,看上去懒懒散散,跟谁都不争的样子,其实主意正得很,决定的事就会去做,谁劝都没用,就像承包三岭塘养鱼这件事,她不同意最后也还是搞了,这丫头倔着呢,“对了,你让人送进来的那二十多只鸡是什么品种啊,也太奇怪了,两只脚就跟长了瘤子一样。”
折腾一天也累,东西都收拾完了,她刚要去洗漱,“哦,那个啊,是东涛鸡,越南那边引进来的品种,鸡爪子天生就这样,我跟你说啊,妈,东涛鸡最值钱就是这对爪子了。”
东涛鸡在越南当地很受欢迎,听说以前是专供王室的贡品,普通老百姓还没有资格吃,现在普及了,不过价格也不便宜,一斤鸡肉能卖到50~60块钱,最贵的还是那对巨大又奇丑无比的鸡爪子,上千块。
这种鸡的体格会比普通土鸡大,能长到12~14斤,公鸡跟母鸡的毛色还不一样,母鸡的是白色居多,公鸡以红、黑、橘为主,肉质鲜美多汁,没有腥味,所以受欢迎,在国内还很少人养殖,大部分人都是没见过的,乌桃特意托人从海港城买了二十五只六个月大的,一只大概3公斤左右,养到八/九个月大就能有五六公斤,可以吃了。
119/133 首页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