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带着灵泉回村种药(GL百合)——村里的一枝花儿

时间:2023-12-16 08:54:50  作者:村里的一枝花儿
  李水琴替她把边缘弄了弄,“我们这边都是软皮的,酥皮月饼也是桃桃回来了才开始做,我以前也不懂,见都没见过。”
  “每年都是自己做月饼?”
  “只有今年,去年是村里发的,不过也是手工做。”李水琴开始还紧张,现在也放松下来。
  上次两家人见面谁又能想到自己女儿和张清让是这种关系,老话都说嫁娶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她家不差,桃桃自然是好到没话说,可张家那样的大家族让李水琴多少有点底气不足,怕女儿被人看轻,以为桃桃跟张清让在一起是图对方的家世。
  那边,张唯景跟乌兰苍兄弟俩也聊得来,乌兰苍本就在政府单位工作,彼此有共同话题,乌兰水也是敢闯荡的性子,有股子北方人的豪爽,一屋子人加起来都没他嗓门大,被梁虹敏(乌桃小婶)在桌底下伸脚踩了好几下,这人怎么回事,以为是在跟工地那帮人在大排档喝酒吹牛啊,喊这么大声。
  小辈们凑在一起也有自己的话说,乌桃正低头跟张清让嘀咕老妈的不寻常。
  “她怕被你们家比下去,跟我大伯母、小婶三个弄了半天头发,把我奶奶留给她的宝贝银簪子都戴上了,家里到古董摆件过年都不舍得拿出来,现在全摆上。”
  “还有这事呢,我说堂屋怎么一下子多出来这么多古董,之前还没有。”
  “你们到之前指挥我们几个搬出来的,恨不得把一只耳喝水的碗都换成古董碗。”
  “你妈妈也太可爱了。”
  “搞不懂她。”
  那边桌上有烤好的月饼,刚出炉,香甜味弥漫在屋内,因为学业繁忙已经好久没来乌家庄玩的张清泽和连翘、团团圆圆就负责尝味道,还没到吃饭时间,肚子就已经饱了。
  张奶奶对乌家的果园和山林特别感兴趣,提出想到外面逛逛,这次来乌家庄是吃团圆饭,就没有带警卫,乌桃不放心两位老人自己逛,就和张清让一左一右陪着,转了荔枝林、酸梅林,也看了水潭里的银山宝。XZF
  “养了这么多东西啊,那是七彩山鸡?”张奶奶也认得一些,“听清让说你还养了鹿,在哪呢?”
  “鹿群白天都进山林玩去了,要傍晚才回来。”
  “这样啊,那我们再到那边看看鸵鸟。”
  “哎,您慢点,小心路滑。”
  陪老人逛园子回来,上午预定的大闸蟹正好送到,还多送了五只。
  李水琴装了一盒月饼给那人,“我们家自己做的,拿回去尝尝。”
  “不用了琴婶,我家也做月饼了。”
  “你家做是你家做,这个是我家送的,是心意,拿着。”硬塞过去,还有几个大柚子。
  两斤重的大闸蟹够稀罕,乌桃开笼拿出来摆在天井让大家伙随意拍照。
  姐夫吕嘉裕边拍边说:“朋友圈应该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大闸蟹了,我滴个乖乖,蟹黄都溢出来了,一只多少钱啊。”
  乌桃伸出五个手指头,“这还是熟人价,往外卖起码再加五。”
  “我滴个天,一人吃一个都吃不完,这么大。”
  “这个时候的螃蟹最肥最好吃,吃不完就留着做蟹黄包、蟹黄馄饨,过了时间就不如现在好吃了。”
  “那倒是,今年中秋有口福咯!”
  “年年都可以有,养殖户那边应该还有存货,给姐夫家还有大嫂家寄两箱吧。”这几天忙,她也没想起来这个事。
  这么好的螃蟹,谁都心动,只是,“会不会太麻烦了。”
  “一个电话的事,不麻烦。”
  之前给两家人寄过东西,她有地址,打电话问养殖的阿叔,对方说有,就是不如拿给她的那些大。
  “两斤的剩下不到十只,一斤多点的还有百来只,你看要不要,要的话我现在就装箱。”
  “行,分开装三箱,地址我发你微信上。”给宋淑家也寄一箱,快的话明天下午就能到,赶得上。
  螃蟹还张牙舞爪,乌桃捡出一半放进没水的缸里让它们自己爬,还滴点灵泉水防止它们活不到时候就死翘翘,剩下的今晚就做清蒸大闸蟹。
  今晚用到的鸡鸭鹅鸽早上就被李水琴扣在笼子里了,一只大公鸡用来做红烧鸡公、一只东涛鸡做清炖,母鸡就炖汤,上半年晒了不少菌子,拿来炖鸡汤正好;鸭子是才养了半年的嫩鸭,做个紫苏姜鸭,鹅肉老,要炖烂才入味好吃。
  今天可是比过年都齐聚,四点没到,厨房就已经热火朝天的忙起来了。
  “姜洗好没有?给我。”
  “马上!”
  “芹菜要摘多少啊,这把够不够?”
  “蒜苗没有了,我去拔几根。”
  “后院的烂水缸种有蒜苗。”
  “菌干洗好了,现在放进去还是等会?”
  “现在现在……”
  “鸡汤先别放盐啊。”
  “知道了。”
  “哎呀!鱼!张部长!快熄火把蒸笼里的银山宝拿出来,鱼肉要老了!”
  “已经拿了……”
  因爱成为一家人,能和家人在这个团圆的节日忙忙碌碌的准备晚饭,与乌桃而言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
  爸爸意外去世,她选择回村陪妈妈生活,当时有过茫然,可更多的还是坚定,遇见张清让,是幸运,能走到现在,能得到家人的认可和祝福,是惊喜。
  原本以为自己的情感之路已经被火烧成死地,没想到会在这片灰烬之上开出一朵珍贵的花。
  她希望余生的每一次落日余晖,都能如今天这样,和家人、爱人围坐在圆桌,举杯庆祝。
  “中秋节快乐!”
  …
  end.
  作者有话说:
  呼!到这里结束也很不错,故事里的情节跟我家昨天的中秋画面重叠了,我很满意。
  会有几个番外,番外结束后,我们下个故事见。
 
 
第169章 番外1
  乌家庄有三仙:仙茶、仙鱼以及仙酒。
  外面做餐饮的不用凑齐三仙, 只要有一样都能让生意火爆,预约从年初排到年尾,老板想怎么装格调就怎么装。
  不过也不是人人都有本事能让乌家庄为自己供货, 幸运儿不多的,北京那家叫红馆膳坊的海老板就是这不多的幸运儿之一。他是前几年乌桃来北京办事方图请客吃饭那次认识的, 算半个熟人, 又有方图从中牵线,乌桃才同意每年卖给他二十坛酒。
  红馆膳坊原来就出名, 也是预约制,现在有了这二十坛酒, 生意更好, 以前只需要提前三天预约,现在等几个月都没位子, 而且听说海老板每回都亲自从北京开车过去将酒带回来, 交给别人他还不放心, 酒到了他还会盯着员工开封装壶,一滴都不能洒。
  今天就是新酒开封的日子, 上回有个毛手毛脚的员工不小心洒了半勺, 把海老板给心疼的差点进医院, 现在装酒的换成了掌勺高师傅, 别看他年纪大, 手可稳得很。
  一壶酒不到一斤, 还限量,一个包厢只能点一壶,多了不卖, 谁来都一样。
  这次海老板只带回来十坛酒, 乌桃说今年酿不出那么多, 剩下的酒也早早有了买主。
  约定好是二十坛,没能如约完成乌桃也觉得对不住海老板,就送了他两桶仙鱼作为补偿,这种银光闪闪的深水鱼被叫做银山宝,外面则称作仙鱼,海老板也只在乌家庄吃过三四回,至今都不能忘掉入口鲜美的滋味。
  打了氧,仙鱼运到北京也还是活蹦乱跳的,高师傅做了一辈子的菜,见过的山珍海味不计其数,仙鱼也是头回见,这么新鲜又好看的鱼的确适合清蒸,能最大程度保留仙鱼本来的颜色跟形态,鱼肉又很嫩滑,到红馆的第一条清蒸仙鱼就是进他和海老板的肚子,现在该给包厢的客人上菜了。
  一间包厢只能点一壶酒,这是规矩,也总有人想例外。
  京城这地界,一块砖头下去起码砸到三个皇亲国戚,以前来红馆吃饭的都是有头有脸有身份有格调的客人,不屑去做掉面子的事,现在因为仙酒,就经常要招待一些二世祖、三世祖,这帮人别的不行,倒是很会揽着包养来的明星、网红把红馆当夜店酒吧,在这吵吵闹闹。
  不管服务员怎么解释,对方就是不依不饶,“知道小爷是谁吗?去把你们老板叫来,凭什么只让点一壶,”他拎起桌上早已空掉的青花瓷酒壶往地上砸,啪!碎了,“就这么一点酒够干嘛的,打发要饭的啊,信不信小爷让你们明天就关门!”
  服务员心里不屑,能来红馆吃饭的哪个不是爷,你又算老几。
  包厢隔音很好,不过动静这么大也还是会有人注意,赶过来的经理不想他们打扰到其他客人,就说:“仙酒确实是一间包厢一壶,不过今天有仙鱼,是不限量的,先到先得,卖完即止,不知几位……”
  仙鱼是隐藏菜单,三世祖的眼睛瞬间亮起来,“先给我们一人来一条!”
  行,只要你们别再闹腾。
  同仙鱼仙酒一起运来的还有半车瓜果蔬菜,这是海老板在村市买到的,每回去他都会一头扎进村市,运气好的时候还能买到黄金米,今天来吃饭的客人非常有口福。
  其他几个包厢的大佬本来是谈生意的,酒菜就是个摆设,结果生意只开了个头,谁也没心思再继续说,只顾吃菜。
  那个称小爷的三世祖吃饱喝足又开始作妖,找人查给海老板供货的是谁。
  他跟朋友新开了一家酒吧,要是能有仙酒做镇店之宝,生意肯定甩其他酒吧十条街。
  不过三世祖这个美梦注定要落空。
  七月份在省城有一场国际十分关注的各国领导人会晤的xx峰会,晚宴的食材全部由乌家庄提供,包括酒水,村委会两个月前就接到上面的通知,只是对村民保密,乌桃也是这几天才知道彭莘要走的那批酒是干嘛用。
  峰会持续好几天,电视台新闻有播,镜头扫过去还能看到坐在会议厅第三排的张清让,第一排坐的是跟台上与其他国家领导人握手那位来的大佬们,第二排和第三排是桂区的省级官员。
  李水琴坐在电视机前面,一边看一边织毛衣,“这讲的什么啊,听也听不懂,这些外国佬能喜欢吃我们这边的东西嘛,吃不惯吧,听说他们那边都吃生的。”
  乌桃姐妹俩在旁边团毛线,要给一家人织毛衣,用到可多毛线。
  “看人就行了,你要听得懂人家讲什么干嘛。”
  “那我不也想知道嘛。”
  乌桃懒得说她,张清让现在是老妈的亲闺女,很上心,每天都守着看新闻,手里才织了下摆的这件毛衣就是给张清让的,原本想织花色那种款,好看,被她否决,张清让日常工作穿的衣服都以素色为主,穿个花色毛衣有失稳重,不合适,才改成现在的米白色,但老妈还是另外织了件花色的给张清让在家穿。
  新闻不是直播,会议上午开始,这个点晚宴都已经结束了,不过官媒还是发了很多宴会的照片,还有美食介绍,都是很能代表桂区特色的,其中乌家庄的三仙还登上了外网热搜,有来过乌家庄旅游的外国人也在底下评论。
  “品尝过你就会知道媒体没有夸张,如果可以,我还想再去一次,只为了那里的美食!”
  “比起仙茶,我更喜欢仙酒,有中国传统酒的辛辣,但更香醇,是我喝过最好的酒,就是很难买,我当时排了很长的队才买到一小壶。”
  “那里有一个十分古朴的酒庄,不过那里的人说那叫酒坊,经营者是一个很漂亮的姑娘,如果幸运,你还可以抽到进酒庄参观的机会,能免费品尝所有好酒,那里可不只有辛辣的酒,还有更适合女性喝的青梅酒、果酒,也出产葡萄酒,我敢保证,只要喝过一次你就永远忘不掉。”
  “那里还有另外一种酒,叫琼浆玉露,也很好。”
  这个很早以前就有的南桂酒品牌也因为乌桃终于肯帮忙的原因坐上了这趟顺风车,泼天的富贵轮到自己,买不到仙酒的退而求其次,酒厂的生意从未这样好过,上南山运泉水的队伍一天好几趟。
  天然山泉重新出水,既是南山景区宣传的噱头,也是酒厂维持现在红火的关键,所以政府那边很重视对山泉的保护,取水都只能在特定的出口,不能像以前那样直接把管子接上去,游客也只能站在栏杆外面看。
  这次外网的热度也让乌家庄的名头更响,每年产出数百种草药的药园保护区也成为很多人的重点关注对象,那些想投机倒把的药商无孔不入,不过自从被列为保护区,政府对出售药材管控很严,合作的药商都经过筛查,有问题的一律刷下去,谁的关系都不管用。
  这几年桂区靠着乌家庄带动了旅游业,同时也靠药园出产的草药重振中医,现在提到省城中医院人就会说:妙手回春,药到病除。
  名副其实的,连那些中医黑都找不到反驳的点。
  壮医和瑶医也从原先带着神秘色彩的‘民间郎中’改头换面,这是桂区特有的医药文化,传承了很多年,只不过后来被人泼脏水,说都是土偏方,没有科学依据,加上一些传承断层,在国内才渐渐衰败,可在国外尤其某些小偷国,很多药方被换了名字,变成他们本国的东西,再对外输出赚钞票,着实恶心人。
  这些居心叵测之徒别想如愿,省城今年多了两家壮医和瑶医医院,主治疑难杂症,多怪的病在这里都能治好,尤其皮肤病方面的,这两家医院有很靠谱的药方,有专程从国外包机来看病的外国人,意外受伤瘫痪在床很多年,在这里扎了一个月的针,居然能下床自己走路了,就是走的不是很利索,不过也很让人高兴,这外国人一家还专门学国人给医生送妙手回春的锦旗,后来这事还上了热搜。
  不过这些都是村外的事,村里的生活还是跟之前一样,变的是环境更好了,高低起伏的山峦从高处看如同水墨画,逐渐能跟村民友好相处的鸟兽时不时会出来露个脸,它们并不主动伤人,偶尔还会去村民家‘做客’,跟家禽打架,然后被看家护院的土狗追着撵,村里的小孩经常能在路上捡到五彩斑斓的羽毛,就是野外这些调皮捣蛋鬼慌张跑路时被狗扯下来的。
  今年夏收还发生过一件趣事,深山保护区的白头叶猴和金丝猴跑到外面帮村民采收枝头的累累硕果,起初把村民吓得不行,以为它们要偷果,后来才发现不是,它们帮村民采果子,还知道几只猴子抬一个筐,村民为了感谢它们,允许它们自己摘果吃,它们也不贪心,只拿两三个,第二天早早又来‘上工’,比村民都勤快。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