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番外2
北京, 郑家。
国外留学回来后郑落允进入家族公司,负责管理集团新推出的药妆品牌,这是跟乌桃合作的项目, 从开始单一的产品到现在的护肤品、彩妆、洗护套装、香薰、精油,每款产品都深受喜爱。
最热门的还是她家的珍珠玉颜霜、生姜洗发水和茶籽油护发套装, 前者搭配精华油使用能真的做到美白祛斑的效果, 后两者主要是能生发、防脱发,让干枯毛躁的头发更加顺滑, 很多人都亲自实验过,非常有效, 网友亲切称呼这俩为秃头大救星。
“爸, 妈,我回来了, ”结束一天工作, 她回家吃饭, “宁宁也在啊,三叔三婶呢?”
宁宁是她的小堂妹, 小时候得过白血病, 后来靠吃药吃好的, 这还是托清让表姑的福, 现在宁宁都快初中毕业了。
“他们有事出国一段时间, 宁宁暂时来咱们家住。”顾令(郑落允的妈妈)说道。
会客厅的桌上有几个还没有收走的茶杯, 就知道刚才有客人,“谁来啊,不留下吃晚饭就回去了?”
“你奶奶那边的亲戚, 想让我跟桃桃要一批酒, 我没答应, 她们气呼呼的就走了,你回来的时候没看见她们的车出去?”
原来是为这事,“没留意。”
一家人坐下吃饭,郑堂榆(郑落允的爸爸)问她:“公司最近怎么样?”
“挺好的啊。”
“那就行,对了,你明天让人从仓库准备十套茶籽油洗护套装,还有前天刚上的那个淡化皱纹的眼霜,也准备十份。”
“干嘛?”
“我那几个老朋友要的,送老婆。”要不是在专卖店抢不到,也不会厚着脸皮跟他开口。
“知道了。”
“干脆每样都准备十份,省得他们再来问我要。”
“爸,很多产品都没库存的。”
“这么快就没库存了?不是上个月才运过来一批?”
“都还不够发之前官网预售的,您要的这十份我等会得打电话让总仓库紧急发过来。”
“抢手到这个程度了?”
“您以为呢。”
每次一来货,先下手的都是自己人,公司女员工几乎人手一瓶玉颜霜,防脱发套装更是必备,谁也不想变秃头,市面上那么多洗护套装,就自己公司的产品最靠谱,说防脱就防脱,说生发就生发,绝没有夸大其词欺骗消费者,贵是贵了点,但值得。
员工还负责给自家的亲戚朋友代购,有内部消息总能第一时间抢到货,维护感情都靠这个,就算死也要保住这份工作,这是很多员工的心声。
“我班上都有同学在用堂姐公司的产品,祛痘很出名的,也很难抢。”宁宁说,还好她的护肤品都是堂姐送的。
郑落允笑对她说:“马上有新出的面膜,回头给你送几盒。”
这次的面膜是跟玉颜霜配套的,也含有珍珠粉成分,主打美白保湿。
乌家庄的河蚌养殖越来越成熟,珍珠的产量也越来越高,能开发的产品还有很多,除这些外,也可以拓展其他领域,上次她去桂区,桃姐还跟她说想出一款更加舒适又能缓解经期不适的含中药成分的卫生巾,她觉得这个可以有,已经让团队开始研究了。
~
乌桃选择多开发女性用品也是常听姐姐妹妹还有来家玩的朋友日常讨论,现在的卫生巾不好用,夏天又热又闷,卫生棉条又用不习惯,这点她自己也深有体会。
也常听现在已经是大夫的邵悦提起因为不懂或者不注重私/处卫生,每个来看病的女性或多或少都有妇科病,炎症是最常见的,有些小问题当回事,日后难保成大问题,老是吃药也不行,是药三分毒,且中药味苦,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也没人乐意喝。
所以她和郑落允、邵悦三人就计划着开发中药卫生巾、中药私/处洗液以及适合孕期、产后用的一系列用品,这个项目已经在试验阶段,反馈都很不错,已经有不少人在问产品什么时候上市。
对此,郑落允在公司其他产品的宣发会上回答:“今年九月份大家就能在我们的专卖店看到。”
同年九月,备受瞩目的专为女性打造的产品系列上市。
各大专卖店门口早早就排起长队,大多数都是女的,也有大老爷们儿,不过他们是替家里的女性成员来排队,店门刚打开,这些人就像超市卖打折鸡蛋时往里冲的大爷大妈,跑得飞快,连夜摆上柜台的新品眨眼就被抢空。
每次上新都会送一份店内所有产品小样,很多还都是没货的那种,不抢才怪,那些没抢到新品的人就在门口求那些抢到的把样品卖给自己,按正装的价格都行,不过很少有人愿意卖,自己家都不够用咧。
新品比想象中还受欢迎,这期间虽然一直在补货,但还是不够卖。
看着又一次空掉的柜台,没抢到货的女人气得捶身边的丈夫,“跟你说了早点过来排队,我先送孩子去学校,你听什么的啊!非要去吃那个包子是吗,晚点吃你能饿死还是怎么着!现在好了,什么都没买到,让女儿这个月用什么!”
她女儿从小身体就不好,贫血,每次来例假都疼的在床上打滚,去医院看了也治不好,她听人说九安堂的中医很会治痛经,就是一直挂不上号,又听说喝红糖姜茶能缓解,乌家庄淘宝店的最有效果,但一直抢不到。
上个月女儿的姑妈给了一包这个牌子的卫生巾,女儿之后说很好用,薄的没有感觉,不闷也不热,还一点都不会漏,惊喜的是这次小腹居然没有以前那么痛了,只是稍微有那么点胀,一会就好了。
因为想吃包子就耽搁排队的男人自觉理亏的缩着脑袋任由女人骂,他也没想到东西会这么抢手,“要不打电话问问姑妈,看她那里还有没有?我记得她好像是在桑榆上班。”
桑榆就是药妆公司的名字,品牌也叫桑榆,现在可是能跟国际大牌彩妆护肤品一争高下并且隐隐有超越的架势,也难怪最近网络上老出现试图给桑榆泼脏水的文章,说桑榆的产品都含有对人身体有害的成分。
要是换了一般的公司,肯定就要栽在这种商战手段中了。
回顾历史长河,不知道有多少国货品牌因为外资那些肮脏的手段破产、被收购、被打压。
不过这次这些不怀好意的人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桑榆的背后是顾家,顾家又跟郑家联姻,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就够这些外资喝一壶的了。
谁生谁死且再看。
第171章 番外3
现在村里的事有小妹乌榴帮忙管理, 姐姐乌梨前阵子也从武汉辞职和姐夫带孩子回村住,一起的还有姐夫的爸妈,团团圆圆就安排在村里的小学读书。
现在的村小学无论是师资还是其他硬件都是一流的, 校园环境好,课外活动还特别多, 每个孩子都能在这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琴棋书画骑射等等,很多选择, 学校也专门请了外教教授外语,自己文化和其他文化都没耽搁, 不少村外的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来。
乌梨回来, 最高兴的就是大伯和大伯母,他们去年退休, 去上海住了一小段日子, 现在也回村养老, 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乌桃不用担心没人陪老妈, 她终于能安心去东连城了。
张清让升迁, 从部长变成了东连城的书记, 不过乌桃还是习惯叫她张部长。
现在也从政的张清泽说任期满后他姐会被直接调到中央, 这意味着什么张家每个人心里都清楚。
东连城是北方的沿海城市, 从战时地理位置就十分重要, 张清让年初升迁到那边,工作也不太顺利。
她是空降,多得是人不服气, 暗地里给她使绊子, 她从不在电话里跟乌桃说这些, 但乌桃能猜到,心里记挂她一个人在那不容易,可自己这边也抽不出太多时间去陪,这次乌梨回来,正好多了个帮手,她才决定去东连城陪张清让住到年底的。
两个人之前异地,可起码还在一个省,时不时能见面,现在隔了大半个中国,李水琴都怕她俩长时间不见面感情会变,在得知她要去东连城住到年底后,没有半点不舍,还亲自帮女儿收拾行李。
“你早就该去了,年初的时候我让你在那边多留一两个月,不用着急回来,别操心家里的事,你又不听,”她往行李箱塞压好的毛衣跟羽绒服,“你们总这么分着,时间长了再深的感情都会淡,这些年都是她回村陪你,迁就你,现在该换你了,家里你不用操心,有小小跟阿梨,你大伯他们也都在,你就安心待在那边陪清让。”
“嗯,知道了,”不用自己动手收拾,她就靠在边上啃水果,看老妈往里使劲塞东西,行李箱都要合不上了,忍不住阻止,“差不多行了吧,厚衣服那边也有,年初新买的,没带回来,你不用拿这么多,带几件毛衣就行了。”
“那不行,年初去的时候都回暖了,现在入冬了,那边肯定下雪的,多冷啊。”
“塞不下去了。”
“那就多拿一个行李箱。”
“超重托运费很贵的。”
“也比冷死强。”
“……”不愧是亲妈。
“哎呀,你别站在这了,下去把昨天炸的鱼、扣肉装起来,还有冰箱里的鸡肉鸭肉,抽真空放箱子里带过去吃,外面卖的不如自己家养的,要是吃完了你打电话,我再收拾好了寄过去,千万别买外面的听见没?还有啊,我听说那个什么小鬼子的核废水排海里了,海鲜你可不能吃,记住没有,想吃妈让人从海港城给你们买了寄过去。”
“有什么区别,都是海里的。”
“不是同一片海啊,东连离小鬼子多近啊,”想起这个李水琴心里就不舒服,“这帮小鬼子真不是东西,丧尽天良,现在你又要过去了,哎哟,我这心就七上八下的。”
“那我不去了?”她试探。
“清让一个人在那边我更不放心。”
“……”果然是亲妈。
她下楼收老妈刚才说要带过去的东西。
晚上七点多的航班,她从县城坐高铁去的省城,一个多小时就能到站,再坐机场大巴,比让家里人开车送要快很多。
到东连机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张清让开车来接她。
东连比桂区冷很多,风刮在脸上跟刀子似的,她拉高围巾挡住脸,“飞机晚点了半小时。”
张清让将行李搬上车,“平安落地就行,冷吧?今天温度零下了,估计明后几天会下雪。”
单位有给张清让分配住的地方,两室一厅,离上班的地方很近,环境也不错,要是她自己一个人倒是也能住,但桃桃过来住那边就不太方便了,就租了现在这个房子。
北方有暖气,屋里很暖和,进门脱了外套还觉得热,乌桃索性把毛衣和秋裤也脱了,在保暖衫外面重新罩一件小褂子。
她盘坐在地毯打开行李箱,把里面的东西一一拿出来,天气冷,带来的鸡鸭还是硬邦邦的,她让张清让拿去放冰箱。
放回东西回来的张清让从后抱住她,温热的唇落在后颈,“想我没?”
她回身跟张清让交换一个湿热的吻,停下喘息之际,“嗯,想。”
分开这么长时间,怎么可能不想,她都想疯了,晚上做梦都是张清让的脸。
“你瘦了好多,”她捧起张清让的脸仔细端详,在机场出口刚见时就发现了,比视频里看着还要瘦,“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我走的时候叮嘱你的话都当耳旁风了是吧,张部长。”
张清让低头蹭了蹭她的鼻尖,浅笑,“没有,都记得的,也没瘦多少,你一来我肯定就能胖回去。”
“我应该早点来。”
“现在也不晚,家里那么多事要你忙,你也不得空。”
爷爷奶奶年纪那么大了,虽说身体还很硬朗,可毕竟是近百岁的人,她和父母都不能常伴左右,清泽今年又下基层,都是桃桃村里、省城两边跑帮忙照顾,她又怎么忍心让桃桃丢下家人跑来这边陪自己。
“你真的瘦了。”乌桃重复了一遍,眼眶还有点红。
张清让知道她这是心疼自己,安慰说:“没事,最近工作有点忙,总忘记吃饭,过段时间就好了,”她想起来桃桃下飞机到现在还没吃东西,“怪我,见到你太高兴,都忘了问你饿不饿,我现在去给你煮东西,冰箱里有鲅鱼饺子,这边的特色,味道不错,尝尝?”
行李也差不多收拾好了,就差几件衣服没拿进衣柜,乌桃抱着衣服站起来,“被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饿,多煮几个,好久都没吃饺子了。”
去年在家里包过一顿驴肉饺子,很好吃,后来一直没空再包,鲅鱼饺子她以前也吃过,就是不知道东连这边的跟她吃过的哪个味道更好。
“等着,”张清让亲了下她的嘴角,“行李放着等会我来收,你坐下休息会吧。”
“又不累,坐了几个小时飞机,屁股都坐麻了。”她还买的头等舱,照样不是很舒服。
张清让笑的不行,“我去煮饺子。”
租的房子是三室两厅,挺大的,主卧有单独的卫生间和一个封闭阳台,剩下两室一间是客房,一间改做书房,餐厅和客厅有一道玻璃墙隔着。
放完衣服的乌桃跑到厨房,灶上一个浅黄色的珐琅双耳锅,煮沸的水咕嘟咕嘟的,张清让把火调小点了才开始下饺子。
看得出来饺子是手工擀皮做的,个头很大,熟之后翻起来能看见饺子皮有泡发的韧劲,不像机子压出来的饺子皮表面光滑,水煮容易破。
“朋友的妈妈做的,在冰箱冻了好久都没吃。”
她有个大学时的朋友是东连人,年初那会乌桃还见过,也去过对方家里吃饭,长辈都很热情好客。
她环顾四周,感觉厨房里的东西跟她离开时没区别,刚也去冰箱看过,除了她从家里带来的东西外,就几个鸡蛋。
“你多久没在家开火了?”
张清让拿出小碗调蘸料,“下班晚,就不想自己做了,在外面随便吃点,中午都在单位食堂吃,那边伙食也不错的。”
“自己一个人就把生活过得那么糙。”过去将人推到边上,“我来弄,你去拿筷子。”
132/133 首页 上一页 130 131 132 1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