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陈大嫂推着独轮车过来,莫慈萍用手肘撞撞黄琼,示意她往那边看,低声道:“她怎么来了?车上的是木薯?脸皮真厚。”
黄琼皱眉,“陈春美是不是回娘家闹了?”
“对啊,上午就开始吵了,嚎丧一样。”
“那边屯的伯爷找夏林叔求情,说陈春生家的木薯晒的很不错,又说他家有多不容易,陈春美做的那些事他们都没参与过,不知情,想让夏林叔收下陈春生家的木薯。”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我说呢,她怎么敢来,原来是有人来说了,那现在是收还是不收?”
“先看看吧,要是品质好就收。”
“那桃桃那边……”
“桃桃只说不搭理乌老大和乌老二,其他人倒是没怎么提过,陈春生……”黄琼叹气,村子也不大,谁家过的好,谁家过的孬,一眼就能看见,“他跟陈春美确实不一样,他老实,干活也卖力,就是太木了,不知道变通。他家木薯品质要是真好,我们收了,桃桃应该也不会说什么。”
等了大半个小时才轮到陈大嫂,排队的时候就有人窃窃私语,不是针对她,说的是陈春美,可她脸上还是火辣辣的。
好不容易排到自己,她也不敢抬头,默默把两蛇皮袋木薯从独轮车上搬下来,帮忙的青壮立马就提到称上称重。
“两袋,160.7斤,蛇皮袋的重量就不减了,本来也没有多重。”
要是用箩筐装来的,就要减去箩筐的重量。
袋子打开,将木薯片全倒在铺了塑料布的地上,黄琼仔细检查,确认都是好的,才跟陈大嫂算钱。
“160.7斤,薄厚适中,片状均匀,品质不错,按两块五一斤给你算,总共401.75,算402,行的吧?这已经是最高的价格了。”
陈大嫂没想到她们真收,还能给到两块五的价格,往年别人来收,最多就是一块。
“行行行!”她赶忙点头,将手放衣摆上擦了又擦,才接了黄琼数过来的钱。
她收好钱喜滋滋要走时又被黄琼喊住:“蛇皮袋拿回去啊。”
“哦哦哦!”一激动就把袋子忘了,陈大嫂很不好意思,站在那犹豫了会儿才吞吞吐吐的问,“那个……我家里还有很多,你们还收不收,都是晒成这样的,没有坏,真的,都是好的。”
村里每户人家种了多少地,产出大概多少斤,黄琼心里都有数,陈大嫂家那半坡的木薯晒干后最少也得两万多斤。
其他人就算了,来多少都能收,只要品质好,可陈春美的娘家……收个几百斤她可以做主,两万多,那就得掂量掂量。
莫慈萍在旁扯黄琼的衣袖,将她拉到一边,“别急着应,先问问夏林叔。”
黄琼点头,给乌夏林发微信,这到底怎么个收法。
没有立马得到答复,陈大嫂很忐忑不安,心想多半是没戏。
其他人也怕数量收够了,后面再拉过来的就不要,他们又不好意思直说,就旁敲侧击打听:“阿琼,桃桃有说收多少斤嘛?”
“收够工厂需要的量。”黄琼也留了个心眼,没把话说死。
很快就轮到下一个。
陈大嫂还等,黄琼算完两个村民的钱才去看微信。
乌夏林回复:“品质好就收,不好就不要,桃桃不会在意这点小事的,重要的是把控好质量。”
黄琼收起手机,对陈大嫂说道:“收,你拉过来吧,不过丑话说前头,质量不好我们不要的。”
“哎哎哎!我知道我知道,我现在就回去装车!”说完陈大嫂就火急火燎回家装木薯去了。
陈大嫂回到家时陈春美已经走了,还把家里的鸡鸭抓了四五只,换以前陈大嫂肯定要骂人,但现在没空,她把一家老小都喊过来干活,又去邻居那里借拖拉机,把剩下的木薯全拉到村委大院,挑挑拣拣,分出好几个档次,最后卖了四万三千多块钱。
这件事乌夏林从镇上回来就亲自去找乌桃说明原委,乌桃倒没觉得怎么,她确实不太在意,只有李水琴嘀咕了两句。
晚上吃饭李水琴还不忘念叨:“村里谁家没有木薯,哪个生活又是容易的?同情陈春美娘家算怎么回事,她背地里说你多少坏话,她那大哥大嫂能不知道?哼!”
乌桃淡定夹菜吃,不跟她挣这个。
其实下午黄琼有拍过陈春生家的木薯给她看,可以说是收上来的这些木薯当中品质最好的,她是恶心跟乌老二一伙的人,但陈春生确实没有做什么,只不过收两万斤木薯,她不至于连这个肚量都没有。
…
第一批芋圆出厂和拜灵芝王巧合在同一天,南桂县城有跟乌桃合作的那家品牌奶茶的分店,当天就用上了这批较比其他要贵的芋圆,然后营业额破历史记录,还有很多下课赶来的学生没买到。
拜灵芝王的仪式放在上午,准备供桌、供品、蜡烛和线香,族老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来了一大半,都小心翼翼的避免踩到林间的草药。
被乌桃喊来拍宣传素材的何老师看着这株巨大的灵芝,震惊到说不出话,在底下呆滞了好几分钟才找回飞出去的七魂六魄。
这个活,就算乌桃不给钱她也会来拍!
这株灵芝将会作为乌家庄的祥瑞之兆放在助农店首页当宣传,出现在镜头里的金猫本就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它们趴卧在菌盖上,金棕色的皮毛和琥珀色的眼睛,跟投下来的那缕太阳光交相辉映,熠熠发光。
底下是神情肃穆的村民对着巨型灵芝跪拜,随风飘起来的红绸是祈福,是请愿,整组画面特别像古书里记载的神话故事,一经放出就登上热搜,乌家庄成为众多网友想来打卡的热门地点。
预料到会这样,但乌桃不想把乌家庄变成一个网红打卡地,游客太多也会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一开始她就把自己的想法跟张清让说过,南桂县也做了应对措施,但还是有大批游客涌入社湾坳镇,跋山涉水找到乌家庄。
第57章 黄金稻米
第一批抵达的游客一半是南桂县城来的, 有的甚至还跟乌家庄的村民沾亲带故,这里成为热门地区后,他们也借着走亲戚的名义过来凑热闹。
其余的来自天南地北, 省内省外。
村路狭窄, 两边不是房子就是村民的菜地, 为了不堵塞交通和方便游客,村委会早早在村口竖起牌子:外来车辆统一停放在小广场。
村里格外热闹,所有人都不得闲, 男女老少都动了起来, 老人守在自家门口卖点瓜果蔬菜, 小孩戴着红领巾奔跑在村路上为游客指方向、告诉他们哪片山坡更漂亮, 更值得去, 并提醒——
“想去看灵芝王需要到村委会预约, 没有预约不能进,被发现会有警察蜀黍来抓人哦, 还要罚钱!”
能去往灵芝地的山路口现在都有村民守着,没有预约, 不管是本地人还是游客, 一律不得入内。
人太多难保会踩坏草药,惊扰到山里的小生灵,就规定每天只有50个名额, 预约费20元,不贵, 很多人想看灵芝王, 排起的长队一眼望不到头, 村委会人手不够,要从县/镇政府抽调才勉强维持得住秩序。
没预约上也没有关系, 作坊门口有个临时搭建的土特产摊位,一大早十三叔公就领徒子徒孙在准备。
做的是本地特色,用的也都是乌家庄的土产,有些原来店铺就有卖,部分游客也吃过,有些则现做现吃。
香味散出去,还没到停车的小广场就能闻到,勾的人口水直流,堵在摊位前不肯走,后面排队的人着急,伸长脖子一直催。
“前面的,买完就让开啊,我们后面的人还要买的啊,你堵在哪里算怎么回事。”
同样被抓壮丁的还有乌兰兰和乌梅,她俩本来负责的是店铺的售前售后,现在扎着围裙戴着袖套当起售货员,抡一柄大勺哐哐敲的铁锅。
“已经买了的游客请往旁边走,不要挡住后面的游客,谢谢大家的配合!往前走的路口还有两辆甜水餐车,木薯羹、芋圆都是我们乌家庄产的,大家可以去尝尝!”
喊的嗓子都哑了也没多大用,后面做东西的伯娘、婶娘也忙的不行,扭糖环、包蕉叶果、豆腐酿、苦瓜酿、豆腐菜叶包、烙红糖糯米果、蒸发糕、捏咸汤圆、蒸芋头糕、炸红薯饼、熬木薯浆糊桂花羹……都是刚端上来就被抢空。
另外有一口锅焖的是假蒌叶米饭,之前有村民想在店铺挂卖稻米,后来灵芝王的宣传视频一出去,乌桃就没让稻米在店铺上新,全改为线下,游客觉得好吃,当场就可以买。
才一个上午的时间,已经运过来四拨稻米,最新一拨也马上要见底,还有很多游客没有买到,因为前面排队的人一买就是上百斤。
乌夏林说今年收上来的晚稻特别好,不仅颗粒饱满,煮出来饭香浓郁,还有一圈淡淡的金黄色,就好像在发光,尤其在灯光下看起来更明显。
摊位前的这锅没有打灯光,在太阳的照射下也会呈现金黄的色泽,游客一开始以为是科技狠活,还拍视频吐槽,被乌兰兰听到,小姑娘很气愤,想上去理论,被乌梅拉住。
从淘米下锅到出锅,过程就在那,动没动手脚都看得见,再说香味和口感总做不了假,一碗都没有吃完就立马转回去再排队,已经说明了一切。
到中午,做出来的东西都已经卖光,忙碌半天的人也要去吃饭,她们可是连口水都没有时间喝,下午还要接着忙,不吃饭可撑不住。
十三叔公留了两盆米饭,又炒了两个菜,大家伙围在灶台旁边吃,讨论着今天村里的热闹。
摊位前摆了暂停营业的牌子,游客见没有东西卖了也就没继续挤在这,而是跟着村里的小孩去看乌家庄的旧村址。
那是一片早已经被单独保护起来的青砖瓦房,很有年代感,铺路的河卵石是从村河捞的。
而造台阶的石块还有来历,老一辈说是很久以前从山上被水流冲下来,刚发现时表面还有看不懂的符号,当时请人来看过,没看出名堂,村里人也不敢乱碰,后来有个路过的老道士说这是先祖的庇佑,尽管拿去用,这才造了石阶。
经过近百年的风吹日晒雨淋,石阶上的符号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有喜欢研究的游客在上面发现了类似化石的东西。
乌夏林本来忙的脚不沾地,听说有人在旧村址发现化石,他啊了一声,赶忙召集人手过去看,刚出门就差点跟要进来的人撞上。
“哎哟!”乌夏林后退到一边。
来者有三人,两个老人,一个看着只有十六七岁的小姑娘,衣着都很普通,那老太太一看就是身体不好,脸色蜡黄蜡黄的。
跟在乌夏林后面的乌海潮只当三人是普通游客,想预约看灵芝王的,便指指门口的公告:“不好意思啊,现在已经暂停预约了。”
第一批预约上的游客已经由专车送到乌桃家山脚下。
进山有很多注意事项,由乌桃负责跟游客说明,可以拍照、录视频,但只能在指定位置,不能随意采摘山林的草本,不能大声喧哗。
金猫是猛兽,为确保游客安全,乌桃让它们回深山了,等游客走了再出来,游客觉得遗憾,他们很想拍金猫趴卧在菌盖的画面。
视频跟现场还是有区别的,那种对大自然未知神秘的震撼荡着每个游客的心神,他们站在底下,仰头跟这株巨大的灵芝对视,已经忘了拍照,喃喃自语。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么大的灵芝……”
“保佑我今年能上岸。”
“保佑我家人身体健康,平安顺遂。”
“希望自己工作顺利,挣大钱,给爸妈买大房子,过想过的生活。”
不管是真有用还是心理作用,从进入乌家庄他们就感觉不一样,明明这段时间都没有下雨,空气却是雨后清新,舟车劳顿赶来的疲惫好像没了。
尤其在吃过这里的东西后,那种一直压在胸口的沉重似乎被什么东西挪开了,身体变得轻盈,脑子清醒,心情愉悦,精神是从未有过的放松。@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乌桃侧身靠在旁边的树干,淡青色的棉麻外套和黑色的土布长裤、老北京布鞋,编在脑后的麻花辫……神色淡然的和这片山林融为一体,安静的听着众人的祈愿。
除了挂红绸那天会焚香点蜡,今后都是不允许的,游客也不能在这里逗留太久,乌桃会适当回答他们提的一些疑问,比如这株灵芝是什么时候长在这的,之前怎么没有被发现,金猫会攻击进山的村民吗,诸如此类。
“偶然就发现了,”她拿掉落在肩膀上的松针,提醒道,“两分钟后带你们离开,要拍照的赶紧。”
众人才想起来自己忘了合影,灵芝前面有一圈新打进去的竹签围栏,游客只能站在外围。
出来时,有人问乌桃:“你们村的稻米是什么品种啊,好香!像镀了一层金。”
43/133 首页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