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今晚的事张清让也非常生气,除了担心乌桃,还有就是这种事要是传出去,那之前做的所有努力都将白费,乌夏林有句话是说对了的。
第二天上午,乌桃收拾好东西,开车带着两位老爷子回省城,一起的还有李水琴,原本她不想去,是乌桃硬来着来,说是去看看表叔表姑。
昨晚上要不是乌桃拦着,李水琴早上去活撕了丢秀英了,恨不得把这种人扔到茅坑吃屎,现在想起来还在气,一路上都不说话,到表姑家小区门口看到下来接人的小辈了她才露出笑容。
乌桃要送老爷子回家,晚饭也是在张家那边吃,便没有停留多久,将带给表叔表姑的两份东西拿下来,又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后座上的是谁呀?”表姑跟李水琴打听。
“桃桃朋友家的长辈,前阵子到家里住了几天。”
“哦。”
老百姓没事也不会关心政府的领导班子都有谁,再说老爷子都退下来这么多年了,看上去就是挺有气场的一老头,表姑并没有往其他方面想,领着李水琴进去,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吃中饭。
张家的院子没有太大变化,车子停在门口,张唯景夫妇和张清让等在台阶下,老爷子一下来张唯景就上去搀扶,老爷子嫌他碍事,给推开了,李老爷子自己提着东西溜达溜达回自己家,就几步路,不远。
张清让绕到另一边帮乌桃拿后备箱的东西,都是吃的,菜干、腊排骨腊肠腊肉都有,还有不少新鲜蔬菜。
“清泽回来的这几天很惦记你家的饭菜,每次吃饭前都要念叨,爸妈都烦他了。”两人提着东西并肩走在最后,张清让细细看过乌桃的脸,低笑着说道。
他们回家前乌桃做了很多耐保存的糕点,六个孩子每人三大盒,另外还有不少土特产,来不及在家做的就从作坊拿货,装在一起每人都有四五个大箱子,除郑落允的是直接快送回北京,其他人都是跟车到省城。
乌桃抬脚迈上台阶,“给他带了挺多东西的,吃完了?”
“第二天就迫不及待拿去学校分给他那群小伙伴了,就剩下一个袋子。”
她弟回来说都不够分,有些还是相熟的同学拜托他帮忙买的,只不过乌桃当时没有收钱。
阿姨已经把午饭做好了,都在厨房热着,就等老爷子到家再一块吃,那边的寿礼已经送过去了,下午的寿宴老爷子亲自去,张清让陪同。
乌桃原以为没自己什么事,想着下午带李水琴去商场逛逛,给她买几身过年穿的新衣服。
明明家里不缺钱,李水琴却很少买新衣,就算买了她也不怎么穿,说在家干活不用穿那么好的衣服,弄脏了不好洗,一直穿以前的旧衣服,冬天的外套还是当年结婚时外公外婆为她置办的。
“桃桃也跟着一块去凑个热闹,那边的院子靠湖,能划小船,你玩玩去。”老爷子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所有人都朝乌桃侧目。
第62章 狗长犄角
过大寿的是谁她都不知道, 也不认识,非亲非故,老爷子带她去干什么, 再说她也不喜欢那种场合, 错愕过后便礼貌拒绝了, 老爷子也没不高兴,知道她想带妈妈逛街买衣服,还叮嘱她好好玩, 晚上再让张清让去那边接她回来。@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昨晚上的事张清让还没来得及问细节, 今天事情又多, 下午桃桃要陪妈妈逛街, 她要陪老爷子去吃寿宴, 都挺忙的, 而且现在长辈们都在,她和桃桃想说点悄悄话都不行, 只能等晚上。
临出门前张清让带乌桃去自己卧室放东西,难得没有其他人, 乌桃被张清让一把搂过去亲吻, 时间久到乌桃呼吸困难,火热到头皮发麻,心想自己今晚多半要糟, 但挺期待的。
“寿宴结束我就给你打电话,不会很晚的。”张清让终于舍得将人放开, 身体依旧紧紧贴在一起, 视线在那抹红唇上流连。
又不是小孩, 还得去接,自己回来就行, 甚至不回来都行,她和妈妈住表姑那里,怎么说都是亲戚。
话都没说出口,张清让好像知道她想法似的,手轻轻捏她侧腰上的肉,不疼,她扭了下,调整姿势将脑袋搁在张清让肩膀上。
“知道了,张部长,我等你来接。”
…
乌桃到的时候,她妈正在沙发上跟表姑说昨天晚上的事,两人都是一脸气愤,她妈说一句表姑就骂一句丢秀英。
“丢!这么衰!她要断子绝孙啊她!缺德的死八婆!”
表姑见过好几次丢秀英,不过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当时就觉得瘦瘦小小的丢秀英不正派,看人和说话都神神叨叨的,说的少数民族方言还没有听得懂,谁知道她嘀嘀咕咕什么。
李水琴越说越气,捶了好几次胸口,后面还哭了,“桃桃她爸没了之后,这些狗叼的都欺负我们孤儿寡母,现在还下咒害我们,要是桃桃真出什么事,我就是拼了命也要上丢秀英不得好死!”
下咒这种事李水琴还是信的,昨晚就连夜烧纸上香求神驱邪挡灾,早上还摘了柚子叶、肉桂枝、柏叶挂在门口,搭梯子爬到屋顶把当初建这座院落时就镶嵌在上面的一个小八卦镜擦了又擦。
乌桃把提过来的东西放进表姑家的厨房,是张清让的爸妈送的极品海鲜,手臂那么粗的大龙虾,脸盆那么大的螃蟹,看上去乌漆麻黑的鲍鱼,萝卜似的海参,都是早上空运过来的,还很新鲜。
她坐下揽住妈妈的肩膀,想安慰几句。
正伤心气愤的李水琴没好意思让女儿看到自己掉眼泪,背过身去抹,表姑悄悄冲乌桃摆手,示意她什么都别说,李水琴现在就是需要一个宣泄口,把心里的苦水倒一倒,过会儿就好了,乌桃出声反倒不好。
乌桃也懂,转移话题问起她们中午做什么好吃的。
“炖了啤酒鱼,昨天你表姑夫钓回来半桶罗非,还有两条翘嘴,知道你们要上来,特意用翘嘴做的一锅啤酒鱼,偏偏你又不在这边吃饭。”
每次乌桃来省城,表姑都喜欢拉着她左看右看,怎么都觉得稀罕,以前还老喜欢给她介绍对象,后来就不搭线了,问了才知道表姑觉得全天下的男人都配不上自己表侄女。
乌桃从表姑的蹂/躏中艰难挣脱,浑身所有细胞都抗拒道:“晚上在这边吃,朋友的爸妈送了很多海鲜,对了,表姑夫呢,没在家吗?”
“刚出门,给他家那头的一个亲戚送点稻米,就是你们拿上来的那些,我们中午就煮的这个,真的会发光啊,还以为是视频加了滤镜才那样。”表姑恋恋不舍的放手。
这不禁让乌桃联想到张老爷子去吃寿宴带的礼,她家的稻米、腊肠、腊肉、捻子酒……每样还只分装一小点,多了老爷子还舍不得,话说,这样去吃寿宴真的没关系吗?
那么大的海鲜着实少见,一看就知道价格不菲,表姑唬道:“这得花多少钱啊,桃桃,你朋友家是干嘛的,怎么送人这么贵的东西。”
光这一箱个个巴掌大的黑金鲍鱼就得十几万,表姑家就是相对殷实的普通家庭,平时吃个百来块一只的鲍鱼已经顶天了,看着一箱黑金鲍都不知道怎么下手。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我也说不要,他们硬塞的,让我拿过来你们尝尝。”乌桃挽袖子蹲在旁边扒拉。
李水琴也是头回见这种颜色的鲍鱼,南桂又不靠海,除了办酒席会用点大虾和鱿鱼,村里人很少会买海鲜,镇上的菜场也没有,要到县城专门的档口才有得卖。
“怎么黑黢黢的啊,海里的青苔吗?”有些河蚌也会长一层绿绿的苔,她以为鲍鱼上的也是,只不过泡太久颜色黑了而已。@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黑金鲍就长这样。”
表姑家的冰箱挺高端的,有个真空头等舱,把能放进去的海鲜归置到里面去,乌桃才带着妈妈和表姑出门逛街买衣服。
李水琴照例不想花钱,在车上就一直说:“买什么衣服啊,我又不是没衣服穿,花这些钱干什么,留着买点好吃的不行啊。”
很多老一辈的人都这样,就算子女赚了钱也不舍得花,衣服不在乎新旧,能穿就行,甚至缝缝补补又三年。
…
张公岸说靠湖的院子叫海天碧洲,不同于张家所在的那片高干院落,这里是省城最私密也是最奢华的富人区,屋主非富即贵,存款不上亿的都没看房资格。
这里是独立于喧闹城市的小岛,闹中取静,绿树成荫,百花环绕,风景优美,可以乘船游湖,也可以坐着品茶赏景,但这种小情调在张老爷子眼里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吐槽起来毫不嘴软。
“你坐轮椅就是因为常年住在这种地方,桂区本来就潮湿,还把房子建在湖中心,亏这些人想得出来,干脆泡湖里睡觉得了,反正不怕得风湿病,也不想老死,是想躺在病床上慢慢把自己熬死。”
满屋子的人,因为老爷子这几句话尴尬的不知道该摆什么表情,老寿星坐轮椅不假,可不是因为住这里得风湿病才坐的啊,人家那是特等功荣誉!
再看看老爷子拿来的寿礼也是奇葩,虽然上午张书记和郑书记来送了一份礼,但显然比不上老爷子亲自来吃寿宴有分量,就是这个用塑料袋装的大米和腊味算怎么回事,还有装在玻璃罐里的不知名酒,能喝?
老爷子才不管别人怎么看,宴席开始前非要厨师给他做一锅腊味饭。
“我不吃你们这种不生不熟的菜,鸟味都尝不出来,吃完还闹肚子,好好的中国人不当,学什么假洋鬼子,真是狗长犄角。”
桌上是特意请来的米其林大厨烹饪的佳肴,被老爷子贬的一文不值,一无是处,众人默默放下刀叉,全跟鹌鹑似的不敢出声。
“行了,你来吃饭还是找事?李沛习那老小子没来挑刺,换你来啦?”轮椅寿星终于忍不了说道,“听说你还带了米粉来?行了,叫人弄一碗,当长寿面了,让厨房多放辣椒,别弄的清汤寡水喂病号一样,我是残了,不是快死了。”
寿星的儿子立马去吩咐。
很快,一股奇异诱人的腊味的肉香就从厨房的方向飘过来,窜入每个人的鼻子。
“什么啊,好香!”
第63章 我有对象
最先被端上来的是寿星老指定要吃的米粉, 是用老母鸡、猪棒骨、花胶、干虾、瑶柱煨出来的高汤做底,烫软的米粉卷成拳头大小放在碗中间,几片脆嫩的圆生菜叶子当点缀, 小碟子有辣椒酱和葱花。
其他人以为香味来自汤底, 那可是早上就开始慢火煨出来的精华, 但煮面的大厨却盯着中间那卷米粉,浸在汤里,乍一一看不起眼, 用筷子挑开就会发现米粉不仅质地柔韧, 富有弹性, 还自带一层金光, 米香味很浓, 又区别于普通米香的单一, 很难形容,唯有尝过才知道其中滋味。
这是乌桃用晒好的晚稻新压出来的第一批米粉, 水煮不糊汤,干炒不容易断, 浸泡时间不一样米粉的口感也有差别, 喜欢爽滑口感的可以不泡那么久,爱吃软韧的可以适当延长浸泡和烫煮的时间。
老寿星被这阵香味勾的嘴馋,早等不及, 指着桌面,“快快快……端过来我尝尝, 丢, 老子嗦了这么多年的粉, 还没碰过这么香的,辣椒先别放, 我喝口汤。”
这汤熬的也很见功底,要是没有米粉抢镜,它确实值得一夸,但现在风头都让米粉盖过去了。
考虑到老寿星的身体状况,怕他吃多了积食,所以量都少,两三筷子下去就没了,刚尝到味就没了,老寿星端起碗把汤喝干净,一抹嘴。
“再来一碗!多煮点米粉啊,这么点都不够喂猫的,把剩下的都煮了,一人一碗!”老寿星声音洪亮,整个人气色非常好。
他之前没有这么好的胃口跟食量,从张家送来的那罐漆树茶还有灵芝粉后,身体就越发好,不仅能正常吃饭,总痒痛的关节也得到缓解,晚上睡觉都安稳,不需要护理师半夜按捏。
大约十一月初,康复疗养中心那边新购入一批药材,极其昂贵,是同品类药材价格的十几倍,有个别,如石斛、天麻,更是卖到天价,几天前的灵芝也同样如此。
价高,但有效,还不是炒作,而是肉眼可见的起效。
能住在那里面的自然不缺钱,只要能把病治好,花多少钱他们都乐意,但那批药材也不是有钱就能买到,打听了才知道是张家牵线,何家派代表去一个叫乌家庄的村子收来的,总共也没有多少,一半还去了省中医院。
联想张公岸和李沛习前阵子都不在省城,说是跑去乡下亲戚朋友那里休养生息,那地方就是乌家庄,跟去的孙辈后来回学校上课,带的土特产有部分通过其他人的手转到了在座某些人家里,开始都不在意,偶然吃了就再也忘不掉。
被一桌人盯着看,张老爷子还八风不动,面对老寿星的瞪眼,更是不屑一顾,悠哉悠哉等自己的腊味饭。
一旁的张清让多少有些无语,她总算明白爷爷今年为什么要亲自来了,这那是吃寿宴,分明是炫耀。
后厨很快用剩下的高汤和米粉为每个人准备了一碗米粉,分量都不多,一筷子下去过个嘴瘾而已。
47/133 首页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