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桃要了四个粽子,每样口味各两个,再加点一份炒蛏子、椒盐皮皮虾、避风塘炒蟹以及小份的海螺春菜汤。
其他菜还在炒,先上的是粽子和春菜汤,海螺肉切薄片和春菜一起放进滚水中,还有花蛤、扇贝,十几秒就能出锅,撒上店家自己做的蒜头酥,很香很鲜甜。
粽子的用料都特别新鲜,调味也刚刚好,沙虫脆嫩鲜美,混着猪肉的荤香和粽叶独有的清香,饱满的糯米软而不糊,浸着肉汁,一口下去乌桃的眼睛都亮了几分,是真的很好吃。
一个三角粽也没有多大,吃完自己那份后又点了两个,还问张清让要不要。
“要一个咸蛋黄的。”
张清让在剥皮皮虾,碗里还有一个粽子没吃完,她把剥好的皮皮虾肉放进乌桃的碗里,乌桃爱吃这个,就是不太会剥,都是直接用嘴咬,也没吃到多少肉。
张清让就很会,掰掉两边的虾脚,两头松一下,再用筷子插住一头,直接就能把上面的壳翘起来,剥出完整的一条虾肉。
“很爱吃海鲜?”抽过纸巾擦手,张清让继续吃没有吃完的粽子,问道,她昨晚就注意到桃桃专挑海里捞出来的下手。
乌桃几口就吃掉碗里的虾肉,又去夹炒蛏子,点点头,“嗯,海鲜河鲜我都爱,怎么吃都不觉得腻,带壳的东西我都挺喜欢的,以前在北京跟朋友出去吃小龙虾,我自己就能吃四五斤。”
“姓宋的那位朋友?”她知道桃桃有个北京的好友,叫宋淑,国庆还来过乌家庄。
“嗯,我今天还跟她提到你。”乌桃放慢吃东西的速度。@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知道我们的关系了?”
“嗯,说是元旦要飞过来。”
“不放心你跟我谈?”
“你怎么知道。”
“猜的。”姐妹的对象永远都是大猪蹄子,有仇。
乌桃有点吃不下去了,捂脸笑个不停。
今天要在海港城过夜,晚上张清让婉拒其他人的邀请,带着乌桃去附近的夜市逛逛吃吃,直到深夜才手拉手慢悠悠沿着大路走回酒店,还在途中捡了只小流浪狗。
…
今年冬至碰巧是周六,乌兰苍和乌兰水都带家人回乌家庄过节,乌梨是昨天下午下了班后跟老公带孩子赶高铁回的南桂,乌安一家是今天早上的航班,在太原上学的乌榴也回来,凌晨到的省城,表姑夫开车去机场接她在城里住一晚,上午跟乌安一起回来。
这丫头刚进屋就扑过去熊抱住乌桃,撒娇道:“二姐!我可想死你啦!”
“是想我啊还是想家里的好吃的。”乌桃招架不住她的热情,挣脱出来继续包粽子。
南桂这边过冬至都要包粽子,包的还是四角粽,用料主要是腌制好的去皮五花肉、脱壳的绿豆或者炒香的花生碎、芝麻,嫌五花肉太腻的也可以用鸡翅膀、排骨代替,看个人口味,但这边不吃甜粽子是真的,板栗咸蛋黄都很少见,没有肉馅儿的只有灰水粽。
乌榴哈哈大笑,“都想都想,做梦都想着赶紧放寒假,我要回家过年,吃大餐!”
她这次还请了两天假,可以下周二再回学校,好长时间没吃到二伯母家的饭,她馋得很,上回二姐寄过去的东西没几天就吃完了,一点不剩,连她想留着自己慢慢泡水喝的石斛还有茶叶都被她们学校医学系的老教授给买走了,这个事她还没有跟二姐说。
不用等过年一家人就齐聚,李水琴高兴的跟什么似的,笑呵呵道:“你们姊妹有话等会儿再说,先洗手上来包粽子,我泡了五十斤糯米,要包好多的哩。”
今年的馅料准备的多,乌桃从海港带回来的沙虫跟瑶柱也派上了用场,李水琴没吃过海鲜粽,一开始是不同意搞这种馅儿的,是乌桃说爱吃才点头。
其他人都是吃了早饭才回来,现在也不饿,就都去洗手来帮忙。
包粽子他们都会,就是不太会的也可以现学,先拿一张大柊叶,再拿3~4张煮过的粽叶铺开弄好,摊一层糯米,放需要的馅儿,再盖一层糯米,将粽叶对折起来,缠上粽子藤,都是自家人吃,样子不需要多好看,别松散就行,要不煮的时候会露出来。
三个小孩也凑热闹,给他们拿了小盆小碗,单独分一块地方给他们玩,包的倒是有模有样,就是个头有点小,四个角也不明显,但这样已经很可以了,乌桃夸他们包的好。
“乌老二判了三年,赔偿金额没有到桃桃提的那个数,但也不少,乌老二家那片桉树会被抵押出去,丢秀英那事也有了结果,挺严重的,她找来的那个草鬼婆为了脱罪,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她头上,这事啊,她们还有的闹。”
乌兰苍要是不提,乌桃都快忘了这些乱七八糟的破事了,她和妈妈在省城住了半个月,回来时村里变化很大,首先是村口设了岗亭,其次是村里的卫生比之前好很多,路边都有垃圾桶,制作坊前面的摊位也扩大了。
这两天村里忙着砍甘蔗,乌桃已经联系好了工厂要做红糖姜茶,助农店的茶油已经售罄下架,得有个量多又有一定特殊功效的产品代替它才行。
她把包好的粽子放进竹筐,淡淡说道:“他们要是老老实实的过自己的日子,我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现在是他们自己作死,怪得了谁,跟他们连着山头我都觉得晦气。”
两边的山头就隔了一个小山坳,原来底下有一排酸梅树是乌老大的,有阵子因为酸梅树的枝丫总长出来挡住她家的桔子树,她爸只是把枝丫往旁边撇了撇,乌老大就嚷嚷说她爸砍了他的酸梅树。
再后来三兄弟分家,最底下这块土壤不太好的分给了乌老三,这才免了很多争吵,乌桃能忍乌老二那家人这么久,已经是看在乌老三跟她爸是发小的份上了。
丢秀英半夜带人来下咒的事乌兰苍和乌兰水第二天才知道,气得浑身发抖,轮番给乌夏林打电话,搞得乌夏林今天看见他俩的车进村就躲家里不敢出来,也不像之前那样经常来找乌桃说事了,主要是怕李水琴骂他。
事情都过去了,现在家里人也都好好的,李水琴就不想再提晦气,呸呸了两声,又有乌榴这个很能插科打诨的丫头,气氛很快又活跃起来。
“二姐,原来住家里的客人呢,都走啦?”@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回家过冬至了,过几天还来的。”老爷子跟她们一块回来的,昨天下午杨光和田雨才开车送他们回省城过节,张清让去了海南,还没有回来。
“啊?这是要住到过年啊。”
“还不知道。”老爷子没说要住到那天,反正是挺喜欢住她家。@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咦?”觉得小腿被什么暖呼呼的东西贴着,乌榴低头一看,发现是一只毛茸茸的小奶狗,正蹲在边上歪头打量她。
从海港捡回来的那只小狗好吃好喝了这些天,身体壮实了不少,原本脏兮兮还打结的毛发也光滑了,看上去跟毛绒玩具似的,挺可爱的,乌桃给它取名叫双耳。
就是家里的原住民不太欢迎双耳,尤其一只耳,会趁乌桃不注意的时候欺负小狗,经常把小狗欺负的躲到椅子下面汪汪叫,还会把小狗的饭碗藏到柴垛里面,或者干脆往饭碗里撒尿,被乌桃逮过好几次,教训它不许欺负双耳,它每次都焉头耷脑好像是听进去,下回还敢。
现在也是,双耳本来在后院自己玩的,从外面疯回来的一只耳非要去欺负它,小狗也有脾气,用小米牙啃了一只耳的狗腿子,就跑进屋找主人庇护了。
乌榴惊奇:“哎呀,好可爱啊,像一团毛线,它是个串串吧?”
“不清楚,街边捡的,看它很可怜就带回来养了。”
五十斤糯米可不少,中午就不可能包得完,先煮一锅,其他留着吃了午饭再包。
第67章 家人闲聊
中午吃的酸菜腊肠饭、清炖鸭子和干鱿鱼瑶柱冬瓜汤, 酸菜开胃,口感脆爽,让腊肠饭吃起来油而不腻, 就算没有其他配菜也可以连吃两大碗, 清炖鸭子就只放了姜、盐和一点点白酒去腥, 一次性加足够的水炖到鸭肉软烂,没有其他调味料,吃的就是原汁原味, 饭后再来一碗鲜美清甜的冬瓜汤, 这味道就是神仙来了都舍不得走。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离家时间长了就会想念家里的饭菜, 这是不管在外面吃多少山珍海味都没有的家的味道, 乌安和乌梨之前还回来过一次, 乌榴则有半年没有回老家, 暑假就在家待了几天,很快又和朋友出国旅游了, 今天好不容易赶回来过节,见她吃的头都不抬, 乌桃就把鸭腿夹她碗里。
“你慢点, 又没人跟你抢,不够锅里还有。”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腊肠剩的不多,都拿来做酸菜饭了, 李水琴打算过了冬至再杀两头猪专门做腊肠腊肉,留一头当年猪就行。
村里灌腊肠的还是少, 腊肉倒是会做, 但也不多, 从去年乌桃做的香肠很受欢迎后,今年想做腊肠的村民就多了, 杀猪佬这几天都不得空,去完这家去那家,听说还有游客跟村民预订腊肠的。
二姐家的饭菜就是香,乌榴根本停不下筷子,也顾不上形象,抓起鸭腿就啃,弄的一脸油,吃相跟边上的团团圆圆差不多了,被连翘这小丫头取笑小姑是小花猫。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饭后歇了会,就接着包粽子,一锅肯定放不下,得分好几趟,粽叶和粽子藤的清香浸进糯米中,煮出来的粽子也会有这种香味,乌桃家包粽子一直都是用粽子藤,不会用棉线、塑料带这些东西,李水琴说用这些包出来的粽子有股塑料味,不好吃,白送她都不要。
五十斤糯米看上去很多,等明天一家分一点带回去也剩不下什么了,乌榴现在都已经预订了三十个,说她的好多同学都没有吃过南方的肉粽,这次怎么都要带点回学校。
乌安和乌梨也要不少,上次带回去的东西压根不够分,亲戚朋友一直问什么时候再回老家,帮忙多捎点,尤其那株灵芝王上热搜、乌家庄成为热门打卡地之后,攀关系想要土特产的人很多,有的还想通过他们的关系购买中草药,原来乌桃给的石斛、药茶和一些煲汤滋补的药材,他们都没舍得拿出来让亲戚看见,只有关系非常亲近的才会送一点,喝过之后都说很好很管用。
一家人闲聊到这些,也惊奇村里的药材是真的管用,像一般的感冒发烧、咳嗽头痛,泡一杯药茶喝下去,快速见效,根本不用去医院挂号。
关于药材,乌榴也很有发言权,她有次就用保温杯里的药茶救过一个人的命,这才被医学系的老教授注意到,对方来找过她好几次,想买她手里的药茶,知道药茶来自乌家庄,还有石斛,老教授激动的老泪纵横,跟抓住救命稻草似的求她出价,她吓得不轻,年纪那么大的教授居然求她……好惊悚。
虽然舍不得,但她还是把剩下的药茶还有石斛什么送给了老教授,没要钱,反正她想喝可以直接问二姐要,二姐还是很疼她的,嘿嘿~
乌桃看这丫头一脸傻笑的看着自己,心里发毛,“你干嘛这副表情,怪吓人的。”
“嘿嘿,二姐,”乌榴把凳子挪过来,鬼鬼祟祟的问,“啥时候能让我见一见你那位张部长呀?我都好奇死了。”
家里只有几位长辈不知道乌桃在谈恋爱,其他人都知道并默契的没有向长辈透露,这事还是等乌桃自己说为好。
第68章 村里捞鱼
乌兰苍他们在乌家庄过的周末, 没有回县城,第二天所有人都早起帮忙干活,三个孩子喜欢挎篮子去捡蛋, 不过现在冬天了, 鸡鸭下蛋相对减少, 没有之前那么多。
家里只有一头牛,乌桃觉得它太孤单了,就又买了一头母的小牛犊, 空了两三个月的羊圈也添了新成员, 六只小羊羔, 三只白的, 两只黑的, 还有一只杂毛的, 都是两个多月大点,从南桂县另一个乡镇的养殖场按450一只的批发价买来的, 小牛犊比较贵,花了六千多, 还是老板看在两瓶药酒的份上给打了折, 平时都卖八/九千的。
之前牛棚漏雨,乌桃爬上去修过,现在又有两处瓦片松动, 这回不用她修了,老屋后面的墙根下有替换的新瓦片, 小叔和堂哥搭梯子把棚顶碎裂残缺的旧瓦都换了。
其他人在菜园子除草、摘菜, 像白菜苔、花椰菜这些再不摘就老了不能吃了, 鲜菜吃不完还可以晒菜干,李水琴前几天晒好的一批, 昨晚上拿来炒五花肉,脆脆的,大家都爱吃。
“二婶,这茄子摘不摘呀?”一棵茄子树挂十几二十条茄子,有的都拖到地面上去了。
“都摘,拿回去晒茄子干,白萝卜也拔,挑大的。”
“哎!”
那一片白萝卜长势非常好,每一根都有成人的手臂上围那么粗,雪白雪白的,掂着很有分量,一看就是汁水充足没有空心的好萝卜,炖汤肯定清甜,晒萝卜干也脆。
50/133 首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