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这个事是乌洪杰提的,原来乌桃还想着单单不给那几家会不会有人闹事,但乌洪杰说对付村里的刺头户就得这么干,不能一味顺着让着。
乌桃想想觉得也对,她年纪轻,又是女孩,在村里没有威望,那就只能拿利益去压,听话就有钱分,不听就继续穷,看别人把日子过好,自己只能眼热。
摊子前人满为患,桌椅没有一个是空的,乌桃本来想买几个粉饺吃吃,看到那一溜的长队,她果断放弃,转身去找不知道跑哪去的乌榴,准备回家。
“婶娘,有没有看见我家乌榴啊?”消息不回,语音也不接,跑哪疯去了。
“跟阿梅她们在一块呢,”婶娘还没忘塞红糖,沉甸甸的一大罐,“桃桃你饿不饿啊,给你拿一笼粉饺,今天有黄皮酱,很好吃的,你坐着等啊,我去给你拿。”
乌桃都没来得及张嘴,热情的婶娘就风风火火朝摊子那边跑,硬是在另一个婶娘手里“抢”走一笼准备卖给游客的粉饺,又“顺手牵羊”拿走两包黄皮酱。
乌桃坐的这个地方是制作坊的员工吃工作餐用的,不对游客开放,所以没人,她撑着腮,面前是一盘淋了黄皮酱的鲜肉香菇粉饺。
黄皮酱味道很独特,是用山黄皮、冰糖、甜酒、红辣椒、豆掰酱、芝麻酱、米醋、蒜和冰糖做的,酸酸甜甜中带点辣味,回味中又有果香,是粉饺的最佳搭档。
摊上的吃食每天都有变化,连搭配的酱料都不一样,今天吃到了,觉得非常不错,明天还想吃,那可能就没有了,全看运气,这点也有不少游客抱怨过,但没办法,食材不是每天都能供应上。
本地人爱喝粥,除了觉得方便,也认为喝粥养胃,摊上有好多种类的咸粥可以选择,瘦肉芥菜粥、猪骨香菇粥、猪杂粥、虫草花鸡肉粥、皮蛋瘦肉粥、黄鳝粥、鱼片粥。甜的有南瓜粥、八宝粥、玉米核桃粥、红枣杏仁粥、红枣山药粥。
也有几款药膳粥,比如陈皮黄芪粥,有降血压的作用,有个年纪大的游客天天来,指名要喝这个粥;大蓟粥,大蓟本来就是一味中药材,主治贫血、呕血,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玉竹冰糖粥,能养心安神,改善睡眠质量。
药膳粥比其他粥还受欢迎,十三叔公带着十来个徒子徒孙在后厨忙碌才勉强能供应上。
小吃也有新花样,婶娘跟乌桃说今天有核桃糯米糕,用料主要是本地的糯米、核桃,加少许葡萄干、芝麻,表皮焦香,里面软软糯糯,女人和小孩都爱吃,一买就是好几盒,吃完还要排队再买,说带回去送亲戚朋友。
摊子上售卖的东西有贵有便宜,看用料,贵点也能接受的,毕竟味道摆在这,凡是吃过的都会再买第二回、第三回……
乌桃在队伍里看到了几张熟面孔,就是之前在小医馆碰见的那家人,应该是看完病了顺便上来,原本依偎在妈妈怀里的小女孩有了点精神,伸长脖子眼巴巴看着别人吃。
她伸手指了指旁边过去的人手里的核桃糯米糕,小声道:“妈妈,我想吃……”
生病后女儿的胃口就很差,经常呕吐,吃不下任何东西,夫妻俩办法都想尽了都没用,哪怕有一线希望能治好他们都不放弃,这才千里迢迢跑来乌家庄。
都在赶路,也没有好好坐下来吃过饭,女儿还病着,他们也没有胃口吃,进村后空气中总飘着一股食物的香气,小医馆的老大夫说这是小摊药膳粥的香味,可以来尝尝,他们就上来了,没想到队伍那么长。
“这种小地方做的东西也不知道卫不卫生,有没有健康证明……”
“妈!你能不能别说了!”小女孩的爸爸生气的打断,一路上都在抱怨,他真是烦了,没看见别人都在看他们吗,他妈非要在这种时候彰显自己的优越感,有什么意义!
卷发中年女人被儿子说了后还不依不饶的嘟囔,“说说又怎么了,本来就是,农村地方本来就不干净……”
“哎!前头那大姨,你要嫌不干净就别排队啦,把位置让出来给我们呗?我们不怕不干净。”后头几个排队的年轻人嘻嘻哈哈怼回去,他们来这边好几天了,就住在社湾坳镇的旅馆,天天来小摊打卡,一日三餐都在这吃,至于干不干净、好不好吃,看后面的长队就知道了,都是回头客。
轮到这对年轻夫妻时,后厨正好把之前缺的几样吃食补齐,他们第一次买,这么多也不知道该选哪样,就每样都来点,小女孩想吃的核桃糯米糕买了两盒,一人一碗玉竹冰糖粥,没有空桌,是之前同在小医馆看病的那对老夫妻给他们让了两个位置。
聊天途中才知道老奶奶的病就是在小医馆治好的,药还没有吃完,虽然身体还没有康复,但已经比先前好了很多,这个摊子的药膳也很好,要是有时间跟条件,老夫妻建议他们多带孩子来吃几回,对身体好的。
“你们去拜灵芝王了吗?”提起这个老奶奶就很虔诚,昨天她和老伴去了,觉得自己看见了神明。
“灵芝王?”
来之前他们也做过了解,乌家庄的山林深处有一株巨灵芝,助农店的首页有宣传视频,有人怀疑是假的,但去看过的游客都发视频说是货真价实的灵芝,现场看非常震撼,只是很难预约,没有预约就进不去。
吃完东西,夫妻俩就抱着孩子去村委大院预约名额,现在可以扫码在小程序预约了,方便很多,不过还是很难抢名额,预约页面都刷不出来。
小女孩安静了会儿就闹着要下去玩,夫妻俩不敢让她去,怕她摔了或者突然发病晕倒,小女孩不听,一定要下来,夫妻俩无奈,看她精神头不错,就顺着村民指的方向去社公庙逛了逛。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小女孩没有喊累,也没有任何不舒服,反倒很兴奋,挺有力气的拽着爸妈的手去看那棵树冠奇大、挂了很多许愿牌的榕树。
风一吹,叮叮当当的响,好像……这一趟似乎来对了。
夫妻俩对视,双眼通红的流下泪。
走之前他们进社公庙上了香,就连那个总嫌弃农村不干净的中年女人都规规矩矩拜了拜,离开乌家庄时手上提的都是土特产,还有一袋制作坊新出炉的红糖姜茶。
乌桃吃完粉饺才去找妹妹,乌榴正忙着跟买家斗智斗勇,都没空理她,但把她手里剩的半盒核桃糯米糕给卷走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桃姐你有事的话就先回去吧,晚点我们骑电驴送小小回家。”乌梅吃着分到手的核桃糕,满足到笑眯眯的,好吃啊。
乌桃还得回家干活,就没有等乌榴,自己先回来了,路上又碰到上回给她塞葱苗饼的阿婆,扯着不让走,非要给她一篮粽子。
“阿婆,我家冬至也包粽子的,真不用拿了……”
阿婆要是能听进去,就不是阿婆了。
乌桃只得提着红糖和粽子回家,照例被她妈说,又要人家的东西。
第71章 红糖姜茶(下)
从南桂坐高铁到省城再换飞机也挺费时间的, 乌安一家回到上海时已经错过了晚饭,他们在飞机上吃过了,也不饿, 回家放下行李, 又把带的土特产分成好几份, 自己家留一份,其他的给亲戚朋友。陷住副
菜干、粽子、鲜菜、炸鱼、鱼丸、鱼腐都有,分类装在保鲜袋里, 外面还套一个密封袋, 满满当当塞了两大箱, 还有桃桃另外装的药茶、红糖姜茶、蜂蜜、各种点心、干米粉, 也占了一个箱子。
那些不方便也实在腾不出手带上飞机的就寄快件, 六箱柑子、三袋大米、两捆黑皮甘蔗、杀好并抽真空保存的鸡鸭鹅鸽、蛋、药酒、花生油、茶油、酸菜、辣椒酱等等, 昨晚上光是打包这些东西就花了很长时间,今早上桃桃喊了辆皮卡车上来拉走的, 乌梨那边的份额也差不多,一般的小轿车真放不下。
尽管不饿, 但分的时候乌安还是忍不住想吃, 就热了三个粽子、几块炸鱼,刚开吃,门铃就响, 小连翘捏着炸鱼边吃边跑过去开门。
“外公外婆!”
门外不止宋美娜的父母,还有她外公和两个舅舅、小姨小姨夫、表哥表姐, 人多, 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原本宋家那边的亲戚是不大看得上乌安这个外来女婿的, 当初是宋美娜执意要和乌安结婚,宋家人拗不过才勉强同意, 这些年看乌安怎么都不顺眼,也不主动往来,像今天这样来的这么齐全,还是头一次。@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以前从乌家庄带回来的土特产这些人也看不上,宋外公还好,他年纪大了,双腿又有残疾,连出门都难,已经管不到小辈的事,对乌安这个孙女婿也没有偏见,反倒挺喜欢他们带小连翘多过去看看自己的。
宋美娜放下手里吃了一半的粽子,过去扶宋外公到沙发坐下,宋外公现在的身体可好了,红光满面,声如洪钟,走路虎虎生威,根本看不出坐过轮椅,街坊邻居都觉得神奇,这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能有这样的效果?要知道就算没有残疾,宋外公也是九十的高龄,这样的老人哪怕身体康健,腿脚动作也是不灵便的。
“怎么一下子都过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我们也是刚回来,都没有准备晚饭,外公吃了吗?要不我去给您煮碗米粉。”
“吃过了吃过了,我们就是过来看看,”外公张望那边桌上放的几袋东西,又抽着鼻子闻空气里的粽子香,嘴馋了,“你们这吃的什么?”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是前天冬至包的粽子,刚热了三个,在吃呢。”
“也热一个给我尝尝。”
过来看看是真,惦记东西也是真,现在宋外公的嘴被养刁了,不是乌家庄的东西他都不吃,要么少吃,儿子女儿拿来的那些所谓的进口高档货,通通看不上,就爱吃孙女婿从老家带回来的这点东西。
粽子是糯米做的,现在都晚了,宋美娜怕老人吃了不消化,积食,想不答应的,架不住宋外公再三保证只尝一口,她这才去热了新的。
这么多人,也不能只热一条,带回来的粽子挺多的,就多热了几条,本来想的是他们都吃过饭了,应该不太吃得下粽子,而且她娘家人其实不接受咸粽,平时都吃甜粽,结果……
一条没剩,连冰箱里没热过的都被爸妈打包带走了,知道还有东西在寄过来的路上,爸妈就和舅舅小姨他们商量着该怎么分。
大米之前乌桃就寄来过两袋50公斤装的,煮出来的米饭很香很软,镀金的光泽比网上传的视频/图片还要更明显,是吃过一回就忘不了,也找不到替代的那种程度。
冬至包粽子的糯米也是乌桃家田里种的,外面卖的糯米跟这没法比,光是米香就能闻出来不同。
这次回乌家庄,宋家父母特意嘱咐女儿多带点大米,花钱买也行,家里不差钱这点钱,就是怕有钱都买不到。
从乌家庄火了之后,也不是没人质疑这是过度包装,炒作,只是为了把人吸引过去当冤大头,起初宋家人也这样认为,宋小姨为了自己能站住脚,还硬拿着去做过检测,结果当然是好的,都检测出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某种物质,吃了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预防疾病等等,总之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做检测的可不止宋小姨,其他人也去做过,要不然乌家庄的东西怎么会那么抢手,只是好吃的话,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东西原本都分好了的,份额也是固定差不多的,现在直接上门,哪怕是自家人,宋美娜也挺无语,拿自己那份还不算,怎么连其他人的也要分,她小姨平时不是最讲究腔调,看不上这些乡下东西吗,现在怎么也凑热闹。
“那是朋友让带的,人家给了钱的,不是送,你们分了我没法跟朋友说啊。”朋友微信说晚点过来拿,东西没了算怎么回事。
宋小姨:“不是还有一些在路上嘛,到时候再给你朋友就行了。”
“那不行,这些红糖姜茶和蜂蜜就是朋友要的,人家等会就过来拿了。”宋美娜把不是给小姨的那份拿回来。
红糖姜茶是乌桃自己做的,纯手工土制红糖,历经榨汁、打泡、赶水、过滤、摇飘、打沙、成型等多道工序,非常繁琐,成型后的蔗糖看上去很硬,但轻轻一捏或者咬就会化沙,药书中有记载,好的红糖“破之如沙”,入口即化,沙感浓郁,甜而不腻,有甘蔗的自然清香。
而现在市面上成色均匀、呈粉末状或晶体状的红糖其实是工业化成品,是赤砂糖或者黄片糖,制作成本低,味道和颜色也接近红糖,所以被规模化,但其实那不是真的红糖。
乌家庄制作坊的红糖也是如乌桃那样的做法,县城工厂的也大差不差,只不过是用机器代替了人工,质量上乌桃都是严格把控的,有没有偷工减料或者换材料,她看一眼、闻一闻就能知道,工厂老板也不敢马虎,这个事很多双眼睛盯着,除非是不想在南桂开厂了,要不然打死也不敢换原料。
红糖姜茶用开水泡开就能喝,要是不怕甜也可以直接吃,拿去做红糖鸡蛋也行,适宜体质虚寒、手脚冰凉、痛经的人群,也能防治感冒风寒、暖胃、排毒,加点银耳、红枣下去就是一道很不错的甜品,在女性群体中很受欢迎,制作坊的第一批红糖姜茶购买者都是女性,比宋家人还早喝上。
53/133 首页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