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新华通讯社向全世界播发了关于此次地震的信息——
中国河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津港、首都也有较强震感。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
7.5级的地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是比某岛原子弹强烈约400倍的猛烈爆炸,几十秒就可以把一座城市夷为平地。☆
虽然不能亲眼看到地震发生后的悲惨,但所有人的脑海里都可以想象到那人间炼狱一般的场景和家园被毁、亲人去世的悲痛。
国家很快出动了大量的兵力前往灾区。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灾区生产生活。
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衣食、饮水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
整个八月,全国都陷入一片哀痛中。
九月一开学,顾淮就开始组织全班进行募捐。他虽然退伍不能再上前线救灾,但是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还是可以的。
听到要募捐,整个班级的学生们都沸腾了。他们都是贫苦出身的孩子,最能设身处地地为灾区人民着想了。大家不远千里来首都读书,不就是为了毕业以后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点什么嘛,如今虽然他们不能像子弟兵一样前往灾区出力,但他们可以出钱啊。
顾淮此举很快引起了学校高层的响应,学校领导也正愁该如何对灾区人民表达心意呢,顾淮的做法可谓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而且华大作为国家级顶尖学府,对于这样的事情,还得由他们牵头去联合其他学校一起募捐才对。
华清大学反应很快,第二天就张贴公告,倡导全体师生共同捐款。
虽然大家生活都不富裕,但到了出力的时候,不论的老师还是学生,还是一名学校工作人员,人人都不含糊。你一分我五毛,还有人捐衣服捐书本,势必要灾区的人民过上安稳的日子。
“不是,孙友国你就捐五分钱?”邱顺成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这一枚轻飘飘的硬币。
“五分钱怎么了?五分钱也是我一天的饭钱了!”孙友国理不直气也壮道。
“你小子别太过了,谁不知道你现在在英语社开一个会都能拿一块钱,还捐那么少?”邱顺成是个冲动的,加上他嗓门又大,嚷嚷起来半个操场都能听见。
很快这里的动静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因为募捐这件事是顾淮发起的,所以学校就把这件事交给了顾淮来做,学生会做他的副手。但顾淮不喜与陌生人交际,干脆把舍友们都叫了过来。好在能为国家和学校出力,大伙儿一个比一个起劲。
蒋申楠在一旁小声劝邱顺成:“顺成,你小点声。”
谢兰君则出来打圆场:“是啊,孙同志,这五分钱确实少了点。你看要不要……”
他正想劝一下孙友国,顾淮似乎没听见一般,在本子上直接写下了孙友国的名字和捐款金额。
其实这一做法只是为了统计最后捐款金额,并不会公示出来,自然也不存在捐得多就表扬,捐得少就批评这么一说。
孙友国早就看穿了其中的道道,加上前几天班里已经募捐过一次,当时他已经捐了几毛钱,这才只给了五分钱。他今天来这里就是为了露露脸,装装样子,谁知道还被邱顺成这个大嘴巴子给捅了出来。
果然邱顺成话一出口,很多人都对他投来异样的目光。
孙友国恼羞成怒,正想反驳几人,一个壮硕的身体直接把他给挤开了。
“牛大壮,捐十块钱!给——”
“哇,大壮,你捐那么多?”邱顺成满脸欣喜地接过一张大团结。
牛大壮朝着几人挤眉弄眼:“这不是前阵子赚了点嘛,干脆全捐了,俺少吃一点,灾区的孩子们就多吃一点。”
邱顺成一边美滋滋地把钱递给顾淮,一边阴阳怪气道:“看看,看看人家这心胸!”
孙友国气得鼻子都歪了,但让他没想到的还在后头。
第155章 古墓
“诶,前面的同志让一让,让一让。”
“嚯,这是什么?”
“天哪,怎么这么多?”
惊叹的人越来越多,让坐在最中心的邱顺成几人坐不住了。
这时,学生会某位干部气喘吁吁地挤了进来:“顾、顾同志,武教授来了,他还带来了很多中药!”
邱顺成率先问:“武教授?武教授是谁?”
谢兰君给他解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医学院中医系的武大斌教授。”
顾淮沉着道:“走,咱们去看看。”
于是刚刚还围着孙友国谴责的一群人,直接一哄而散,留孙友国一人如跳梁小丑一般呆愣在原地。
几人来到外围,武大斌正带着他几个关门弟子守着两板车包好的中药。
顾淮之前因为宋知时的缘故,跟武大斌有过一面之缘。
武大斌记性好,一看见他就想起来了:“是你?”
顾淮颔首:“武教授。”
武大斌大手一挥:“我不来这些虚的,我们中医系又是出了名的穷,这些草药都是上个月我们系的孩子们亲手采摘炮制的,防暑散热驱寒的都有,全部捐给灾区。”
邱顺成鄙夷地看了一眼躲在人群后面的孙友国,抬高了嗓门道:“武教授大义,在这里替灾区人民向您道谢了。”
武大斌说:“道谢就不用了,赶紧尽快把药材安全运过去才对。”
这些东西其实已经超过了学生组织捐款的范畴,但顾淮却觉得药品物资对于唐山人民来说肯定也是稀缺的,所以准备跟院方打个招呼,看看能不能亲自走一趟。
谢兰君带着学生会的人把药材一一清点登记好,才对顾淮点头示意。
顾淮朝着武大斌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武教授和诸位同学的慷慨解囊!”
他话音刚落,学生群中顿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欢声雷动,震耳欲聋。
热闹的捐款现场很快吸引了更多的师生,大礼堂前被挤得水泄不通。孙友国眼看着人群越来越挤,大家捐得热火朝天,咬了咬牙向办公楼跑去。
办公室里,孙友国老老实实地向李爱华报告看见的一切。
李爱华听完孙友国的报告,若有所思道:“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孙友国站着没动,他踌躇了一会儿,犹豫着开口了:“教授,我看不少院系和社团都组织了捐款,刚刚医学院的武教授捐了两大板车的药材,劳动社社长也捐了一箱的衣服……咱们社真的不捐吗?”
李爱华有些诧异,随即反应过来似的说:“捐啊,我会把钱直接给顾淮,免得数额太大出了差错。”
孙友国得到了肯定的回复,心下松了口气。
不过李爱华又意味深长地说:“但是,捐款这事儿全凭自愿,更懂得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儿的道理,你要是生活费有富余就多捐点,没有就少捐点,毕竟捐多捐少都是一份心意。”
孙友国听了连连点头,下放多年,他早就养成了扣扣搜搜的性子,原本他也可以不捐,可到底受到良心的谴责还是捐了,结果呢,他被邱顺成几人当众羞辱。
这口气真是咽不下去啊!
孙友国忿忿地说:“教授,您说的真是太对了。还得是您学识渊博,心胸开阔。不像有些人,拿根鸡毛当令箭!”
李爱华劝道:“小孙啊,不要逞一时之气,做出什么冲动的事情,你是华清大学的高材生,未来前途无量。”
这话简直说到孙友国的心坎上了,更让他感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是是是,您说的对,做人做事这块,我跟您还有的学呢。”
李爱华又循循善诱道:“你能这么想真的太好了,明天下午老地方,我们继续进行英语研讨会。”
英语研讨会是英语社最重要的社团活动,每次研讨结束只需要交一篇报告就能拿一元到三元不等的活动经费,因此每一位社员都特别期待这项活动。
由于地震这事儿,校方暂停了一切校内社团活动,已经有一个月之久了。
对此,孙友国早就急不可耐了,听到社团活动重新开启,他不由大喜过望:“是,我一定准时参加!”
顾淮那里忙得热火朝天,宋知时这头也没闲着。
经过一个月的抢险救灾和全国各地地援助,唐山那边的情况已经稳定了下来,目前正在陆陆续续地灾后重建中。
从广播里听到这一好消息,全国人民悬着一个月的心终于放下了。
在这里不得不表扬一下中国的解放军战士,即便这个国家此刻是如此的积贫积弱,但他们每一位都是如此有干劲,为国为民奉献牺牲的事迹不在少数。
巧的是一直远在边防巡演的乔雪宁带着她的团队回来了。
于是,以总政歌舞团为首,几个文工团共同商议以后一致决定,组织一个义演团队,由乔雪宁带队,远赴河省唐山为灾区人民献温暖。
主席台上,尹朗月做了最后的陈词总结:“……此次义演活动遵循自愿报名原则,有意向的同志可以来拿申请表。”
总政歌舞团一直都有边防巡演和下乡送温暖的传统,但宋知时进团这一年多时间以来,还从来没有机会出去过。
这年头要出省一趟可不容易,通行证介绍信一样都不能少,还得有金钱的支持,所以跟团队出去算得上公费旅游了,不过这一趟是去灾区,比下乡还要艰苦一些。
前几日的捐款,宋知时已经捐了不少,但他仍感觉不够。因为交通不发达和消息闭塞的缘故,所有信息全部依赖广播和收音机,现在真正知道唐山地震严重性的,可能也就他一个,他想亲眼去灾区看看,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一下。
宋知时问:“师兄,你去吗?”
周矜白无奈道:“这次我去不了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原本他打算国庆结婚的。地震还没来之前,他正忙着装修新房呢,结果一时脑热,捐款捐了大半的积蓄。好在妻子陈兰琴善良体贴,非常理解并且支持的自己行为,否则这婚能不能结就是另一回事了。
宋知时点头表示理解,又去找了其他人商量。他是古典舞队的,表演这个舞种的人本来就少,到时候总不能他一个人上台独舞吧。
一下班,宋知时就迫不及待地准备回去跟顾淮商量一下这个事情。毕竟现在去唐山,还是有一定风险存在的。
经过保卫科的时候,宋知时被人喊住了。
“找我?”宋知时点了点自己。
“就是你,宋知时对吧,是你老家打来的电话,打过来好几次了,都没找到你。赶巧今天碰上了,你赶紧回拨过去,估计人还在等呢。”
老家打来的电话?
宋知时下意识地以为是宋知音打来的。
唐山刚刚地震那几天,他跟顾淮一直联系不上河洛那边。
八月份中旬的时候,宋知时率先联系上了在商阳的朱芳婕和在扶岐的二姐宋知音一家。得知陕省虽有被地震波及,但并不严重,无人受伤以后,宋知时就把这事儿给忽略了。
怎么现在又打电话来了,还打了那么多,难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宋知时按照号码回拨了过去,电话很快被接通。但接电话的人,却让他深感意外。
“是宋知时同志吗?”
听着这道熟悉的女声,宋知时竟有一种恍惚感。
“是我,怎么了?”
“你可算是接电话了。”
电话那头不是别人,正是已经两年没见的朱露莎。
朱露莎缓缓道:“是顾淮的家人找我联系你们的,她们联系不上顾淮,所以我从姑姑那要到了你单位的电话,这才打过来的。”
宋知时说:“顾淮白日里要上课呢,有什么事情跟我说也是一样的。”
“哎呀呀,急死我了都,朱同志还是我来说吧,我来说。”
“对对对,咱长话短说,这电话费可贵了!”
电话那头又传来几道熟悉的嗓音。
“喂喂喂,是小宋吗?”
“我是,怎么了?”
“小宋啊,你还记得我吗?我是顾淮大哥李金生的媳妇张翠翠啊。”
“记得记得,嫂子,可是家里出什么事了?”
“哎哟,老天爷呐,可算是联系上你们了,谢天谢地啊。”
张翠翠啥也没说,上来就是一通哭。
很快电话那头又换了一个人,这次换的人宋知时熟了,是顾海媳妇徐惠兰。
车轱辘就那几句话,但宋知时还是搞清楚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前阵子唐山地震导致陕省也有了震感。本来这地震也没那么严重,偏巧一场大暴雨,导致顾家村周围的山体发生了严重的滑坡。
滑坡导致不少村民受了伤,顾淮养父顾福实也在其中。
但他受伤的原因却很稀奇,起因是有村民在滑坡的淤泥里捡到了不少泥塑!
光是泥塑也就算了,还有人在里面捡到了颗粒状的黄金!
这可是发大财了,于是村民们不顾危险,一个两个提着家里的篮子,下到泥里淘黄金去了!
这么稀罕的事情很快惊动了商阳县政府。县里的干部意识到这是发现古墓了,但他们又没有考古队,只能把事情往上报到市里,市里又报到了省里。
很快商阳发现千年古墓的事情就传遍了陕省。省城专门派了专家过来对古墓进行勘测。
“就这还不止呢,前阵子又来了一批专家,说是首都来的。”
此时张翠翠也收拾好了情绪,妯娌俩你一言我一句地把事情继续说了下去。
“那首都来的专家说,这墓被盗过,大部分有价值的文物都不在了。而且盗洞很新,就这两年的事儿,问我们有没有听见动静……”
“然后呢?”
“当然是没听到动静了。可那专家非不信,说我们村民喜欢贪小便宜,说不定就有跟盗墓贼勾结了!简直是,简直是那什么听!”
“危言耸听!”宋知时补充道。
119/155 首页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