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七零年代文工团(穿越重生)——天籁星璇

时间:2023-12-19 10:17:28  作者:天籁星璇
  “对。”
  许劲松了然地眯了眯眼,他远远地见过顾淮两次,觉得这青年通身的气派很是不凡,大概率也是军人出身,跟他年轻时有几分相似。
  至于两人的关系,他多多少少也看出来了,却并未声张。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战乱,感受了那么多人情冷暖,如今的他早已看惯生死,只觉得人活着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了,更何况还能跟爱的人在一起。
  许劲松保证道:“你放心吧,我那兄弟也是过命的交情,他会出力的。”
  宋知时忍不住好奇心,问道:“刚刚那位是您战友吗?”
  许劲松应了一声:“当年打小日本,就在那块儿,后边我们几个队伍走散了,再相聚已经是建国以后了……”
  宋知时说:“那确实是过命的交情了。”
  两人有说有笑地回了宋知意那里,正巧顾淮也到了。
  宋知时解决了心头一桩大事,准备告诉顾淮一声。倒也不是邀功的心思,只是以他以往的性格,恨不得做了什么都展露给顾淮看,要对方知道自己的好,可现在他只希望能真正的帮到顾淮。
  顾淮先一步开口了:“你身体还没好,怎么跑出来了?”
  宋知时看了一眼许劲松,许劲松识趣地走到了一边,把地方让给了小夫夫俩。
  “我没什么大碍,你看——”说着宋知时原地蹦跶了一下:“我就是最近太累了。对了,有个事情我还没同你说呢……”
  “我都已经知道了,是我爹的事情对吧?”
  “你已经知道了?”
  “是庆国打电话来告诉我的,你就是为这事儿担心病的?”
  “不全是吧,许叔刚刚联系了他的老战友,说会帮我们把人先捞出来。”宋知时隐去了自己跟贺敏芝的交易和梦境的事情,只把许劲松出手帮忙的事情告诉了顾淮。
  顾淮眉头皱成川字,他一脸认真地看着眼前的人,眼里盛满了对方的倒影:“下次有什么事情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会解决的,别一个人胡思乱想,你都知不知道我一回家,看见你高热不退晕倒在床上的那刻有多着急!”
  宋知时脸上微微泛起红晕,他老老实实点了点头:“知道了,下次不会了。”
  顾淮的话好似一颗定心丸,让宋知时郁结的心绪瞬间舒畅了不少。他这才想到,顾淮退伍之前好歹也是个营长,又在河洛当了十年的兵,以前的人脉肯定都还在,捞一个顾福实还是绰绰有余的吧。再不济,他还有上级,上级的上级,是自己关心则乱了。
  顾淮闻言松了口气:“这次许叔帮了大忙,一会儿我给他好好道个谢。”
  宋知时说:“好,我跟你一起。”
  两人边聊边朝着饭厅走去。
  “庆国在电话里跟我说他媳妇生了,问我们今年回不回去过年。”
  “生了?这么突然?”
  “说是因为地震受了惊吓,早产的,原是想叫震生的。”
  “男孩女孩啊?叫什么名字?”
  宋知时脑海里浮现出雷庆国和朱露莎结婚时的画面,他们都是五官深邃型的,一个高大威猛,一个美艳动人,他俩的孩子,不论男女,那得有多好看啊?
  “男孩,叫雷子铭,铭记的铭。”说到这里,顾淮浅浅笑了一下,他就这么几个兄弟,雷庆国是唯一一个结婚生子的,他是打心眼里为对方高兴。
  “雷子铭?”宋知时错愕地愣在了原地。
  这不是顾淮的养子之一吗?
  如果说顾洛明和宋世安是无父无母,那雷庆国和朱露莎的孩子为什么会被顾淮领养?
  难道他们发生了什么变故吗?
  宋知时有些沮丧,他确实是重生了,但这日子过得仍旧稀里糊涂的,很多事情好像一团乱麻,线绳的另一头始终不知道攥在谁的手里。
  如今顾淮的三个“儿子”都已经出场了,如无意外,老四那姑娘八成就是雷庆国和朱露莎的女儿了,顾淮收养顾洛明和宋世安在先,收养雷家兄妹在后,也就是说雷庆国夫妇身上的变故还没发生,还有时间可以改变,一切还来得及……
  这一认知让宋知时松了口气,可随之来的是另一个担忧。
  顾淮可是有六个孩子啊,就算前四个是收养的,那剩下的两个呢?
  重生前,最后两位抢夺家产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他们会是顾淮的亲生子女吗?可如果是亲生的,又为什么会姓贺?
  说起姓贺的,自己身边就有一个。想到跟贺敏芝的交易,宋知时就觉得一阵烦躁……这贺姓也不是随处可见的大姓,这俩娃总不会是顾淮跟贺敏芝生的吧?
  想到这里,宋知时忍不住笑出声,他是魔怔了吧,顾淮本就不喜欢女人,怎么可能前世就跟人相亲相爱,儿女双全了呢?
  还是等等吧,时间会告诉自己一切的。
  顾淮走在前头,看宋知时愣在原地,问他:“想什么呢?”
  宋知时随便扯了个借口:“想义演的事情,我们团准备出一支队伍去唐山义演一周。”
  顾淮:“巧了,华大也准备组织一支师生队伍,带上赈灾款项去帮助灾区重建,咱们可以一块儿去。”
  宋知时欣喜道:“真的吗?你也会去吗?那我可有伴了!”
  顾淮郑重地看向远方:“我是肯定会提交申请的,只怕到时候不在一处。”
  宋知时说:“不在一处也无妨。”
  他没有说的是,只要有你在的地方,我就会很心安。
  隔日,宋知时便提交了自愿义演申请报告,然后满心期盼着可以去灾区尽一份绵薄之力。
  1976年9月9日,又一件震惊全国的事情发生了——一代伟人主席去世,享年83岁。
  一年之内接连逝去了三位领袖人物,对于中国来说可谓是灾难深重。
  他的去世让全国人民陷入悲痛中,全国各地举行了追悼大会,来缅怀我们伟大的主席!
  加上原本时局混乱,首都城内一时人心惶惶。
  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仿佛清空了一般,路上行人变得稀少,哪怕要出门,也个个行事匆匆。
  政局的突然变动导致总政歌舞团原定于10号出发的义演一再推迟,连原定的国庆演出也取消了,所有文娱活动被迫停摆。
  华清大学也组织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原定的赈灾活动推迟,顾淮也不再需要负责捐款事宜。
  就在这个关键的节点,宋知时竟然奇异地空闲了下来。
  他知道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某些至暗的时刻终于要过去了。
  从重生在1973年至今,三年以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无时无刻不在等待地这一天的到来——等待着爷爷洗刷冤情,重新回到他们的身边,等待着宋氏重新崛起。
  他在十月的某个日子上画了一个重重的红圈。
  几天以后的9月15日,一辆小巴车从总政歌舞团后门悄悄出发了。
  尹朗月顶着巨大的压力还是把他们送往了河省唐山。
  这支队伍由芭蕾舞首席乔雪宁带队,宋知时作为男组长负责男舞者,贺敏芝作为女组长负责女舞者。
  有总政歌舞团开了个头,其他文工团也纷纷效仿,争前恐后地向着河省出发。
  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以后,小巴车颠簸着停在了半道上。
  “前面的路不能开了,大家走路吧。”说完司机率先打开了行李舱,让大家各自搬行李。
  没人抱怨,她们来到这里,本就是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
  拖着疲惫的身体又不知道走了多久,众人终于来到离唐山最近的一个县。
  清晨的阳光撒在大地上,这里到处都是断垣残壁,焦黑的房梁和瓦砾中升起了徐徐而上的青烟。
 
 
第158章 义演(二)
  越往里走,倒塌的房屋越多,当地居民用蛇皮袋和竹板搭建地非常简陋的防震棚也越来越多,但是好在幸存下来的人们精神状态尚可。
  不远处开阔地带有几个巨大的帐篷,分别是临时医院和临时驻扎的部队,不断有穿着白大褂的医疗人员和迷彩服的解放军在废墟里穿梭,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收尾工作。
  这些场景比宋知时想象中的还要悲惨,可以想象一个月前这里是怎样的人间炼狱。
  内心的震恸无以言表,有人忍不住当场就哭了出来,哭声感染了其他人,一时间悲伤的氛围在整个队伍中蔓延。
  乔雪宁多年来行走在疆域线,什么艰难困苦没有见过,此刻也只能强忍着悲痛道:“同志们,灾区的人民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打起精神来啊。”
  有个师妹看不下去了,直接撸起袖子开始干活。
  其他人有样学样,也开始跟着行动,她们大多都是首都生活,被家里娇养着长大的,何尝会做这种活儿,可是没有一个人嘴里喊苦喊累的。
  “同志,我来帮你吧!”
  “婶儿,您歇歇吧。”
  “大娘,我来拎吧,您告诉我您家在哪一片?”
  乔雪宁满意地看着眼前这一幕,对着其他人道:“剩下的人都去搭建舞台吧。”
  众人小心翼翼地在废墟中间清理出一片空地,却又为缺少搭建舞台材料犯了难。
  大家面面相觑,这次出行他们是一切从简的,仅带了一些最基本的服装道具还有音响乐器。
  乔雪宁凝重地看了一眼现场环境:“时间紧,任务重,能这样就不错了,台子就不搭了。知时,你让男同志们把音响搬过来。”
  这时,有人在人群中问了一句:“乔队,这里恐怕没通电吧。”
  一句简单的话语瞬间把众人打回了现实。
  不通电意味着不能放伴奏,没有伴奏倒是可以唱歌,纯靠技巧和唱腔吸引观众,可没有伴奏该怎么跳舞?
  贺敏芝急中生智道:“乔队,我去联系救援队,他们那里肯定有发电机,通根电线的事情而已。”
  宋知时一听,深感不妙,赶紧道:“不行,乔队,这里缺衣少食缺水缺电的,那点珍贵的电源怎么能浪费在娱乐上?”
  贺敏芝见宋知时反驳自己,当下就有些不高兴了:“那我们整个舞队就白跑一趟吗?”
  乔雪宁的眼神在宋知时和贺敏芝脸上来回扫过,最后开口说:“怎么能叫白跑呢,大家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用什么表现形式重要吗?今天让歌唱队先上,我们舞蹈队先缓缓。”
  贺敏芝不服气地咬了咬下唇,她好不容易说服父母,又用交易置换到了宋知时,然后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可不是过来帮忙清理废墟的。
  可眼下哪怕她是杨贵妃转世,也很难在既没有伴奏又没有舞台的条件下跳舞了。
  她心有不甘地看了一眼不远处帮忙的姑娘们,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乔雪宁带着宋知时一起去了一趟驻军的大帐篷。
  在这里,他见到了该县救援队的临时最高指挥官。
  乔雪宁经常接触部队里军人,做事说话很有一套。加上她们又是总政歌舞团派下来的慰问团队,所有军人都对两人毕恭毕敬。
  而且宋知时看出来,她似乎有意在带自己,否则也不会留下贺敏芝只带自己一个人出来了。
  该救援队的负责人姓郑,是个营长,大伙儿都喊他郑队。
  郑队长看见两人非常高兴,一直问是否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乔雪宁都拒绝了。
  就像宋知时说的,目前这里啥都缺,人力是最缺的,她怎么好意思让人家解放军同志帮忙呢,这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可算是把你们给盼来了。”
  “郑队,现在灾区情况如何?”
  “如你们所见,现在气温状况倒也还算好,再过一个月天凉下来,要是还没有建好房子,这个冬天怕是很难挨啊。”
  宋知时拿出一个手绢,里面装着尹团长临走前递给他的捐款,因为怕被偷,他一直随身携带着。
  郑队长也没客气,虽然已经有全国各地和中央政府的经济支援,但对于建设一个新城市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他们确实啥啥都缺,所以直接便接过了。
  “你们什么时候开始表演?我带部下去捧场。辛苦了一个月,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
  “就今天晚上,我们在这里呆不久,还得去市区呢。”
  唐山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连轴转也得半个月的时间,所以时间很紧凑。
  “行,我找几个新兵跟你们一起吧,他们别的本事没有,唱军歌却是一流的。”
  军歌激昂,很容易振奋人心,乔雪宁答应了。
  回去的路上,宋知时忍不住问:“咱们这就表演?不准备准备?”
  乔雪宁道:“拖不得了,你不会为了没露脸不开心吧?”
  宋知时恳切地说:“怎么会,只要能为灾区人民出一份力就行了。”
  乔雪宁闻言微微一笑:“那就好,你安慰一下贺同志吧,我知道你们为了义演准备了很久,但现在条件有限,只能把你们的节目延后了。”
  两人回到驻扎点,一个简易的舞台已经被搭建起来了——不知道谁从废墟里扒拉出两张桌子,看着还算完整,就这样拼凑在了一起,下面摆两张长椅,正好形成一个阶梯状。
  不多时,其他几个文工团的人也到了。
  看着这片满目疮痍的大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家园重建中。
  几个领队一合计,立刻把晚上的节目清单罗列了出来。舞蹈节目全部删除,乐器演奏和歌曲、相声类节目通通安排上。
  宋知时报了一个手风琴演奏的节目,乔雪宁不自觉地多看了他一眼。
  夜幕降临,听说首都来了几支宣传队给灾区人民献温暖来了,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棚屋,向舞台那边走去。
  但更多的人还是躲在自己的小屋子里,他们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家园、亲人和朋友,以后还不知道何去何从。
  看着台下寥寥无几的观众,报幕员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下悲痛的心情开始主持节目。
  “伟大的北京我们为你歌唱,
  你是各族人民的心脏,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