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夫郎是个娇气包(古代架空)——岛里天下

时间:2023-12-22 09:01:26  作者:岛里天下
  如此下来,黄引生挑选的女婿自也不可能太差劲。
  同州一带盛产饱读诗书的文官和名扬天下的才学之士,规矩教条也比北域一带多得多。
  能在这一片村子里做上里正位置的,必定是当地家源悠长的大姓之户,若非如此,下难调动起乡里的农户,上没有什么墨水能耐与官府之人接洽。
  “爹来了。”
  正在灶屋里忙碌的妇人听到车轱辘的声音,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出来,看见人唤了一声。
  黄蔓菁在腰上的围襟上擦了擦手,迎上驴车前:“小桃子呢?”
  话音刚落,纪桃榆便从驴车里探出了个脑袋来:“娘。”
  黄蔓菁只瞧了桃榆一眼,眉头便立马夹了个紧:“怎的了?昨儿受寒了?”
  说话间手已经覆在了桃榆的额头上。
  “他在医馆里头,哪里还能寒着。”
  听到院子里的声音,屋里又出来个中年男子,纪桃榆的脸轮廓和他有些相似,是谁自不必言说了。
  “劳得岳丈还亲自送他回来一趟。”
  纪扬宗同黄引生招呼了一声,还未来得及上前看桃榆,眼含精光先看见了驴车后头体修身长,面目不善的霍戍。
  他几步过去,先客气同人致了个礼,接着偏头问黄引生:“这位是?”
  “是哥儿的救命恩人,蔓菁,去斟些茶来,请客人坐。”
  纪扬宗和黄蔓菁听到这话面色一凝,两人对视了一眼,旋即黄蔓菁先应承了黄引生的话,赶忙拉着桃榆去了灶屋一头。
  虽未知事情全貌,但听了黄引生这话,纪扬宗对霍戍愈发的客气了起来,连忙引着人进屋。
  霍戍没怎么开口,倒是黄引生大致的把事情经过同夫妻俩说了一遍。
  “也是怕你们着急,叫人传话终归是不大妥帖,这才今天把哥儿送回来。”
  黄蔓菁听得心惊肉跳:“好好的怎么就掉水里了,这孩子平素也不是那么毛躁的性子啊。”
  “我就不该让他去城里看榜的,秋闱放榜人多最是闹腾。”
  纪扬宗悔的拍大腿,哥儿身子弱,都不敢想落进水里怎么求生的。
  家里就这么个孩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简直是不叫他们夫妻俩活了。
  牢骚了两句,纪扬宗连忙从桌起身,他拉着黄蔓菁同霍戍深行了个礼:“多谢义士救了我儿,实乃是不知如何答谢才能感慰义士之举。”
  霍戍摆了摆手,还是那套顺手救了的说辞。
  纪扬宗见着霍戍说谈间,俨然不是个喜好口头圆滑之人,便没再说些冠冕堂皇的话,转头对媳妇道:
  “中午宰两只家禽,我早些把大牛叫回来帮着你,得好好招待霍义士才是。”
  霍戍虽觉得江南家常菜味道不错,却也没忘自己的要紧事,既已经来到了村子里,这顿饭什么时候吃都可以,但寻人能早一时有消息也了他一桩心愿。
  “此番前来村上并非要里正答谢,而是有事所托。”
  “敢问里正村中可有一个叫赵长岁的人,年岁在二十出头,今下他的家人在何处?”
 
 
第5章 
  纪扬宗闻言顿了顿,提着眉头把村里的人仔细的想了一圈,心中便有了结论。
  不过他并没有当即说出来,而是再看了霍戍一眼。
  他日日与人和田地打交道,自一眼看出霍戍并非什么平庸之辈。
  村子里确实有这号人,但作为一村之长,多少还得为自乡村民考虑,就怕霍戍是来寻麻烦的。
  “是有个叫长岁的,不过这年头同名同姓之人诸多,就是不知是不是义士寻的那位。”
  霍戍道:“他曾赴征参军,算来当已七八年。村子里徭役之人,应当会在里正手上过文谍。”
  纪扬宗见又问出了些话来,心里有了些数,试探道:“霍义士莫非与长岁是袍泽?”
  霍戍应了一声。
  “那是太好了!义士定然要寻的是溪上赵家的那个长岁,他一去七八年都没消息,眼见着北域战事平了,当初被征走的兵役都在陆续返乡,要么都在递信回来,这长岁一直没有动静,他家里人可急坏了,隔三差五就上这边来问有没有消息。”
  黄蔓菁高兴道:“霍义士可有长岁的消息?”
  霍戍眸心微敛:“他死了。”
  屋里顿时一下子陷入了死寂。
  “战场上刀剑无眼,一去这么些年都没有消息,想来也是……”
  纪扬宗摇着头长叹了口气:“可怜他娘日日盼着他回来。”
  霍戍早已经见惯了生死,且过了最伤怀的时候,他比屋里人都要镇静得多。
  “我与他曾数次一起上过战场,两年前他战死,临终前我曾答应过他若是能活到战事平歇,便来江南拜会他的父母。”
  黄蔓菁暗暗抹了抹眼角,道:“无论生死,有个交待也总是好的。我这就引义士前去长岁家里。”
  几人辗转就说要去赵家,黄引生要去收药材,便没随同,由着纪家夫妻俩带霍戍过去。
  “阿娘,要去哪儿?”
  纪桃榆端着一碟子糕点进堂屋时,发现桌前只余下几个空茶杯了,人都去了院子,看样子就是要出门。
  黄蔓菁道:“我们带霍义士去溪上赵家,你就别出门闲跑了。”
  桃榆闻言突突跑了过去,抬起眸子看向霍戍,试探着问道:“已经找到人了么?”
  霍戍扯着缰绳,偏头看到纪桃榆已经换下了厚实的斗篷和马甲,露出了一身合帖的秋衣。
  回到父母身边,秋色融融下,人也精神了些。
  他扫了一眼人手里还端着的碟子,是几块四四方方的桂花糕。
  看起来味道应当不错。
  “嗯。”
  “那不在这边吃饭了吗?”
  纪桃榆举高了一点手里的碟子:“我刚做好了桂花糕。”
  “不了。”
  话毕,霍戍便率先扯着马出了院子。
  纪桃榆愣了一下,纪爹和纪娘见着霍戍走远了,这才低声同哥儿道:
  “回屋里去,爹娘就晓得招呼,快些把身子养好才是。”
  纪桃榆闷闷应了一声:“噢。”
  看着爹娘和霍戍都依次出了门,他跑到围墙边上往外偷瞧了两眼,看着霍戍高立的身影愈行愈远。
  他心有感慨,萍水相逢却是救命之恩,也没来得及好生答谢,不晓得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碰到。
  “霍义士高大威武,相貌英俊,莫非舍不得他走?”
  纪桃榆闻言吓了一跳,连忙收回目光,偏头见着竟然是背着手的阿祖,松了口气:“小桃子自知失礼,阿祖可别打趣我了。”
  “这话是说给自家人听的,戏言。”
  黄引生拿了一块桂花糕丢进嘴里,甜而不腻的味道让人心情愉悦,他笑了起来:“你爹娘啊,把你的规矩教得太严了,谁家哥儿像你一样,事事总拿着尤二郎是读书人说事,一味的礼教圈着,活得太不自在了。”
  纪桃榆上前亲昵的挽住黄引生的胳膊:“到底是阿祖见识多,心胸宽广。”
  黄引生受用的点点头:“嗯,这回的桂花糕做得好,咱们回屋去再吃两块儿,等回去的时候给黄芪也捎一些。”
  纪桃榆笑眯眯道:“好。”
  糕点是甜的,赵家却是苦的。
  溪上赵家不过是处土草棚,又还年久失修,棚顶都有些杂乱生草了。
  才见纪家的敞大,相形见绌,看着实在寒酸。
  沿溪的秋风吹过来经行此处也萧瑟了不少。
  “里正怎么来了!”
  霍戍打量间,有个老妇人听到动静从屋里走了出来,眼见是来者,心里不免咯噔了一声,却也还是连忙招呼。
  “里正黄娘子快屋里坐。”
  “可是为秋收赋税的事情?劳里正来回跑,我这头已经在想法子了,还望里正再缓些日子。”
  赵母恭敬开门迎夫妻俩进门间,发现后头竟多出来了一张脸生的面孔。
  乍然见着如此高武凶悍的人,她心下悸悸,小心甚至有些讨好的看向黄引生夫妻俩。
  心中怕是今年州府户房派下来的催税官差。
  “此番不是为赋税的事情所来,娘子家的情况我们都是晓得的,哪回不是尽量宽泛着赋税的时间去。”
  黄蔓菁连忙先宽了一通赵母的心。
  这赵家实来也是苦命,早年间赵父走街串巷为货郎时,遇了恶霸被打断了腿,家里一下子没了进项反得花钱养病。
  家中穷苦,一应赵母给支撑着,眼看儿子大了能分担些家事,然松快些的日子未过两日,北域战火愈演愈烈,朝廷加大了兵役征收,赵家未有银两给儿子捐徭役,只能随军上前线。
  不想这一去就再没了消息,前两年赵父也走了,儿子又没消息,独只赵母一个人日日伤心,又还得艰难过日子。
  四十出头的人熬得跟五十余的老婆子一般,头巾包着的头发都已经花白了,叫人瞧了都忍不得叹息一场。
  黄蔓菁扶着赵母:“元娘子莫怕,这是长岁的袍泽,特地千里迢迢从北方过来拜会你的。”
  她小心说了来意,同赵母介绍了霍戍。
  虽是未曾提及赵长岁如何,听闻霍戍的身份,赵母眼睛里便已经包了眶泪水。
  不等霍戍开口,她直言:“长岁是不是没了?”
  霍戍眉头紧锁,赵母比他想象中要衰老不少,叫他开不了口说长岁已经战死。
  他转从自己的包袱里取出了一副护膝,同赵母递了过去。
  赵母迟疑着接过护膝,手掌心从膝面上抚摸过,密密的针线缝的扎实。
  她旋即便激动了起来:“是长岁的,是长岁的!”
  护膝边角上翘了起来,俨然是长穿而发旧了。
  “这还是长岁动身入军前我给他做的,想着边寒苦地天气冷,怕他膝盖冻着老了留下毛病。”
  赵母眼角含着笑,声音却已经哽咽了。
  霍戍紧抿着唇,昔年他在军中时,赵长岁同他说了一番与此一模一样的话来。
  “刘娘子,节哀。”
  纪扬宗长叹了口气,他管着村里的大小事,自晓得赵家的不易。
  同州城里消息灵通,六月里便听闻北域的战事停了,虽是战火不曾直接烧到南边来,但天下太平,百姓方才安定,得此消息也是高兴一场。
  眼见这些时月不断有士兵回乡,他也留意着,盼着村里前去服兵役的人回乡,好叫一家子团聚。
  只是去得多,终归回得少。
  旁人听到这般消息尚且唏嘘一场,又何况是生身父母。
  “是啊,凡是身子要紧,刘娘子可别伤心坏了。”
  “我撑得住,其实他那么久没消息,我心里早就有了些数,这两年,总是梦见他回来。”
  赵母含着泪同纪扬宗夫妻鞠了一躬:“多谢里正与黄娘子费心家里的事,秋里事务杂多,便不耽搁里正忙碌,我且同长岁的袍泽说说话儿。”
  黄蔓菁与纪扬宗对视了一眼,如此也好,随后便劝慰了赵母几句,方才告辞离去。
  人走后,霍戍被赵母请进了屋里。
  “长岁去了这么些年,怎的也不捎封信儿回来,虽我是不识字,却也能劳烦村里的先生读上一读啊。”
  赵母给霍戍倒了一碗茶,那对护膝还紧抱在怀里不肯放下。
  “写过,还捎过东西。”
  霍戍道:“只是军中不可随意寄送信件,能送家书的机会少。怕是南北路远,也所托非人,信使未能把信带到。”
  赵母忍不住抹眼睛:“他当是吃了不少苦头的。”
  虽自己这些年也过得苦累,可想着儿子在沙场上还是一阵心疼。
  她看着高大威猛的霍戍,试图看出些自己儿子的影子来,只可惜两人相差悬殊,实在是从面前生有一张凶相的人身上看不出一丝自己爱笑的儿子。
  但霍戍肯千里迢迢来送信物带话,说明两人情义是极好的,虽是再见不得儿子,可能见到这些年在沙场上与之有关的人,心中也是倍感安慰。
  “北关那样的地方,也不晓得长岁这些年是如何过来的。”
  军中怎能不吃苦,不光是训练劳累,若是受徭役所征,便可知是家贫无所依仗的人家,被军中人欺压是常态,上阵也是举刀跑在最前线的一批。
  霍戍见赵母横生白发,若是大哭一场他或许还好过一些,然则见其眼里含泪,却未曾痛哭,反而更叫人揪心。
  纵然这些年在军中已经养成了三缄其口,沉默寡言的性子,想起昔年和赵长岁在军中的情义,他还是多说了几句,想借此宽慰赵母。
  “我与长岁是同批入的北域军营。”
  十年前,霍戍方才年满十五,他生于北域的一个小村庄,家里亦是清寒。
  北域地势宽广,可惜黄沙漫天,物资贫乏,常年饱受边戎侵犯和战事之苦。
  北域一带乡县的兵役猛于虎,成年男子几乎都埋在了军中。
  一年几波征兵,霍戍长到这番年岁,父母俱丧,再躲不过兵役,遂入了军营。
  这年,南方也征兵入北域,霍戍和赵长岁恰好分到了一个将领手下。
  两人皆然新兵,年岁也不大,屡受老兵欺压,食不果腹受罚挨打是常态。
  这般凶恶环境下,两人结识互助,争得一碗饭一同吃,收拾仗势欺人的老兵一个罩头一个拎棒子。
  如此熬过了两年,边戎打到边关来,两人上了前线。
  从血溅衣袍心惊发抖,到杀人不过头点地。
  两人从最低级受人欺辱的新兵混成了有一帮兄弟的老兵,后又做了小队头子,搓磨坎坷着做上了百户……
  霍戍话少,军营夜下无眠的时候,总是会听赵长岁说许多江南的吃,江南的喝,江南的美人云云……
  两人曾约定,等战事结束了,就一道来江南。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