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私底下不对付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找事儿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场合。
难怪冯国用隔三差五就写信问这小子的情况,不跟在身边还真不放心。
李善长悠哉悠哉看着底下闹腾,回到朱大帅旁边继续乐呵,“大帅,你看弟兄们多热闹。”
朱元璋:……
老李这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见长。
这么一群人凑到一起,要不是有他在前面坐镇,要不了三句话就得变成群殴现场。
李善长之前怎么说来着,将领们之间相处的非常好,就算有点摩擦也能调解,他有事儿没事儿就去军营中转悠,绝对不会让将领之间产生大矛盾。
一个个的说的比唱的好听,就不能来点实在的?
他老朱不喜欢耍心眼,有矛盾的话打一架说开万事大吉,别在哪儿憋着坏水儿玩阴谋诡计,他们都是泥腿子出身,走到这一步最初只是为了能吃饱饭,别地盘还没打下来先学了一身的坏毛病。
蒙古人的教训就在眼前,看看内斗是什么下场,看看玩阴谋诡计最后会便宜谁。
哦,元廷内斗那些事情神仙只告诉他们一家,眼前这些都没机会见识。
没关系,他来转述也一样。
朱大帅看见底下吵吵嚷嚷的就心烦,他好歹也是个大帅,镇场子的本事还是有的,前面桌子一拍,底下你挤兑我我挤兑你的场面瞬间消停。
今时不同往日,他们家大帅刚刚加入红巾军的时候和他们称兄道弟,现在已经不是能称兄道弟的时候,聚在一起得讲究上下尊卑,不然容易落人口实。
入伙早的文人将领在正经场合能正经起来,入伙晚的文人将领不用在正经场合也得正经,他们和大帅之间没有旧交情,万一出点岔子连求情都找不到理由。
这不,朱大帅一发火,下面一群人瞬间变成鹌鹑。
“怎么?不吵吵了?知道怕了?”朱元璋黑着脸站在主位上,看谁都觉得不顺眼,“咱现在的处境你们不是不知道,就跟那走在冰上的人似的,稍不留心就得掉坑里,你们还有心思吵吵?打胜仗打飘了是吧?”
李善长低着脑袋,忍了又忍才没当众纠正他应该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朱大帅忙着生气没注意老李的表情,继续拍着桌子训话,“前两天神仙又来了一趟,你们知道这次说的是什么吗?说的是蒙古人的朝廷是怎么乱成现在这样的!你们以为当上皇帝就万事大吉了吗?早呢!”
整个议事厅除了朱大帅的声音再没有半点动静,底下人绷紧身子站在原地,愣是听他们家大帅把元朝的皇帝讲过来一个遍儿,从开国的世祖忽必烈到现在皇位上坐着的那位皇帝,洋洋洒洒口若悬河,十一个皇帝愣是一个都没落下。
不是,这些事情他们大帅是从哪儿知道的?难道神仙真的特意去找他了?
这下连李善长都震惊了,他自认学识还算可以,可是连有些事情他都没听说过,可见神仙给他们大帅开小灶开到何种程度。
这就是天命之子的待遇吗?
李善长本来只兴奋他有从龙之功,这时候忽然打了个激灵,一瞬间后背的冷汗都下来了。
从龙之功,那得有“龙”才行,而从古至今能当上皇帝的都不是简单人,尤其是开国皇帝,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杀伐果断的主儿,他竟然还一直嘚瑟那虚无缥缈的从龙之功,真是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要是到他们大帅当上皇帝才醒悟过来,他怕是没命要这个从龙之功。
别人不知道他们家大帅的为人,他从渡江之前就一直跟着大帅,他还能不清楚?
老李深吸一口气,睁开眼睛再看看议事厅里的同僚,心道今天议事结束之后还得找他们说道说道。
升官加爵是好事,可现在乾坤未定,千万不要好事变坏事。
院子外面戒备森严,朱大帅的声音直到两刻钟之后才消下去,原因无他,茶壶里的水被他给喝完了。
沐英见状赶紧换个装满水的水壶送过去,送完之后立刻躲到朱文正和朱文忠身后,擦擦额头上的冷汗一句话也不敢说。
他弟说的不错,老爹现在的确是阴晴不定,能不往前凑最好不要往前凑。
朱文忠不着痕迹的背手竖起大拇指,不容易,这种情况下还有胆子上前换水壶,壮士好胆量。
沐英有苦难言,别竖了别竖了,他就是打杂打习惯了,看见活儿之后脑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手就先动了,和胆量没有半点关系。
朱大帅那边又灌了一杯茶,这次喝完没有再中气十足的说哪个皇帝怎样怎样,而是有结束的意思,“你们自己琢磨琢磨,皇帝是那么好当的吗?”
在场所有人集体摇头,“不好当。”
不好当不好当,以后谁说皇帝好当他们就跟谁急。
朱元璋缓口气,让人将他隔壁屋的大幅地图抬进来,拿着小棍儿给他们讲如今的局势。
之前打仗只是为了站稳脚跟,现在脚跟已经能站稳,再打就不能像以前那样想一出是一出。
如果他们真的是最后的赢家,现在打仗的时候就得注意怎么才能损失最小。
蒙古人不把中原当家,看到好东西就知道糟蹋,硬生生把中原沃野千里都变成杳无人烟的荒地,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汉人,绝对不能和蒙古人那样胡来。
丧天良的事情干多了容易遭天谴,这不,蒙古皇帝多英年早逝就是报应。
长江以北有刘福通刘太保在,他们现在名义上还在刘太保手底下做事,不能把人得罪太狠,只看长江南边,朝廷是一定要打的,张士诚要拉拢,方国珍能拉拢尽量拉拢,徐寿辉那边有点难办,具体怎么办还得大家商量着来。
他们的兵马不算最多,粮食不算最富庶,地盘不算最大,要不是神仙说他们是最后的赢家,他自己都不敢想那么长远。
诸位就看现在这事儿该怎么办吧。
朱大帅把问题抛出去,他自己舒服了,接问题的人的表情都是一言难尽。
什么要不是神仙说他们是最后的赢家他自己都不敢想那么长远?大帅想的还少吗?
都是自己人,说话就别那么藏着掖着了,他们的嘴巴很严实,不会在外面瞎说。
帅府的大幅舆图只有在非常重要的时候才会拿出来,朱大帅平时宝贝的很,他自己都不舍得多用,这可是他们根据神仙透露出来的消息画出来的舆图,多看一眼都怕折寿。
在场的谋士武将知道他们家大帅是未来的开国皇帝后都激动的不要不要的,现在把形势摆出来全都蔫儿了。
原因无他,只看现在的局面,他们的赢面的确不大。
放开了打都没什么赢面,还得顾忌着不给民间造成太大损失就更没法打了,大帅可真会给他们出难题。
神仙也真是的,晚些和他们说这个好消息不久得了,等他们真的打下江山再知道这个消息,中间怎么打还不是看他们的心情,现在可好,反而患得患失不知道要怎么打。
就在此时,熟悉的金光和熟悉的光幕再次出现。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亲爱的up青青陌上桑,今天我们来唠唠元末版三国,看看罗大手子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到底从身边找了多少素材。】
朱亮祖:!!!
娘嘞,合着冯胜他们刚才没在编瞎话!
徐达见怪不怪,“久违的神迹,那么多天没见还挺想得慌。”
朱大帅皱起眉头,“什么久违,分明前两天才来过,这次怎么这么快又来了?老李,你知道神仙说的《三国演义》是什么吗?”
李善长实诚的摇摇头,“禀大帅,在下只读过《三国志》,这《三国演义》却是不曾听说过。”
第77章
“神迹”来的时候从来不打招呼, 来的早不如来得巧,这次露面正好给那几个将信将疑的属下定定心神。
朱大帅对这种场面已经见怪不怪,这次甚至没有戒严。
事已至此, 戒不戒严已经没有区别, 或许他们这儿有神仙的消息泄露出去才是最好的。
天下百姓那么多, 有几个不畏惧鬼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 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 一统天下, 后来光武中兴, 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咳咳,回归正题,咱们今天的重头戏是元末版三国。话说元末乱世四海鼎沸,风云动荡八方动荡,天下英雄应时而起。不过在介绍南边的三足鼎立之前, 北边的情况也得顺带着说一下。】
【至正十七年,以韩宋政权刘福通刘太保为总指挥的红巾军北伐项目正式开启,虽然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但是红巾军杀入草原火烧上都的壮举还是震惊了整个朝廷, 元廷威严扫地,脸面掉在地上捡都捡不起来。】
【前面已经提到过, 蒙古人的统治非常松散,后头老朱也说过“元以宽失天下”,意思就是元朝的统治者对他们自己人的管理非常非常非常宽松,松散到什么程度呢,那边上都刚被红巾军一把火烧了,这边大都就乱了起来,大都留守司的长官带头谋划兵变,可惜兵变还没开始事情就泄露了出去,由此可见当时的情况有多乱。】
【中原起义不断,草原人心惶惶,上都被烧了个干净,竟然连皇帝所在的大都都有军官要造反。】
【两都巡幸制在上都被烧的那一刻宣布终结,朝廷只剩下大都一个落脚点,他们这时候估计也反应过来漠北的宗王可能会趁机生乱,于是立刻调集大量军队驻守大同路把北方通往内地的大门给堵上。】
【山西大同,也就是当时的大同路,乃是元朝的陪都西京,有“北方锁钥”之称,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大同之于大都有着重要的屏藩意义,所以金灭辽,元灭金都是先攻下大同,只有攻下大同才有了进攻大都的可能。】
【朝廷派重兵驻守大同路还不算,同时还在大都的十二个城门外都重修了瓮城和吊桥,没想到啊没想到,蒙古人竟然也有防范北方草原南侵的一天。】
【有道是:天子有道,守在四夷。意思就是皇帝当的好的话四方各族都为他守卫疆土,你这不说四方各族都来守疆土也就算了,在自己家大门口修瓮城造吊桥是什么道理?你不亡国谁亡国?】
讲红巾军北伐的那期视频落在朱大帅的书房里,除了朱大帅沐小青听众只有一个李善长,他们当时听的时候红巾军北伐还没有开始,即便之后老李和身边人透露了不少消息,他们知道的也非常有限。
这会儿听到神仙亲口说大都被焚毁,在场的人全都震惊到无以复加,“红巾军把上都给烧了?!”
厉害啊!
什么北伐以失败告终?都把上都给烧了能叫失败吗?
不是所有的北伐都得登基称帝才算成功,登基称帝这种重量级的大事儿得留给他们家大帅,刘福通的军队能火烧上都绝对是妥妥的大成功!
他们打官兵的时候觉得官兵比起义军好打原来不是错觉,各地官兵和大都朝廷一脉相承,瞧瞧都把他们给吓成什么样了。
在大都城外面重修瓮城和吊桥,怂死他们算了。
【红巾军北伐这几年是各地军阀做大做强的关键几年,南方的情况放到后面,现在先来说北方。北方军阀中最最重要的是这么两位,一位是咱们的老熟人察罕帖木儿,另一位是新人孛罗帖木儿。】
【元廷调遣重兵镇守大同,调的就是这位孛罗帖木儿。】
【蒙古人的名字有点拗口,说来说去全是帖木儿,所以咱后面给他们换个称呼,察罕帖木儿就叫他的汉名李察罕,孛罗帖木儿就给他取个诨名大菠萝,瞧这听着多亲切。】
沐大青做视频的时候完全没想过他的视频能跨越时空放到正主跟前,后世的人听着“菠萝”亲切,元末明初的人可不觉得这名字有多亲切。
菠萝在明朝才传入中国,对在场这些观众来说,“菠萝”两个字和“孛罗帖木儿”五个字听上去一样拗口,只是字数少了点而已。
【李察罕的威名大家都清楚,乃是元朝末年朝廷那边的“擎天二木”之一,咱大菠萝也不差,放到元末也能称得上一句蒙古小战神。】
【大菠萝的父亲是之前跟李察罕一起镇压红巾军的答失八都鲁,他们家的身家背景比李察罕高很多,简单点理解就是大菠萝是世家大族出身,而李察罕家只是小地主,这俩就不是一个阶级的。】
【上一期咱们讲过元朝的两都之战,大都方面胜利之后,陕西、四川、云南的上都朝廷支持者依旧在锲而不舍的给大都朝廷找麻烦,后续战事又打了一年多才算彻底消停,大菠萝的爷爷叫囊加台就是这锲而不舍给大都找麻烦的硬骨头之一。】
【史料记载,囊加台时任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兼宣政院使,不受大都朝命,四川省平章政事觉得不听朝廷的命令有点不好,囊加台二话不说就把他干掉了。两都之战打起来的时候,囊加台自称镇西王,烧绝栈道举兵围攻大都。后来上都朝廷失败,大都朝廷的文宗图帖睦尔帝位稳固,他身边的人想劝他休兵认罪,只接被他以妖言惑众为由打了一百七十军棍,当然最后也没服软。】
【因为囊加台的头铁,所以他们一家在元文宗手上没有落到好处,不过他们好歹是在西南地区经营多年的蒙古勋贵,文宗想收拾他们也不能跟收拾大都那些没权没势小权贵一样,即便一通铁拳砸下来把囊加台给处死,明面上还抄没了他的家产,但是他们家在西南的势力依旧被他的儿子答失八都鲁完完整整的继承了下来。】
【答失八都鲁最初凭家世承袭万户镇守罗罗宣慰司,囊加台死后出镇云南,升大理宣慰司都元帅。至正十一年红巾军大起义爆发,答失八都鲁进任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带着云南和四川的军队到中原镇压红巾军,从此开始他和红巾军的不解之缘。】
【答失八都鲁的兵镇压红巾军非常给力,至正十一年镇压荆襄红巾军、至正十二年平襄阳、至正十三年进右丞,平定荆门,攻峡州、至正十四年升平章政事,兼知行枢密院事,总荆襄诸军,出兵援汝宁、至正十五年迁河南行省平章,统诸王藩将兵马镇压韩宋红巾军、至正十六年,进行省左丞相,兼知行枢密院事,守御汴梁。一边打仗一边升官,芝麻开花节节高,形势一片大好。】
【按理说他们家有造反的前例,答失八都鲁升官不应该升的那么快,不过他的官位就是这么一路横冲直撞到了中枢。倒不是朝廷不计前嫌,而是为了牵制兵多将广的李察罕,防止李察罕一家独大。】
63/91 首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