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们提起笔,台下就有很多人拿出手机拍照。
他们运笔如行云流水一般,几乎同步写完,放下毛笔,缓缓降落到地面。
程青羽和老校长相视一笑,随后对台下微微弯腰致谢。
他们今天这身衣服的颜色其实很有讲究。
红色似火,代表年轻一代,风华正茂。
黑色威严,突显年长一代,沉稳内敛。
程青羽今天化了妆,长发扎成高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穿着一身长衫站在台上,意气风发中有着说不出的洒脱帅气,和她平时给人的感觉不太一样,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
她和满头银发的老校长站在一起,展现出两代人不同的精神面貌,也意味着新老交替,这就是传承。
程青羽往台下看了一眼,刚好看到班上同学冲她挥手,对他们淡淡一笑。
台下的女生们发出的声浪瞬间盖过男生。
沈白君坐在最后一排的椅子上,目光怔怔地望着舞台上的小丫头,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她非常后悔,后悔刚才没把车上的智能手机带过来。
因为,她想把毛毛拍下来。
看着看着,她感觉自己心底有什么正在破土,蠢蠢欲动,怎么也压制不住。
程青羽收回视线,转过身面向老校长而站,弯腰向他行弟子礼,老校长还以一礼,随后两人来到放有书法的桌子前,一前一后从口袋里取出印章。
他们分别在落款位置盖上自己的印章。
应老校长的要求,程青羽今天带的是另一枚印章。
当大屏幕上放大显示“北冥”两个字时,不知道是谁先发出一声尖叫,随后欢呼声此起彼伏。
程青羽早就知道自己会马甲不保,所以并不意外,她淡定的收好印章,和老校长一起走下舞台。
这个开场节目太过精彩,他们已经离开舞台,掌声仍旧经久不息。
这时主持人走上舞台,介绍说:“刚才的几幅书法,以后将在学校图书馆展出,展览结束由校史馆收藏。”
接下来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
程青羽换回自己的衣服,坐到同学身边,和他们一起观看表演。
她并不知道沈白君也在。
文学院准备的节目是诗歌朗颂《少年中国说》,李丽丽和陈玲也有参加。
台下的人自发起立,跟着他们一起重温经典,场面相当震撼。
接下来的节目,沈白君没心思观看,目光始终落在程青羽身上。
她打算等节目结束就去找毛毛。
小丫头已经一个多月没给她打过电话。
其实这段时间,她无数次想起毛毛,而且,频率越来越高。
之前她没深想过原因,因为过去的这么多年,她经常牵挂毛毛,已经形成一种习惯。
就像那天她对吴迪所说的那样,毛毛是她在无能为力的年纪,所遇到的想关心的人,这种羁绊甚至超越亲情。
尤其是见证当年那场葬礼之后,似乎在自己心里留下一道执念,想竭尽所能对她好,只要能哄她高兴。
可就在刚才的某个瞬间,沈白君突然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或许,这就是吴迪所说的喜欢吧?
网上说,喜欢是:在人群中,你的目光总是被她吸引,只要有她在的地方,你的视线就无法离开。
弄明白之后,沈白君的心情很矛盾,既有喜悦,也有彷徨。
因为,她知道这条路有多难走。
何况,还不确定毛毛的想法。
不过,沈白君并没纠结太久,打算待会当面问毛毛。
然而,她临时接到一个电话,不得不提前离开学校。
第57章 她们在为同一件事努力
沈白君挂掉电话,从椅子上站起来,往程青羽那边看。
毛毛坐的位置离舞台很近,不方便过去找人。
沈白君拿着手机匆忙往外走,来到安静的地方,给她打电话,结果打了几次都没人接。
时间比较紧张,她还急着回家收拾行李,医馆那边也需要做好安排,只得先行离开学校。
体育馆里比较吵,程青羽根本没听到手机铃声,直到中午十一点多,才发现有三个未接电话。
看到全是沈姐姐打来的,她愣住几秒,立刻往外跑,给沈姐姐回电话。
沈白君此时已经坐在前往机场的大巴车上,按下接听键,压低声音道:“青羽,我要离开申城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不方便电话联系你。”
程青羽一听就慌了,声音里带着哭腔:“姐姐,你要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
听到她闷闷的声音,沈白君心都要碎了,微微叹了口气,哄道:“乖,别哭。”
“我有项重要的实验要参与,课题涉及保密,目的地不能对你讲,归期也暂时未定。”
程青羽没说话,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
沈白君往窗外看了一眼,发现已经来到停车场,只得加快语速:“青羽,我已经和爷爷打过招呼,他会根据你身体情况调整药方,你一定要坚持服药。”
说到这里,她语气变得更加温柔:“青羽,我很想你。”
“等我回来,好么。”
程青羽含着眼泪嗯了一声,嘱咐道:“姐姐,你在外要多注意安全,我等你回来。”
车上的人已经收拾行李下车,负责人开始收缴手机,沈白君从座位上站起来,匆忙道别:“青羽,再见。”
程青羽听到那头传来的嘟嘟声,泪水一串一串滑落。
她感觉自己的心像缺失了一块,空洞又难受。
以前虽然不能见面,至少知道沈姐姐就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现在她连对方去了哪里都不知道。
一切都是那么虚无缥缈。
---
校庆结束,程青羽在申大的知名度更高,提起她名字,大家都会说:校庆上写书法的那个小美女。
当然,也有人称呼她,北冥大大。
经常有别的学院的同学跑来文学院打听她,不过,没对程青羽产生影响,她除了上课,很少出现在校园里。
吴晶晶自从那次事件后,收敛许多,和程青羽她们基本没有交集。
上课时班上这么多人,要想避开很容易。
在一次又一次的舞台上看到不一样的程青羽,也看到对方身上越来越多的光环。吴晶晶输得心服口服,不再嫉妒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感情。
有好几次上课,她特意挑选程青羽后面的位置,忍不住想关注她,会因为她开心而开心。
大一的暑假,宋砚来到程家大院小住,她们师徒俩一起作画、抄书,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
抄书之余,程青羽整理爷爷留下的笔记,改编成小说,在网上连载。
放暑假前,她去过一趟沈氏医馆,沈爷爷让她再吃半年,药方也调整过。
每次煎药,她都会情不自禁想起沈白君,想知道沈姐姐在哪里,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沈白君仿佛从她的世界里消失一样。
而她对沈姐姐的思念与日俱增,她从没这么疯狂思念过一个人。
有时她会拿出手机,看看在迪士尼拍的照片,有时会拿起画笔,到暑假结束,她已经积攒下厚厚一沓画稿,画中人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沈白君。
大二新学期,发生一件大事,据说关于婚姻平权有了最新提案,而且这次很有可能会通过。
网上相关讨论铺天盖地,不少网友发帖声援,支持平权。
程青羽也在默默关注事态发展。
申城是个多元化的国际大都市,随处都能听到相关讨论,有人拉横幅、发传单,向路人宣传新婚法的意义。
大部分人都觉得与自己无关,他们选择沉默。
而大一的学弟和学妹们非常积极,已经有社团组织宣传活动。
他们打印很多普及资料,在校园里摆上桌子进行平权宣传。
看到他们被人拒绝仍保持着热情洋溢的样子,程青羽深受感动,到了大二的下学期,她也加入社团,和一群同学抱着宣传资料走上街头。
现在她身高已经达到一米六二,没人再把她误认成小孩,成为名副其实的学姐。
其实婚姻关系,在当今社会,已经没那么重要,但能不能结婚,和愿不愿意结婚,是两码事,这项权力我可以不用,但必须要有。
大家想得到的,是平等对待而已。
上街宣传之前,程青羽和同学们做足了功课,也做好挨骂的思想准备。
因为认知程度不同,有些人表示理解,但也有人表现出抗拒,甚至对他们破口大骂,指责他们不好好学习,参与这种败坏社会风气的活动。
通过调查比例来看,程青羽觉得大众认可度远超预期,甚至觉得这次新提案很有可能会通过。
所以,在接下来的宣传中,他们更加卖力。
如果真的成功了,他们将见证一个崭新时代,一个所有人都能光明正大拥抱自己所爱之人的时代,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眼下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当然,做这些事,并不影响她正常学习。
有的人把大学当成养老院,殊不知大学四年才是人生最大的分水岭,聪明的人早就将一切规划好。
程青羽已经把能考的证,全部考到手,上学期顺利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同时她还在看教师资格证的书,到大三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了,这样的话,大四一毕业就可以去学校应聘当老师。
连工作的学校她都选好,她计划到桃源一中应聘,那里离家比较近,开车三十分钟左右,参加工作后,可以每天回家住。
申城的平权持援活动轰轰烈烈,连媒体都闻风而来,他们跟踪报道这些学生们走上街头为平权持援的进展。
到了暑假,各大城市的学生纷纷响应加入进来,影响面也越来越广。
位于京城郊外的一座实验室,沈白君和同事们正在通过电视,观看时事新闻。
他们已经在这里待了一年多,正在为攻克一项重大课题而努力,为了保密,他们所有人都签定保密协议。
在实验结束之前,他们不能和外界联系,唯一能了解外界的只有这台电视机。
看到程青羽的身影在新闻画面中一闪而过,沈白君非常意外,除了思念,其实还有感动和自豪。
因为,她们正在为同一件事努力。
她特别想听到毛毛的声音,小丫头好像长高了很多。
在电视前坐了一会,沈白君抛开杂念,重新回到实验室。
只有实验成功,才能回去见她。
他们的研究刚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经进入最后试验阶段,顺利的话,明年就能回家。
届时这一成果公布出去,或许将改写生育史。
沈白君早在研一阶段就跟着导师接触过这个课题,当时是出于专业需要,这次愿意无偿参与进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以后能和毛毛光明正大在一起。
第58章 蜕变
程青羽大三的下学期,新闻重点报道一件事,那就是,申大和京大等几所学院合作的科研项目取得重大成功。
据说这个项目已经秘密进行多年,这次更是汇聚了所有顶尖学府的力量,共同攻坚。
这一成功,意味着XX与XX之间可以实现自然孕育,而XY与XY则可以通过实验室人造子宫的方式生育自己的孩子。
在科研成果公布出来前,他们已经进行大量的志愿者试验,并全部取得成功。
当然,这项成果在相关立法公布之前,不对民众开放。
但这相当于一个风向标,有了这项研究成果,而且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公布出来,无疑是对外界释放一个信号,新婚法有了通过的基础。
程青羽在一篇新闻报道中看到了沈白君,那是一张合影,很多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围坐在一起庆祝。
沈白君坐在最不显眼的角落,但程青羽第一眼就看到了她。
这时,她才知道沈姐姐是去参加这么了不起的科研项目。
除了激动,还有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同时也有一种陌生的情愫在她心中疯狂滋长。
她立刻打电话给蒋阿姨,可惜还是联系不上沈姐姐。
她已经好久没去过沈氏医馆,调理身体的药,年初时已经停止,沈爷爷给她诊完脉,说不用再服药。
吃完晚饭,程青羽再次来到画室。
每次她想念沈姐姐,都是用画笔寄托思念。
看到桌子上这么厚厚一叠的画像,她才知道自己有多想念沈姐姐。
没等到沈白君回来,程青羽也离开了申城。
明年就是建国七十周年,宋砚所在的美术家协会接到一项任务,上面要求他们创作一幅国画,作为庆典献礼。
为此,美协成立了组委会,宋砚担任组长,他们第一项工作就是选拔参与创作的画家。
宋砚为程青羽争取到一个初选名额。所以,她当即前往京城参加选拔,一路过关斩将,成功通过组委会考核,正式成为创作组的一员。
程青羽是整个创作组中年龄最小的画家,以后将和师父合作完成山水部分的创作。
而蒋谨瑜擅长画建筑,她也成功入选。
除了她们,创作团队中还有很多著名老艺术家,大家各有专攻。
组委会最终决定将画家们分成两组,一组在南方,另一组在京城,两组同步创作。
等全部完成,统一运到京城进行后期处理。
南方组创作地点选定在程青羽家里,一是她家的院子大,能容纳下众人食宿。二是乡村比较僻静,有利于创作,而且,保密工作也好进行。
程青羽的画室足够大,风景又好,各方面条件都符合。
南方组由宋砚负责,北方组则由美协的副会长负责。
大家签完保密协议,纷纷进组报到。
程青羽拿着红头文件回学校请假。
这份文件上没说具体因为什么事,而范校长看后直接给她批假,还安排教授们录下课程交给程青羽,让她安心做自己的事。
请完假,程青羽开车去接蒋谨瑜。
宋砚聘请程青羽的四婶和五婶负责烧三餐,五叔负责采购,另外还请了五婶的娘家侄女来负责整理房间。
五婶的侄女以前在城里酒店上班,刚回来还没找到工作,宋砚给的工资比较高,她刚好暂时过渡一下。
30/108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