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免得以后说什么“听闻丹药有毒,但谁也没真见过,或许是误传呢”,然后非要去服用仙丹。
  剩下这么几个炼丹的,大秦还是供得起的。只要能叫子孙得到警醒,一切都值得。
  齐王宫里的消息封锁得十分严密,好些远在其他地区的方士并未得到传信。他们依然在受召前来临淄,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
  然后来一个落网一个,大约用不了多久,大秦境内的修仙骗子就能变成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秋意渐浓,太子换上了更厚实的衣裳。
  将闾取笑大兄裹得像是冬天来了,结果一扭头看见快五个月大的小侄子裹得比他大兄还厚实。
  因为人小身量短,瞧着有点像个球。
  将闾没养过孩子不懂这些,便问:
  “需要穿这么多吗?他会不会热?”
  公子高把儿子往他怀里一塞:
  “不知道,你嫂子给他裹的。奶娘也没阻止,大约是不要紧吧。”
  奶娘连忙解释道,今日风大,才多穿了些。如今进了殿内,可以脱去一件外袍了。
  小崽子如今很不喜欢被襁褓裹着,一裹就要哭闹。不得已,只能多给他做一些小衣服,像模像样地穿起来。
  外袍去了之后,胖崽就变成了苗条崽,扶苏又成了裹得最厚的那个。
  为了避免继续被弟弟嘲笑,他主动岔开话题,问道:
  “他可会爬了?”
  虽然扶苏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爹了,上辈子孩子还更多。但众所周知,扶苏是个不合格的爹。
  而且他上一世自从中毒后身体就很不好了,哪有余力再生孩子。重生后的三个孩子是现成的,他也没怎么关注过,算起来扶苏已经有二三十年没照顾过小婴儿了。
  连将闾都知道:
  “大兄,小孩子要八个月才会爬!”
  扶苏疑惑地反问: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莫非是看高弟有妻有子羡慕了,也想早日成婚?”
  年轻单身大小伙儿谁没事去关注这个。
  将闾像被踩了尾巴一样跳起来:
  “大兄你不要胡说!我只是见小侄子可爱,这才多问了几句!”
  说着还警惕地左右看了看,确认父亲是否在殿内。要是被父亲听去了,又催他成婚可如何是好?
  他觉得如今这般自由自在挺好的,成婚后离京出行都不方便。二兄便是如此,出门还得顾着妻儿,他看着就累。
  扶苏斜睨着弟弟没有说话。
  秦王政听见动静从偏殿缓步走出来:
  “将闾想生儿子了?”
  将闾:我就知道!
  给父亲听见了保管没有好事。
  将闾费劲唇舌向父亲解释他真的很享受单身生活,绝对没有想娶妻生子的打算。哪怕他看小侄子可爱,也只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讨喜。
  将闾振振有词:
  “自己生的那不就是讨债鬼?有二兄家的孩子给我玩,我不用现在就生。”
  秦王政深以为然地点头:
  “你确实从小就是个讨债鬼。”
  将闾到嘴边的话戛然而止。
  扶苏借着低头看书的动作掩饰笑意。
  蠢弟弟完全不知道父亲已经变了,从以前的高岭之花变成了现在的坏心眼。上回试图和使者缭开玩笑结果翻了车,这次在将闾身上找补了回来。
  方才那两句话,没有一句不是故意的。明知道将闾怕什么,就特意说什么,然后坐看对方抓耳挠腮地解释。
  偏偏将闾到现在还没反应过来父亲在戏弄自己,听到了父亲的感慨,就有点小情绪了。
  他哼哼一声:
  “我怎么就是讨债鬼了?我只是稍微调皮了一点点,总比底下那些弟弟妹妹强。”
  现在的小孩是一代比一代更熊,连他都被弟妹们闹得头疼。将闾自认为自己还是比弟妹们乖巧的,父亲不能这么说他。
  秦王政却没有哄他。
  多大的人了,二十多的男子汉,还要爹哄?又不是两岁。
  秦王政扭头看向小孙子:
  “抱来给朕瞧瞧。”
  小孩子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祖父,长得比桥松小时候秀气很多。秦王政伸手要摸摸他脑袋,倒是被他一偏头躲过去了。
  将闾顿时紧张起来:
  “南嘉只是胆子有点小,不是嫌弃父亲!”
  秦王政:……
  蠢儿子还是闭嘴吧,他难道还会和个小婴儿计较?
  扶苏习以为常地伸手,粗鲁地呼噜了一把小崽儿的脑袋。
  孙辈里少有不畏惧始皇帝威严的,祖父在他们心里就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根本不敢亲近。
  上辈子就是这样,一个两个都没出息得很。除却扶苏家少数几个孩子,其余有一个算一个,见到祖父都和老鼠见到猫。
  这也不奇怪,毕竟他们爹娘面对始皇帝时也是缩头缩脑的,就更别指望孩子能支棱起来了。
  小南嘉被伯父摸了脑袋倒是不躲,还咿咿呀呀地伸手要抱抱。
  将闾痛心疾首:
  “南嘉啊,那是全家最可怕的人。你不要找他抱,你这样三叔也救不了你的!”
  扶苏忽略了弟弟的唱念做打,收回手,没有抱孩子。
  这群弟妹们的儿女一向如此,小时候被大伯温柔的表象欺骗了,问起来都说最喜欢太子大伯。
  但是后来开始进学之后,感受到了学习的痛苦,就再也不喜欢大伯了。改去喜欢真正温柔耐心的二伯,可惜他们二伯护不住他们。
  扶苏心道这些都是日后给父亲分担压力的小苦力,给个好脸色就差不多了。抱什么抱,他自己的孩子他都懒得抱。
  公子高对长兄的冷漠习以为常,伸手搂过孩子拍了拍,权当是安抚没有得到大伯抱抱而委屈的小崽子了。
  父子几人坐在一处,喝着茶闲话家常,消磨了一下午的时光。
  将闾想起那天晚上的事,显摆地说道:
  “大兄给南嘉起的名字可是翻了足足一个时辰才选定的,可他非要说是随手一翻就定下了,口是心非!”
  扶苏坚决不承认。
  他为什么会翻一个时辰?跟他用不用心没有关系,那是他在找上一世高弟的长子叫什么名字。
  他有三十多个弟妹,生了两百多个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这么多人他记名字哪里记得过来,早就记混了。
  当初为了分清楚谁是谁家的,扶苏干脆贯彻一个原则——弟弟生的在诗经里挑名字,妹妹生的在楚辞里挑名字。
  本来他也不想选楚辞的,太给楚国人长脸了。奈何秦国自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唯美著作,起名字都不好起。
  所以看在生母楚姬的份上,扶苏还是给了楚辞一个机会。
  诗经和楚辞都是合集,按照不同篇章分一分,就能完全区分开来了。比如公子高的崽就在《小雅》篇里挑名字,这样就不容易弄混。
  倒是扶苏自己的孩子,在《郑风》里挑了挑,又在《卫风》里挑了挑。
  因为一开始扶苏是给长子长女在郑风里挑的,后来想起来他自己的名字是出自的郑风,儿女都在这里挑岂不是显不出父亲给他起的这个名字的独特性了?
  然而前头两个儿女的名字都用了很久,不方便再改,只能从后面的孩子开始换个篇章挑选。
  《诗经》的篇章还挺多的,将近二十篇。但是扶苏光兄弟就有二十多个,他自己又一人占了两篇,肯定是不够分的。
  不过问题不大,《诗经》编纂的年代比较久远了,这么些年又有新的诗歌出现。扶苏后来让人重新扩编,分出了更多的系列,这样就够用了。
  那天挑选名字的时候,扶苏把《小雅》的那些篇章来回翻了两遍,终于将公子高的孩子们和那几个名字对上号了。
  不过翻完他又想起来,其他弟妹以后也会生孩子。到时候还得他来起名,趁着现在回想起来了一点,他得赶紧把剩下的孩子也和名字一一对应。
  一整本《诗经》最后被扶苏标注了一堆序号,什么“贰二”“拾七”。大写的是弟妹们的排序,小写的是他们儿女在自己家里的排序。
  秦王政当时就在旁边看着,还帮忙回忆了一下,查缺补漏。
  说起来历史上汉字的大写最早是在东晋时期才广泛运用的,至于什么时候发明的,那就说不准了。
  反正同人文作者开的挂那么多,多这一个也不多。扶苏就提前用上了大写文字,不过倒不是他发明的,而是世上早就有了。
  现在正好提起这件事。
  扶苏便把那本《诗经》拿了出来:
  “你们儿女的名字我都起好了,自己过来看。记不住就拿纸写下来,以后别再来烦我。”
  公子高:?
  将闾:?
  不是,大兄怎么知道他们以后会生多少孩子?还是说已经不管生多少了,先起一大堆,用不到的再说?
  公子高接过诗经翻开一看,看到了一堆数字。实在没搞明白是什么意思,最后还是史官上前积极主动地帮忙解答的。
  将闾没忍住问道:
  “所以大兄那一个时辰是用来挑名字的?”
  一个时辰挑了一百多个名字,这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吗。
  扶苏又拿出一本屈原的著作合集:
  “这还有个,等下阴嫚来了就给她,妹妹们以后也不用烦恼起名了。”
  上辈子这群人不知道为什么就爱找他给孩子起名字,说是不好意思麻烦父亲,就让大兄代劳了。
  后来大兄当了皇帝,也没见他们说大兄处理政务辛苦,不好意思麻烦他。将闾还道自己不会起名,反正大兄都有经验了就一事不劳二主。
  扶苏:我就说弟妹都是讨债鬼吧!
  公子高又翻了翻,发现这个《诗经》好像比他看过的要厚不少,新增了很多内容。便问大兄这是怎么回事,扶苏说是他命人扩编的。
  其实这辈子没这回事,是他自己默写下来的。
  那天拿出《诗经》一翻他就发现不对劲了,现在的《诗经》版本还是没扩编过的。他用这本来标注名称的话,有一些名字就找不到了。
  所以还得抓紧时间把缺的默下来,公子高手里拿着的就是一半印刷一半扶苏手写的版本。这么短的时间没来得及印刷全本,扶苏是拿着原先的拆开装订,添加手写纸张插入进去的。
  这么珍贵的《诗经》,秦王政当然要自己留下收藏。照例叮嘱儿子看完就还回来,他要放到陵墓里去。
  公子高:……行吧。
  公子高只好把孩子又塞回给将闾,自己撸起袖子开始誊抄名字,好尽快把书还给父亲。
  越抄他越觉得他大兄真是个人才,可太会给自己省事了。
  关键人家还是当着父亲的面这么做的,完全不带一点心虚,光这个心理素质他们就有得学。
  不过这个诗经明显就是现编的,还是大兄现编的。根本不像大兄说的找人编的,难道大兄是为了他们这些弟妹的儿女特意花费了时间做这个?
  公子高心里刚升起一点大兄是不是太敷衍的想法,转头又有点感动了。
  扶苏看透了他的想法,强调:
  “不是我编写的,我可不和旁人抢功劳,我就是闲来无事誊抄一遍。”
  公子高却道:
  “那大兄也是费神了,誊抄这么多要花很长时间吧?”
  扶苏:哼,随你怎么想。
  秦王政笑看他们兄弟两个吵嘴,又看着每个儿女后头跟着的一串名字,突然想起爱子这一世膝下空虚,居然只有三个孩子。
  上一世太子的孩子们他都有印象,倒是别的儿女的孩子他没那么多时间关注。如今里头的绝大多数人都见不着了,难免有些可惜。
  孩子他爹可一点都不可惜。
  都重生了就别指望一成不变了,说真的扶苏也不确定公子高如今生的长子就是上辈子那个南嘉。
  公子高的年岁变了,他妻子虽然年龄没变,两人只是从姐弟恋变成了兄妹恋。但他们成婚的时间和怀孕生子的时间都和前世有了出入,谁敢保证孩子还是前世那个孩子?
  说起来扶苏的前三个孩子和上一世一致,都算得上是运气好了。
  等众人都走后,扶苏便安慰父亲。那些孩子在另一个大秦生活得幸福美满,倒也不必执着每个大秦都有他们的存在。
  万一某个大秦中他扶苏在权力斗争里输给了旁的公子,那他儿女可太遭罪了,他倒不如根本没生过孩子。
  秦王政有些生气:
  “怎么又说这样的话?”
  他很不喜欢爱子设想一些悲观的情况,哪怕他其实也知道各个世界发展不同,或许真的什么局势都有可能出现。
  何况扶苏因受上辈子神魂不全的影响,思维一直偏向消极,喜欢做最差的准备。哪怕重生之后,扶苏也已经改不过来了,并不是有意说些刺耳的话扎老父亲的心窝子。
  见父亲不高兴了,扶苏便不再提这个。
  他转而说起开心的事情来:
  “烟花等物我已经命人在各处放好了,到了时辰便会点燃。上一世封禅时不巧遇到了降雨,此次我已令太史细观天象,应当不会再落雨。”
  因为封禅遭遇暴风雨的缘故,那些儒生很是嘲笑了一番父亲。
  当时始皇帝不好降罪于他们,扶苏哪怕再生气,为了仁德的名声也只能忍着,为大局计。
  不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记仇的某人足足把这件事记了十年。十多年后他坐稳了皇位,曾经讥讽过父亲的一个都别想好过。
  里头有些人提前死了,倒是便宜了他们。可扶苏才不管什么父是父子是子,他只知道父债子偿。
  那些人难道以前没有仗着亲爹的大儒身份得到裨益吗?没道理有福同享,有难不同当。
  除却嘲讽始皇帝遇风雨是不得上天眷顾之外,此前因为许久无人封禅,众人皆不清楚封禅的流程。
  于是父亲招来了七十余大儒商讨该如何操作,结果因为他们提的建议过于简陋,父亲没有采纳,他们后续也为此心生怨言。
  都说始皇帝遭遇暴风雨除却上天不眷顾之外,也是由于他用的礼仪不合规。借此讥讽秦人蛮夷不懂规矩,活该被上天厌弃。
  扶苏:你们这么能叭叭,一定很懂规矩吧?知道妖言惑众、污蔑君王在秦律里要受什么刑罚吗?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