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历史同人)——无字惊鸿

时间:2023-12-30 14:31:58  作者:无字惊鸿
  李斯回府之后就火急火燎地给长公子去信告知这一好消息了。
  不过李斯送信的效率是远不如军中专门的传讯通道快的,在他的信件抵达之前,扶苏和王翦就已经得到消息了。
  秦王政没有“给儿子一个惊喜”的这种爱好,做了决定就直接说了,也让扶苏自己做好准备。
  当然,立储的大事同样需要告知在外征战的大将。尤其这次立储的原因还牵扯到前线战事,不说清楚容易引起储君和将领的矛盾。
  只是文臣们着实有点多虑。
  王翦展开信件看完,对左右笑道:
  “如此甚好,灭赵之功多分一些出去,我王氏也就不那么显眼了。”
  别看秦国多了个李牧这样的名将,难道大秦还真能指望李牧帮忙攻打剩下几国?李牧心里别扭着呢,顶多去打打匈奴,灭六国还得靠自己人。
  可剩下的大秦将领里,李氏已经在急流勇退了,要不也不会把李信养成那个性子。更何况还有个李牧也和李氏有关系,他们更不能太出风头。
  到时候能和王氏争锋的,只剩蒙氏。可蒙氏特意安排了蒙毅走文臣的路子,只留蒙武、蒙恬父子带兵,不像王氏全家上下都是武将。
  王翦目光长远,深知枪打出头鸟。不论王上会不会猜忌王氏,王氏都得做出谦逊的姿态来。
  攒那么多功劳又不能传给下一代,只能维持自己的显赫,有什么用?军功够用就行。
  现在识趣,就能多给君王留点好印象。
  说不定往后数两三代的君王气量没那么大,想起谁谁家里曾经嚣张跋扈,就对他们的后代弃之不用了。到时候王氏后人即便实力差一些,靠着祖辈余荫也能得君王青眼。
  王翦琢磨起了后面几国。
  燕魏齐没什么战斗力,楚国却不好打。估计他到时候还得出大力气,得想个法子多找几个人分担军功。
  他看长公子就挺好的。
  当爹的都不担心儿子会抢自己的风头,威胁自己的王位,那他不如放开手来干。
  王翦还不知道扶苏是偷跑出来的,下一回他休想再乱跑了。现在盘算得再多,到时候也是白搭。
  另一边李信也收到了信。
  这信和他爷爷送来让他亲近长公子的信是一起到的,李信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挠挠头。
  他爷爷不是在陇西郡吗?隔着这么远居然都知道王上要册立太子的事情了?送来的信还能追上王上命人送的那封,爷爷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李信想了想没想明白,只能感叹一声姜还是老的辣,老老实实地听话去给长公子示好。
  如今扶苏已经抵达邯郸城外,和李信王翦汇合了。最近正在围城,暂时用不上李信的骑兵部队,这小子闲得很。
  扶苏还在看信,李信倒是兴冲冲地上门请安来了。他往常也不来请安的,今天也不知道是抽了什么风。
  “李将军可有要事?”
  扶苏问道。
  李信乐呵呵的:
  “我没事,就是来看看公子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扶苏想了想,成吧,把小将军留在身边聊聊天也挺好。
  扶苏于是问道:
  “将军觉得,邯郸还要多久才能破?”
  李信完全不觉得闲聊聊军事有什么问题,他仔细思索了一下,道:
  “应该五日内能出结果。”
  之前赵国调了太多粮草支援各地军队,因为饥荒的缘故地方存粮根本不够吃。贵族再心疼也不得不大出血,导致邯郸城中其实没剩太多粮食。
  这已经不只是影响百姓了,按照他们的估算,城中贵族怕是也快吃不饱饭了。
  为了不饿死,他们应该会选择投降,韩国那些贵族现在不就被好吃好喝地养着吗?
  扶苏沉默了片刻:
  “好吃好喝?你确定吗?”
  据他所知,赵高给贵族们安排的一日两餐都是庶民吃的野菜和麦饭,吃得那些烩不厌细的韩国旧贵痛不欲生。
  不知道赵国贵族打听到了多少消息,要是他们打听得足够详细,可能宁愿饿死也不肯受此折辱。
  李信还真不知道这些,他震惊:
  “那些韩国贵族原来日子过得这么凄惨的吗?”
  说完想起士兵和庶民平时也都在吃这些,又觉得没什么惨的了。人家能吃他们为什么不能吃,李小将军很多时候也会和士兵同吃同住来着。
  李信啧啧摇头:
  “看来指望不上贵族开门投降了,不如指望赵王迁?”
  韩王安日子过得多舒坦啊,赵王迁没吃过苦,饿了肚子说不准会力排众议投降呢。
  君王要投降,贵族应该拦不住的吧。
  事情的发展和李信猜测的差不多,几天之后饿得嗷嗷哭的赵王迁实在是受不了了。
  他从出生起就锦衣玉食,何曾受过这等委屈?
  投降,必须投降!
  不就是去秦王安排的地方待着嘛?反正换个地方也不影响他继续听歌舞看美人吃美食,干什么非要抵抗。
  赵王迁难得聪明了一回,觉得赵国贵族不会同意他投降。于是偷偷写了投降书,瞒着众人递出来了。在贵族反应过来之前,直接开了城门。
  事已至此,赵人再抵挡也不过是白费力气。
  赵王迁喜滋滋地重新吃上了美味的饱饭,担心贵族愤怒之下打他,还连连催促秦军赶紧送他去陈县和韩王安作伴。
  秦军:……
  这也太积极了吧?
  上辈子赵王迁没有选择投降,而是被秦军攻破城池之后俘虏的。俘虏的待遇当然没有投降的好,所以他被流放到到了房龄的深山之中。
  因为深山里日子不好过,这位没什么本事的赵王写出了他这一生唯一流传在世的作品《山水》。这是一首诗歌,唱的是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大概是赵王迁文学造诣的巅峰。
  只是吧,被流放了还唱歌怀念故乡,堪比被罚了舂米还唱歌喊儿子来救自己的戚夫人、成了阶下囚还写诗词怀念故国的南唐后主李煜,总之就是两个字——找死。
  所以赵王迁没活多久就死了。
  他死了不要紧,他的前太子兄长赵嘉逃了出去,在代地称王。秦国没空打他,让他苟延残喘到了六年之后,才被王贲顺手灭了。
  因着这一点,扶苏进入邯郸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把赵嘉带过来。
  他早防着赵嘉再次逃跑,从刚开始攻赵的时候就安排了潜伏在赵国的人盯紧这位公子。
  赵嘉的能力其实不太够,但他对危险的感知还不错。曾经屡次试图提前逃跑,都被扶苏安排的人刻意阻拦了下来。
  有郭开帮忙,这些事情都好说。
  郭开只要告诉赵王迁:
  “你的兄长公子嘉似乎有意逃去代地称王,若他得到李牧的支持,你必定会被他取而代之。”
  赵王迁最怕自己如今的好日子结束,他当然不会给赵嘉东山再起的机会。于是后头就干脆派了一堆人看守赵嘉,避免这人脱离自己的掌控。
  如今秦军入城虽然造成了一些骚乱,但那只是庶民惊恐之下自己乱起来的而已。
  秦军受到长公子的约束不敢侵犯黎庶,城外又有大军严密地将城池包围住,根本不给赵嘉趁乱逃跑的机会。
  昔日俊美风流的公子嘉被押送到扶苏面前时,已经是发髻凌乱、衣衫脏污了。
  扶苏皱了皱眉:
  “你们折辱公子了?”
  士兵忙道不敢:
  “公子嘉试图钻狗洞逃跑,这才弄成这样。”
  扶苏:……
  竟然逼得公子嘉不顾身份去钻狗洞,扶苏表示很抱歉。这位公子倒确实是挺有魄力的,一般贵族可拉不下身份做这种事情。
  可惜了,光有魄力无法成事,当君王的,能力不行就是原罪。
 
 
第34章 亲赴邯郸
  公子嘉倒是并不因为自己的狼狈而尴尬,他看着面前这位和他一样贤名远播的长公子,苦笑了一声。
  以前众人总爱把秦赵两国拿出来对比,什么都要对比,长公子自然也逃不过。
  同为长子,同样素有贤名,同样被朝臣寄予厚望。但他们两个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是父亲弃之敝履的废太子,一个是深受宠爱的长公子。
  公子嘉以前并不觉得自己比旁人差多少,但今日看见了正主,忽然意识到自己确实差得有点远。
  扶苏是个表面看起来温润和煦的人,作为他的敌人,赵嘉敏锐地察觉到了温和表象下的危险,那是他曾经面对自己的父王时都没有过的危机感。
  大秦公子气势如此之强的吗?也难怪能压制得弟弟们毫无存在感。
  扶苏对赵国贵族没有任何好感,能让他们维持住最后的体面已经是他涵养好了。当年父亲在邯郸受人欺凌,受的就是这些贵族的欺凌。
  不过赵嘉倒是没有参与其中,所以扶苏对他勉强还能和善一些。
  扶苏反正是搞不懂这么一个名声在外的公子是怎么能被赵王迁排挤得出不了头的。
  要么你狠狠心,直接联合李牧反了弟弟。要么你就老老实实打消翻身的念头,当个富贵闲人。
  造反不太敢,放手又不甘心,整天和邯郸文臣死磕。明知道臣子多是郭开的爪牙,还要想尽办法策反他们。
  没必要,属实是没必要。
  公子嘉如今已是阶下囚,被士兵松开之后,他认命地长长一揖:
  “如今赵国已然投降,还请秦国高抬贵手,放其余的赵国贵族一马。”
  他听闻韩国投降之后,有一部分贵族被斩杀了,因此心下不安。秦国素有杀俘虏的先例,赵嘉觉得自己不能不管。
  扶苏挑眉:
  “那些贵族误国,害赵国被灭,日常又排挤你,你还为他们说好话?”
  这位公子是不是有点傻白甜?
  难怪做不到起兵造反,怕是下不了狠手清洗朝中的奸佞党派。看谁都觉得是能够迷途知返的未来忠臣,所以宁愿用怀柔的方式劝人回头是岸。
  很久没有见到这么天真的公子了,上一个……上一群还是他那堆被押去加班干活的弟弟们。
  自家弟弟傻一点叫可爱,别人家的公子傻一点就叫可笑了。扶苏想起了曾经的赵武灵王,感觉这可能是赵国王室的遗传吧。
  赵武灵王当年废长立幼把王位传给小儿子,回头一听大儿子哭诉日子难过后他又后悔了,跑去和小儿子说要不咱们把赵国一分两半你和你哥哥一人一半吧。于是很不幸地被小儿子手底下的臣子饿死在了沙丘行宫,白生了一腔慈父心肠。
  赵嘉跟他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想到沙丘行宫,扶苏的心情顿时不美妙起来。父亲上一世也是在沙丘病逝的,这地方就不吉利,赵国也不吉利。
  可恶,想父亲了。
  扶苏顿时失去了和赵嘉废话的心思,让人把他带下去看管起来。
  本来也是为了确定抓到的人是真的赵嘉,没有被旁人冒名顶替。现在确定就是本人了,那也没什么好聊的。
  至于要不要放过赵国贵族。
  扶苏勾起一抹冷笑,赵嘉真是想得美。
  扶苏给了士兵一份名单:
  “这上头的人,全部给我抓起来。过些日子送往咸阳,交给父亲处置。”
  他们都是曾经欺辱过父亲的人,休想好过。父亲这次没有赶来邯郸,那他就得为父亲将仇人都收拢好,不能放过任何一人。
  士兵领命下去,很快就把人抓了个齐整。
  邯郸被破之后还有很多后续政务要处理,往常打仗没有文官随行,都是武将自己来的。这次不同,长公子既然在,那王翦就主动退居第二,请公子主持大局。
  扶苏处理这些得心应手,很快颁布了一条条新的政令下去。他既然来了邯郸,就没指望能尽早回咸阳。
  每日的家信仍在一封封地传递回去,里面详细写了自己都在邯郸做了什么。
  虽然长公子的政令都是下达之后再告知的父亲,但他可是很尊重父亲的。做完都会写信告知一声,他可乖了。
  至于之前没让李牧参拜父亲,那不是怕李牧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把父亲气着吗?
  左右也在信里告知了父亲李牧的去向,扶苏就不乐意让脾气耿直的李牧去见秦王政了。旁人骂他越俎代庖不要紧,父亲不觉得他心大了就行。
  扶苏习惯了上一世和父亲那样完全抛开君臣身份的相处,有些时候容易做出一些越了界的行为。
  说到底还是被纵容出来的,偏偏这一世的秦王政也没纠正过,于是带给了尚未习惯父子俩感情如此亲密的朝臣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有老臣觉得这样不妥,没成想换来的结果是王上表示——公子这么做确实不妥,没关系,只要升级成太子就妥了。
  老臣:……敢情我是你们父子play里的一环是吧?
  话说回来。
  扶苏这边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战后的相关事宜,闲下来便思索要不要提前把那些有仇的贵族送去咸阳,让父亲先出口恶气。
  如果跟随他一同回国都的话,那就得耽误上至少一个月了。
  然而没等扶苏考虑好,先有士兵急匆匆赶过来报信,脸上全是不可思议的震惊。
  “公子!王上、王上他来邯郸了!”
  扶苏嚯地起身,顾不上被他衣袂带翻的帛书简牍以及毛笔墨汁,匆匆越过案几朝外走去。
  没想到父亲还是来了邯郸,每日的回信里也没提这件事啊?
  秦王政坐在车架中,透过车窗眺望邯郸的亭台楼阁。
  其实从车马入城之后,秦王政就有些坐不住了。恨不能直接瞬移到赵王宫中,看看这些日子出门在外,儿子是否又清减了。
  他催促车夫:
  “快一些。”
  如今距离邯郸被破也不过才三五日,城内竟已经恢复了正常秩序。这并不是靠着庶民畏惧不敢上街而达到的,事实上街上有不少胆大的庶民已经继续过起了正常生活。
  见到贵人车架路过,庶民们好奇地多看了两眼,猜测这又是谁来了。
  听闻赵国贵族已经被悉数抓了起来,如今还能用上这么华丽车架的,应当是秦国来的贵族吧?
  “是不是公子扶苏?”
  “不是吧,公子扶苏的车架不长这样,而且这辆车是从城外来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