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穿越重生)——无棋

时间:2024-01-14 09:39:01  作者:无棋
  周自言重新作揖道:“方才借着酒意说了许多,谢学子随便听听即可,承让。”
  说罢,也不管谢金玉什么态度,径自坐下。
  众人又重新拾起手中酒杯,彼此交谈,笑声不断。
  只是那谈论中的眼神,总是不停地往周案首身上瞟。
  谢金玉糊涂啊!
  在场这么多学子,也不是各个都家境殷实。
  谢金玉这样一番话,已经得罪了不少人。
  起码周自言身后那些人,已经开始对谢金玉不喜。
  而且这里人多嘴杂,等出了这个别院,不管哪个人,随便将今天发生的事情往外一说,到时候,谢金玉的名声怕是要扫地了。
  连带着,马鸣书院的名声也要被影响。
  况且,周自言是知县大人点的案首,此时对周自言提出异议,不就是在打知县大人的脸吗?
  也就是他们知县上了年纪,笑呵呵的。
  若是换了别的臭脾气知县,此时说不定都已经黑脸了!
  廖为安拉着谢金玉坐下,“可服气了?”
  谢金玉默不作声,他被周自言连番考问,此时完全懵了,也已经没有任何脸面可言。
  周自言所讲的内容,他能听懂,却不明白。
  从未有人与他讲过这些事情,他只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从来如此,未有改变。
  “你啊。学问尚可,做人却不行。”廖为安叹息,“也是,世上又有几个人能像他那般,既教学问又教做人……”
  举着酒杯,一时怅然。
  随场侍候的丫鬟们点灯两回,这场宴会方才歇下。
  周自言拉着宋豆丁,于门口等候宋卫风。
  经此一役,学子们对这位案首的心胸学问已经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但凡路过周自言身前,都拱手作揖,向其拜别。
  周自言一边点头微笑,一边看向内场。
  宋卫风正站在那儿。
  这次县试,宋卫风是马鸣书院唯一考过的哥儿,被书院山长留下。
  或许是第一次与山长这么近距离接触,宋卫风背手身后,悄悄拧着那身丁香色盘领宽袖长袍,硬是拧出褶来。
  一条长长的酱紫大带在腰上缠了两圈,再用青玉带钩束住。
  夜风徐徐,灯火辉映,煞是好看。
  周自言觉得自己大概是喝多了,看久了,竟然神思飞走,脑中只剩下那一抹丁香色身影。
  宋豆丁发现自家夫子又在发呆,忍不住翻白眼,“夫子,你明明就对我哥有意思,你干嘛要拒绝兰姨。”
  他还记着周自言那句‘没有婚嫁之意’呢。
  “我还没计较你的偷听行为,你反倒来问我了?”周自言收回视线,轻轻揪住宋豆丁的耳朵,“以后不许再偷听,知道吗?”
  “噢。”宋豆丁眨眨眼,显然是没听进去。
  不过他现在有分寸多了,该听的听,不该听的就绝不会听。
  叶朗也还未离开,抱着自己的小包袱凑在宋豆丁跟前,“宋小学子。”
  “叶哥哥!”宋豆丁乖乖叫人。
  “还叫叶哥哥呢?你我现在同为学子,叫我叶学子也不是不行。”叶朗摸摸宋豆丁的脑门,说实话,他有点不敢被宋豆丁叫哥哥,他虽然年纪大,在学问上说不定还不如眼前这个小孩子。
  宋豆丁想起自己现在的学子身份,‘嘿嘿’直笑。
  过了一会,宋卫风终于缓步过来。
  “山长多喝了几杯,竟然说了这么多。”宋卫风松了口气,牵起宋豆丁的小手,“周大哥,咱们走吧。”
  周自言点点头,“走,回家!”
  “等一等!”
  还未等周自言转身,就见一名小厮快步追来,“周、周秀才……等一等,等一等,知县大人请您留步。”
  “知县大人?”周自言指指自己。
  “对、对!”小厮喘匀了气,“还有,还有陆大人,和廖夫子……都、都在呢。”
  周自言:“……”
  三个人里,有两个都是老相识,这是要做什么!
  “周大哥,既然是知县大人,你快去吧。”宋卫风抱起宋豆丁,“豆丁我自个儿带回去就行。”
  “这……”周自言不太愿意。
  现下已经夜深,一个哥儿带着一个小娃娃,万一出点事怎么办。
  就算路上有巡街的捕快,那也不能一直跟着宋卫风。
  周自言想当然担心宋卫风和宋豆丁的安危。
  却忘记了宋卫风会武,等闲之辈根本近不了他的身……
  叶朗站起来道:“我家在石榴巷,与春六巷不远,咱们一起回去吧。”
  “你今天可是出够风头了。”宋卫风踢了叶朗一脚,居然能在庆功宴上对着知县大人磕头谢恩,叶朗当真是本县第一人。
  叶朗想想自己刚才的举动,也有些后怕,“情之所至,情之所至!幸好知县大人不生气……”
  两个人带着小豆丁,一步三回头,慢慢离开。
  而周自言则跟着小厮来到衙门另一处别院里。
  钟知县正与廖为安烹茶,陆明学就坐在一旁,闭目养神。
  一见周自言进门,钟知县连忙招手,让周自言进来,道:“周夫子,陆大人和廖夫子觉得你很有想法,所以想与你多讨论一些。”
  “廖夫子你应当已经认识了吧?庆京省林相公的学生。”
  “多谢两位大人厚爱。”周自言笑眯眯道,“学生心中惶恐。”
  廖为安打了个冷颤,陆明学也猛地睁开眼。
  突然好冷!
  钟知县道:“周秀才,方才你在席位上说的话,都是你自己心中所想?”
  “正是。”周自言点头。
  “我观你答卷中似乎还有未尽之意,是不是心里还藏着别的话呢?”钟知县给周自言使了个眼色,“这儿没有别人,只有两位大人,你尽管说,说错了也不要紧。”
  周自言眨眨眼,瞬间明白。
  在钟知县眼中,廖为安是从庆京省来的大学子,师从林范集,同门师兄弟不计其数,自身也有极大名气,虽然自己身上没有官职,可他在庆京省的待遇,与普通官员无异。
  而陆明学就更好说了,他是负责审查官员的人,时常要报告地方情况给庆京省,可以说与庆京省联系紧密。
  若是他这个小小案首能在这两位大人面前露个脸,那便等于在庆京省留下了印象。
  原来钟知县是要给他铺路啊。
  周自言心中感念钟知县的好意,洒脱一笑,“那学生就随便说说,若是说错了,还望两位大人莫要嫌弃。”
  廖为安、陆明学:“……”
  他们哪里敢!
 
 
第53章 
  “古往今来, 一直有两个问题未曾解决。”周自言伸出两根手指,“其一,是民生。其二是安全。”
  “民生, 便是说各地百姓能否吃得饱饭, 上得起学,就目前来看, 尚且不能。”
  “而安全……不说远了,听说浒山那边还在闹山匪, 咱们马鸣沟的码头,也时常会有水匪捣乱。”
  “但那些山匪与水匪,从各地办理的案子来看,除去一些穷凶极恶之徒,剩下大多都是日子过不下去的普通百姓, 吃不起饭了, 没办法, 才落草为寇。”
  廖为安点点头,“不错,京中也时常讨论这两个问题。”
  是的没错, 就是周夫子和他老师在讨论。
  不过也就只有他们两个敢堂而皇之的讨论,剩下的都不敢触帝王霉头, 生怕一句话说不着, 人就没了。
  陆明学跟着道:“正是如此,前两年浒山闹山匪,本官跟着去剿匪,这才升了官。”
  他虽是地方官, 但他因为职责问题,经常出差外府, 一听周自言说起这些,便想到自己的经历。
  “说是山匪,其实都是一些山民,既无田,又不认字,山货不足以支撑生活,他们走投无路,就干脆做起了山贼。”
  “是的,在学生看来,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最重要的核心便是民生问题,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学生相信,没有人愿意傻到去做流亡天下,朝不保夕的匪徒。”
  “学生曾查阅过许多地区的地方志,其实各地官员大人都曾用过各种办法,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周自言其实没看过地方志,他看过的是各个地方递上来的折子,“无一例外,全都失败。”
  钟知县叹气,“本县虽无山匪之患,但各家各户还是没有足够的银两过日子,寒冬凌冽,时常有那孤寡老人小孩冻死街头。每每想来,都心痛无比。可不管用什么办法,始终不起效。”
  “衙门每年都会派发良种,还会有专门去教授他们种田。所种的东西,不仅可以贩卖,还能做成其他吃食,可第二年再去看,他们还是将所种粮食都填入了自己的肚子,不管说几遍都不行。”
  周自言用茶润了润嗓子,“这便是学生想说的,他们并非不明白朝廷的意思,只是他们不懂。因为不懂,所以不会。”
  “学生以为,大庆子民读书,学的是书中道理,学的是圣贤思想,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考官,而是应当利用书中学识,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一些百姓不曾有机会读书识字,思想与理念便始终停在一亩三分地上。不知世间道理,不懂各人气节,长此以往,自然对前程等事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只想当下吃饱就够了,有一天活一天。这种情况下,朝廷派发干粮,良种,或是畜牧之物,他们也不会想到去以此为生。”
  “种田,贩卖牲畜,其实说来也简单,好好养大便是。可之后呢?如何贩卖?又要从哪条路子去卖,若是遇到欺负人的该怎么办?若是看不懂商契又怎么办?这其中的每一条,都足以绊住脚步。”
  衙门的心或许是好的,但他们忘了普通的农耕之家,一辈子都在种田,不仅不识字,更不懂复杂的商易之道。
  就连宋父那样的汉子,早些年出去跑商的时候,都被骗的回家落泪,更别说其他人了。
  卖东西,看不懂商契,不明白对方说的二重话……
  这样的情况,不提赚钱,能不被坑骗就不错了。
  听到周自言这样说,钟知县似乎有了一些想法。
  之前他们的政策似乎就卡在这个地方,他们只教百姓如何做,却未曾真的教他们怎么做,怎么避免坑骗。
  这个周夫子似乎有很多不同寻常的想法,于他这个知县来说,很有启发。
  “三位大人,学生说句大不敬的话,很多人祖上三代都不识字,所谓的目光长远和奔个好前程对他们来说,还不如手中的一个热馍馍来的实在。若想彻底改变他们这种情况,唯有两个办法。”
  周自言顿了顿,说出他和林范集共同商议出来的结果,“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读书,哪怕只是认字。这整个过程,必须要朝廷全权负责,要将所有东西,仔仔细细,一点一点喂给百姓们才行。”
  在古代,一个阶层便是一个世界。
  许多对官员来说甚是简单的政策,对一些底层百姓来说,不亚于天书。
  官员们以为自己讲明白了,实际上谁都没懂,也不愿意听。
  底层百姓的容错率太低,没有强硬手段带着走,没有人愿意去赌。
  但这样的百姓也有一个好的地方,那就是极为听话。
  在这个阶级分明的时代,朝廷说的话,与天旨一样。
  若是朝廷能出人,带着百姓们一同前进,做出样子。
  让百姓们实打实的拿到银钱,感受到自食其力的好处,那以后不用朝廷管,他们自己也会努力去奔赴更好的前程。
  一旦人有了光明坦荡的前途,谁还愿意去做那天天被通缉的匪徒。
  “……”钟知县顺着周自言的话,想了又想。
  眼前好像突然出现一层光亮,擦去曾经雾蒙蒙的视野。
  是了,他就说为什么回回都不成功,原来是这个道理!
  仔细想一想,小时候他不认字的时候,大人与他说什么道理,他也听不懂,更觉得没有道理。
  哪怕大人说破了嘴皮子,他也懒得想。
  这岂不是一个道理么!
  如此浅显的一个道理,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廖为安则恍惚不清,只因为他曾听过这个议题。
  那时他老师将自己埋到书堆里,一边念着什么‘思想教育’一边找书,企图在书中找到一点道理。
  “老师,您究竟在找什么啊?”廖为安作为学生,侍候在老师身旁,却不明白老师在说什么。
  什么叫思想教育?他怎么从来没听过?
  “这是那厮想出来的鬼主意。”老师披头散发,从书堆中猛然抬起头,“他说思想教育,唯有提高思想,才能彻底解决大庆的困境,我觉得他在说屁话。可他说了许多,举了许多例子,我现在也觉得他说得对了。为安,你看到我那本前朝古籍了没?我得多看看书,从书里再找找……再找找……”
  “您又和游大人商议了什么……”廖为安举着灯,帮老师寻找那本前朝古籍。
  他知道老师口中的‘那厮’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一直和老师不对付的游大人。
  这次不知道老师又和游大人商定了什么东西……
  后来,老师和游大人用七天时间写好一份折子,他才知道两位大人究竟商议了什么。
  可再往后,这份折子便没了下文。
  老师与游大人都相继不再提这件事,好像从没发生过一样。
  他只是一介读书人,朝廷上的事情,老师不说,他也不懂,只是觉得有些惋惜。
  若是那份折子能被拿出来讨论,说不定真的能让全大庆的子民都改变生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