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部的小哥们也都很热情,没过两天就给他们焊接了一袋子工具,让整个水下考古队员都人手一个了。
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这种钢制的小耙子就特别容易被海水腐蚀,用不了两天就锈迹斑斑了。
后来楚孑他们也试了涂装防水漆,但效果并不好,再加上船上本来防水漆就不太多,让岸上运来又有点浪费运力,所以也只能作罢。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一直不停地DIY了,整个工程组也毫无怨言的陪着他们加班,几乎占据了他们全部的休息时间。
甚至有些时候,他们还要为了修理遮阳棚、做凳子、做晾衣服的架子等等琐事通宵达旦。
但工程组的队员们毫无怨言,楚孑从没听过他们抱怨,只是起早贪黑,顶着烈日酷暑,爬上浙奉662最高的地方,下潜到船底,奔走于船上的每个角落……
他们似乎不止不休,连刮台风,整个浙奉662都要回港的时候还在忙着检修之类的事,但他们从不会对比潜水队或者文物组可以休息两天的队员,自己则是累的要死。
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们不是在被动的接收工作、完成工作,而是自觉自愿地在想如何能让每一次水下考古工作都更加顺利圆满,怎么才能让每一位队员都过得更加舒服——哪怕他们过得已经比自己舒服了好几倍。
楚孑觉得,工作之所以能顺利进行下去,就是因为有这些“战友”的存在,让他们都可以很放心的把潜绳交到别人手里。
就算是亲兄弟之间也少不了争执,在大家都缺乏睡眠和必要休息的情况之下,战友之间摩擦不断,楚孑就经常因为水下考古用具的造型而和工程组的成员争的面红耳赤。
但这种矛盾和冲突,都会在一次次水下工作时的相互托付中消弭,会在他们每次上到水面之后递上来的毛巾之中化解,会在工程组熬夜赶制发光耳道镜,只为了能给楚孑因失压而受伤的左耳滴药的灯光之中被抛之脑后。
楚孑来到浙奉662与大家同吃同寝的前几天,总从老队员的口中听到说华国的水下考古队有一种独特的人文传统,楚孑现在才明白,这种所谓的“人文传统”,就是在大家一分一秒的磨合中应运而生的。
包容、信任、奋斗、创新。
这并不是四个空洞的词语,而是整个水下考古队员都在践行的准则。
在这里,楚孑每当觉得累了,都可以毫无负担的告诉领队,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对他说闲话,甚至厨房还会为他做专门的“病号面”。
但每当他休息好了,楚孑就会全力以赴,也没人笑着讽刺他是“卷王”。
……
之后的日子里,楚孑他们又进行了几次试潜,基本把“铁甲堡”附近的情况都摸透了。
而总领队水哥也把他们召集了起来,开始在甲板上开现场会了,先是对之前工作平台做四锚定位的情况做了一下说明,以便让大家了解之后进行水下考古工作出入水点的位置,还顺带介绍了一下水底的总体情况,比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大深度等等。
紧接着,水哥就开始布置起了第二天的任务。
楚孑也迅速进入状态,毕竟这是这次水下考古的第一个正式任务,还是有些紧张的。
任务其实并不复杂,整体分为两步:一是要在“铁甲堡”的东北端点向南测量出20米和25米的两个坐标点;二是要以这两个坐标点为基础,向沉舰的东侧,也就是船侧耳炮的位置,拉出一个5米x5米的框架。
这个框架就是所谓的“软探方”了。
打捞局之后会在这个软探方里用抽泥管抽泥抽沙、过滤文物。
如果是在陆地上,布置个探方其实费不了多大的事,只要测量好距离再找几个工人开挖就行了。
但在海底却不是这么回事,在紧贴海床的位置是没有光的,而且伴随着大量漂浮物,能见度几乎为零,就算打着水下手电也很难看清30厘米以外的距离,可以说是要“半盲作业”了。
而水下考古作业的方式也十分有趣,因为每位人员下潜的时间有限,所以只能像是接力赛一样,按照领队分好的小组逐次下水接力工作。
大会很快就散了,之后的时间交给各个小组,自行讨论他们的潜水工作方式,以及需要携带什么工具。
大家借助昏暗的灯光讨论,整块白板上很快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内容,老队员们都笑称这是“作战计划”,大家丰富着各种细节,直到半夜才散会。
第二天大家都早早醒来,简单吃了些早饭便开始了工作的筹备。
第一组已经在准备下水了,第二组也没闲着,开始帮助他们做下水前的准备和安全检查;第三组在调试设备,待会他们将成为“移动图形工作站”,用Trimble SPS361 GPS定位和hypack软件调整工作平台的出入水口位置;还有的队员在利用潜水梯进行观察、设置水下喇叭以提醒大家时间和位置……
与他们相比,楚孑的任务相对独立,他依旧负责水下摄影和补位。
不过他的心还是跟着诸位队员一起紧张了起来。
很快,第一组便下水了,他们需要尽可能做到摸清水下情况、确定舰体位置,并将20米和25米的两个点通过徒手测量的方式定位出来。
今天的天气不算晴朗,谁也无法预估水下的情况,所以第一组的工作是重中之重。其他队员忙完了手里的事,都凑在了他们的出水点附近等待着。
时间一分一秒流去,水下喇叭喊了三次倒计时,但大家还没看到三位队员上潜的影子。
楚孑心中有些忧虑,在场的队员们的脸上也都不太明朗。
大家都在心里祈祷着、祈祷着。
第110章
距离倒计时结束已经过去三分钟了, 水下依然没有第一组上潜的迹象。
这下连水哥都有点焦虑起来了,在他们既定的出水点旁边四处看着,背着手来回踱步。
正当大家商量着要不要派潜水员下去找人的时候, 甲板上忽然传来一声,“看见气泡了!”
众人循声望去, 只见三串气泡渐渐出现在海面之上。
此时此景, 没有什么比这个场景更好看了。
很快, 大家就见到第一组下潜的三位队员接连登上了舷梯, 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怎么回事?”
等三人喘匀了气, 水哥就皱着眉头问道。
“抱歉, 水哥,”第一组领队回答道,“下潜的时候小李有点着急,右耳失压了,上潜的时候我又着急了, 右耳也失压了……”
“哦,没别的事就好, ”水哥松了口气, “下次注意点, 别这么着急了。”
“好。”
虽然大家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潜水员了,但耳朵失压这种事就像是在街边的小吃车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一次。
第一组下潜的队员本身压力就比较大,心里肯定又紧张又着急,想要好好完成任务,所以出现失压的情况大家都能理解。
等三人调整的差不多了, 水哥方才问道:“水下情况怎么样?任务完成情况呢?”
三人立即恢复正色,开始做起潜水简报。
可惜, 正如所有人所担忧的那样,今天的水下情况并不好,温度低、能见度也只有30厘米左右。
但幸运的是,出入水点都设置的比较好,第一组几乎不怎么费力气就找到了铁甲堡东北角的弧顶,之后就是顺利的一路向南,海床上也没有什么障碍,很快便通过徒手丈量的方式找到了20米和25米的两个点位,也做好了标记,这才出水。
总体来讲,除了因为耳道失压造成了一点点麻烦之外,第一组的任务完成的相当干净漂亮。
水哥听完,眉头终于舒张开了。
第二组只有两位队员,听完简报之后立即带上了先前就准备好的钢钎(qian1)和绳子下水了,在第一组的基础之上,他们的任务就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根据两个点位,向东侧拉出软探方就可以。
在他们下水之后,甲板上的人才把钢钎递给他们。
这两根长达半米的东西可谓是深海一大杀器,是二人昨晚上打磨的,一端尖锐无比。
而与楚孑之前想象的不同,两根钢钎并非人手一根,而都是由第一位下水的队员携带的,第二位队员只用“水手结”的方式收纳了绳子而已。
看起来二人的任务并不“平等”,甚至效率有点低下。
鲁小达见楚孑面露诧异,悄悄在他耳边解释道:“在水下很可能拿不稳东西,二人又是用一上一下的方式下潜,所以在上面的那位队员不能拿这么危险的东西,不然要是失手了,就会造成下面那位受伤甚至死亡。”
楚孑方才明白,原来每一个看似“不合理”的地方,背后都藏着很多用经验换来的道理。
等二人到达底部之后,真正的任务方才开始,他们需要用罗盘确定方向,然后用手摸着“铁甲堡”向南移动至第一组潜水员标注的20米点位处,要让第二位队员解开绳子,固定在点位上,然后二人要向南游动五米,插好钢钎。
总之,他们要以第一组队员定位好的两个点位为基准,拉出一个5米x5米的软探方出来。
之后,就可以返回在铁甲堡旁边的入水绳处,上潜啦。
等他们结束工作之后,就轮到了楚孑他们组登场。
他们的任务就是检查软探方的位置是否准确、点位是否牢固,以及拍照存档。
楚孑虽然感到紧张,但这份任务其实并不算困难,再加上在鲁小达和何领队的帮助之下,他的耳朵也没再出什么问题,所以一切都完成的非常顺利。
他除了软探方的位置之外,还多拍了一些“铁甲堡”的照片,也算是为之后的工作减轻负担吧。
之后,他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一切都交给了粤省打捞局的潜水员,他们带着巨大的抽泥管进行下潜,到了软探方的位置布置好管道。
能进行这份工作的潜水员其实还有个特殊的名字,叫作“重潜潜水员”,专门负责在深水之下进行作业。
很快,在他们的操作之下,抽泥管发出了巨大的咆哮声,在浙奉662工作平台的后甲板,过滤箱开始过滤起抽上来的黑色的海水。
甲板上响起掌声。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这次水下考古的精确定位发掘工作至此开始步入了正轨。
往后,如同今天这样的操作将重复一次又一次。
当天下午,楚孑和鲁小达还有一次下潜任务。
他们还要检查一次粤省打捞局的抽泥抽沙工作进展如何。
而这次,他们决定从一个之前从未使用过的入水点入水。
因为是陌生的入水点,所以楚孑和鲁小达故意将下潜速度放的很慢,楚孑用手举着手电拼命往下照,但很快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在其他感官都被剥夺了之后,楚孑能清晰地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他很快察觉出了不对劲,虽然他们是故意放慢了速度,但也从没有下潜过这么长时间。
当最后一点光亮也被漆黑的海水吞噬之后,楚孑的双脚终于触到了海底。
他能感觉到自己脚陷进了软烂但夹杂着贝壳、石块等等硬物的沙坑之中。
紧接着,楚孑用手电向海床四周照去,很快明白了这次下潜时间这么长的原因。
他们掉进了一个大坑里。
和旁边海床的落差至少有三、四米。
楚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上潜,而是去找自己潜伴的手。
黑暗之中,他的手顺着紧绷的潜水生向上找去,很快被另一只手捏紧了。
楚孑能感觉到鲁小达的手并不是很紧张,也不是很用力,还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示意自己没事,这才松了口气。
这是他和鲁小达第一次单独下潜,他的经验不多,很怕出什么问题,更怕自己的潜伴出现问题而自己不会解决。
但也是在漆黑之中这样的握手让他的心跳缓和了不少,理智重新回到了大脑之中。
楚孑拉住鲁小达的手,向上轻轻抬了抬,鲁小达很快明白了楚孑的意思,捏了捏他的大拇指表示知道、明白。
二人开始上水。
大概上到了水下七八米的位置,这里有了一丝光亮,透过面镜,二人终于能看到彼此的表情。
118/200 首页 上一页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