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虽然不能说是毫无价值,但也只能说是微乎其微。
类似就是考古价值+1,离谱程度+10086的感觉。
一线工作者都比较年轻,嘴也损,现在看到东南组的负责人都会冲他们招招手:“哥,麻烦帮我看看,这是不是盗墓贼留下了的呗?”
对此,东南小组的负责人梁广发嘴上起了两个大泡,现在见人就骂:“我誓死与盗墓贼不共戴天!哪个朝代的都是!”
这种凑热闹的事当然少不了秦铎,这天,他在自己北侧的工作面工作的时候,发现了一贯五铢钱,正好梁广发从旁边经过,他就直接把人拦住了:“梁哥,盗墓贼会不会把钱落在墓坑里啊……”
梁广发当场赏了秦铎一记白眼,可正想离开,却忽然挪不开眼睛了。
因为在秦铎旁边,是楚孑的工作面。
楚孑正好掀开了一片泥土,露出了那个文物的本来面目……
梁广发眯着眼睛看了片刻,瞬间一惊:“这他妈是个编钟???”
梁广发气的脸都比青铜还绿了。
楚孑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是啊……”
他半个月前就知道自己挖到的工作面之下是一套编钟了。
其实之前已经出土了其中的几个了,现在手下这个从形状来看,应该是个“纽钟”,即编钟套组里能一钟双响的部分。
这玩意不说多珍贵吧,也就勉强能当上个国家文物而已。
梁广发看着楚孑一脸如常的样子:“……”
好恨。
秦铎不忘补刀:“盗墓贼应该不会把自家的编钟落在墓地里吧。”
梁广发的表情更扭曲了几分。
别问,问就是生气。
楚孑这边刚把纽钟送到无氧水的盒子里,转过头,又轻轻挖了一铲子,又是“咔哒”一声。
然后,一个黑硬的铁块重见天日了。
梁广发瞬间无语住了。
自家的坑挖了三个月全是泥,别人的坑随手一铲就是国家级文物。
这合理吗?
秦铎凑过来仔细端详了半晌,不确信道:“这玩意好像也是个乐器,但是什么呢?”
梁广发阖眼,拒绝相信这一切。
但三天后,一个更让梁广发心中不平衡的传闻在工地上蔓延开来。
那个叫楚孑的小子又挖出了一个“铁质编磬”!
还是整箱提取的!
以往的编磬都是石头制的,而铁质的在我国还是头一次出土,颇具文物价值!
这次这箱子编磬也体会了一把八百里加急的待遇,而这加急送往的终点不再是考古基地的实验室,而是直接送到了燕京的文物修复中心了!
梁广发后槽牙都咬碎了。
这个叫楚孑的小子,不仅第一个挖出了鎏金车軎,还挖出了铁质编磬,咋手就这么壮呢!
一阵感慨命运不公的思绪涌上心头。
于是。
梁广发当即找到了杨领队,正式提出申请,能不能让楚孑去他们组挖一铲子。
打不过不如加入。
他们组挖完衣笥库之后,现在负责的是主椁室南侧的一片区域。
杨领队觉得这种事似乎也无伤大雅,就让楚孑去了。
楚孑被梁广发带到一片崭新的区域的时候人都是懵的。
梁广发双手递过手铲,虔诚道:“楚同学,给我们开个光吧。”
楚孑:“呃……”
开光是不是过分了!
梁广发对楚孑做了个“请”的手势:“多说无益,请挖。”
“好吧……”楚孑也只能默默接受了自己是个吉祥物的设定。
然后他随便挑了个地方,轻轻掘了一铲子。
一边挖土,楚孑一边认真道:“可我们信奉唯物主义的考古学家,不能相信玄学……吧?”
剩下的话根本无法开口。
因为他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手感。
梁广发听到了那轻微的“咔哒”一声,双眼都瞬间瞪大了。
他三下五除二的将浮土扫过,只见一个青铜器的外貌露出了地表。
而那外貌,是大家都没见过的古怪。
二人又挖了半天,楚孑认出了这器物的形状和他们小组天天用的某厨具一模一样。
他不确信道:“这该不会……是个火锅吧?”
上面肚大口小,下面还有个碳盘。
梁广发虽然运气差了点,但学识水平还是在线的,点了点头。
“这特么的确是个火锅。”
紧接着,二人意识到了什么。
梁广发看向楚孑,楚孑也看向梁广发。
气氛瞬间有一种诡异的宁静。
“不是,这特么是西汉时期啊,”梁广发看着楚孑,眼神中满是悲愤与不甘,“我们发现了西汉时期的火锅???”
“这特么不是又改写历史了吗?”
“楚孑!!!你小子到底什么来头,上辈子该不会是摸金校尉吧???!!!”
第84章
梁广发这一声嚎叫把周围人都招过来了, 就连远在北回廊的秦铎、杨华和其他几个爱看热闹的发掘人员也都跑过来了。
楚孑他们虽然还没把整个锅都挖出来,但露出土面的部分足以看出是个不同寻常的厨具了。
如果说中华大地有哪种没事贯通南北东西,那么火锅一定榜上有名。
川渝地区有牛油火锅, 北方地区有清汤铜锅涮羊肉,南方地区还有打边炉等等……
一道火锅足以慰藉大多数华国人的胃。
就连楚孑他们坑里来自五湖四海的队员们, 晚上想打打牙祭也会选择火锅来吃, 昨天晚上就还吃过来着。
但要说火锅是何时起源的, 是不是华夏本土的美食, 还是从世界的其他某处传来的, 则是一直众说纷纭。
曾经传闻说华国北方地区吃火锅的起源来自于游牧民族, 但随着北方及中原地区一些更早期的类似火锅的器皿出现,如染、鼎等青铜器,则是明确显示他们吃火锅的年份更加久远,将这个推论彻底推翻。
所以,对考究火锅起源来讲, 最关键的是考古学上面的证据。
仅从文献来看的话,《三国志·魏书》或许是最早记载火锅存在的。
魏文帝曹丕喜欢吃“五熟斧”, 根据上下文猜测, 这可能是一种可以同时煮食五种不同食材的火锅, 更类似于关东煮,或者九宫格火锅。
但这种吃法在当时的普及率并不算太高,毕竟众所周知,三国年代战乱不断,铜质火锅很可能是为了在外打仗的士兵为了取暖和方便而创造的。
到了唐宋,吃火锅才算是流行起来, 白居易就曾在诗《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可见当时的小火锅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了。
既然有文献记载,那么火锅的起源是三国时期吗?
之前战国时期常用的厨具陶罐,会不会是另外的一种火锅呢?
汉书中记载的“斗”又会不会是火锅呢?
史学界一直都吵来吵去的,不少省份都想让自己被冠上“火锅发祥地”的称号,但这些都缺乏真正的证据支持。
如果眼下楚孑挖出来的这个器皿真的是火锅,那么足以将火锅出现的历史再往前推200多年!
这是一个三组器皿,口小肚大,正好适合放水。
而其下面还有一个托盘,如果不是为了放炭火,实则想不出别的意义。
更绝得是,在楚孑他们把这个器皿完整发掘出来,送进实验室之后,竟然在火锅内发现了板栗等残留物,而托盘上也有使用痕迹,还有碳残留!
听到这个消息,连见多识广的梁广发都有点诧异。
陪葬的不仅仅是一个火锅,竟然还是一个用过的火锅,海昏侯老兄,看来咱的命都有点苦啊……
不过,也正是这些使用痕迹,让专家组基本可以确定,这就是火锅了!
因为整个器具是用青铜打造的,所以专家组也给它起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名字——“青铜火锅”。
虽然还不能断定这是否是火锅这种美食的起源,但却足以将火锅的起源年代推至汉代中期了。
而就在一众考古学家因为挖掘出了青铜火锅而感到兴奋的时候,在这个位于东南方向的坑中也挖出了更多的器具。
比如成摞的漆盘、巨大的铜鼎、还有底部能一直加热食材的温鼎。
足以看出,这块区域应该是一个存放厨具及宴会器具的“厨具库”,而这些纷繁的器皿也足以证明西汉时期皇宫贵族的生活有多么丰富。
就连楚孑、杨华和秦铎他们几个每晚喝酒吃火锅都不香了,没想到更大的吃货就躺在下面呢!
在挖出青铜火锅之后,楚孑也正式开始了在“厨具库”和“乐器库”两边跑的生涯,别问,问就是梁广发和秦铎都不想放楚孑走。
幸亏楚孑是个体力好的,现在就是在梁广发这边挖两周、再去秦铎这边挖两周,谁也不得罪。
厨具库的发掘渐渐接近尾声,而就在它的东侧,梁广发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摆放着各类酒具的“酒具库”。
这个库的大小几乎和厨具库一样。除了一些放小型食物的器皿之外,还有一大堆的“储酒器”,比如龙盘凤碗、耳杯、樽、卮(zhi)等等。
其中最珍贵的,是一个带着凤凰纹路的“提梁卣(you)”,即形状类似挎包,上面有个方便拎起的把手,充分显现了墓主人的尊贵豪横。
还有很大一部分酒器是佐酒的酒具,比如染炉、席镇等等,再加上之前乐器库出土的编磬、琴、瑟、排箫,足能想象出西汉时期贵族社会的佐酒之礼有多么的风雅。
这种文化到现在已经不多见了,所以才弥足珍贵。
而数量如此庞大的餐具酒器,也从侧面证明了西汉时期的贵族的确主要采用分餐制,为史书的记载也提供了证据。
多重证据法的必要性再次得到了体现。
经过长时间的相处,梁广发越看楚孑越觉得亲切,因为他们被分配到的厨具库及酒具库(并称“食官库”)不仅仅是目前发掘出来物件最多的,更是面积最大的,几乎每一件出土文物都具备了以小见大,能体现当时文化风俗的作用。
别的史书记载暂且不管,就说海昏侯这“吃货”的人设,看起来是屹立不倒了。
楚孑现在每每轮转到他们组,梁广发看他的目光就像是看待亲儿子一样,是越看越亲切,越看越喜欢。
他本来都想送给楚孑一把手铲了,这在考古界是一个意义非常重大的仪式,代表着前辈对后辈的完全认可。
但楚孑现在毕竟还是屠銮的学生,他也不能越俎代庖,屠教授还没送,他当然不合适了。
所以,梁广发这几天也没少动心思,不如把楚孑挖过来?
“小楚啊,”梁广发给楚孑泡了杯茶,递了过去,“尝尝,这是我老家种的白茶,我媳妇刚寄过来的,香不香?”
楚孑停下手里的活儿,呷了一口,果真茶香四溢,竖起一根大拇指:“好茶。”
梁广发开始自己的游说:“你看,我们海青大学虽然不如璞兰大学,但我们的导师都很好啊,我的师父也是秦汉考古学界响当当的人物,而且行的端做得正的,你只要申请,他保准收你!”
见楚孑不动声色,梁广发继续道:“而且,你来我们这就直接给你本硕博连读算了,没什么不能操作的,而且我导师的孙女正好比你小两岁,长得好看极了呢,怎么样,来不来嘛!”
这边楚孑还没说话,路过来帮忙的秦铎忽然从隔梁上探出个脑袋,用力嗅了一鼻子,微笑道:“真是好茶啊,梁队!”
梁广发:“……”
感觉有被影射到。
“你们海青大学位置比璞兰还偏,走两步就上青藏高原了,”秦铎嘟囔道,“学考古本来就够吃苦的了,还让我们小楚驻扎边疆地区,你好狠的心啊,梁队!”
梁广发:“啊这……”
他泡的是白茶吗?怎么绿茶味这么冲啊!
梁广发本来还想再回两嘴,但一看楚孑这边一幅挖着土岁月静好的样子,倒也不好意思再开腔了。
楚孑这边听着俩人斗嘴,其实还觉得有点好玩,但手底下又有不一样的触感了,他不得不严肃起来。
而且,这次是个大家伙。
梁广发也发现了楚孑看上去似乎忽然严肃了起来,于是也赶紧过来支援。
这一帮不要紧,越挖越觉得蹊跷。
蹊跷到后来这片工地的人都不看别的了,专门过来看他们挖土。
97/200 首页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