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进了客厅,见主位上坐着一个头发花白,但精神不错的老人。
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苏老。
旁边坐着一个熟人,是方峪深的爷爷方永安。
右侧还有一个秘书。
之前方峪深有说他爷爷是在中央做事的,但没细说过。
陈晏初脑子飞速的转了一圈,面不改色的跟着进去。
方永安看到他,脸上没有一丝惊讶,只是笑呵呵的说:“好久不见,小同志。”
“方老爷子。”
苏老收起手里的文件,交给一旁的秘书,才看过来:“你们认识?”
方永安笑着说:“之前在乡下,多亏了这位小同志出手相助,不然我这把老骨头,就要交代在那了。”
“说的什么话,我还指望着你多帮帮我呢。”苏老佯装怒意。
两人说了几句后,苏老摒去了秘书,请陈晏初坐在了一旁。
这才看过来:“我听说......兴瑞的病能好都是因为你?”
陈晏初点了点头。
苏老点了点头,思索了一番:“峥林说你有意研究特效药,打算怎么研究?”
陈晏初仔细讲述了一下自己对未来大致的规划,只见苏老听完轻笑了下:“你知道一款特效药的研究和发布,需要多少人力财力物力吗?”
“我知道,但我也知道一款特效药如果研究成功,能够带来多大的影响和利益,不仅对自身,对国家,对每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小同志,过于自信可不是什么好事?”
陈晏初不卑不亢的回:“但如果畏首畏尾,同样也不是什么好事,只有在行动中实践过,才知道有没有成功的可能。”
苏老这才正视他的目光:“国家虽然有意扶持,但不会为了一个空想而盲目投入。”
“而且,这样的研究,你一个人也吃不下。”
听到这,陈晏初眼神一亮,目光炯炯的盯着苏老。
“这事我再想想,你回去等消息吧。”
陈晏初正要起身告辞,就听苏老又说:“对了,峥林还说你想开医药公司?”
陈晏初又再次站定,点了点头。
苏老把秘书又喊回来:“你给这个小同志留个电话。”
说完看向陈晏初:“后面有什么需要,尽管跟他联系。”
陈晏初颔首,留下了一瓶今日专门带来的,没有稀释过的灵泉水,就随秘书一起离开了。
出去路上,两人相互留了电话,宋秘书笑着说:“如果开公司遇到什么问题,尽可以跟我说。”
陈晏初也不客气:“如果我想要贷款的话,大概能贷多少?”
宋秘书:“目前按规定,贷款不能超过10万块钱,但如果你有需要,我可以和财政那边打声招呼。”
陈晏初点点头,随后和程峥林一起离开了。
可以申请贷款,钱的问题就解决了。
这下他开始和诸瑾东认真物色厂址,而公司起名,就交给叶然了。
叶然本来就不擅长这个,每日在家都抓耳挠腮的翻字典。
医馆几人的重点,也从制作药丸,转到专心研究药方上了。
在找厂址的间隙,诸瑾东对着一屋子做好的药丸发愁:“那这些怎么办?每日来店里的病人看都不看一眼。”
陈晏初只觉得好笑:“来医馆的都是来看病包药的,对这种养生丸自然不感兴趣。”
“那也不能扔了啊,多浪费啊。”
陈晏初挑了挑眉:“谁说要扔了,这些药自然是有用。”
见诸瑾东看过来,陈晏初也不跟他解释了,干脆带他一起去银行先办理贷款手续。
如今个体户不多,来银行贷款的就更少了,再加上宋秘书提前打过招呼,行长亲自招待的两人,三十万贷款很快就办下来了。
走之前,陈晏初拿出准备好的养生丸礼盒,感谢了行长一番,行长要推辞之际,只听陈晏初说道:“这是我们公司未来要推出的养生丸,先给您留一份,都是上等药材做的。”
第145章 接手旧厂
行长见这人没名没气,但手续却是宋秘书特意打电话交代的,心里有些拿不准,但面上依旧笑嘻嘻的接了过来。
等送陈晏初走了,旁边专门负责贷款项目的经理也一脸的好奇:“行长,这人谁啊?还得您亲自接待?看穿着也挺普通的呀?”
行长扭头看他一眼:“别狗眼看人低,人家来头可不小呢,说出来吓死你,以后少看人下菜碟。”
那人一看说错话了,连忙拍马屁:“是是,我以后改,不过,人家来头再大,那来办事不还得给您送礼嘛。”
说到送礼,行长看了一眼没听过也没见过的补药,随手送给他了:“送你了。”
这种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东西,他可不会乱吃。
经理一看这礼盒的包装,比他在百货商场见过的高档人参包装都要精美,再说了,人家既然来头大,出门办事能送太差的东西吗?
这么一想,经理就觉得肯定是刚刚的马屁拍对了,笑眯眯的把东西拿回去了。
回家打开一看,里面还有说明书,适合什么人吃,有什么忌口,有什么功效,写的一清二楚,接着就按照上面的建议服用量吃了起来。
又过了几天,经理再次偶遇行长,神清气爽的凑到行长面前,又拍了一通马屁:“哎呀,您上次送我的养生礼盒真的太好用了,您看我,这才几天,精神比以往都要好。”
行长无意间瞥他一眼,就愣住了,这人脸色确实比上次好了不少,这药丸,有这么厉害?
“是吗?除了药丸你还吃什么了?”行长随口问道。
经理摸摸脸:“没有了,我就按照说明书吃的,要说真有什么明显效果嘛,我也说不上来,但最近起床确实比以往都有精神。”
行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又问道:“里面都有什么药丸?”
“补气丸,补肝丸,和耆鹿逐痹丸。”
“不过我觉得最好的还是耆鹿逐痹丸,里面似乎有人参的味道。”
这些都是益气养阴,补肾健骨,主治肝肾不足,调整气阴两虚的,他吃了几天身体内部气血调理好了,脸色自然比以前好。
行长点点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完全没听见身后经理说的:“行长,您这养生礼盒在哪买的?等改天我也给我爸买点,行长?行长??”
“啊?在......”
对啊,那天那人办了贷款,但好像公司还没开起来,行长想了想:“我给你个电话,你自己问吧。”
当初陈晏初留的是医馆的电话,经理打了电话问了地址,就美滋滋的回去了。
而行长这边又仔细找人打听了陈晏初这人,表面看,这人只是医大药剂学大一的学生。
医大学生,药剂学,背后还有宋秘书帮忙。
行长看完调查结果,果断的给医馆去了电话,买了几盒养生礼盒。
而陈晏初这边,贷款办下来,就和诸瑾东专心找厂子,两人跑了好几个地方,最后看中了两个地址。
一个厂子比较大,但过于偏远,不论是谁,去厂子都很不便,另外一个位置合适,但厂子面积很小。
陈晏初有些犹豫,现在他什么都没有,厂子或大或小都可以,但以后如果规模做起来,那场地就万万不够用了。
正犹豫之际,就见季修铭一脸气愤的进了医馆。
陈晏初看过去:“怎么了这是?”
季修铭一脸的愤愤:“我说姓孟那个王八犊子上次为什么走的这么干脆,感情是有人挖他。”
“什么?”
季修铭给他一张报纸:“你看。”
陈晏初之前一直有每日看报纸的习惯,最近忙的晕头转向的,都没顾上看。
他接过来,只见报纸上排版最大的一面,上面赫然写着:“昔日风光无限的三利制药厂,如今全员跳槽到为民制药厂,到底是为哪般?”
“三利制药厂能否熬过这次危机,还是再次面临倒闭?”
难怪,陈晏初上次听到这事就觉得有些奇怪。
孟卿识这样看着就像利益至上的人,怎么会轻易的还了工作,灰溜溜走人呢?
“全员跳槽?”
季修铭解释:“我爷爷以前和厂长有些交情,这次专门打听了一下,孟卿识把厂里所有的研发人员全部带走了,包括这次厂长准备推出的新药秘方。”
“为了这次新药准备了很久,被孟卿识这么一弄,厂子资金收不回来,估计要不行了。”
虽然有些不合时宜,但陈晏初心里却突然有了主意,定定的看着他:“那你问问厂长,他有没有意向转卖厂子?”
“啊?”
陈晏初解释:“我最近一直在找厂址,但都没遇上合心意的,其实上次你带我去厂里转了一圈后,我就觉得那地挺合适的。”
“厂子虽然小,但周围很适合扩建,而且位置不算太偏,只是交通不太便捷,但这个问题不大,以后可以在那建员工宿舍,等以后那附近发展起来了,地皮也会随之升值。”
季修铭眨着眼睛看着他:“你认真的?那厂子没有什么技术骨干了,能干的都被孟卿识挖走了,留下一个空壳子,还有一堆没用的存货。”
陈晏初笑了:“他一个西药厂子,我们做的是中成药,我要他留下的骨干做什么?”
“那些存货留着吧,以后除了中成药,也能开发西药生产线,真不用上了,贱卖了也能挽回损失,而且,以后我们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研制的药品挣钱。”
季修铭见他一脸认真,仔细思索了一下,还真有些道理。
随即也不愁眉苦脸了,转身回去给爷爷打电话了。
陈晏初虽然贷了款,但手里每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走季爷爷的人情,到时讨价还价时,还能多省一点。
三利制药厂的厂长可能这次真的被打击到,心灰意冷了,听说老友家的小朋友打算和朋友一起接手他的烂摊子,当即就同意了。
双方约了见面时间,季爷爷也陪着一起来了。
第146章 职位分配
到齐后,季爷爷不动声色的打量了陈晏初一眼,随后就像个老僧一般坐定不动,也不搭话,任由两人和李厂长聊。
李厂长开门见山:“价格好商量,但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能辞退厂里的员工,这些人跟着我干了很多年,你要是直接辞退他们,很多人都家里的顶梁柱,那得毁了多少家庭啊。”
虽然药厂被挖走了不少人,但余下的怎么着还有几十人,这要是全部辞退了,他根本不敢想会打破多少家庭的平静。
陈晏初喝了口茶:“我不能保证。”
李厂长一听,诧异的抬起头,连一旁的季爷爷也皱了皱眉头。
“那不行,那我厂子可不能卖给你。”
陈晏初放下茶杯:“我开药厂,说白了,就是要挣钱的,如果您留下的员工勤恳敬业,那我肯定不会无故辞退他们。”
“但他们如果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日磨洋工,就为了领个工资,恕我不能答应。”
李厂长原本气愤的起身要走,听到这话,动作一顿。
只听陈晏初继续说:“所以他们能不能留,取决于他们接下来干活的态度,而不是我给您的空口保证。”
李厂长听到这,叹了口气,他这人就是看重情义,以前有人犯了点错,跟他一讨饶,看在往日的旧情上,他也就心软了。
现在看来,自己可能真的不适合开厂。
他思索了一下,觉得这人说的也在理,两人就继续往下商量了具体的价格,最后看在季爷爷的面子上,李厂长做了让步,以十几万的价格转给了陈晏初。
虽然厂子小还旧,但地皮,机器,以及杂七杂八的费用,整体算下来一点也不低。
陈晏初见金额在自己预料之内,就没再往下磨,当即签订了买卖合同。
走之前,季爷爷还颇有深意的多看了他一眼。
原本还以为两个年轻气盛的人胡闹一通,现在看来,还真有几分本事。
厂子搞定了,接下来就是职位任命。
药厂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就是质检部,研发部,以及生产部。
研发部又被他分为中成药研发,补药研发以及西药研发,目前公司刚开起来,完全不具备研发特效药的能力,这个暂且被搁置了。
中成药交给方峪深负责,补药则交给叶然负责,西药研发则是诸瑾东亲自负责,他本来就是学临床的,也算专业对口。
几人虽然初出茅庐,也很年轻,经验尚且不足,但好在都知根知底,完全信得过。
这种研发的核心团队,一旦有人生出异心,对药厂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同时在诸瑾天的帮助下,还特聘了他的父亲诸长松为特聘研发顾问。
诸长松也乐的给这群小朋友帮忙,笑呵呵的答应了。
王硕,张潮远两人则负责潜心研发药方。
当然了,研发团队单靠他们几个,肯定是不够的。
他同时也在报纸上刊登了招聘启事,面试官就由诸长松和方峪深负责。
现在上面各个方面的政策都宽松了不少,当初下乡的知青们,除了少量考上大学的,其余的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回城。
因此,也不用担心招不上人。
质检部则是诸瑾天负责,生产部生产的所有药品最后都要由他把关,最后才能流通到市场上。
而陈晏初自己则负责宣传和对生产部的整改。
厂里遗留的弊端和陋习不少,很多老人上班随便干干,打个卡就走了,部分主管主任里还有一些李厂长的亲戚。
陈晏初看到员工名单,思索良久后,召开所有人开了大会:“厂子更换之际,正是缺人的时候,所以大家原本的安排,我暂时不动。”
65/127 首页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