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何进乖乖地送上门,张让就问他:“天下大乱,难道仅仅是宦官的过错吗?先帝曾经与何太后闹别扭,想废掉何太后。是我等涕泪横流,哭着求情,拿出万贯家财作为礼物,让先帝高兴,才饶恕了何太后。现在大将军居然要恩将仇报,诛灭我们,这也太过分了吧?您说宫中藏污纳垢,可是公卿百官,皆是买官上任,又有谁敢称忠诚廉洁呢?”
宦官群情激奋,张让话音未落,就有人铿锵一声拔剑在手,把何进的脑袋给砍了下来。
张让假传圣旨,让樊陵担任司隶校附,许相担任河南尹。这两位都是谄媚宦官的大臣。
这道圣旨送进尚书台,尚书令怀疑是假圣旨——现在是什么时候?何进怎么可能罢免司隶校尉袁绍?尚书令对前来传旨的中黄门说:“请大将军出来,共同商议。”
中黄门冷笑:“何进谋反,已经被诛杀了!”
他说着,一扬手,扔出来一个东西。这东西冒着血,在地上骨碌碌地滚了几圈,滚到尚书令的脚边。
尚书令定睛一看,原来是何进的头颅!
这还了得,尚书令立即揣着假圣旨去找“录尚书事”的袁隗。袁隗一不做二不休,召见樊陵、许相,直接把这两个倒霉蛋给砍了。以免他们听从宦官的命令,向袁氏举起屠刀。
袁绍和袁术喊着诛杀宦官、为大将军何进报仇的口号,带兵包围了皇宫。曹操等西园八校尉先后赶到。袁术火焚青琐门,领兵杀入皇宫。
张让见势不妙,打算挟持小皇帝刘辩、陈留王刘协逃走。
然而,当张让等人持刀闯入嘉德殿的时候,发现小皇帝异常平静地端坐着,金印紫绶的太傅荀彧缓缓抚平了衣袖上的褶痕,看向他们的目光仿佛看着死物。
伍君豪抱着剑,立在小皇帝的身后,全身都散发着渊渟岳峙的高手风范。
荀彧抬手,轻轻地蒙住刘辩的双眼,用波澜不惊的声音下令:“张让、段珪等人谋害大将军,还意图挟持陛下,就地格杀。”
“唯!”
光影交错间,数十名虎贲郎手持刀斧、画戟,从屏风后边冲出来,送张让去见何进了。
刀劈斧砍的声音,持续了一段时间,惨叫声渐渐低弱,听不见了。刘辩突然一把抓住荀彧的手腕,缓缓移开。刘辩望着台阶下方蜿蜒流淌的血迹,道:“太傅,朕不怕。”
荀彧无声地叹息,收回了手。他确实不能一直蒙着刘辩的眼睛,波谲云诡的朝堂倾轧,残酷无情的权利交替,刘辩迟早要独自面对。
先帝刘宏走得安详,留下了一个超级烂摊子——大汉十三个州有一小半都是兵荒马乱。
先帝病危的时候召进洛阳的那些方士、巫师,没能挽救他的生命,却作出了可怕的预言森*晚*整*理——洛陽将有兵祸,南北两宫会发生流血事件。
嘉德殿并不安全。那些杀红了眼的士兵,见到没有胡须的男人就砍。不仅宦官难逃一死,还有许多年轻的郎官、宫女也被误杀。场面逐渐失控。
荀彧早已联络了卢植、曹操、荀攸、郭鸿,以及玩家。他亲自带领伍君豪、一百名虎贲郎,护卫着刘辩、刘协、何太后,走“飞阁”,一种架设在宫殿之间的空中走廊,离开皇宫。
第25章
对刘辩来说,周遭的陌生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卢植、郭鸿为了护驾,都离他很近。
刘辩一张小嘴紧紧地抿着,身体小幅度的颤了一下。他立即紧张地看向太傅荀彧,确定荀彧正忙着调度全局,没有注意到他胆怯的表现,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他不想让荀彧失望。
伍君豪说过:只有臣子怕君王,没有君王怕臣子。如果不能克服和人接触时的恐惧心态,就假装高冷,少开口。
穿梭在空中走廊之间,透过虎贲郎交叉的画戟,以及殿宇楼台的飞檐斗角,能看见青琐门的方向滚滚升腾的浓烟。惨叫声、呼救声、求饶声、咒骂声此起彼伏。随处可见正在被士兵追逐、杀戮的宦官和宫廷郎卫。
何太后还不知道大将军何进已然身首异处,她和刘辩最大的靠山已经轰然倒塌,絮絮叨叨,追问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外戚和宦官斗得你死我活,说到底还是权利之争,然而外戚何进死于大宦官之手,大宦官又被太傅荀彧、以及何进的属下团灭。一天之内,朝中最强的两大势力同归于尽的结局,委实让人措手不及。
刘辩抿着唇不说话,一双桃花眼冷冷地扫视着群臣,于是大家都默契地绕开了何进被杀的话题。场面已经很乱了,万一何太后知道真相,哭闹起来,吸引了下方乱兵的注意力,他们能不能安全出宫,就不好说了。
就连荀彧都忍不住在心中暗骂袁术大草包——袁术根本控制不住他手下的士兵,说什么诛杀宦官,现在搞得宫廷大乱,就连没留胡须的年轻郎官也被错杀了一两千人。
刚离开皇宫的范围,少府阴修已然按照约定,准备好天子专用的步辇。
荀彧变戏法似的拿出提前写好的圣旨。陛下社恐,需要当众下令的事,由荀彧这位太傅全包了。
典军校尉曹操第一个接旨,他负责带兵鸣锣开道,将领头攻打皇宫的袁绍、袁术等人震住,防止乱兵冲撞了小皇帝。
一百名虎贲郎举起天子的仪仗,刘辩端坐在步辇上,目不斜视。步辇一摇一晃地前行,前后左右都是人,加上失去舅舅的悲痛。他心中早已崩溃嚎啕,脸上的表情却硬生生地控制住,一副清冷模样。毕竟跟荀彧学了一年多,做到遇事不慌,就算慌也不表现出来,勉强维持天子威仪,一点都不难。
收到荀彧赞许的眼神,刘辩的底气更足了。
河南尹王允也收到消息,集结了手下的衙役将近一百人、四名洛阳尉、九个洛阳亭长,前来撑场面。
杨彪等老臣也陆续赶到。
尚书卢植第二个接旨。有卢植和曹操带头服从命令,那些觉得荀彧资历不够的老臣也都保持了沉默——朝廷要变天了。
卢植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他双手捧着装了张让头颅的木匣子越众而出,大声怒斥袁绍和袁术:“竖子,张让等中常侍已经伏诛,还不快快退出皇宫、解散兵卒!难道袁氏想谋反不成?”
对于袁术火焚宫门,纵兵杀入皇宫的事,现在没法追究,要是把袁氏给逼反了,这里没人能镇得住场面。后将军袁隗、司隶校尉、兼中军校尉袁绍,外加虎贲中郎将袁术。麾下有几千兵马。
袁绍被卢植吼了一嗓子,手上又被塞了张让的一部分零件,吓得一个哆嗦。他心念电转,赶紧顺着台阶下来,“太将军在宫里遇害,张让下令紧闭宫门,还假传圣旨。臣等担忧陛下的安危,故而行事莽撞了一些,请陛下恕罪。”
刘辩很是紧张,转头望向荀彧。
荀彧优雅行礼:“陛下,只诛杀张让等首恶即可。上天有好生之德,其余的人可以全部赦免。”秦皇汉武,哪个身边没有宦官?宦官祸乱朝纲,是因为皇帝昏庸无能,过分倚重他们。从今以后,宦官就只侍奉皇帝的生活起居,不再参政。掀不起什么风浪。
刘辩点头;“就按太傅说的办。”
袁绍、袁术等将领立刻鸣金收兵……
那些幸存下来的宦官、郎卫、宫女或谢天谢地,或痛哭流涕,或呆若木鸡,或惴惴不安。不知谁第一个向着小皇帝叩拜:“多谢陛下赦免之恩,奴婢一定洗心革面,好好侍奉陛下。”一堆人上前谢恩。
刘辩惊恐得几乎落泪,但刚刚阻止了一场一边倒的乱哄哄的杀戮,他很有成就感,强撑着道:“平身。”
荀彧宣布了最后一道圣旨——大将军何进的直属军队,一分为二,由太傅荀彧、典军校尉曹操各领一部。特赐太傅荀彧开府、录尚书事。尚书卢植加封侍中。杨彪、王允、郭鸿、荀攸等赏赐黄金、玉璧和蜀锦,公卿百官各司其职,官职和爵位一律不变。
这道圣旨一公布,在场的官员全部吃了一颗定心丸——太傅荀文若虽然过于年轻,但做事无可挑剔。只诛杀首恶、百官的职位不变,洛阳城内的局面算是稳住了。
然而洛阳城郊二十里外的夕阳亭,还驻扎着董卓的西凉军,真正的虎狼之师。
*
装饰奢华的西园,曾经是先帝和宫女裸游的地方。
数不清的金钱和绸缎,堆满了整个西园万金堂。先帝真不愧是资深财迷,本该由大司农掌管的钱财和物品,都收藏在西园中发霉,本该由太仆管理的马匹,都饲养在西园的马厩内长膘。
荀彧哄着小皇帝睡下,小心翼翼地抽回衣袖,退出寝殿。
廷尉郭鸿负责抄家,查抄十常侍的资产。然而由于张让、赵忠等人的房屋、田产、金钱、珍宝数目过分庞大。廷尉府的人全体出动,由玩家协助,清点了大半日,也没统计出准确的数字。
郭鸿揉了揉被奇珍异宝的光芒闪花的眼睛,“单张让一人的财产,就是国库的两倍。”
吕布咂舌:“难怪百姓过得苦!几倍的赋税,都让这些阉人贪污了。”
荀彧的唇角微微上扬,“这些钱,如果用在百姓身上,用来赏赐三军将士,何愁战乱不平?奉先,眼下就有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非武艺高超、智勇双全的将领不可。不知奉先敢不敢领旨?”
吕布顿时精神抖擞:“快说,快说,文若要打哪个?我早就闲的难受了。”
第26章
荀彧拿出舆图和密旨,展开舆图,示意吕布一起看:“我再拨给奉先三千兵马,于此处伏击董卓。”
太傅荀彧的兵马,是刚刚接手的大将军旧部,属于禁军,装备精良,但战斗力堪忧。所以主力还是吕布麾下的两千并州铁骑。都是被美食、军饷、以及优厚待遇吸引的并州同乡。
吕布接了密旨,他早就眼馋禁军的装备,跃跃欲试:“我现在就去武库领取兵甲,行不?”
荀彧故意激他:“当然可以。我听说西凉兵骁勇,不在并州军之下。董卓亦是一员猛将,他左右手都能拉开强弓。这是文书,已经盖过印章,可领最好的兵甲。奉先尽力而为,胜了赏千金,封关内侯。万一战败,我会为奉先求情的。”
吕布怒发冲冠:“并州铁骑才是天下第一!某定取董卓的项上人头!”
荀彧:虽然只是最浅显的激将法,但管用就行。
假消息已经散布出去。
小皇帝和陈留王今夜住在西园,这是个只有少数重臣才知道的秘密。皇帝的仪仗队并没有休息,而是抬着玩家去了北邙山。
先前,袁术在洛阳南宫的青琐门放了一把火,火势一直蔓延到尚书门才被扑灭。大将军何进的部下谋反,纵火焚烧皇宫,宦官携小皇帝和陈留王逃走的流言,在京城满天飞。
董卓望见洛阳上空浓烟滚滚,带领军队进入洛阳西郊,驻扎在显阳苑。
董卓的弟弟董旻打听到陛下和陈留王一起被宦官挟持,逃入北邙山中的消息,立即给董卓通风报信。于是董卓向着北邙山的方向急行军。他没有收到任何命令,就私自调动兵马进入京师的范围,正好杀一儆百。
算一算时间,等董卓赶到北邙山下,人困马乏的时候,恰好陷入吕布的伏击。
等吕布领了兵符,大步流星地走出门去。荀彧又拿出一道圣旨,特意让性情刚烈、脾气暴躁的侍中种劭骑快马去给董卓传旨,要求董卓把军队交给朝廷接管,立即随种劭入朝担任大鸿胪(外交官),不得拖延。
这种圣旨,董卓肯定不会老老实实地照办。董卓已经收到过两道类似的圣旨,都是表面上好像寻常的职位调动,其实是想夺走他的兵权。这年头,天下溃溃,手上有兵,说话才有底气。所以董卓总是各种推脱,死活都不肯交出兵权。
这封圣旨就是针对董卓的行为习惯,制造一个消灭他的理由。
反正种劭骑着西园的千里马,肯定比需要先交接军队的吕布走得快,到得早。这叫先礼后兵,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郭鸿被这种无耻的操作给惊呆了。
荀彧干咳一声:“兵不厌诈。卡着时间,不给董卓的军队养精蓄锐、恢复战斗力的机会,这是奉孝特意叮嘱的。”
郭鸿:???
郭鸿:我那么大一个乖巧善良、人畜无害的族弟呢?
荀彧试着开导友人:“形势危急,必须用一点非常手段,迅速稳住朝局。如果像董卓这样跑到洛阳遛兵遛马的乱臣贼子都不惩戒,那些手握重兵的州牧,还有谁会听从朝廷的调遣?”
郭鸿单手扶额:“文若,不用解释了,我想静一静。”讲道理,他心中都明白,只是一时间无法接受郭嘉会出这么坑人的主意。
大汉一十三州,有五位州牧。这是先帝留下的最大隐患之一。
自从黄巾之乱爆发,那些州刺史、郡太守、县令之类的地方长官,动不动就被乱兵杀死,或者被流寇追得东躲西藏、四处逃命,委实有损朝廷的颜面。
大约一年前,宗室刘焉提议——改剌史为州牧,由州牧自行招募军队,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负责抵御乱兵和贼寇。假如我大汉每个州都兵强马壮,些许反贼能翻起什么浪花来?
先帝欣然同意,还觉得州牧自行招兵买马,不花朝廷一文钱,就能平定叛乱,这提议不错。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州牧军政大权一把抓,妥妥的封疆大吏,关起门来就是一方诸侯。当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才扫平六国诸侯,一统天下。高祖(刘邦)铲除异姓王,也是煞费苦心。结果先帝动动嘴,就封了五个“诸侯”。
董卓现在的官职正是并州牧。
荀彧看了看漏刻,睡了两个半时辰,早早起身,不到卯时就领着玩家去接收大将军何进的旧部。
考虑到宦官、郎卫被杀掉许多,宫里的人手严重不足。荀彧拟旨,让公卿百官每家出一个子侄,担任郎官,这种内招福利,当然是皆大欢喜。
这时,何进麾下的幕僚也到齐了,可谓是群英荟萃。
荀彧一次挖掘到一堆人才:张辽、何颙、荀攸、华歆、王朗、刘表、蒯越、陈琳、鲍信等等。这些人不用白不用,一想到可以把手头的公务分出去一大半,多繁杂的事情都有人帮着做,荀彧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负责把把关就行。
作为一个讲究办事效率的人,荀彧立即安排张辽去清点何进留下的兵马。华歆、王朗拿个招降的章程出来,负责招降董卓的部将。董卓的部下,颇有几个良将,比如徐荣,凭实力碾压曹操和孙坚的男人。徐荣在演义中就是个炮灰,但正史上,他曾经杀得曹操大败,险些丧命。打得孙坚摘下红头巾,让部将祖茂戴上,替他引开追兵。孙坚仅带十余骑,狼狈突围。
17/26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