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弗闻言也不强求。
曹成刚连忙吩咐仆从将齐大福坐的案几撤了下去,首位四席变成了三席。
没了齐大福压在上位,董青濯心里真如三伏天饮了一杯冰水,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都感到熨帖极了。
他抬眼看向沈绍安,微笑颔首,见沈绍安斟了酒向他举杯,也举起酒杯朝他一示意,等沈绍安仰首一饮而尽后,也将杯中酒饮尽,还朝沈绍安亮了亮盅。
这场混乱,看似沈绍安混不吝惹事生非,在座的人却都看得出来,他此举,绝非肆意妄为,而是有意为之。
赵弗一直在纵容沈绍安,赵弗又是皇上身边最贴心的太监,所以赵弗的意思,就是皇上的意思。
而皇上的背后,是那个手段诡谲、心狠手辣的摄政王,大梁真正的掌权人!
看来这个名满京城的纨绔,也没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一场庆功宴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结束。
明日赵弗会去赤水岭传旨,今日还有齐大福的事需要处理。沈绍安便是有一肚子的话要问,父亲沈时戬揪着他的后领就走,也只好将话暂时咽回肚子里。
他带着满身的酒气,晕头晕脑地站在院门外,仰头大喊一声,“阿黄!”
随着一阵马蹄声渐行渐近,阿黄迈着欢快的小碎步“哒哒”跑了过来。
然而,跑来的又不止阿黄一个阿黄。
沈绍安望着街口同时跑过来的那五六只大黄狗,以及……一匹黄骠马,彻底傻眼了。
黄骠马也愣住了。
身后出来离府的、送客的人也都愣住了。
黄骠马阿黄率先反应过来,立刻不干了,咴律律连蹦带跳,甩着缰绳就是不让沈绍安碰。
太侮辱马了!
它这样一匹高大英俊的马,居然跟小土狗一个名字!
沈时戬揪着沈绍安的耳朵,恨铁不成钢,“这是一匹千里驹啊!千金难买的良驹!你居然叫它阿黄?你脑子里就只有这俩字吗?”
沈绍安拧着脖子,乜斜着眼醉醺醺问他爹,“那要不,让它叫沈绍安,我叫阿黄?”
第55章 大哥糟心:自家精心养大的白菜被猪拱了
敢对自己老子说这样的话,这是真喝大了!
“我……”沈时戬气噎,“你……”
沈绍安走过去,用力扯住马缰,在它耳边嘀嘀咕咕半天,黄骠马眼睛朝那几只发现没吃的已经卧在墙角或离开的“阿黄”们看了看,马脸上竟露出一个傲娇的表情,朝天响亮的打了个响鼻,乖乖站好了。
阿黄驮着沈绍安走远了,都护府门前呆滞的众人这才轻吁一口气,回过神来:这沈家的小将军,果然不是一般人!
方才那黄骠马在听了沈小将军一番悄悄话后,居然接受了这个……“一言难尽”的名字,好像还挺喜欢的样子。
话说沈小将军到底跟黄骠马说了啥?
不是,那黄骠马为啥能听懂沈小将军的话?
众人终于在一个又一个未解之谜里,风中凌乱了……
沈时戬紧跟其后离开。
他很想叫住儿子,问问他怎么会突然向齐大福发难,就算赫连瑾再惯着他,关乎朝廷用人,难道也由着他胡来吗?
偏偏赵弗还拦着自己。
莫非,是摄政王授意绍安这样做的?
沈时戬心里揣着十万个为什么回了郕阳关。
同时想不通的还有其他在场之人,不明白摄政王是在借沈绍安的手除掉齐大福,还是借齐大福为沈绍安立威。
又或者二者皆有之。
总之从今日开始,北关十六城,沈大将军的幼子、沈绍安的名字,已经被刻在了绝对不能惹的名单上。
并且位列榜首!
沈绍安喝多了酒,又迎着风跑了大半天。
在路上吐过几次酒,回到赤水岭行辕,他头晕脑胀回了房间,将跟在后面服侍的人推出门外,“砰”的一声摔上门。自己连腰间的佩刀都没来得及解,就四仰八叉躺在榻上睡了过去。
沈乔安还没睡,听见动静赶紧过来,见状连忙唤人送了热水,又让人去熬醒酒汤。
自己则坐在沈绍安旁边,替他解了腰刀、除了靴子、脱了轻甲。热水来了之后,又轻手轻脚替沈绍安擦了手和脸。
在托着他往枕头上挪时,沈乔安听见沈绍安嘟囔了一句,“阿瑾,别闹……头好晕……”
阿,阿瑾?!
沈乔安弯着腰呆在原地。
好半天,才轻轻的、缓缓的站直了身子,慢慢坐在了榻边。
他不会天真的以为弟弟口中的这个“阿瑾”,会是个女子的名字。
父亲来信中只说了绍安跟摄政王纠缠不清,让他想办法帮绍安习惯与将士们相处,等时机成熟了再给他送个女子到身边伺候。
这声阿瑾,亲昵又随意。
若是旁人倒也无妨,可那是摄政王!
除了先帝和赫连瑾生母,谁敢唤他阿瑾?
沈乔安心情复杂,默默地看着幼弟那张比女子更美艳的脸:他的长子清纾,比绍安还大五岁。
当年母亲刚刚诊出有孕时,因为年纪已愈四十,又已经有了几个孙儿,在留与不留上,犹豫了许久。
后来还是他写信给妻子,让妻子极力劝说母亲将孩子留了下来。
他记得那年从北关回京,看到乳母怀里的那张糯米团子一样软软糯糯、花瓣似的小脸。
第一眼看到他,小糯米团子就高兴地挓挲着小手,咧着没牙的小嘴,“嘎”的一声笑出声来。
绍安很黏他,只要有他在,连母亲都休想从他怀里抱走。
后来他跟着父亲到了北关,离家日久。绍安也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朋友。
可每次回京,绍安都会第一时间去迎他,然后坐在他的马上,一路叽叽呱呱讲着京城趣闻,跟他一道回府。
没想到,不过才一年多不见,绍安就跟摄政王走到了一起。
沈乔安心口发闷,不知道是该生气自家精心养大的白菜被猪给拱了,还是该感叹捧在手心里疼爱的孩子终于长大了。
沈乔安犹自发了会儿呆,才用力搓了搓脸,替弟弟脱外衫。
解了腰带,衣襟散开,一封信突然掉了出来。
沈乔安伸手拿起信,信封上“绍安亲启”四个字。不问看,一定是摄政王写给绍安的。
他捏着信,无声叹了口气,将信原封不动塞到枕头底下。
替沈绍安换过寝衣,又哄他喝过喝酒汤,盖上薄被,沈乔安走出内室,吩咐服侍的仆从,“绍安喝多了酒,后半夜可能会要茶,仔细听着些。”
仆从轻声应了是。
沈乔安刚要出门,另一个仆从就快速走了过来,到他身边压低了声音道:“将军,九爷轻甲上有些东西。”
沈乔安一怔,快步走到挂轻甲的架子旁。
刚才没注意,把灯举近了才发现,轻甲前襟处全是星星点点的红,一看就是血!
他的呼吸一下子重了:此次绍安前往都护府参加的是庆功宴,轻甲上为什么会沾血?!
“今日谁陪绍安去的?”
仆从微微弯腰,“云荆和刘义。”
一听有云荆在,沈乔安心下略松,想了想,道:“让刘义去书房见我。”
“是。”
刘义这次跟着小将军去都护府,那是真得开了眼界了!
听他绘声绘色讲完宴席上发生的一切,沈乔安好半天没说一句话。
“惹着了老子,留侯府的小侯爷老子也照揍不误,你个光腚蛋子的监军又算个屁!”沈乔安反反复复咀嚼着这句话,突然低低地笑了起来。
他大抵知道幼弟京城纨绔的名声是怎么来的了。
京城的人一向大惊小怪,明明满肚子男盗女娼,非把自己标榜成道德大家,虚伪得紧,所以看不惯率直又真性情的沈绍安。
仿佛给沈绍安这样的人安上一个“纨绔”的名头,就能为他们那些虚伪丑陋的行径镀一层金。
这半年,绍安小小年纪就能收服骑兵营那帮老兵油子的心,可不仅仅是靠他用真本事拼了命打出来的,还有他那颗为人赤诚的赤子之心!
……
沈绍安醒来的时候已经日上三竿。
宿醉初醒最是难受。
他哼哼唧唧在榻上翻了个身,随手挠了挠腰间。这一挠,让他想起了自己放在怀里的那封信。
见自己身上已经换了寝衣,外裳早被拿了出去。沈绍安心里一跳,额头立刻出了一层细汗。
他一下子跳起来,呼地掀开被子,在榻上胡乱摸索了一阵,又将枕头抓起来丢了出去。
一封信正静静躺在枕头下面。
第56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情话只会“俺也是”
沈绍安松了口气,拿起信跳下榻,将枕头捡起来扔回榻上,胡乱披了一件宽袖外袍,光着脚走到隔间,歪在短榻上。
这才将信拆开。
熟悉的字体映入眼帘,沈绍安无声叹了口气:他一直没有给赫连瑾写信,是因为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在北关的这段时间,他每天都过得忙碌且充实,肆意又快活。
只在偶尔闲暇时,才会想起在京城那些日子,赫连瑾曾经带给他的感动和悸动。
他以前还是沈韶安时,是同学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是爸爸心中可有可无的存在,是妈妈喋喋不休数落爸爸出轨劈腿的听众……
没人关心她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她像荒野里的一棵草,孤独又茁壮。
她一直以为自己不需要爱,直到遇见赫连瑾。
在摄政王府的那段日子,赫连瑾对他真正疼宠到了极致。他看向沈绍安的目光,永远温柔专注、爱意缱绻。
对他的纵容呵护、对他的耐心细致。
包括对沈绍安身体几近疯狂的迷恋,都让沈绍安为之动容……
沈绍安曾以为自己无法接受两人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
可事实是,或许经过前期大量心理建设、又在梦中实验过无数次,还被赫连瑾的深情感动到,对这方面,他不止接受的很容易,甚至还有点,食髓知味、沉醉其中。
在京城的那段日子,他见不到赫连瑾会想他,在一起的时候想亲他,晚上的时候会有期待,刚离京的时候也有过离愁别绪……
他觉得自己是爱赫连瑾的。
可是离开京城之后,他却又忍不住开始怀疑自己的心意,究竟是受原著的影响,还是自己真实的情感。
终日患得患失,不断在确定与推翻之间犹豫徘徊……
沈绍安挠挠头:莫非自己继承了前后两任亲爹的渣男基因,是新时代见异思迁、始乱终弃的新型渣男?
如果赫连瑾知道自己这大半年,每天活得有滋有味,差不多快将他抛之脑后了,会不会后悔当初放他离京。
抬头仍然是“绍安吾爱展信安”,信里没有一句责备绍安忘了当初的承诺,只有殷殷叮嘱好好吃饭、注意安全,冷了要注意添衣,热了也不可贪凉。
还讲了摄政王府的廊檐下,有一对燕子在那里筑了窝,生了一窝小燕子。每天成年燕子飞来飞去,衔来虫子哺喂幼鸟。
孩子吃饱了,两只成年燕子就站在窝边,耳鬓厮磨、卿卿我我,看得他很是眼热。
沈绍安的脸突然就有点热,忍不住捏了捏耳朵。
后面赫连瑾写,他看着燕子,想到自己与爱人分隔两地,连面都见不得,心中气不过,恨不得拿块石头,将那燕子窝给砸了,也不想看它们夫妻二鸟在自己面前秀恩爱。
沈绍安心里原本还有些沉甸甸的,看到这里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还摄政王呢,幼不幼稚?
他苦恼地叹了口气:古代就这点不好,没有电话手机视频,两个人联系全靠写信。
对他这种提笔忘字的“半文盲”,可不就是一种折磨吗?
他也想给赫连瑾写信,但是只要拿起笔,想说得话就全忘光了。
只剩下干瞪眼。
平时的训练是不能写在信里的,他又没赫连瑾那样好的文采。难不成要让他写“额也想你”,或者写“俺也一样”?
最多再加一句“想把你亲哭”?o(╯□╰)o
他也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又或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前面那首诗他只会这一句,这里也没有长江。
沈绍安用力抓了抓头发: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早知道会用到情诗,他当初在学校时应该多背两首。
不过也没用,就连当初学过的,这些年过去,也早就还给语文老师了。
沈绍安将信折好装进信封,走到内室,从装金银的柜子里取出一只小匣子,打开,将信与之前赫连瑾写给他的那封放到一起。
看着静静躺在匣子里的信,沈绍安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如今齐大福解决了,古木堡一战又少了一个隐患。
接下来,该轮到那个深埋在父亲身边的细作了!
沈乔安进门时,就看到自己幼弟正斜靠在隔间的短榻上,连衣裳都没换,只披了一件外袍,正坐在那里发呆。
他笑着走过去,问道:“怎么还没换衣裳?午后天使就该到了。吃饭了吗?”
沈绍安没啥情绪,淡淡“嗯”了一声,伸手捏起案几上骨碟里炸酥的豆子,扔到嘴里“咯嘣咯嘣”地嚼。
沈乔安被豆香引得口水直流,也抓了一把豆子,在短榻另一侧坐下来,问道:“昨日宴上,你怎么把齐大福给揍了?”
“嘴贱,欠揍!”
揍得好!
沈乔安微微地笑,“他可是朝廷派下来的监军。”
沈绍安长吁一口气,“以后不是了。”他抬眼看到自家大哥好奇的眼神,好心地解释道:“大哥以为弟弟是那种鲁莽冲动、做事不顾后果的人吗?”
沈乔安摇摇头,“赵弗带来的口谕?”
26/93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