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念到最后两个名字的时候,沈绍安就发现罗琅写字的动作微微一顿之后,将手里的笔放了下来。
第103章 罗某所做的一切,都是遵从摄政王钧令
沈绍安唇角噙笑,问道:“罗长史,怎么了?”
沈时戬目光如电,转向罗琅。
所有人都将目光对准了他。
罗琅轻轻一叹,“小将军不是已经猜到了吗?”
沈绍安冷笑,一字一句咬牙切齿道:“果然是你!”
他见罗琅脸颊微动,立即大喝一声,“云荆!”
云荆迅速扑上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罗琅的下巴卸了下来,并将其反剪双手摁到了地上。
刘义上前,捏住他的脸抬起来检查一番,疑道,“少将军,没有毒囊?”
沈绍安一怔,转眼看到罗琅带笑的眼神,知他这是小小作弄了自己一次,也不计较,遂朝刘义抬了抬下巴。
刘义抬手,“啪”的一巴掌打在罗琅的下巴上,将云荆给他卸掉的下巴又拍了上去。
帐内所有人都惊呆了。
偌大的营帐内一片死寂。
沈绍安冷哼一声,回身环视帐内诸将,将这些人的表情一一纳入眼帘,才将目光重新对准罗琅。
他走过去,将手中那封信举到罗琅面前,当着他的面,将里面的信件取了出来。
展开,上面空空如也。
沈绍安抖了抖空白一片的宣纸,得意地说道:“没想到吧?这封信,是假的。你上当了!”
罗琅斜着眼睛死死盯着沈绍安,突地一笑,道:“是我小瞧了你。”
“没有。你很瞧得起我,你不是还画了我的画像交给左贤王吗?左贤王一路追我到嵇门关,想来应是你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务必除掉我吧?是他们愚蠢又自大,没有抓住机会而已。”
神机营散开跑,义呼邪能只盯着他一个人追,证明他知道沈绍安长相。
沈绍安才到北关不足一年,只跟北郦军打过一次,除了罗琅这个原因,其他的根本说不过去。
沈绍安直起腰,道:“行了,各位叔伯,可以散了。”
等帐内其他人都散了,只剩下沈时戬、罗琅、沈绍安和他的三个亲卫兵,罗琅轻轻一抖肩膀,道:“先放开我,我不会逃走的。”
云荆看了看沈绍安,见他点头,这才松开手。
罗琅理了理衣襟和头发,在他的案几后坐下来,朝沈时戬微微颔首道:“大将军,怀瑜能否与少将军单独说几句话?”
沈时戬此时已经震惊到说不出话,脑子里一片混乱,听罗琅开口说话这才回过神,问沈绍安,“这是,怎么回事?”
“父亲稍等,儿子自会跟您解释清楚。既然罗长史有话要对我说,父亲,可否准备一处单独的帐篷?”
沈时戬却是站起来就走,“就在这儿说吧。”
他走到沈绍安身边,突然小声道:“为父就在外面。”
这是不放心沈绍安安危,担心罗琅突然袭击自己儿子。
沈绍安心下微暖,轻声回道:“好!”
沈时戬目光复杂地看了看罗琅,叹了口气大步出了帐。
罗琅看看柱子一样杵在帐内的三个亲兵。
沈绍安笑笑,“他们都是我绝对信任的人。”
“少将军是担心我会挟制你借此脱身?”
“是啊。”沈绍安痛快承认,“毕竟罗长史可没什么信誉可言,做出什么背信弃义、卑鄙无耻之事都不奇怪。”
罗琅笑笑,“可在下接下来要说的话,关乎摄政王,如果少将军觉得别人听也无所谓,罗某,自然也就无所谓。”
他想了想,又道:“罗某虽有武功在身,仅够防身而已。就算少将军伤势未愈,罗某也不是少将军对手。”
云荆朝沈绍安点了点头,证实罗琅此言不虚。
沈绍安这才让三人都退出去,还补充了一句,“别走太远啊。”
罗琅笑了笑,“少将军如此真性情,难怪摄政王这般倾心少将军。”
“少拍马屁,直接说正事!”
罗琅理了理袖口,正色说道:“少将军可听说过青云门?”
沈绍安不以为然,“自然。”
这谁没听说?
前朝余孽大本营嘛。
他冷笑一声,道:“你是青云门弟子?”
罗琅微微一笑,“正是!”
那他干的事就不奇怪了。
沈绍安站起来就想走。
“摄政王!”罗琅突然扬声,等沈绍安顿住身形,才又轻声说道:“他也是青云门的人。”
沈绍安整个人都惊呆了,一句“不可能”脱口而出。
罗琅笑容加深,“罗某所做的一切,都是遵从摄政王钧令。”
他看着脸色苍白目光冰冷的沈绍安,轻声道:“少将军才智过人,又获悉北郦攻打我大梁北关的计划,想必已经猜出,此次计划中,更重要的,是借北郦的人,除掉北关沈氏嫡系。”
摄政王会利用北郦除掉沈家?!
玩笑都不敢这么开的!
沈绍安压根就不信赫连瑾会干这种事,罗琅这样说,无非就是挑拨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
对这种冥顽不灵的卖国贼、背信弃义的狗东西,沈绍安觉得跟他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
再说,若论玩脑子,沈绍安自认十个自己捆起来也不是罗琅的对手。
但只要他不跟罗琅对仗,凭他罗琅多少计谋,也无计可施。
他站起来就走,“成,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剩下的,你去跟摄政王对质。”
罗琅镇静自若的表情顿时出现了皲裂。
他手微微一抖,额上就有了细汗,强笑一声,道:“沈家在北关经营多年,军中势力根深蒂固,对朝廷来说已是养虎成患之势。皇上亲政之前,摄政王必定不会留下这一后患。少将军就不想知道,摄政王到底是真心待你还是欺瞒利用?”
“不想!”
沈绍安臭着脸硬邦邦丢下两个字就要去掀帐帘。
“少将军!”
罗琅再次扬声唤住他,“齐大福是梁王的人,他早已被押往京城,摄政王一定会亲自审问他。以摄政王的手段,无人能在他的酷刑下坚不吐实。齐大福知道我的身份秘密,摄政王若信得过沈氏,为何时至今日,仍未曾将罗某的秘密告知大将军?”
沈绍安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梦里沈家的惨状在他的脑海中骤然清晰。
沈家,历经数十年的经营,在军中势力的确已不容小觑。
赫连瑾,他真的会对沈家下手吗?
他让自己来北关,只是为了找出那个为梁王与北郦联络的细作?
还是……
第104章 情绪失控
如此这般想着,他心里却还有另一种声音在坚持:赫连瑾不会对他不利,更不会利用他!
罗琅是在挑拨离间,他说的,一个字都不能信!
沈绍安说不清楚自己现在是什么感觉,只觉得胸中有股无名怒火在翻涌蒸腾,烧得他恨不得拿起刀,将这世界砍杀个干净!
他沉着脸,冷笑一声,道:“你既是听从摄政王密令行事,如今为何又出卖他?你就不怕摄政王杀了你吗?”
罗琅叹息道:“主公待罗某恩重如山,罗某怎能眼睁睁看着主公一介忠臣良将遭恶人陷害?”
“既知我父亲对你恩重如山,你早干什么去了?为何你之前不说,偏在我识破你的真面目之后,反倒良心发现了?”
沈绍安讥诮冷笑,“罗琅,就算赫连瑾真的要除掉我沈氏,他也绝对不会借北郦之手!你不用枉费心机了,你说的话,我一个字都不信!”
说罢,伸手挑起帐帘。
沈时戬和云荆等人立刻走了进来。
沈绍安对沈时戬道:“父亲,此人满口谎言,最是擅长蛊惑人心,而且军中一定还有他的同谋,您先将他看押起来。”
他看向云荆,心里却在想:云荆一直都在将他的言行如实禀报给赫连瑾。
赫连瑾当初让云荆跟在身边,是担心他的安危,还是用关心的名义,在自己身边留下眼线?
沈绍安胸中疑云翻滚,最后还是吩咐道:“云荆,给摄政王传信,让他火速派人押解罗琅进京。”
云荆拱手应是。
罗琅看着沈绍安僵直的背影,唇角微微勾了起来。
几十年的老部下、无话不谈信任有加的老友,竟然成了潜伏在自己身边的细作,沈时戬脸色灰败,心情复杂。
他让人押了罗琅下去严加看管,将儿子也赶了出去。
沈绍安知道父亲心里难受,而他自己也是一肚子火,这个时候都需要静一静,消化一下事实,也不去打扰他。
只跟着押解罗琅的将士出了营帐,再三叮嘱一定提高警惕,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让此人逃脱或被灭口了。
然后就带着云荆三人回了赤水岭。
沈绍安回程路上跑得很快,平日那么宝贝的阿黄,一鞭接一鞭的抽着,眨眼之间就跟后面的三个亲兵拉开了一段不近的距离。
刘义悄悄靠近云荆,问道:“少将军,有些不对劲呀。”
云荆瞥了刘义一眼:还用他说吗?在郕阳关大营的时候他就感觉出来了。
莫非,是罗琅对少将军说了些什么不该说的?
他用力在马背上抽了几鞭,瞬间与刘义、赵远拉开距离,“快点,跟上!”
四人一路风驰电掣回了赤水岭行辕。
沈绍安下了马,将马缰一丢,就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
云荆三人随后下马,让刘义、赵远赶紧跟上,云荆留在后面安置马匹。
秋季已至,往年北郦都会在这个时候犯边。
沈乔安正在议事厅跟部下制定边镇防御工事和人员撤退、粮草筹备等诸多细则,就听到隔壁的门被人砰的一脚踹开。
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纷纷看向门口。
接着就听到“噼里啪啦”一阵巨大的打砸声传来。
沈乔安还从来没见幼弟发过这么大的火,连忙朝部下挥了挥手,“今日先这样,剩下的明日再议。”
等人一散,沈乔安立刻扔下公务,去了隔壁弟弟房间。
门一开,一只花瓶从他脸侧“唰”的一下飞出来,“砰”的一声砸在对面的墙上,摔得稀碎。
得亏沈乔安躲得及时,不然这一下,头破血流是肯定的了。
外面的人本来还想听听壁角,一看这架势,吓得一个比一个跑得快,眨眼之间就散了个干净。
生怕里面那位祖宗的怒火迸出个火星子,再殃及了他们这群无辜的池鱼。
云荆让人将马牵去马棚,上来时见赵远和刘义缩着脖子站在门口,门口还有一堆碎瓷,连忙小声问,“怎么回事?”
赵远摇摇头,悄声说道:“发了好~大的火。”
两人和刘义、霍武都是沈绍安的亲兵护卫,跟了沈绍安快一年的时间,对他的脾气也算了解。
沈绍安出现这样情绪失控的行为,还是第一次。
云荆转念一想,面上顿时多了一抹担忧。
沈乔安进了门,绕过倒在地上的屏风,小心地避过满地碎瓷,将隔间门口地上的枕头和锦被捡了起来,团了团放到一旁的短榻上。
然后走到榻边,轻轻拍了拍面朝里侧躺的沈绍安的肩,轻声唤道:“绍安?”
沈绍安迅速抬手抹了把脸。
沈乔安震惊地瞪大了眼睛:他的幼弟,打小就不知道眼泪为何物的绍安,居然哭了?!
谁惹的?
为什么?!
到底发生了什么?!
沈乔安不敢问,也不敢走,就这么静静地坐在榻边,默默陪着无声流泪的沈绍安。
沈绍安发泄过、哭够了,被罗琅几句话刺激成一团乱麻的脑子这才开始重新转起来。
以沈家现在在军中的势力,想摧毁赫连氏的政权,简直轻而易举。
从古至今,没有哪个帝王能容许一个家族在军中有这样庞大的势力。
所以,就算赫连瑾不对沈家动手,赫连徵亲政之后,也会第一个拿沈家开刀。
父亲忠君爱国之心不容置疑。
但是这些年在北关,父亲的说一不二,已经慢慢养大了他的心。
对帝王的旨意,如今也只是有条件的服从。
比如沈绍安。
父亲明知道赫连瑾对沈绍安的心意,在接到家中来信之后,还是派了人要将他接到北关。
到了北关之后,更是擅自扣留了赫连瑾写给沈绍安的信。
赫连瑾那样聪明一个人,会觉察不到吗?
就像之前他对罗琅所说的,赫连瑾就算真的想除掉沈家,也绝不会借北郦之手,给皇上留下那么大一个清算他的把柄。
尤其是梁王还在蠢蠢欲动时刻想要造反夺权的时候!
罗琅能够背弃自己的祖宗,背叛对他恩重如山的沈时戬,勾结北郦、陷害旧主,他的话如何能信?
他巴不得沈绍安跟赫连瑾反目,到时候梁王一反,沈家大军只要延迟一日回京,战事就有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罗琅的话,是挑拨他和赫连瑾的感情,但同时,也给沈绍安敲醒了警钟。
沈家该急流勇退了!
但是怎么退,什么时候退,需要好好筹谋一番。
如此一想,沈绍安又觉得,当初赫连瑾让他来北关,未必只是为了让他找出潜伏在军中的细作,或许还想让他看清沈家即将面临的危机。
至于赫连瑾青云门弟子的身份……
青云门全员反贼,已是大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赫连瑾不说,肯定有他自己的顾虑。
或者,等时机成熟了,他亲自去问。
50/93 首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