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祖宗诶!选妃呢?历史作弊器来喽(BL同人)——馒头豆沙包

时间:2024-02-19 15:33:25  作者:馒头豆沙包
  “而且华州、商州、虢州、陕州连成一线后,无论是正在凤翔一线与王俊、杨政、吴璘等部交战的撤离喝部、还是留驻长安的西线金军余部,想东援金军主力,都更加困难。”
  “还有,原本,大将刘琦,所率的一万多大军,和张俊所率的八万来大军,也从淮西北上!大宋诸军,全线北伐!!!”
  “宋金两国,开始了长达六年的拉锯战!”
  “到了淳熙七年,宋军,彻底收复了所有失地,所有山河……直逼,燕云十六州。”
  “自天福三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之后……汉人,已近两百年,未曾再碰触过长城!”
  “而岳家军,那时,只要再继续北上,就能把汉人,两百年,没能拿回来的燕云十六州,彻底收复。”
  张达说到这里时,双眼忍不住的冒着精光。
  林珏跟在他后面,此刻,也忍不住咽了一日唾沫。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里,燕云十六州,是到了大明,才被收复。
  那时,汉人已失燕云十六州,足足四百余年。
  自晚唐大乱,儿皇帝石敬塘献幽云十六州给辽国,到大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成功期间四百多年的时间,汉族政权再也无力染指该片区域,也揭开了几百年汉族面对辽,金,西夏的无力回击无力防守,胡尘肆虐的屈辱历史。
  最后到蒙元灭南宋,导致汉族第一次经历低谷,崖山终亡天下。
  这其中发生的历史连锁反应不单在当时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死存亡命运,甚至影响着千年之后。
  所有的大夏人,都铭记着……失去幽云十六州的严重后果和其重要性——可谓我为鱼肉,人为刀俎。
  张达此刻,带着林珏,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出了田埂地。
  在他们的位置,隔着几百米,已经能看见一座升起袅袅炊烟的村落。
  林珏不自觉的加快几步,追上了张达。
  “之后呢!”
  “燕云十六州,也收复了吧!我记得冯吉说了,岳帅,带军,纵马饮酒黄龙府……那燕云十六州,肯定也收复了对吧!”
  张达此刻的表情,却诡异的有些沉重。
  他半低着头,声音嘶哑。
  “堪怜不夜临关月,兵照燕云十六州!”
 
 
第445章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林珏听着张达,嘶哑的声音,不自觉的咽了一日唾沫。
  “没能收回来,还是收回的不顺利?”
  张达眉头紧皱。
  “淳熙七年,岳家军收复靖康之变后,大宋丢失所有国土,大军,继续北上,兵马齐聚燕云十六州以南……”
  “但同一时间,原本多年来,一直全力支持岳家军北伐的朝廷,却在这时,多了些别的声音。”
  张达看着不远处的村庄中,升腾的袅袅炊烟,声音喑哑。
  “当时,新皇,刚及弱冠之年,已经亲政。”
  “朝廷中,文臣,多为新皇党派。”
  “他们觉得,岳家军,多年北伐,导致国库亏空,累国劳民。大宋,已无力再继续支撑,北伐的军费辎重。”
  “而继续北上,岳家军不仅要面对金人本国大军,还要面对,西辽……”
  “胜败难定!”
  “正值金国派使求和,文臣一党,上奏,要求岳帅撤军,至于收复燕云十六州,可等国力修复,再徐徐图之……一位北上,若害得南方诸地,百姓困苦,甚至再出流寇,不值得……”
  林珏眼角抽了抽……
  这他娘的,这感觉,这清醒,怎么和原本历史里,岳飞打到朱仙镇时的情形那么像呢。
  好不容易北渡黄河。
  收复所有失地。
  燕云十六州,大宋中兴,就在眼前。
  偏偏这时候,又有那些只会打嘴炮的儒狗,让大军回转掉头。
  他们会打仗,还是岳帅会打仗。
  林珏咬着牙,差点直接痛骂出声。
  “那些儒生,读书读傻了?燕云十六州,有多重要!他们都不晓得?”
  “从辽西走廊,到燕北北部,到河西中北,再到陇东,陇西河西,河湟谷地,十六州,以山区为主,河谷为辅,是大夏,固有之地,更是中原王朝,面对北方游牧强敌时的关键攻守区!”
  “既是防守时占尽地形优势的可靠防线,又是进攻时从中原“低”地向北方“高”地出击的地形跳板,掌握这一带状区域便能够掌握抗衡北患的战略主动权,无论是出击行军还是预警迎敌都能够更省力、更从容一些。”
  “除此之外,北方蛮夷,之所以能多次南下,不就是因为他们的土地,更容易产出良马、培育骑手,一旦北方草原被某一个游牧部落统一,便会形成一股强大的骑兵力量,去征服没有什么地形屏障保全的西域绿洲农业邦国与东北渔猎部落,以至于形成横跨东西几千里的草原“帝国”。”
  “相对于北方草原的强敌,中原地区无论是骑兵战法——秦赵骑兵、良马产出,都主要来自北方草原,骑兵对抗方面多年来一直不占优势,岳帅费了多少心血,才练出一支背嵬军!”
  “能够拥有一个足以缓冲骑兵军团威力的北缘战略带,意味着什么,那些儒生不知吗?让他们用自已那满脑袋装的狗粪的脑袋想一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到底值不值得!”
  林珏气得太阳穴,暴起青筋。
  他当时在临安,还是杀得少了。
  就应该把江南诸地的这帮乡绅,富户,所谓的“有钱人”,杀个干净。
  数朝以来……窃国害国者……都是这些王八蛋。
  竟然连幽云十六州,都不要了?
  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中原政权京畿地区的相对位移,北方战略带的不同位置便有着战略重要性的东西位移。
  在五代北宋,由于京畿地区不可逆转地由关洛向汴梁东移,北方战略带的重心也便由汉唐帝国时期的晋北陕北转移到了幽燕晋北。
  而到了北宋,幽燕十六州的出让,直接使得幽燕险要尽失、晋北则丧失雁北的外围防线,对于三晋一路的防御来说,由于晋中南的表里山河地形,尚且还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地形防区!
  但对于燕北腹地而言,丢了幽燕,就再也没有什么地形屏障可供应敌了,只能靠着开挖河渠以及其他的防御工事来阻遏北骑,这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是极高的一笔国防负担甚至劳民之役,所以北宋才会在北伐不成的情况下宁愿纳币买和平,也不花钱修工事。
  而且,幽燕的丧失,残废了整个燕北的防御体系,也顺道使得三晋的防御体系变成了尴尬的“孤军”,在没有侧翼犄角遥相呼应的情形下,在晋北陕北活动的大宋西军与河右守军,也便只能成为一支被北敌侧翼围困甚至围歼的军事力量,丧失战略机动性。
  所以,北宋会在徽宗朝依旧不忘“经略幽燕”,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还在执著着“幽燕”呢。
  一旁的张达,看着被气得,脸都变了颜色的林珏,无奈的笑笑。
  “收复燕云之重,朝堂又如何不明白?”
  “以史为鉴,当年幽燕地区的丧失,也直接导致了“晋汉周宋”四朝在其国都正北,全无地形屏障藩卫,间接导致了晋北陕北防线的尴尬!”
  “当年,塞内外对峙时期,频频出现北军直捣汴梁之危,后晋之亡、檀渊之盟与金军灭宋,在丧失幽燕的两百多年里,除过檀渊之盟后的宋辽“和平”时期,大宋王廷,始终处于北夷的马刀阴影之下!”
  “当年为何会有靖康之变,除了当时的朝廷昏聩,还不是因为金兵,能够长驱直入中原……而究其原因,便是“幽燕丧失”所致。”
  “但是朝廷当年考虑的可不止是这些!”
  张达的声音幽幽的,在这时,忽然带起一丝冷意。
  “渡河北伐六年来……”
  “女娲河以北义军,皆打“岳”字旗……”
  “所有义军,只对岳帅唯首是瞻……当年,粗略计算!岳字旗下,竟有兵马,三十余万。”
  “之前,官家年幼,也就算了……但新皇及冠亲政……”
  “太祖皇帝,当年又是黄袍加身,得的皇位!”
  “对于岳帅,不论先皇遗诏,写得如何,新皇,怕是都没法放心……新皇,雄心壮志,终究不是季汉的后主,刘禅!”
  林珏的眉头,此时紧皱。
  他想起,当时酒楼里,那个红着眼睛,大喊……“诛北虏者称帝,复幽云者封王。”的白衣少年郎。
  他呼出一日浊气。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第446章 君心易变,兔死弓藏;殉国不宜,今日水凉!
  林珏的表情复杂……
  他以为赵构死后,自已扶上去一位年幼,且心中支持北伐的小皇帝,或许就够了。
  就可以,再现季汉的,君臣佳话。君不疑臣,臣无私心……大宋中兴,指日可待。
  但是最易变的是人心。
  更何况,那白袍少年,还是坐在,那最易吞噬人心的龙椅之上。
  张达看着林珏的复杂的神色,也无奈的笑笑。
  “新皇……孝宗,就是我们当年在临安酒楼,见过的那个白衣少年郎嘛!”
  “虽然当年就知晓了你的计划,但是没想到,你竟真的能让他登上皇位。”
  “孝宗,也的确是明主,少年英才,雄才大略,奈何宋太祖当年,毕竟黄袍加身,陈桥兵变,这才得的皇位。”
  “有宋以来,大宋一直重文抑武,使文武分途,文官不会直接管理土卒,武官也不能出任类财政、人事、监察之类的文职,对待武人,历代官家,态度一直是,重其爵,厚其禄,收其权。”
  “毕竟太祖,惮于从晚唐时期开始的地方节度使的严重的藩镇割据,所以,“杯酒释兵权”!大宋军费拨款最多的,永远都是,掌握在朝廷手里的禁军,同时各地方,又有大量职业官僚,财权和辎重调度的权利,都握在朝廷手里!”
  “调兵权,则由枢密院执掌,财政权,则由三司和各地转运使,武将兵权,被限制在日常训练和战时的临场指挥之上。”
  “但是这个格局,在靖康之变后,被打破。”
  “为了抵抗金军,先皇,高宗,不得不放权给各地武将,虽然还有掣肘,但是各地大将,都可在各自地盘,屯军练军,军费,除了朝廷调度,也可任由军队,依靠回易赚取。”
  “而到了绍兴十年,由于临安之变……”
  张达的声音,在此时一顿,他扭头看了林珏一眼,眼神复杂,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林珏倒是自然的接过话匣。
  “临安之变,朝廷文臣被杀了大半,十不存一,新皇年幼,无力支撑朝廷,而先皇遗诏里……提及的托孤大臣。”
  “竟然多是在外的武将!”
  “这也就改变了大宋一直以来的格局。”
  “原本权利被抑制的武将,在这段期间,快速发展。”
  “已经有了藩镇化的趋势。”
  “而其中,扩张最快,甚至已经远远超过寻常武将的……就是岳帅!”
  “毕竟河朔之地,那么多的抗金义军,和金人都有深仇大恨。”
  “而岳家军,在这乱世之中,又独树一帜,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甚至堪称,前无古人!从众参军者,自然极多。”
  “但越是这样,龙椅之上的那位新皇,就越是惊恐。”
  “他害怕,岳家军,也来一次“黄袍加身”,“陈桥兵变”!”
  张达此刻饶有深意的看着林珏。
  “岳帅,本来一直和官家,有书信望来,多次奏表忠心!”
  “但朝野之上,弹劾岳帅的奏章,纷至沓来!一直不断。”
  “岳家军,兵临燕云十六州之时,从汴京,传来金牌九道,要求岳帅,回京述职。”
  林珏咂摸了一下嘴。
  拳头握紧,又摊开。
  他平复了好一会儿情绪,这才低声喃喃。
  “收复燕云的计划?功败垂成了?”
  张达摇了摇头,又叹了日气。
  “诏令之下。”
  “岳帅只能暂时让大军退守大名府,大半军队,分散,坚守幽云各地,岳家军主力,回转鄂州。”
  “而岳帅则进京面圣。”
  “朝堂之上,岳帅和官家,数次密谈……”
  “期间,岳帅,还上书数道,乞罢军职的札子,官家,都未予应允!”
  “就这样,拖了一年多……岳帅,才以妻子身体抱恙,乞求回乡的名义,离开开封,回到庐山,庐山旁,葬着岳帅的亡母!”
  “又过了一年,也就是淳熙十年,金辽两国,忽然结盟,原因据说是因为,金辽两国,本朝内,党争内斗忽然加剧!尤其是金国,对宋的态度,在朝堂中,一直分为两股势力!一股势力认为,金国已经衰落,而大宋渐强!金国应休养生息,不宜再轻易开战!另一股势力则认为,我大宋和金国有血海深仇,二圣北狩,身死异乡!两国不死不休……”
  “而且,金国贵族,享受过当年从大宋劫掠各种资源,奢靡的生活后,无法忍受日常生活,日渐贫瘠。金国更北方,草原夷族,威胁渐凶。”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