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好友(古代架空)——饭山太瘦生

时间:2024-02-25 19:52:57  作者:饭山太瘦生
  荀靖之自己回答姨母的提问时,没有觉出恐惧,可是听到姨母对第五岐的提问后,额上瞬间冒出了冷汗。
  麝以脐灾,狨为尾累,象因有齿卒遭其焚。陛下可以偏爱自己的外甥,但是不允许第五岐轻易想象全身而退。
  荀靖之想要替第五岐说话,第五岐悄悄拉了荀靖之一把。
  “陛下,”第五岐离榻,向陛下恭敬行礼,平静地回道:“为国尽忠乃是臣子本分,至于死地,当义无反顾。”
  陛下站起来,向第五岐走了过来,示意宫监扶起第五岐,对他道:“阿岐,臣子伴君之侧,本该经常惶恐,你随你外祖,能恭谦谨慎,是国之良臣。你又有忠心,既良且忠——朕不可能忍心见国之忠良至于死地。你既然坐在八郎之侧,他说的话,大概也是你想说的话。八郎想离开,你未必不想。问你无用有用,是提醒你:你不比朕的外甥,你只是臣子。
  “如果你选择离开,即使你劳苦功高,也就再难回来了。朕不知道是否会有那么一天,你会后悔,你会转而憎恨朕的外甥,将他视为你一切不如意的开端。因此,退或不退,不要在此刻就轻易定下。往后即使后悔,也不能因此迁怒朋友。
  “如果你最终还是决定离开,那就留下一个匣子吧,在匣子里放一只当年的蝉蜕——离现在半年后、一年后、两年后,你何时想离开,朕都会应允。这是朕作为一个姨母,而不是一位帝王,对自己的外甥的成全,也是朕作为一个故人的朋友,对故人之子的成全。”
  第五岐叩首谢恩。
  陛下转头看向自己的外甥,她远比荀靖之想象的更疼爱他。她怀念荀靖之的母亲、记得荀靖之独身来建业为她献《宝雨经》的忠诚。
  八郎以为,她和他舅舅不一样么?三哥偏爱八郎,她像三哥一般偏爱八郎。
  她道:“八郎,朕将封你为赵王,可做宁远大将军。赵地处在北方,常年安稳,宁远大将军可以出镇卢州,你在卢州感到疲惫,就回赵地,在赵地疲惫,可以离去。
  “许朝总会回到北方,到那一天,朕会替你舅舅做完他想做的事情,朕会带北亡人册回北方,为所有亡于异乡的许朝子民度亡。平城是许朝的旧都,平城太远,朕会像平城的代人一般,在东都洛阳修建祈福的佛像,在洛阳焚烧北亡人册。”
  陛下最后一次称“我”,她道:“洛阳山下梵呗长响,诵经声震荡。山间开窟造像。佛家有磐石劫之说,在磐石劫到来之前,天地会记住我的思念。”
  荀靖之听陛下说完,难免觉得眼中发热,在殿中向陛下谢恩。
  陛下笑了一笑,又叹了一声,让宫人去抱小翁主和小县公来,对荀靖之说:“等一下抱抱你的外甥女、也抱抱你的侄子,你回建业还没好好看过他们两个呢。生死大事,贞和五年一年,众人离去,所幸荀家仍有新生子嗣,不至于过分落寞。婴儿不存机心,阿岐,朕与你母亲相识于襁褓之中,朕之视你,如视十指中一指——去年北伐以来,辛苦你了。”
  宫人请傅母抱来了泽晋的女儿和彰之的儿子。
  荀靖之抱了抱两个婴儿,陛下讲了一些荀靖之小时候的事情,又想起了第五岐的母亲、姑母。一殿之内,因有两个小孩子在,和乐融融。
  殿内燃着炭火,丝毫觉不出冷意。
  宫门快要落钥时,荀靖之和第五岐离开了薰风殿。天上飘落细碎的东西,那东西落到荀靖之的眼睫毛上化开了,荀靖之这才发现,建业是下雪了。雪势还很小。
  天色半明不明,荀靖之说:“阴了一天,原来是要下一场瑞雪。”
  他看了第五岐一眼,第五岐展颜笑了笑,笑意淡然,却笑得很舒心,如同长出了一口气。他拉起荀靖之的手。
  荀靖之也笑了一笑,他从来没有感到这样轻松过。
  荀靖之叫了一声:“好友。”
  好友,同道为友。建业的雪小,他好像看见了北地的大雪。
  其中有蝉鸣声。
  作者有话说:
  *亲王册封诏书参考套用《唐大诏令集》收录的册封诏书格式。皇帝即位诏书参考改写自明代皇帝的即位诏书。
  间平:汉河间献王、东平宪王皆有贤名,合称指宗室藩王中之贤者。
  曾闵:指曾参与闵子骞两孝子。
  ① 《后汉书》
  .
  素有庞翁携隐志,未应孤负鹿门期。——李纲《得家书报长子仪之房下得孙男殊慰老怀时在雷州著易传适至震卦因名之曰震孙以诗寄仪之》
  ————
  下一章为《偕隐》,全文到《偕隐》正式完结。
  《偕隐》是一章有题无名的空章,既然曰“隐”,就不该再有文字。但平台不可以这样发表,所以下一章保留题目,内容为许朝年表。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这里就停住了。
  接下来的作话是总结和后记。总结拆解展示了《好友》的写作结构,字数不长,1000多字;后记也是1000多字。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就此停住,不再下滑了。有缘的话,某一天里,养老外卷「故道白云」再见。
  .
  .
  ====
  写作总结· just a fiction
  .
  我个人给《好友》的定位是:并非丧尸文,并非历史文,也不是权谋文,只是一次以古代为背景的创作。
  .
  读完的读者应该会知道,这不是一篇讲述人如何和丧尸对抗的小说,小说中的丧尸,与其说是某种可怕的生物,不如说是一种隐喻性的力量和一种极端处境。至于历史,梦枕貘老师写平安时代的故事,不是在复原平安时代的历史,而是做了一些自我表达——碰个瓷,我通过写作想做的,也绝不是讲述某段具体的历史。选择古代背景,是希望故事能带有一些中国古典文学的美感。
  .
  《好友》在内核上是“出世”的。除了《平家物语》的幻灭感和《大明宫词》的悲沉感,我在写作的时候偶尔会想起来书写梦境、悟道的唐传奇小说。反对迷恋权力,《好友》写作的关注点始终不曾落在权力争夺和谋略智斗上,我更感兴趣的是人的境遇。综上,我也很难说这是“权谋文”。
  .
  -
  《好友》是我第一次写长篇小说,因此文章第一卷甚至第二卷的处理,是比较粗糙的。读者如果去看章节字数,可以发现,在前两卷,我经常写出不到3000字的章节,这是写作不稳定的一种表现。不止一个读者向我表达过,第一卷刚开始不好读,不是指切入不快,而是信息量很大,所以自己不太习惯,这是确实存在的问题——
  .
  前两卷处在摸索期,我自己的手感比较生疏,并且我在写作前期,一直处在一种对网文“水土不服”的状态里,我没有自己是在写网文的自觉(我没有意识到,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并非是“精严复杂”,更多的是“容易进入”,网文具有较强的快消属性,大部分读者想找的是一篇能让自己快速看下去的作品),所以,最终呈现出了开头比较难读、甚至有些晦涩的效果。
  .
  点一首《美错》,就当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吧。初生牛犊不怕虎,如果我不是第一次写v文——我不知道这样写能有多冷门——我不会有胆量去这样写;而我相信看下来的读者,已经接受了这篇作品不太一样的阅读模式,从中获得了自己的情绪体验。
  .
  -
  作为作者,我没有提前写大纲的习惯,没有具体的大纲,但是在写作前,我是对《好友》做过一些规划的。我本人是做文学批评出身,所以在动笔前,按自己做批评的时候会关注的角度,大致规划了一下文章结构:
  .
  前佛玄、后岐靖。前一半在野,少年意气最重,故事可以有一些唐传奇(比如红线传、聂隐娘)的江湖纵横感和非现实感;后一半在庙堂,王侯取代任侠,现实责任加重,帝国的阴影和皇权的重量压了下来——文章的出世格调前后统一,但前后的风格要有区别。楔子插在前后之间,要能关联前后。佛道的出世感要在全文隐约浮动,给全文打上相对统一的底色。次要人物前后穿插交织,与主要人物共同织出命运图案,构成结局。
  .
  -
  八卷正文结束,虽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我觉得文章大体上完成了最初的结构设想。8卷:起,承,转,合,再起,承,转,线索聚合得出结局,每3章一个题目,除终章《偕隐》外,共8卷*30章,结构比较匀称。写到正文结束,我给自己的坚持打个90分,不容易,写下来了;我给这次写作的完成度打80分,这可以称为一次“创作”,有一定的主题深度和复杂度,不至于对不起自己的专业,也基本完成了目标。
  .
  我并非读者,这篇小结只是我从作者的角度拆解了一下全文,评价了一下自己的写作。写作和阅读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譬如读者完全可以给作品贴“丧尸”“权谋”的归类标签——对作品本身进行评价的权力,一直在读者手中。对作品评价而言,评价技巧有一定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里面有没有读者的感动。唯有希望这部作品在某些片刻,给读者带来了这样的感动。
  .
  .
  ====
  后记·猛志固常在
  .
  创作的感受最初如同一团火焰,我焦灼地追逐它,我以为《好友》会是我最好的作品,现在这种焦虑感已经退去,我张开手心,创作不再灼热,而是温和地流动于我的手中。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的区别绝不在于长短,它们的写作结构并不相同,在短篇《爱神之门》后,我完成了一部自己的长篇代表作。
  .
  -
  这是一场漫长的写作,有时候难免绝望。写《好友》或者说写一篇没有热点的长篇网文,让我一度非常没有自信。流量时代,糊是原罪,在数据的封冻和最初的一些我不太能理解的指点批评下,我灾难性地怀疑,自己写了全网站最差劲的东西。
  .
  《好友》可以算作古耽频道比较典型的冷门案例:不能自带基础读者、无预收开始连载,无热点、长篇、正剧、名字太正常……因此基本没有流量。在连载期,到正文结束,《好友》的v章每章大概有20-60个读者,章评论一般有2条,这个数据对任何百万字长篇来说都足够致命——古耽这个频道本身不是很容易给作者良性的写作支持,写下去主要靠……我的信念感(苦笑)。虽然怀疑自己、虽然不停地有崩溃时刻,但有一股志气在,我说我一定要写完,一定。
  .
  -
  《好友》存在问题,但问题绝不在于书名,“好友”这个书名是恰当的,简短的书名有足够的力量指向作品的核心内容,佛玄之间的陪伴始终大于欲望。这部作品是一篇网文,这是确定无疑的事情——“网文”可以指有着较为固定的写作模式的一类作品,也可以在更广义上指所有以网络为载体的文学形式,后者给予了写作更多的可能性,我更愿意将网文视为后者。
  .
  一些网文以讲故事为主,创作和单纯地讲故事不太一样,创作要求自我表达,作者应当具有独立性格、作品应当具有主题内涵——创作是要给出一些不可复制的东西,给予读者触动。因此,对于写作,以及更广义的创作,我始终认为,创作者应该有自己必须坚持的东西。如果一位创作者不相信自己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好的或者更特殊的作品,那我不知道ta是在创作什么:如果他们给了你画好线的纸,不要按着线写(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
  -
  荣耀属于文艺,而非创作的过程,创作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痛苦和疲惫的情绪,这是非进入其中者不能见到的创作的暗面。拿出勇气是必要的,忍受同样必要——我在这场写作中得知,原来,对情绪的调整与创作本身一样重要,都是创作者的必修课。
  .
  感谢一路陪我走过来的朋友。谢谢我的小黄鸭。我的小黄鸭不知道我在写作,但是知道我在追逐什么东西,有一次格外认真地对我说:“请务必再坚持一下”。太寂寞的长途,再坚持一下,我终于走完。谢谢fox和小廷、面面给我无条件的包容,也谢谢小廷和面面帮我处理了一些和写作相关的事情。
  创作本身不易,叠加读博的学术压力和写文的无限遇冷,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非常迷茫,我拿起自己的笔,似乎从任何方向都没有给自己指出一条生路,痛苦至极,我想可能找个饮品店去做柠檬水,我会更有获得感——在这种境况中遇到阿香,是写作带来的奇妙缘分。亲爱的阿香,眼泪是我们走向彼此的桥,我们真的陪伴彼此走过了人生谷底,请相信谷底只是一段路,不会是常态,当谷底已过,此后无论再怎么走,都会是上坡路。
  .
  我不太喜欢将读者/作者的关系视为消费者/文字贩子关系,总觉得这是商业性的越界,阅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交易行为,而是一种以文字为媒介的交往,阅读的一个核心点在于“感动”。读者即是读者,读者和作者的关系远远不能被一种简单的消费关系所概括。
  感谢几位读者的陪伴。谢谢玉汝、柚子等读者,选择追连载像是一次冒险,谢谢你们选择信任一篇未终结的写作,相信它会完成。谢谢阿钰的长评,它是雪里的炭火。投雷和灌溉营养液都有记录,同样感谢投雷和灌溉的读者,所有心意,《好友》都有收到。
  .
  -
  作者与作品本身并不等同。读者会从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诚意,但不必移情于真实的作者,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不关注我本人。作者、作品、读者——在后记的最后,我将自己移出:
  在今天,我已经将我能给作品的所有东西都给了它,作品已经完成,从此,它就交托到读者手中——不论路好不好走,我都只是陪作品走一段路,当作品完成后,我就退出了那个世界,而读者群体会陪它走接下来的所有路。
  请后来的读者不要问为什么这部作品的数据这么糟糕,《好友》像是一部没有被院线排片的电影,没有得到多少被看到的机会。对作品进行批评的权力,已全部交到读者手中,如果读者觉得《好友》值得,就请推荐它吧,“借汝之光,得见光明”——请给它更多被看到的机会、让它在读者的阅读中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吧。
  .
  饭山太瘦生 2024.2.2于大同平城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