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空出来的地方,还有空出来的房子,除了军人的家属住进来,另外就是设了一个小型诊所,别看它小,可它和麻雀一样,虽然小,但是五脏俱全。
而且,他们还帮村里完善规划了学校,毕竟,家属的孩子们,也不能做文盲不是。
就这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他们,和磊石村的人,双方都有良好的印象。
村子,也鲜活了起来。
第51章 送水
“然然,来送水啦,大宝小宝也跟着来啦,真是乖啊。”张琴玉乐呵呵地说道。
心里想的是她家的那几个,回去做饭的做饭,带水的带水,这还没来,她是真的口渴了呢。
她家的田,挨着沅漾家隔壁,安然带着两个小家伙过来送水,她看到了,就乐呵呵打起了招呼。
村里的黄牛,现在也比不上安然他们养的牛奶。
毕竟,岩洞里的田,他们用积分可以让官方用设备帮忙犁了。
所以,黄牛的优势就没那么大了。
可安然他们家养的奶牛,生的牛犊子,也是母牛,家里三头奶牛,两头母的。
每天光是一头产奶的母牛,都能产很多的牛奶,谁让奶牛又变大了很多,产奶量更大了。
张琴玉其实有些后悔的,但她自己开导自己,毕竟,是他们家说好要换奶牛的,后面又不换了,沅家都没计较,她还有真没资格不乐意。
可是,让她现在开口说换奶牛,她没那么大的脸。
只能望牛兴叹了。
“嗯嗯,天热,我送点水来给他们喝,安渊,沅燃,叫张奶奶。”安然指挥着跟着他的哥俩。
“张奶奶好。”安渊和沅燃奶声奶气地异口同声叫了一句。
惹得张琴玉笑呵呵的。
“哎哎哎,好好好,你们乖,来,奶奶这有红薯干,给大宝小宝一人一根。”张琴玉擦了擦手,从兜里拿出来两根红薯干递过来。
这是前段时间他们家花盆里种出来收获的红薯弄出来的红薯干,可以做零食的同时,也能充饥,还能更好的保存红薯。
“谢谢张奶奶,张奶奶吃,我和弟弟也有。”安渊从爷爷给自己做的小背包里拿了一根红薯干出来让她看。
那红薯干一看就是专门哄孩子做的,比张琴玉拿的可小太多了,但合适孩子拿着吃。
“你们有是你们的,张奶奶给的不一样,奶奶知道你们乖,来,拿着吧,回头来奶奶家玩,回头上奶奶家玩哦。”张琴玉还是没收回去红薯干。
两个小家伙看着爸爸,安然给了一个眼神。
“谢谢奶奶,那奶奶你喝水,爸爸,给奶奶倒一点水。”沅燃机灵地道谢。
安然看着他们的行动,上前准备帮张婶子倒一点水。
反正,他带出来的水壶,空间有同款,放篓子里的,是外面的水煮开放凉装好的。
也不怕倒给外人喝会露馅。
等到了他们一家人的时候,一模一样的水壶,就会被对换过来,他们一家人,喝空间里的水。
“那奶奶谢谢你们了,正好奶奶的瓶子里没水了呢。”
张琴玉也不矫情。
家家户户虽然说水不是特别富足,但吃喝的水,还没特别缺,自然是接受安然给倒水喝的。
“水真凉,好喝,保温壶就是好,舒服,好了,谢谢你们的水了,你们赶紧去和爷爷奶奶他们送水去吧,注意安全,慢点哦。”张琴玉摆摆手,示意他们赶紧去送水。
这天,真是热得很。
喝了那么多水,一点小解的意思都没有,全部出汗排出去了。
运气不错,遇到沅家的来送水,蹭了一瓶,水喝完,又可以再撑一下,忙完再回去。
“张奶奶再见。”两个小家伙再次异口同声地说再见。
张琴玉目送他们去了对面。
然后投入到自己家的田里忙碌了起来。
他们现在种的,是官方给的种子,据说是新型的多年生稻谷种子。
稻谷的禾苗可以更耐寒冷和干旱,哪怕没有足够的阳光,也可以长得很好。
而且,禾苗很高很粗,从上到下,分枝多,开叉出来的稻穗,一枝就可以结二两的稻谷出来,禾苗的高度,达到了两米五,简直就是在禾苗下乘凉也行。
而且,只要剪下来稻穗后,它们原本的位置,又会重新发育出新的稻穗。
一株禾苗,可以同时开花,成长,成熟,三种状态,如同百香果似的,花和果实,会同时存在。
村里人兴致勃勃地种了起来。
种子是免费的,收获后,家家户户要交一些给官方就行,当做种子的费用。
这个,自然没人反对。
第52章 安排媳妇
“哎,这天怎么这么热,这稻谷要不是种岩洞的田里,还不知道要减多少产量呢。”村里人一边收割稻穗,一边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抹一把汗水感慨道。
这个稻谷,从种下到可以第一次收割,只用了四十二天。
那速度,真是太快了。
快到所有人,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而且,那稻穗沉甸甸的,一看就是丰收的场景。
地载就是强大,他们用花盆种家里,经常用剩下的废水灌溉,也比不上种在田里的丰产。
“媳妇,别想太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村,挺好的,依我看,这第一批收获,除了给官方的以外,剩下的,也够我们一大家子敞开吃了,不饿肚子,就能好好的过下去。”女人的老公在边上接了一句。
其实,这产量,要换在以前,他们都得笑得合不拢嘴。
没办法,谁让现在的大环境是末世状态呢。
家里的小辈,但凡看了几本科幻末世小说的,就给他们说了,末世最可怕的就是国家动荡,饥饿混乱等等。
他们这一代,虽然不知道那所谓的末世不末世,但他们也经历过饥荒年代,自然更明白吃的东西,再多,都不嫌弃多。
这样就挺好,他们的国家没有乱起来,有上面把控着,他们普通人,依旧安稳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生活着。
除了不像以前一样,可以出去上个街,采办东西,或者空余时间,看看电视之类,其实,现在他们反而还觉得很好。
毕竟,末世前,家里的孩子,读书的读书,打工的打工,一年到头,一家子团圆的日子,一巴掌手指头都凑不足。
现在好了,打工的孩子,读书的孙子孙女们,都在身边。
日子艰苦点没啥,比娃娃们在外面他们牵肠挂肚地好。
这日子啊,仿佛又回到了在生产大队的日子,不过大家不吃大锅饭。
一大家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没有什么,比一家子都在,好好地过日更强了。
人要知足常乐,心态放好,人定胜天,只要人活着,困难是一时的,他们相信,终有一天,他们可以回到末世前那样,安居乐业。
“我晓得,就是随口说说,当家的,你说这稻谷,好吃不?”女人说完,不自觉地吞咽了口水。
“希望好吃吧。。”男人不确定地回话,手上动作也不停,快速地割断稻穗放入背篓里。
“你们两个纠结啥,能饱肚子就成,还想着好吃,赶紧干活,磨蹭啥,还没我大孙子弄得快!”老人突然跟背后灵一样,出没在了夫妻俩背后。
把两人吓了一大跳。
“看啥看,你娘我路过不行么,我大孙子都弄一大背篓送回去了,你们背篓还没满,好意思在这说话,天不热么,早点弄回去歇歇免得中暑。”看他们夫妻俩还愣愣的,老人白了他们一眼,手脚麻利地割起了稻穗,没理会儿子和儿媳妇。
夫妻俩对视一眼,赶紧不吭声,动作麻利地干了起来。
村里的其他人,还有官方的家属,也全部都一样,埋头苦干。
沅家这边,除了安然和双胞胎,其他人,都出去收稻穗去了。
安然想去,被大家按住了,钻禾苗丛里,又闷又热,还容易弄着身上有些痒,他们都不舍的安然去吃这个苦头。
所以,家里一致让他在家带双胞胎。
门关着在家也没意思,所以,他们父子三人,去了空间玩。
两个小家伙一进空间就如鱼得水地钓鱼钓虾玩。
还说他们钓到的回头让沅爸爸做好吃的。
安然没管他们,反正在空间,也不会有危险。
他提着篮子,开始捡起了各种蛋。
最头疼的还是鹌鹑蛋,个头小,还多,但是不捡,又不知道它们会在哪里孵化出来,鹌鹑长得又快,他们也吃不赢。
安然在空间里带着两个小家伙
岩洞这边的田里,沅漾和沅钰两人一趟一趟把稻穗用背篓背上来,然后倒在公奶牛拉的牛车车斗里。
前段时间专门和村里做手艺的人用牛奶换的,这个车,以后得提供对方家里两百斤牛奶给对方,正好给他们家孙子,换了奶喝。
车子可以用很久,两百斤牛奶,也不用一次性给出去,所以,这笔交易,双方都满意。
其他人也非常眼馋,毕竟,现在这牛奶,和以前鸡屁股银行,一个道理来着。
出奶或者出力,提供草料就行,怎么算,怎么划算。
“哥,我先把牛赶去晒谷场,把要给官方的稻穗先送过去,你把空背篓拿去给爸妈。”沅漾把两个空背篓递给自己哥哥。
“好的弟弟,我知道了,你赶大黑慢点哦。”沅钰接过背篓,乐呵呵地回答自己弟弟的话后,拿着背篓做了个拜拜的动作就朝着自家田里去了。
沅漾没上牛车,直接在边上赶着被自己哥哥叫做大黑的公奶牛慢慢地走出岩洞。
奶牛不是专门拉车的,而且这是他们才开始用它拉车,要不是它个头变大了很多,他们也不确定它能不能拉得动,好在,对得住它现在的个头,拉着满满一车稻穗,不是很吃力,沅漾自然是不坐上去赶车了。
毕竟,他一个大男人,分量摆在那里。
村里现在除了家里有牛的吃香,剩下的就是有脚踏三轮车的吃香,实在不行,就是手艺人吃香,毕竟,做一辆手推车,也是很有赚头的。
沅漾从口袋里拿出来了带吸管的保温杯,一边赶车,一边打开盖子喝一口。
甘甜的水,又带着丝丝凉意,很好地压下了身体的燥热。
出了岩洞的通道,好在村里是建立在各种巨大岩石下的,路上总会有庇荫的地方,沅漾顺利地来到了敞亮的晒谷场。
那边已经有很多人在等着了,不过很凉快就是了,原本敞亮的场地,头顶被支棱起了幕布帐篷,里面还有太阳能中央空调来制冷,他们送稻穗过来的人,感受到了久违了空调气息。
“沅娃子,你们家这牛给力啊,一趟就整了这么多出来。”一人出声对着沅漾说道。
“嗯,叔你家也一样,你们家的黄牛也得劲,码得高高的,一趟就整差不多了。”沅漾也顺便夸了夸他家的牛。
和他们家牛奶不一样的是,他们家的是黄牛,末世前就拉人拉货杠杠的,末世后,又变大了很多,倒是更能拉了。
沅漾肉眼可见地看到他家的牛车上,那稻穗,堆得比他家牛车上的多多了。
他们的对话,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力,很多人都有些羡慕了。
同时,也想着,回头是不是该想办法,换一头牛回来。
最好是奶牛,能干活,又能产奶。
而有牛的人家,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家的黄牛,可不可以,让沅家的这头公奶牛配一下,到时候生的牛犊子,到底会不会产奶。
沅漾可不知道他们所想,村里的黄牛,都是母牛,这是在村里养牛的习惯,母牛可以生牛犊子,牛犊子可以卖很大一笔钱,而且,母牛犊子比公牛犊子贵上一些,毕竟,能生牛犊子,给家里带来收益,所以,自大家养母起,就专门养母牛。
至于大黑这头公奶牛,完全不知道村里人要给它安排黄牛媳妇。
它正温顺地排着队,等待卸货呢。
第53章 难吃
【呜呜呜,,,,产量有了,口感,没得说。。。。】
一大早,村里的群,炸开了锅。
【能吃就行,要什么自行车,不用饿肚子多实在,呜呜呜个屁,别逼老娘等下扇你!】
【婶子威武八七!在线等你扇他。】
【去去去,我妈最温柔了,肿么可能扇我。】
【咳咳,算你识相,你们小年轻就是跳脱,别扯什么难吃不难吃,这玩意比之前收获的红薯洋芋磨成的粉好吃多了,大家要珍惜。】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回忆起了之前收获的红薯和洋芋磨成粉做出来的吃食。
群里,一时半会,沉默了。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年纪大点的长辈,和小辈们开始讲古。
同时,更是教育起家里的孩子,珍惜任何能吃的食物,不管好吃或者是难吃,这都是他们现在以及以后活下去的希望。
今非昔比,好端端的就末世了,天不给人活路,人自救。
国家没有放弃他们,这样就够了。
他们一定不要给国家拖后腿,只有把劲往一头使,才会越来越好。
反正,各种心灵鸡汤灌溉下,有些浮躁的心,慢慢地,又踏实下来了。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磊石村,估计比其他地方,要好太多了。
他们猜想的没错。
这种新研发出来的多年生可以在禾苗下乘凉的稻谷,唯有地栽最强大最丰产,室内种花盆里,达不到预期地最大产量。
而很多人,就是在村里,也没能把它们种在外面,毕竟,外面太热了,种在外面的稻谷,哪怕特别耐热,也抵不住一直暴晒。
所以,很多人家里,用容器,尽可能地多种一些,以保证家里有食物。
虽然说吃不饱,但也饿不死。
比村里人更难的是迁移过来的人,他们一家一户,分的房子面积更小,可种植的空间,也更小,村里的自建房,好歹有的好几层,他们就只有分到的那些平房面积。
不过,他们可以参加官方招工,用积分兑换吃食。
总而言之,有得就有失,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
总而言之,活下去,是他们最大的动力和愿望。
21/64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