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朕日后问你,你母亲瑶姬当初是对是错,你可知道该如何回答?”
无论他日天条是否会修改完善,想要成为如今天条的执掌者,就不能是一个会否定天规戒律的神仙。
银光闪过,杨戬手中的折扇已然变成了三尖两刃刀。然而他到底没有将刀锋对准昊天,而只是沉默地在原地静立了片刻,随后头也不回地拂袖而去。
“这小子,脾气还是那么大。”在无人的凌霄宝殿中,昊天低声自语。“阿瑶,你说他的脾气到底是像了你,还是像了那个可恶的凡人?”
只是啊,若是这样又硬又臭的脾气,那么在未来的这些年里,怕不是要吃大苦头,受大委屈的……
公元650年,即凡间永徽元年,玉帝降旨,册封灌江口二郎显圣真君杨戬为天庭司法天神。杨戬领命,携梅山六兄弟与他一道上天,留千二草头神继续驻守灌口,以保川蜀安宁。
与此同时,唐僧师徒一行行至小雷音寺,遇上了假扮如来佛祖的黄眉怪。而离他们克服重重磨难真正取得真经,昔年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得封斗战胜佛还有整整三年的时间。
“玉帝倒是松口得快。”
通天放下最新的这一份讯报,不知是该为清源感到开心还是忧虑。
二郎显圣真君与司法天神,在旁人眼中这或许意味着无上的恩宠和偌大的权势,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其中的潜台词。
昔年可以坚辞天庭职务而不受的是阐教的三代首座弟子、清源妙道真君,而能够在下界听调不听宣、裂土为王的则是天庭亲封的昭惠显圣仁佑王。至于想要于天庭之上执掌天条,二圣之下众神之上的,却只能是神道的二郎显圣真君。
玉帝在明晃晃地暗示杨戬,若是剥离了师门与血脉赋予的身份,仅仅以杨戬这个人自身,你又能够做到何等地步?
“元始天尊为此宣布闭关,玉帝又如何能够不松口?”
天庭的条件昭然若揭,而元始天尊则用行动表示了对自己徒孙的支持。
玉虚昆仑封山,却封不住一位圣人。蟠桃宴上元始天尊始终不曾缺席,而偶尔散至三界各洞府的请帖也传达着这位玉清圣人的意志。
君不见镇元子为数不多的几次出行,不仍是为了去玉虚宫听元始天尊讲道。虽说知情人都晓得他有几分醉翁之意不在酒,但也足以见出所谓的封山于圣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然而,今番元始天尊特意命人传出的消息却足以表明他的态度。无论是不是真的闭关,他却也是实实在在地打算自此以后,不再过问三界诸事。
而杨戬,则是用一位圣人的表态来回应了昊天的条件。
“我那位兄长啊……”
通天想到几次自己路过昆仑时,皆闭耳塞听,当作自己全然无动于衷的元始天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轻笑。
在意与不在意,由此而生出的不同表现他难道会看不出来吗?
视自己如无物也好,刻意宣布闭关也好……堂堂玉清元始天尊,什么时候也学会了掩耳盗铃?
[1]《孟子·二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啊啊啊啊前两天打完疫苗以后各种困,整个人睡懵逼了。我本来以为我把请假条挂出去了的,结果好像没有点确认请假就退出来了[土下座.jpg]
不过托疫苗的福,整个人睡清醒了,然后重温上一章感觉写的一点都不苏,就把后半部分大修了一遍。麻烦大家刷新后再回去瞅一眼了。
顺利的话今晚还会有一章,终于把我家主角重新拉出来遛一遛了2333
第86章
东华并没有同通天一起对元始天尊的所作所为发表什么看法。毕竟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在通天心中,元始都始终是他的兄长。内外亲疏,东华看得明白,也不至于非要点评些什么。
他只是看着杨戬对于上天的一系列安排,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留下千二草头神,既是放心不下川蜀,却也是不愿意将故旧亲友卷入未来可见的乱局之中。
或许在杨戬看来,孤身上天所需的,也不过是在收拢人手上多费些功夫。更何况他想做的本就是孤臣,倒也无所谓自身势力与否。
比起跟在他身边,千二草头神在川蜀能够发挥的作用显然会更大一些。毕竟川蜀之地有杨戬布下的阵法,可以让草头神充分发挥出他们生前死后修炼出的力量,更能在川主不在时调理地脉、佐治山水。再加上文有菩提祖师坐镇,武则有特地赶回的宗布神。如此确实能够免去杨戬的后顾之忧,让他可以专心于天庭诸事上,应付昊天和瑶池交给他的种种难题。
但此一行事,却让东华看出了杨戬的态度。
要知道,杨戬的故旧亲友在川蜀之地的固然不少,在天庭之上的却也有许多。
阐教门人弟子,多少曾受过他相救指点,又有多少曾与他称兄道弟?
更何况,旁人或许不知道,但东华几次往来灌江口杨戬洞府,杨戬又未曾刻意隐瞒于他,东华自然看出了其间隐藏的宝光闪烁。
当年姜子牙手持封神榜下山,遇上九龙岛四圣时,曾因不敌其坐骑,借土遁上玉虚山向元始天尊求助。而那时的元始天尊除了借出自己的坐骑四不象以外,更是赐下了两件法宝。一为打神鞭,可打封神榜上有名之人;二为中央戊己杏黄旗,在予他护身之余,更显示其玄门行走的身份。
封神之后,姜尚于凡间寿终正寝。所有人都以为这两件法宝应当由元始天尊收了回去,却没有想过阐教中人自那以后确实不曾再出入过玉虚昆仑。元始天尊圣人之尊,有大神通,当然也可以在一动念下避开众人耳目收回这两件宝物,但是他也能将此事交付于他人来做,就比如……自那以后同样一直久居于人间的杨戬。
这两件法宝,是元始天尊在自身不便插手天庭相关事务的情况下留给杨戬的最大助力。前者当初就应该送予昊天,却愣是让一个圣人亲自装疯卖傻,假作无事发生,硬是扣了下来,留给了姜子牙,最后交到了杨戬手中。而后者不需显于人前,却足以让所有阐教门人无条件遵从杨戬的意愿行事。
只可惜,元始天尊的一片心意,杨戬珍而重之,却未必会用。毕竟,他连与他拥有同样仇恨的千二草头神都要护在身后,又如何会愿意将阐教牵扯进这场孤身一人的“复仇”之中?
通天自然知道东华在叹息什么。但是玄门弟子自上而下的固执与死脑筋他也不是第一次见了,若论起来,怕不是又要说道到他自己的旧事。
于是假意咳了咳,通天决定避开这个危险的话题。
“说起来,那日普贤私下里去找一个小小的杏花仙,到底有何用意?”
杏仙固然美貌,但谁都知道唐僧若是能够轻易为美色所动,他也走不到今天。
有蝎子精前车之鉴,更有采碧特意提前传讯过去,再如何没脑子的妖精想必也不至于非要去招惹唐僧师徒。
杏仙的小心思,也不过就是让木仙庵里的一众妖怪赠了唐僧一场风月无边。
先论禅机,后起诗兴。想必唐僧也许久未见这故园盛唐气象,明月天青。
而后是香茶佳肴,宾主尽欢后各自辞别。普贤那般郑重的举动,倒像是全然做了无用功。更甚者,最终实现的一切,与此前紫府灵官们竭力促成的并无二致。
“或许……这便是他的目的呢?”
普贤去落伽山看过观音,也知晓文殊与虬首仙一道失踪的事,但他仍“不小心”放走了灵牙仙。如今想来,这未必是他考虑到如来的布局,要以灵牙仙凑足唐僧西行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而是想将灵牙仙放还给隐在背后的他们或是虬首仙。
金光仙早就顺势逃至了朱紫国,这也是东华当日在落伽山不曾手下留情,而是直接封禁了观音道场所有进出的通路的原因。
如今无佛门威胁,金光仙虽摄去了朱紫国金圣宫娘娘,却也不必配合着佛门演戏。只是在听了虬首仙将诸事讲来后,暂且选择待在麒麟山獬豸洞,等待着孙悟空的到来。在卖他一个人情之余,也想见一见虬首仙口中的未来小师弟。
而灵牙仙知晓他们俩的所在,当然也不会再去狮驼岭,而是一道聚在了麒麟山。
此事他们都知道,普贤自然不可能一无所知。然而作为观音、文殊曾经的同门师兄弟,如今也算是志同道合、同病相怜的同僚,普贤却并没有针对此做些什么。而是不痛不痒地选中了一个杏仙,似是要为难于唐僧。
他们此前衡量一二,不知要不要为普贤的出手而有所动作。最后考虑到看不出各中的风险,而选择了静观其变。
如今看来,或许确实不是普贤有什么目的,而是他在对佛门指派的任务敷衍了事。
“观音无性命之忧,普贤应当并不如何担心。”
“他若有所动作,想来只会是为了文殊。”
观音为了寻回文殊,公然出手,结果惹出了东华紫府少阳帝君。所以普贤选择了以静制动,想要看一看虬首仙几人若是依凭自己心意行事的话,最后会去往何处?甚至为了加快他们的动作,特意送了灵牙仙与他们团聚?
东华和通天对视一眼,知晓对方也是这般猜测的。
不过,普贤若当真是如此想的,那么他的计划,怕不是要落空了。
通天的眼底闪过一抹笑意,而东华也忍不住无奈扶额。
当初虬首仙在通天的指点下,半分犹豫都没有地就将文殊丢给了杨戬,而后便拍拍屁股自己跑回来找金光仙了。
可杨戬既然已经计划前往天庭,又怎么可能将文殊一个仙留在川蜀?恭恭敬敬地将文殊带到了昆仑山脚下,杨戬笑得再温柔也不能抹去他一挥袖将自家师伯拍进了阐教封山的结界内的事。
——是的,哪怕文殊等人叛教而出,他们也还名列阐教十二金仙之中。当年元始天尊的封山令中可没有不允许阐教十二金仙回山的说法。至于进了玉虚昆仑还想再出来?那便要看阐教什么时候准备破禁而出了。
所以说,玄门弟子固然是死脑筋,但一个个果然还是黑得跟什么似的。将一个已经“叛教”的师伯丢回阐教大本营关禁闭……嗯,即使是虬首仙他们,想必也是会满意杨戬的处置的。
毕竟以阐教的护短来说,文殊虽然不会被元始天尊怎么样,但那些准备护自家师尊短的十二金仙们会对他这位曾经的师兄弟如何就不好说了。
[1]《淮南子·汜论篇》:“羿除天下之害,而死为宗布。”
[2]打神鞭、戊己杏黄旗一事见《封神演义》第三十八回。
第87章
不过文殊的具体境况如何,此时的东华和通天也不得而知。毕竟玉虚昆仑结界隔绝的不仅是阐教弟子往来的通道,更是外界的窥探。他们现下也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对元始天尊、阐教十二金仙的了解,来推测文殊可能有的“悲惨”遭遇。
“帝君,教主。”
两人又就三界中近些时日发生的事讨论了一番,然后便看到妲己摇曳着九尾,款款向他们走来。
妲己不是别的什么小妖怪,她于自身道途修炼早有见解。先时是因为断了一尾,身受重伤,有东华和通天相助能够更快地恢复修为方才成日跟在他们两人身边。而待到九尾修回后,又看出了东华和通天之间关系的变化,妲己自然就不会再没事凑上前来,而是选择了自己在这紫府州中自行修炼或是寻些乐子。
是以东华今日见她特意寻来,想到她近日所关注之事,便隐隐猜到了妲己的来意。或者说,这正是他有意推动的结果。
妲己走到近前,幻化成人形,冲东华和通天欠身一礼,而后才望向东华。
“帝君,妲己有一事相求。”
妲己自然知道那些资料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出现在她的面前。然而自商周大战终局,她被帝君带回紫府东华宫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千七百年。哪怕是静极思动,她总也该从帝君的庇护下走出来,去为于她有救命之恩的帝君效力,也是为她与帝辛的未来搏一个机会。
“直言便是。”
东华看着妲己。即使心中有十成把握,却也等待着妲己亲口说出他所想之事。
“妲己想请帝君准许我离开紫府,前往泾川与洞庭龙女一会。”
“你应当知晓,我虽救你,却从不曾约束于你。”
“然九尾狐妖是女娲圣人亲自擒下的妖孽,如何能再现于三界?”妲己盈盈拜倒,“还请帝君赐我遮掩天机之法。”
“帝君,还请帝君相助妲己姐姐吧。”
跟着妲己一道前来却一直潜在水中的敖丙忍不住摆了摆尾巴,跃出水面,落地化为人形,然后用大眼睛眼巴巴地望向东华。
“你为何想要我相助于她?”
东华早就察觉到了敖丙的存在,没有点破只因好奇此事他为何也想要参与其中。
“云媖妹妹亦是我龙族中人,我不想她被别人欺负。”
“泾川次子亦是龙族。”
“那他便更不该欺负同族。”
敖丙气鼓鼓地说道。在他看来,洞庭龙女嫁与泾川龙子,本该是结两姓之好,亲上加亲的美事。然而看泾川龙子的所作所为,却只让他感到深深的困惑与荒谬。
若不是心悦对方,又何必求娶?既娶对方为妻,不要求你事事顺意,却又为何能够苛责虐待?
他的父王忝为东海龙王,四海龙族之首,都待他的母亲珍之重之。泾川龙子也好,泾川龙王和他的妻子也罢,又凭什么厌弃、鄙薄与他们同为龙族的云媖?
所以他此时虽然不明白东华于此事上更深一层的考量,但是对于从他苏醒后就经常来陪他玩的妲己姐姐想要去泾川找云媖妹妹,相助于她的事却是万分赞成。
东华本以为敖丙会关注此事是因为恢复了几分记忆。然而听到他此时的童稚之语,纵有些许失望,却也不曾表露出来。毕竟,敖丙恢复记忆之艰难,他早有预料。
铸体返魂、死而复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失去记忆。虽然当初敖丙的灵魂确实遭受了重创,但记忆既然没有彻底消失,也就意味着他的那部分灵魂不曾湮灭。
既如此,那么那日在东华宫密室中醒来的敖丙竟然会记忆全失,甚至连龙族新生幼儿本该有的传承记忆都一并消失了的事就有几分微妙了。
他复活敖丙,瞒得过天庭与灵山,有很大概率瞒过几位圣人,但在复活一事成为定局后,却不可能真正瞒过天道。
48/103 首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