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陛下的脚步不断往里走,她才知道静心宫比她以为已经很好的西宁宫好太多,不仅有藏书丰富的彩羽殿,陛下的寝殿天赐殿,竟然还有一个小花园,花园有山有水,亦有亭台楼阁,不愧是皇帝住的地方,哪怕只是行宫之一。
“和朕在一起,是不是很无趣?”走到正对池塘中央的走廊时,石忞突然停了下来,转头看向池塘问道。
步千雪差点没反应过来,幸好路关初及时提醒了一下,“陛下多想了,与陛下在一起的每一刻,即使不说话,微臣亦心生欢喜”,原本在池塘边上的一条红色鲤鱼已经游到了池塘中间。
“今天对你而言,是第一天,难免欣喜,但于朕而言,只是每天当中的一天,周而复始,再平凡不过,长此以往,你恐怕也就说不出这样的话了”
“微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若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又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成为皇后后就不能再当官,也不能再参政,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当然,自古以来,有重业者,有重义者,亦有重情者,微臣便属于后者,为了心中所想,微臣绝不轻言放弃!亦做好了心里准备”
“可自古亦有言情深不寿,你不怕吗?”
“怕,但没有努力就放弃,更可怕!”
石忞知道步千雪喜欢自己,步千雪也知道石忞知道自己喜欢她,之前只是装醉酒不记得而已,又不是真的不记得,石忞自然也知道,所以她想劝她,可事与愿违,劝已无用。
停下的队伍再次动起来,本来游到池塘中央的金鱼也迫不及待的又游回自己的老窝去了。
进望月楼之前,步千雪脑子再聪明也想不到里面居然放有这么多农具,还有些她不知道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点也不像名字那么风雅,反而像个杂物间。
石忞可不管她,已经自顾自的开始忙起来,她得在春耕时节到来之前把这些东西都弄出来,然后推广出去,不然就只能等来年了,不知道要少出产多少粮食。
步千雪士族出身,从小到大生活优渥无虑,别说农具,就是五谷和菜她都不一定能完全分清楚,路关初农家出身都帮不上忙,当个隐形柱子,她也不敢乱上前帮忙、问话,倒是站在路关初旁边和她小声聊起来。
别说她不懂,就是已经来望月楼呆了过好多几个下午的路关初也不懂,陛下从小到大生于皇宫长于皇宫,小时候来山庄倒是去皇田玩过几次,可真正上手的,除了登基后的每年春耕大礼之外,其他的可是一点没沾过。
但前几天陛下让她拿去给渡河铁铺制造的图纸,可是让她记忆犹新啊,虽然不懂那些工具和现在的有什么区别,但她的直觉告诉她,这些肯定比现在的好,就是不知道陛下怎么想出来。
一心扑在设计上的石忞可没心思管他们,自顾自的开始写写画画,没一会草纸就丢了一地,宫侍十分熟练的没怎么发出声音就把草纸捡到了一起,见从路关初哪里问不出再多自己想要的之后,步千雪果断放弃,把草纸拿了过来,开始翻看。
陛下的画画技术并不差,可她就是看不出画的什么东西,还有上面写的,除了汉字以外,她是一个都不认识,草纸全部看完也是一头雾水。
最开始设计的农具,已经全部设计完成并拿去给渡河官营铁铺打造了,要不了几天应该就能见到成果,现在石忞在设计的是灌溉工具筒车和优化版水车。
一算算术题就习惯性的用阿拉伯数字和字母标记,步千雪看不懂很正常。
兴修水利说的容易,之前听政同意的,方案已经基本上定下来,除了维修沟渠、河道和开凿沟渠以外,就是维修现有的水车,她看过水车的设计图,真的是要多低配就有多低配,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华国山地地形不少,用到对水车数以千计乃至万记,也是很重要的灌溉工具,能帮忙改良一下,她就不会放弃,甚至还有了更好的想法,设计一款功能更好更大的筒车。
有想法是好的,可若要把想法落实成现实,那就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尤其是在涉及阶段的时候,更是烧死不少脑细胞。
为了制造筒车和水车,今天听政的时候,她就已经安排工部尚书木长青把渡河最好的木匠先找来,然后是其他有山地农田需要灌溉的地方的木匠,也找二分之一来渡河。
工部尚书木长青和户部尚书元直木都以为陛下要修建大型宫殿之类的,劳民又伤财,正准备劝谏,劝陛下三思,就被“并非大兴土木,卿等不必多言”给堵了回去,明明话都到嗓子眼了,就是说不出去。
石忞这一忙就一直忙到用晚膳,设计工作正到紧要关头,路关初又时不时来催一下,烦得她直接找借口免了共用晚膳。
步千雪这才知道之前陛下临时有事缺席并非她们想的那样政事繁忙,而是忙着在望月楼写写画画,就像现在这样,不过这样也挺好的,她就可以和陛下一起共用晚膳了。
整个下午,她在望月楼也帮不上石忞什么忙,便到彩羽殿找了本书看,自己还找了个绝佳位置,一抬头就能看到陛下认真写写画画的样子。
石忞不知道吗?当然知道,只要步千雪做的不过分,她都不会管的。
步千雪一直等到晚上,总算是如愿以偿的和陛下单独共用晚膳了,虽然陛下平易近人,对她从不严苛,今天伴驾一天她想问的问题真的很多,但她也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第一天伴驾随着陛下洗漱入寝而结束。
经过这一天的伴驾,她不仅如愿以偿的呆在陛下身边,也深刻的感受到了陛下的不易,皇帝虽是天下之主,掌握生杀大权,但也不能随心所欲,一天忙到晚,让她这个按时放衙的臣子深感羞愧。
经过第一天的相处,石忞发现步千雪比她想的聪明,也比她想的安静、识大体,一个下午她都在忙自己的事,用晚膳闲聊的时候,步千雪并没有因为自己忙于工作而不满,最让她欣慰的是,心里也没有,这很难得。
之前伴驾的几个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十有八九都不一样,而且各有各的打算,喜欢的也不是她本人,若无皇帝身份加持,估计也不会表现的那么热情,出于礼貌,不忙的话,她会尽自己的义务,但也仅此而已。
至于她们怎么评价自己,那就不是她关心的了,有这时间还不如多研究一下自己要做的项目。
时间一天天过去,石忞每天早上处理政事,下午就去望月楼写写画画或者动手制作,转眼就到了二月上旬末,路关初按照约定时间前往官营铁铺。
这次他还没进门,铁铺里面的伙计就热情的迎了上来,知道她是要拿之前定制的农具后,又是请她坐下又是奉茶,安顿好她之后就立马去和掌柜汇报了,店铺里面不止她一个人,还有几个买农具的男女,正在一边看农具一边听伙计讲解。
她定制了11种农具,算得上是大客户,没一会掌柜的就笑着出来给她交接了定制的农具,还借机和她聊了几句,想打探这些农具有什么用,她倒是想说,但她也不清楚啊,说了几句场面话就开始结账了。
曲犁另外请了木匠制作曲臂等,故而最贵,680钱,比之前买的曲辕梨贵了两百多钱,三把不同的锄头各150钱,也请木匠按好了直接可以用,所以也要贵一点,两种铲子各138钱,两把不同的镰刀各126钱,锯子298钱,给完钱,路关初就把设计图纸收了回来,陛下说了暂时不能流出去。
一般情况下铁铺是只生产铁器的,但因为路关初之前来下订单是就另外要求了要按图纸做好,价钱不是问题,所以铁铺才会另请木匠来做好犁、铲子、锄、斧和镰这些需要安装的木质手柄,价钱自然也比其他人要贵一些。
掌柜的一直送到店门口,路关初不得不感慨一下换了人就是不一样,之前她和陛下微服前来的时候,一点也不受待见,回去后陛下就召见了户部尚书元直木,铁铺和盐铺都是户部直管,出了问题自然找他。
他动作倒是快,不过几天后,她再次来铁铺下单时,就发现铺子里从上到下全换了人,陛下还特意问了她几句,知道换了人以后服务态度不错,陛下才没有再问。
第六十五章
石忞真的没有再关注吗?当然不是, 反而每次见到元直木都会询问一二,盐铁都是关系到国家民生的大事,尤其是百姓天天都要用到, 她怎么可能不关心, 反倒唯恐关心不够,给了经营盐铁官员漏洞钻。
所以除了要元直木多下功夫管理人员以外,还让督察院发文各督察府务必督查好盐铁的生产和经营, 一旦发现盐铁官员没有按照规定办,该查就查, 该上报就上报。
规定是和盐铁官营一起定下的, 从生产、人员、工钱、工作制度和价格等都有明确规定, 尤其是明确规定了盐价的浮动范围, 不得低于米价, 不得高于米价的两倍, 算是从古至今头一个。
铁质器具,接受定制, 也出售成品,价格为成本加成本的30%, 30%即为利润, 有品级的盐铁官员按品级享受俸禄, 不入流的、伙计和工人享受定额加提成的工钱,有上限,总体而言, 工钱比一般水平高, 比官员低。
所以路关初去拿定制的农具是包含木匠工钱的,自然比一般成品要贵很多,也就比他们当初从这里买的一套贵了不少。
今天没人伴驾, 石忞用完午膳休息了一会就开始召见大臣,路关初回来的时候,见她在召见大臣,便没有打扰,让人把农具放到望月楼。
石忞正在召见的是的钦天监的朱达,最后确定春耕大礼的流程和事宜,往年都是在繁都地坛附近举行,渡河毕竟只是行宫,没有祭祀的天坛和地坛,只能在皇田举行,就需要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朱达的容貌还是长得那么着急,眼神倒是一如既往的炯炯有神,穿身道袍挂个牌子街上一走,保证有人找他算命,有成为神棍的潜质,没什么野心,一心求稳,钦天监监正这个职位到挺适合他的。
最后召见的是郭凡秋,如今的郭凡秋,比以前更加的谨慎也更加的稳重成熟,每半月都会向她汇报一下工作开展情况,若另有交代,也会在完成后的第一时间向她汇报,情报网的铺设工作虽然先开始于平准,但到目前为止两项工作都在她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按照进度,暗言依托平准,最迟明年初,最早今年冬就可以完成在全国各省城和县城的情报网铺设工作,暗言虽然是帮派形势,但毕竟不是真正的帮派,而且她也不打算让它见光。
所以决定做平准后,就直接让暗言依托于新成立的平准商行,商行为表,暗言为里,两者相互相成又相互独立,目前皆由郭凡秋负责。
无论是暗言,还是平准商行从成立到现在,她都投入了不少钱财,而且是陆陆续续的,平准商行到西南地区和南方做了几趟生意,暗言买卖信息也已开张一年多,到现在都还没回本,但她相信回本和赚钱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无论是暗言还是平准商行,目的都不是挣钱,暗言是方便她更好的掌控地方,平准则是维护全国物价稳定,从而稳定国家大局,所以早在设立之初她就已经做好了前期大量投入和长时间才能回转的准备,倒也不会因此失望。
让她为难的是郭凡秋因为营业以来利润不理想,而有些焦急和愧疚,觉得对不起她,就像现在这样,一直微低着头汇报不敢直视她。
郭凡秋一边汇报着暗言和平准商行的近期工作开展情况,一边在心里想着一会该怎么告罪,无论是暗言还是平准商行,但现在为止都还没为陛下挣过一文钱。
“………截至目前,暗言和商行的盈利都不理想,还请陛下责罚”郭凡秋突然跪了下去。
还是在她身边的时候可爱点啊,看来她今天再不说点什么都不行了,“暗言和商行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急不得,盈利只是时间问题,你按部就班开展工作即可,起来吧,康国和常乐的事查的怎么样了?”
“谢陛下,因暗言北方铺设工作还未完成,臣只查到了一些,另外派往查探的人还没有回信,故而没有禀报于陛下”郭凡秋目前得到的消息只查到了一点点。
“说吧”她是真的很想知道宣常乐说的是不是真的,也想知道康国国内发生了什么。
六个藩属国,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外交都是独立的,唯一和华朝相同的是,采用华朝的年号和按华朝敕封的王爵穿戴冠冕服和组建朝廷班底,无论是建筑还是衣服和政治体制都受华朝影响,带有浓重的汉文化色彩。
现在它们是三年来繁都朝贡一次,以前都是一年一次,被石忞缩减回礼后,六国回去后就像商量好的一样统一上奏疏要求改为三年一次朝贡,想到招待他们和负责安保花的钱,她还不想搭理他们呢,便准了。
反正华朝又不闭关锁国,无论是和周边的六个藩属国,还是西南官道上的其他小国,只要手续齐全都可以来华朝边境的城市贸易,甚至来繁都也可以,所以他们三年来朝贡一次反倒比较适合。
作为藩属国的好处之一就是来华朝贸易关税有适当的优惠,不是藩属国的则按关税严格执行。
就为了改为三年一朝贡这事,她没少被大臣们劝谏,在朝堂上的口水战都打了一天,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反对的理由是这样会影响大华帝国的形象,还有示弱之嫌;赞成的理由是这样可以节省不少人力财力。
可在她看来,国家强不强又不是靠这个维系,所以反对的劝谏她没有采纳。
既然陛下要听,郭凡秋便把自己查到的说了出来,明道学院确实有个叫常乐的学生,来自康国,今年虚岁十三,老师评价敏而好学、贪玩,同窗评价让人又爱又恨,爱她乐学习好,恨她爱作弄人。
入学明道学院以来,每次考试都是位列前茅,学什么也都很快,就是课间和休息的时候爱作弄人,不是弄个虫放在别人的书里,就是在别人熟睡的时候画个花猫脸,凡此种种数不胜数。
这倒是和她见到的宣常乐不一样,不过遭逢大变,就算是成年人都可能会性情大变,何况一个还未完全定型的少年人呢。
关于康国的,郭凡秋查到的就比较少了,康国最近确实发生了内乱,但王室如何?结果如何?却还没有传出来,但两国边境的贸易最近两个月确实少了很多。
还真是挺少的,勉励了郭凡秋两句,石忞便让她退下了,本来准备知道康国发生的事后和宣常乐再碰下面,她最近恢复的不错,已经能下地活动了,伴随她入住北含殿的谣言也是越传越邪乎。
有传言说她是皇帝的亲戚是皇亲国戚,也有传言说她长的比天仙还好看吸引了皇帝的注意,才让她搬到北含殿的,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能有多好看,让她哭笑不得,下令不得妄议后才消停下来。
至于为什么没传说是某某宗的私生女就和这里的文化习俗有关了,在这里私生子女不仅没有继承权,而且被天下人所不待见,所以如果真的是私生女,那就连进行宫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才没有这样的传言。
45/192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