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西游]与猫猫二凤陛下一起搞基建/与猫猫二凤陛下的奇幻漂流(西游同人)——三傻二疯

时间:2024-03-23 10:23:40  作者:三傻二疯
  特别强调“个人的意见”,显然是要减轻林貌的压力,不希望在决策中造成强加于人的气氛。但尽管如此,大手子依然陷入了沉默,一时并不能回答
  他心里已经相当清楚,虽然是一人一票,协商一致,但刘博士对情势不甚了了,多半只是个打酱油的划水票。如果自己附和李先生的意见,那么刘博士绝不会费心反对;反之,如果自己旗帜鲜明的驳斥,则刘博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恐怕只能弃权了事——这样一来,一票赞成,一票反对,决议便非修改不可了。
  要修改决议么?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大概决策压力之大,无过与此时。林貌踌躇沉吟,迟疑了整整五分钟之久,终于还是一咬牙齿,举起右手:
  “我赞成。”
  迎难而上,一往无前,总比过于谨慎的保守自闭,要好那么一点点吧?
 
 
第135章 底定
  林貌举手之后, 大事便已底定。刘博士左右看了一看,只问了一个问题:
  “那这么说,外星的‘样本’怎么解决?”
  “金星的生命并不适应于地球环境, 暂时不必忧虑。”李先生很简洁的回了一句:“至于其余的星球, 也不是我们能考虑的了。”
  他踌躇了片刻, 还是决定透露一点小小的、无伤大雅的消息:
  “在八个月之前,西北实验室里的托卡马克装置成功点火了,能量的输入\输出比, 达到了1:10以上。”
  “什么输入输出……”刘博士忽的倒吸一口凉气,相当之不体面的瞪大了眼睛:“可控核聚变成功了!”
  能量输入输出比进入一比十以上的区间,意味着困顿于实验室内数十年的可控核聚变技术终于越过所有理论上的阻碍, 确凿无疑的证明了聚变路线经济上无与伦比的优势;而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数代人对能源所抱有的一切期待, 也将借此逐一落地, 爆发出难以预料的潜力。
  ——这玩意儿是真·无限能源,但凡有那么一丁点影子,都会对现在的局势——无论是国内,还是世界——造成无可想象的影响。
  当然,即使在实验室中扫清了一切理论上的障碍, 实践落地也是极为漫长的过程。没有成熟的聚变技术必然极为昂贵,在相当一段时间内, 它所能应用的范围,必定局限于某些高精尖的领域。
  譬如,航空航天。
  刘博士当然不算什么航天业业内人士, 但高级知识分子的敏感还是有的。她当然清楚, 那种轻便、小巧、能源无穷无尽的可控核聚变, 对极度重视动力的航天事业, 其影响是无论如何夸张也不为过分;某种意义上,这几乎可以算是改写了几十年航天事业的所有逻辑——一旦可控核聚变大规模的应用入飞行器中,那么廉价的、高效率的、有利可图的远距离航天便会成为可以预见的现实了。
  一旦有利可图,一旦前景可以预见,那么国内充沛之至的工业能力、漫溢到无处可去的资本,就无疑是发现了一块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蓝海,可以供他们大举进入,攻城略地。而仅以资本内卷的习性来看,那恐怕用不了几年,他们就真能把这玩意儿推入千家万户,折腾出意料不到的变故来。
  先进的生产力是一回事,被大规模推广的先进生产力又是另一回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凭借这一套起家的组织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如此看来,组织内对于“天人之誓”,那种此起彼伏的反思,不可遏制的忧虑,也就不难预料了。李先生敢头一个提出缓和、利用的方针,怕不也是受到了某种暗示。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一个听到风声的人,当然得第一个准备嘛。
  李先生又道:“我理解你对于外星样本的忧虑。但技术进步到了这一步,大环境牵连着小环境,也不是我们能阻止的了。与其螳臂当车,不如有个心理预备。”
  他叹了口气:“……归根到底,人类生产力的进步是大道理,大道理管着小道理,实在没有拒绝的理由。”
  随着人类技术的爆发式进步,太阳系几颗主要行星不可避免的要被纳入重点考察的范围,设若真有什么奇特的地外生命,那也逃不脱这样细致的搜查了。
  “当然,如果今天这个决议,犯下了过失,那自然应该是我承担。”李先生很平静的说:“按照组织的纪律,一切临时会议的发言都应该形成记录,请把这句话记录在案,方便后日的审查。另外,皇帝陛下那边,也由我来沟通。相信陛下能够理解。”
  空口白牙不算数,一旦记录在案,那就是白纸黑字,再也抵赖不得了。由一个公职人员亲口说出这种话,基本也等于义无反顾放了胜负手,是在以自身的信用与前途强渡关山、一博生死了。刘博士再无犹豫,同样举起左手:
  “我赞成。”
  ·
  正如李先生所预料的,皇帝陛下再精明强干,也不可能知道这样精深微妙的知识。只要三人达成一致,李先生再作出汇报,他基本也只能同意了事。
  三人一致,还有皇帝御准,这基本就代表了两个时代的一致意见。天狐也不再能说什么了。更何况,这个方案也隐约照顾到了娲皇宫的颜面——再怎么来说,女娲娘娘也是古神的魁首,即使再如何威望隆重、天下无匹,也不能不考虑手下的意见。
  而且,李先生表露出的态度已经非常清楚了——鉴于未知的变故已经迫在眉睫,人类其实很愿意与‘六天故气’们缓和;毕竟,如果将古神们视为不可理瑜的自然力量的人格化身,那么人类生产力突飞猛进到这个地步,也总该尝试着与自然和解,由必然的王国逐步迈入自由的王国了么。
  当然,和解也是有选择的,扔石头、掺沙子,分化瓦解挑动内斗,这本来就是人类的看家本领,古神们在人间浸泡再久,也绝难学到一二分精髓。只要尽早的下手,那就能完全的掌握主动权。
  “可以请尊使回去转达一句,千年以来的惯例并非牢不可破,我们也可以尝试着与‘六年故气’们合作,共克时艰。”李先生字斟句酌,不敢稍有疏忽:“但合作也有选择,如这位造物者一般的古神,便绝不可以合作。‘以我为主,兼顾四方’,才是总的方针。”
  天狐未必明白这种措辞的微妙,但仍然沉默片刻,允诺一定向女娲娘娘完整转达。她左右望了片刻,终究长叹一口气,从袖中拔出一把短剑。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她缓缓道:“陛下绝不愿意与诸位古神走到这个地步。但以如今之计,也是无可奈何了。”
  说罢,她伸手轻轻一推,将短剑刺入古神躯壳之中,直没入柄。
  最后一根稻草压下,神明破败的身躯立刻腐朽溃烂,化为淤泥,生机尽数断绝;同时,依附与躯壳上的外星孽生物也凋零散落,尽数消亡。
  当古神的眼眸归于暗淡之时,天空的暴雨也随之消弭,乌云散去,唯有满地泥浆翻滚。
  “外界的神力已经平息,地底的火山也该料理。”天狐平静交代:“我会请娘娘迅速出手。但不管如何,事情总可以告一段落了。”
  林貌与李先生,乃至趴在肩头的狸花猫陛下一起点头,却又怔怔看着污泥浊水,一时不能言语。
  是啊,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一切终于告一段落。但以现在的情形看,恐怕惊涛骇浪之中,还只走出了第一步呢。
  可无论如何,这条路总要走下去嘛。
  --------------------
  最后再写几章后世谈就打算结束啦,更多的放到番外吧。
 
 
第136章 后世谈(一)
  ·
  当年六月七日, 迁延数十日的戈壁暴雨终究停息,大量聚集的水汽发泄一空,在沙漠中心制造出了难以想象的泥泞。但作为源动力的西伯利亚地底火山已经渐渐熄灭, 这些无源之水, 也终究无法扭转整体的沙漠气候了。
  当然, 改变一旦发生,就绝难恢复原样。即使娲皇宫迅速控制住了地底岩浆的喷流,但原本的地质结果已经坍塌, 无论如何也无法复原;泄漏的岩浆依旧在加热广袤的寒原,影响不容小觑。
  李先生转述了专家组的判断:“……总之,这种程度的升温, 不太可能消灭整个西伯利亚高压,但高压带的衰减, 却是不可避免了。”
  林貌有些好奇:“会有什么特别巨大的影响么?”
  “从现在的局势看, 至少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会大大的向北移动。”李先生叹气道:“总体来看,会迅速的扩张戈壁绿洲的面积吧。以超级计算机的模型判断,秦岭-淮河以北,至少可以增加数亿立方米的降水量。”
  林貌喔了一声, 大为振奋:“是么?这是喜事啊!”
  中原帝国的领土基本取决于可灌溉耕地的覆盖范围,如果漠北及西域的降水量大增, 灌溉的耕地随之扩张,那大唐在这两地的控制力,也必将大大加强, 不可动摇了。
  即使不看这么长远, 所谓民以食为天, 多一点浇灌的雨水总是好事嘛!
  “哪里有这么轻松的事情?”李先生淡淡道:“高压消退之后, 北海蒸发来的水汽基本停驻在北方,而北方的黄河嘛……”
  北方的黄河,华夏伟大光辉的母亲河,可从来走的不是什么慈爱温柔的路线啊!
  “所以,治水必须要提上第一日程了。”李先生若有所思:“我还得给皇帝陛下做一个报告。”
  ·
  当然,虽然口口声声要作报告,但李先生也不过只来得及给皇帝陛下递了个条子,便不得不与刘博士一同匆匆赶回现代,准备撰写繁琐而冗杂的材料,应付即将到来的漫长审查——不管用心如何正大,怎样的事急从权,他当初对娲皇宫使者说的那寥寥几句话,其实已经涉及到了组织料理六天故气的关键路线问题;不能说没有逾越的地方。在上面紧急开会作出结论之前,他也不能随便外出了。
  李先生本人没有到,仅仅递一个条子做做提醒,又能起多大作用呢?林貌对此是颇为疑虑的。但他显然低估了皇帝的敏锐程度。李二陛下收到便条后仅仅耽搁了数日,草草将唐军进军吐蕃的事务做了一点布置,随后便明发上谕,要在今年的十月亲自巡视黄河河工,还要求政事堂诸位宰相分批奔赴各地治水工程,监察督促、事必躬亲,不得稍有贻误!
  这份上谕草拟得仓促之至,甚至是在李靖大营中草草写就,仅经李药师与林貌过目一次,便立刻签发,急递门下省。当然,李药师与林尚书身上也挂着权知机务的帽子,理论上同样可以参议政事,定夺圣旨。但皇帝绕开政事堂直接下达指令,仍然是大大违拗了贞观以来君臣共治的惯例,几乎急促到了无礼的地步——考虑到皇帝陛下绝没有猜忌怨恨诸位相公的意思,那这份圣旨的迫不及待,便实在令人惊骇不已了。
  林貌被召入营帐开御前会议,懵懵懂懂签发了这张圣旨(实际上,上谕由皇帝亲笔撰写,文采斐然用典精深,他压根没怎么看懂),散会后依旧是一脑子雾水反应不能,索性悄悄写了一段简要,找懂行的李先生求助。
  李先生虽然在审查之中,但通讯仍然相当自由。接到短信后不过五六分钟,他就拨了个语音通话回来,详细询问来龙去脉。仔细摸清楚底细之后,李先生笑出了声。
  “不错,不错!”他朗声道:“我们的皇帝陛下,果然是五千年来数得着的政治家,如此眼光毒辣,果然不同凡响。林先生,你侍奉左右,该学一学才好啊。”
  林貌:…………
  “我该学些什么?”
  李先生微微一笑,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一句:
  “林先生,现在大唐中枢的权力,到底来源于哪里?”
  林貌愣了一愣,理所当然的想报皇帝陛下的大名,但话到口中,却又不自觉咽下了:大唐朝廷的权力,难道仅仅来源于太极殿的那把椅子?别忘了,太上皇帝也是皇帝,而今还在宫里坐蜡呢!
  要是区区一个名位就能赋予权力,那隐太子也死的太冤枉了。
  他踌躇片刻:“应该是来自于皇帝的威望吧?”
  “威望又来自何处?”
  “太宗皇帝栉风沐雨,提三尺剑而取天下,威望当然出自军功。”
  “一千个道理一万个道理,解决问题是最大的道理。征伐天下的时候,当然是打胜仗最能解决问题。”李先生赞同道:“伟大的斗争锤炼出伟大的领袖,人性当然会信服能够解决问题的头领。所以,只要天策府的精兵信服秦王,那以此为基础网罗四方,自然是手到擒来,无往不利。”
  他停了一停:
  “但问题是,皇帝陛下可以轻松解决战场的问题,又能轻松解决治水的问题么?”
  林貌目瞪口呆:“你是说……”
  “以现在的局势看,大唐朝廷对于治水工作,不能说是一无所知,至少也只能算初窥门径。整个治水的流程,基本把控在现代世界的专家组手里。”李先生轻声道:“权力是不能凭空产生的,它必须要能排除困难、分配利益,解决问题。试问,如果朝廷对治水工作一问三不知,方向指导不了,困难不能解决,连两句片汤话都无法敷衍,一线做事的官员作何感想?反之,如果有另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随行在侧,能随时为他们提供建议、制定方案,排除万难,不断争取胜利——那久而久之,局势又会如何?”
  他叹了口气:
  “……说实话,这绝不是组织想看到的结果。”
  权力的流动自有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组织上的确给过李唐皇室坚决的保证,不会插手另一个世界的内政。但这种插手与否,又是一个承诺能约束的吗?权力来自于下而不来自于上,如果治水专家的“建议”都能够如臂使指、无往不利,而长安朝廷的命令却只能浮皮潦草、敷衍而过;那请问大唐真正的权力中心,又在哪里?是在太极宫呢,还是在现代的治水办公室?
  更要命的是,按照组织与皇帝签订的协议,这批治水工程,是打算作为工业化模版,要向整个中原推广——他日黄河长江修整完毕,深受治水专家组影响的官员们踏上各行各业负责推进功业技术的引进,并渐次把握整个帝国的动脉,顺带着传播他们从现代世界汲取的种种经验,继续扩散影响;那等到工业化进程初见规模,怕不是朝廷的圣旨都出不了太极宫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