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西游]与猫猫二凤陛下一起搞基建/与猫猫二凤陛下的奇幻漂流(西游同人)——三傻二疯

时间:2024-03-23 10:23:40  作者:三傻二疯
  林貌蠕动着嘴唇,想指出这其实也无可厚非。但凡是朝中年岁稍微大一点的臣子,应该都不会忘记这短短数十年间皇权的起伏动荡;自隋杨篡周以来,炀帝夺嫡、唐代隋后,乃至于玄武门之变,长安城中换过整整四个皇帝,但从没有哪一次的交接算是正当合法。在亲身经历如此之多以后,大臣们要是还能对皇权抱有信心,那才是不可理喻的笑话。
  可长孙相公也并不是想与林长史吐槽自己的坑货同僚,他话锋一转:
  “……无论如何,我总算设法糊弄了过去,告诉他们这是少府监搞出的新玩意儿,与‘火药’有关的新奇器具——只不过一不小心走火了而已。那些老东西根本不懂工艺与技术,倒并不能质疑我的解释。但要是再这么折腾几回,那可就实在是掩盖不住了。”
  他转头看向林貌,黑眼圈下是灼灼闪耀的目光;即使长孙无忌精力旺盛,在费力与诸位同僚们勾心斗角一个晚上之后,他的脸色也难免憔悴了很多。大概也正是这种不加掩饰的憔悴,隐约勾起了大手子残存的良心。
  “……专家说,他们会设法将导弹发射车隐藏骊山的深处。”林貌咕哝道:“大概——大概可以解决问题。”
  “大概可以解决问题?”长孙相公重复道。
  “……至少离得足够远了。”林貌喃喃自语:“不过——这个时代的空气质量实在太好了,也是个麻烦。”
  在没有光污染的古代,导弹发射时的红光便几乎像灯塔一样的刺眼。即使发射基地远在骊山,也会在深夜被轻松认出。
  长孙相公的嘴唇微微蠕动了片刻,神色似乎又憔悴了几分。
  “……非得在长安附近发射吗?”他有气无力的说。
  刚一出口,长孙相公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组织”其实并不在乎“导弹”部署的位置,真正紧紧攥住这种大杀器不能放手的,应该是朝廷自己。以长安压制关中,以关中压制天下,以边境强军壮马充实京兆,这是北魏府兵制以来,历代中原朝廷统御万方、压制藩镇的逻辑。在这种逻辑下,只有将导弹发射装置放到眼皮底下,君臣们才能勉强睡个好觉。
  他深深吸了口气:
  “……好吧。你们还要发射多少次?”
  林貌稍微有点不好意思:
  “如果考虑到加急生产的部分,那大概还有两三百回吧。”
  长孙无忌的身体晃了一晃,不能不紧紧抓住几案。
  “几百回!”他的声音近乎于嘶哑了:“林先生,林长史!老夫还记得,你曾经口口声声告诉陛下,要展示什么‘现代战争的艺术’!难道现代战争的艺术就是用这叫‘导弹’的玩意儿,狂轰滥炸吗——”
  林貌不由稍稍叹了口气。
  “这样的说法实在不太公平,现代战争当然不止有导弹。实际上,我们还有航弹、**、各种各样的无人机,适应于远中近一切环境。不过,谈到‘狂轰滥炸’——现代战争的思维之一,的确是充分的利用火力。”
  高明的战术,精妙的指挥,这当然是人类智慧在暴力活动中的体现。但智慧往往是用来弥补客观力量的不足。当力量壮盛到一定程度,人类也难免会依赖自己的造物。相较于亲自下场与敌军斗智斗勇,组织显然更喜欢用火力覆盖解决问题。至于后续进入吐蕃的唐军——在经历这么一番地毯式的轰炸之后,他们也不过只需要负责一点扫尾工作而已。
  简而言之,“达则给老子炸”,是吧?
  不过,这种做法的确没有什么美感就是了。
  --------------------
 
 
第90章 动静
  长孙相公立定在原地, 脸色阴晴变幻莫测。
  显然,无论他再如何不情愿,如今也不能不接受现实了。虽然狂轰滥炸的作派并没有什么美感, 但用多余的炸药消耗掉敌人的有生力量, 却无疑是最为划算的买卖——先以先进武器斩首敌方首脑, 再以精锐部队做地面的接收,顶级强权发动的战争,往往就是这么的枯燥且无聊。
  考虑到唐军整训出征的漫长时间, 这种远程打击方式其实是相当合适的……如果不考虑长孙相公工作量的话。
  他思索良久,只能不情不愿开口:
  “既然如此,那么这……‘导弹’, 交由谁负责呢?”
  “陛下昨日的旨意,是让东宫督管导弹事务。”
  ——顺带着每天按按钮。
  这是皇帝费了不小的心思推敲出的办法。他当然不愿意日夜守着这台抓娃娃机, 但这玩意儿又毕竟是“国之重器”, 不能随便托付给臣子。于是想来想去,只有自己的嫡长子最可信任。
  当然,大唐皇室的父子亲情总是相当微妙的。但正是在这微妙的境地中,才愈发体现出现代技术的优势。同样是左右天下局势的国之重器,相较于中古时代永远与皇权纠葛不清的禁卫部队, 导弹发射装置的安全性可就要稳固太多了。至少仪器预设的程序中,是绝不会把长安列入打击范围的。就算太子在东宫把按钮按出烟来, 皇帝也能舒舒服服睡好觉。
  长孙相公阖动了一下嘴唇。他当然立刻明白了至尊的用意,只是依旧有些惊讶。如果连十余岁的太子都可以轻松督管“导弹事务”,那么这玩意儿的操作难度还真是不大。
  不过这么一来, 导弹发射的频率就更难控制了——让十来岁的青少年掌握着可以毁灭世界的按钮……
  长孙无忌深深吸了口气。
  “现在的朝局只是表面安稳。”他面无表情道:“我勉强压下了大臣们的议论, 但这种局势是不能长久的……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我倒不在乎名声,但总不能让他们随意揣测,伤触天家的颜面。”
  唐朝的皇权还远没有扩张到满清万马齐喑的地步,即使威望强盛如李二陛下,也必须容忍臣子私下的议论——乃至于诽谤与讥讽。至尊当然可以以皇帝的身份硬压,但中华文人最擅长的便是春秋笔法与阴阳怪气,要是一不小心挑动某位才子的灵感,招惹出如“汉皇重色思倾国”之类的阴阳名篇,那贞观君臣就只能在凌烟阁对坐流泪,无语凝噎了。
  考虑到唐诗在后代的煊赫热度,那这大概便是永恒的社死,一千篇论文也无力挽回的那种。
  “我倒是想解释为祥瑞之类的异象,但这种借口不能多用。”长孙相公道:“国家的富运在德不在瑞,一次两次的祥瑞也就罢了。真要是祥瑞日日都能显现,那和梁武、隋文又有什么区别?殷鉴不远,不可不察。”
  南北朝以来天下纷乱,皇权神圣扫地无余。为了苦苦维持所剩无几的那点合法性,历代君主不得不照抄秦汉以来造神的方案,批量制造出了规模惊人的祥瑞,从庆云瑞气至双穗甘泉不一而足;如此数百年间持续性的竭泽而渔,不但榨干了祥瑞最后一点说服力,还诱发了某种反向效应——简单来说,就如业绩不佳的公司必定狠抓考勤一样,只要皇帝开始不论朝政论祥瑞,那朝代多半也就离完球不远,大家都该打点打点家私了。
  在这一点上,房玄龄房相公的经历就很有说服力。当隋文帝与亲信们大写命题作文论证独孤皇后乃天人转世的十个依据时,房玄龄就已经在退步抽身,寻觅明主了。
  作为亲历乱世的重臣,长孙相公不会不晓得这惨痛的前车之鉴。好歹是国柞绵长的大一统朝代,总不能真折腾到《南书》、《北书》中诸位奇葩小国的地步……
  他长吸一口气,跌坐于软垫之上,以手掩面: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设法转移朝中的注意力。对吐蕃的动作必须得加快,不能让那些老货无事可做……”
  “戍边的先锋半个月之内就能调动,必须在之前拿到出兵讨伐的说辞。说辞……说辞——上一次征讨突厥,是以颉利可汗羞辱太上皇的名义;这一次料理吐蕃,总不能虚词应付……难道得派一个使节去?”
  林貌有些不解:
  “派使节去?”
  长孙相公看了他一眼:
  “先生没有读过《史记》、《汉书》么?”
  “……《史记》?”林貌愕然:“前汉又怎么——”
  他忽然闭上了嘴。
  两汉数百年经略西域、西南,除汉兵赫赫军威之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被司马迁与班固共同盖章认证,所谓横暴于天下的汉使了——诸夷杀汉使者,尽为天兵诛灭;但如果仔细检索史册,那诸位汉使的所作所为,似乎也的确与作死区别不大……
  以太史公及班氏兄妹的立场,必定已经是竭尽一切笔力为汉使者掩饰;如果连这几位都不能不在春秋笔法中承认汉使的“横暴”,那当年外邦诸国在汉使手中的种种遭遇,就不难想象了。
  当然,这种横暴也是有点好处的。至少孝武皇帝从来不缺宣战的借口……“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是吧?
  不过,如果要效法先汉的成例的话,那成都、陇西一带常年与吐蕃交战,倒的确多的是与蛮夷血海深仇不共戴天的遗孤。如果能奉命出使在敌国搅风搅雨,顺带着以一条性命为家里博个封侯,那踊跃参与者恐怕不知凡几。
  林貌嘴角微微抽了一抽,不再说话。
  长孙无忌倒也并不指望着林貌会公然表示赞成——这玩意儿毕竟有点挑战大手子的想象力了;但没有关系,不说话就是默许,默许就是支持,他大可以就着这默许的支持做文章。
  不过,纯粹是为了表示对至尊近臣的尊重,他礼貌的多问了一句:
  “先生还有其他见解么?”
  林貌张嘴又合上,再次张嘴又再次合上,好像一条缺水的鱼:“……就没有——文雅一点的方式么?”
  “文雅的方式?”长孙相公正为自己斟了一杯热茶润喉,听到这纯粹的外行言论,不觉展颜微笑:“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朝中大员都是经术名家,好学而不倦。只要有贴切的题目,当然都愿意议论一二。”
  国家以经术治天下,儒学经典是大臣们立身的根本。学派观点的冲突,不仅仅关乎学术伦理,更关系到政治上的生死存亡;正因如此,朝廷其实多的是“文雅的法子”转移朝臣的注意。
  但也正如长孙相公所言,抛出来转移注意力的题目,总得“适当”才好;这个题目不能过于劲爆,诸如“玄武门之变是否符合《孝经》要义”之流,一口气便可以炸掉半个朝廷的龙之逆鳞;但也不能过于无聊,无聊到大家都不愿意敷衍——这其中的诀窍把握,可是相当之微妙高深,难以揣测的。即使老成持重如长孙相公,也未必有这十足的把握。
  至于林貌嘛……真不是长孙无忌要小瞧这位陛下的幸臣;现代世界的诸位贵客们或许对光怪陆离的现代科学熟稔在心,但在传统经术训诂上的造诣——但以大手子那一笔比狗爬好不了多少的毛笔字判断,那便实在是不太好恭维了。
  好吧,李先生的毛笔字倒是超脱了狗爬的范围。但总体而言,依旧不如尚在启蒙中的长乐公主。·
  但出乎意料的是,以粗鄙无文著称的大手子迟疑了片刻,居然小声开口了:
  “如此,在下倒是有一个建议……”
  长孙相公正在啜饮热水,闻言不觉抬眉:
  “愿闻高见。”
  “譬如……”林貌小心道:“《古文尚书》,其实是伪造的?”
  长孙无忌手掌一颤,将半杯热茶都倒在衣袖里。
  ·
  当长孙相公拎着那截透湿的衣袖匆匆离开时,天色已经昏沉而暗淡。林貌独自坐在空无一人的政事堂中,兀自有些反应不过来。
  说实话,那句“《古文尚书》”云云,不过是他本能的一句试探而已。归根到底,大手子本人对《尚书》都实在所知寥寥,唯一的理解大概只在于惊鸿一瞥时掠过的考古新闻。但长孙相公却仿佛被针扎了屁股,顷刻之间跳得比受惊的兔子还高。他极为失态的伸出手来,几乎攥住了大手子的手臂:
  “——什么?”
  在那一瞬间里,长孙无忌眼中爆闪的精光比太阳更为刺眼:他当然对神通广大的现代世界抱有敬意;但即使这样强盛而不可思议的力量,也绝不能轻易否决儒生们苦苦钻研数百年的精要。自西晋梅赜献《古文尚书》以来,今古文之间的争论便是莫可胜计;直至今日大唐定鼎,孔颖达以天下儒学宗师的地位一锤定音,以《古文》为正统而止。而大唐之所以敢于盖棺论定,其间更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辩驳与争议,是真真正正一步一个脚印驳倒了所有的异议者,其笔力之雄浑精深、论辩之精美高妙,绝非寻常可以预料。
  所以,即使是面对不知底细的千年后来客,长孙无忌也有信心为《古文尚书》争上一争。他坚定不移的相信,无论林貌举出什么高明的论点,他都有能力驳斥回去——
  但大手子只说了一句话。
  “考古学家在战国墓里挖出真本尚书了。”他道:“现在还在水木大学做分析呢……”
  长孙无忌踉跄后退,哐当撞翻了茶壶。
  他挥手让政事堂的官吏退下,在原地呆呆木楞许久,终于强打精神,站起身来。
  “你在此处不要走动。”他一字字叮嘱:“我去寻孔颖达孔学士,先看看消息再说……”
  林貌呆呆站在原地,隐约觉得自己似乎被占了点便宜。
  ·
  被占了便宜的林长史在政事堂待到了日暮西沉,却始终没有见到长孙相公带着孔学士返回。他望一望外面的天气,打算让官吏们送一份日常的晚饭,见识见识大唐宰相的伙食。但刚刚迈出门外,便听到了极为细微的呼唤:
  “上仙,上仙!”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