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张氏放松之后,产后的疲惫和虚弱就找上来了,加上新生儿是非常需要好好休息的,就赶紧拉着贾瑚离开了。
两人回了贾瑚的房间,正商量玩儿什么呢,贾珍走进来笑着问道:“瑚哥儿,轩哥儿,你们这嘀嘀咕咕的干啥呢?”
贾瑚叹气道:“就是不知道干啥,下棋没心情,赶围棋又太无聊,提不起兴致,这不是商量干什么打发时间吗。”
林玉轩接口问道:“珍大哥怎么过来了?昨儿不是跟那几位约好了去饕餮楼吗?这么快回来了还是还没去呢?”
贾珍白了他们一眼,大喇喇的往一旁的太师椅上一倒,曲起一条腿搭在一旁的椅子上,这才说道:“你们两个也真是的,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也不知道让人告知一声。”
“我这还是要去赴约的时候,听二叔爷这边儿叫人通知我祖父过来才知道的,这不就过来看看你们怎么样了,不然我哪有心思去吃吃喝喝?”
林玉轩跟贾瑚都很感动,这才是亲戚之间的相处之道,一家人,本就该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又说了一会儿话,天色也不早了,加上林玉轩跟贾瑚一看就屁事儿没有,贾珍也就直接出门赴约去了。
剩下他们俩之后,林玉轩想了一下,干脆教贾瑚玩儿起了五子棋,这个游戏简单,贾瑚掌握规则之后,加上林玉轩有意放水,两人下的有来有往,各有输赢。
林玉轩知道,此时的贾瑚心里其实是脆弱的,贾瑚比大部分的孩子都早熟,智商也高,他已经弄明白了所有的事情,知道是王夫人想要他们两个的命,还要害自己的母亲跟弟弟。
但贾瑚根本想不明白王夫人这么做的理由,这些都让他迷茫困惑,可这些事情不是林玉轩可以给他解惑的,林玉轩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他的神经放松一些,让快乐能在他心里占有更多的比重,尽量压制负面情绪。
一直到未时末,临近申时的时候,贾赦跟林海夫妻才回来,林海看不出喜怒,贾敏眼圈儿红红的,显然是哭过的,这会儿看着情绪也不高,倒是贾赦,似乎是心情还算不错却又隐含着悲伤。
林玉轩跟贾瑚给三人行礼问好之后,就被两位父亲抱进怀里,贾赦现在是越抱孩子越上瘾,加上这会儿他也真的需要亲情的温暖。
至于林如海,他纯粹就是想自己胖儿子了,再有就是,林玉轩是他的长子,未来继承家业,顶门立柱的,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知道一些事情,潜移默化的学习为人处世的道道,然后思考每一句话的深意。
林玉轩跟贾瑚窝在各自父亲怀里,听着大人说话,大部分都是贾赦在牢骚,抱怨贾母的偏心不公,偶尔贾敏也抱怨母亲的糊涂,林如海只偶尔提点一两句有用的,并不多言。
很快,林玉轩大概是知道了结果,首先,在贾母因为贾珠跟贾元春的未来前程问题偏护和以死相逼下,还有王家给贾家跟林家的一些补偿让步。
将本该休弃的王氏,罚去家庙静修三个月,身边的陪嫁除了贴身伺候的周瑞家的,剩下的跟这次事件相关的,主谋处理了,剩下的一家老小都发卖去了最苦最累或是脏地方。
其实,林玉轩明白,贾代善说是要休掉王夫人,那也只是说说,只是为了提高筹码,从王家要好处罢了。
毕竟,婚姻非儿戏,如果真的休了王夫人,那可不仅是掉了王家的脸面,与王家结下死仇,还会让王夫人生下的一双儿女彻底失了前程,最主要的,这事情同样会坏了贾家的名声。
其次,在贾赦的坚持以及贾代善的维护下,贾赦跟贾政析产分家,这也是贾代善让人去请族长贾代化跟贾敷过来的原因。
暂时将西大院儿、西小院儿交给二房贾政暂居,等贾代善跟贾母百年后,二房搬出另居,在贾母的坚持下,贾母由二房供养,贾赦每年给贾母五千两供养费用,早前贾家老太太晚年居住的荣养堂给贾母居住。
贾代善不日会将爵位传给贾赦,但贾赦本身没有军功傍身,好在之前宫乱的时候,跟着沾了些功劳,再加上之前的赐字,最后应该是个三等侯爵。
这样一来,贾赦的爵位就不能直接住进荣禧堂,需要改了规制,更换匾额,去了不符合规制的摆设之后才能搬进去。
贾代善就贾赦跟贾政两个儿子,所以,他也没有真的亏待贾政,贾家公中的产业,扣除一部分预留早年借贷的金银之外,七成是贾赦的,三成是贾政的。
他自己的私产也当场给分了,长孙贾瑚独占五成,剩下的一成给贾敏这个女儿傍身,一成给林玉轩压惊,剩下的刚出生的孙子、贾珠各得一成。
余下的一成里,给贾元春留下两万两银子做嫁妆,剩下的平分给贾赦跟贾政,日后若是再有子嗣出世,哥儿给一万,姐儿给五千两,算是他这个做祖父给的见面礼。
贾母没有分自己的私房,贾代善也没有说什么,他知道贾母是打算把自己的所有私产都给贾政一房留着,但这个是她的自由。
因为有父母在、不分家的说法,加上也不想人家刨根问底的探查他家分家的理由,这对本身就坏了名声的贾政有很大的影响,但估计该知道的人家也早就知道了个七七、八八了,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明面上还是没有泄露,只是分割好分家事宜,让族长帮着见证,所有事情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至于王家具体是给了三家什么好处,林玉轩是不知道,但他知道,他、贾瑚以及还没有得到名字的小贾琏,他们一家得了一座位于大汤山的温泉庄子作为王家给的见面礼。
霸气!不愧是号称: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这大汤山虽然没有因为有了先皇修建皇家别苑而身价暴涨的小汤山出名。
但若是单看环境、空间大小等舒适度问题,说实话,让林玉轩去选,他一定会选大汤山,看来之后,可以跟老爹商量一下,想办法好好规划一下,然后自己跟贾瑚他们也有个玩乐的地方。
第18章
三年后,林家大管家宋文山满脸激动的捧着一摞账册来到林如海的书房,激动的喊道:“老爷大喜啊!”
林如海微微皱眉,然后亲自撩开帘子走出来笑问:“哦?喜从何来啊?还值得宋伯您这般激动?”
这宋文山是林如海父亲留给林如海的大管家,有能力,做事沉稳,轻易绝对不会这般慌张有失体面。
听了林如海的话,宋文山马上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然后躬身行礼问好后,将手中的册子呈给林如海道:“老爷,咱们北边和南边的庄子,都将收货的粮食情况报上来了,粮食已经运往京城的路上了。”
“下面是京城这边儿这两年的收成情况,不过今年这第二茬粮食还在地里,想问问老爷是否亲自去查看?”
林如海一听,心里也有些激动,赶紧将账册拿到书房查看,发现玉米晒干后,剥下来的玉米粒的亩产量大约是5.5石左右,要知道一石差不多就是现在的120斤,那么这玉米一亩地大约就能收获600多斤净粮。
北方因天气原因只能收一茬,但可能是土地的原因,收成略高,大约能有6石,颗粒也更饱满一些。
京城这边儿能种两茬,至于江南那边儿,更是能收获三次,只是可能栽种时间短或水土问题,口感略差。
不过,种这些粮食的本意就是给百姓饱腹,让百姓不受饥饿,更多的要求,还是等能吃饱饭之后再研究吧。
至于番薯,这个收获就有些夸张了,亩产量能达到9-10石,也就是说,能有千斤的产量,这换成南方一年三熟,一亩地就能得到3000斤的产量。
白薯,也就是俗称的土豆,这个产量就更高了,与鞑靼接壤的黑土地地区,可以夸张的达到亩产33至34石,也就是4000斤的亩产量,最主要的是,这是一季的产出。
还有,最主要的是,这玩意抗冻,还既能做主食又能做菜,加上那恐怖的产量,北方的驻军要是有了这个,一年不知道少饿死多少戍边的战士。
又仔仔细细的看了几遍册子,确定自己没有看错之后,林如海也有些压制不住自己的激动情绪了。
但官场历练几年,林如海深知,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掉链子,他深呼吸了两次之后,终于把情绪平稳下来之后道:“宋伯,你亲自去荣国府一趟,请贾老太爷来一趟。”
贾代善已经将自己的爵位传给了贾赦,并且递了告老的折子,皇上虽然准许了传爵,给了贾赦一个荣侯爷的三等侯爵,但却一直没有批准贾代善的告老折子。
不过,贾代善现在虽然还是经营节度使,掌管京郊大营的军权,但他已经将手里的虎符上缴,并全力栽培继任者,非大事不轻易插手。
在府中也只是安心在梨香院养老,将自己的六房妾室送出府邸,给了她们院子跟安身立命的养老银子,现在荣国府已经完全交给了贾赦。
所以,顺带的,贾赦就成了府里的老爷,张氏成了太太,而贾代善就是府里的老太爷,贾母是老太太,至于贾政,被称作政老爷或者二老爷,后面的称呼是贾母要求的。
毕竟,贾政现在若是没有出身荣国府这一名头,那本身其实就是个白身,可他之前干的事儿,贾代善就算是有心给他周旋,也暂时无力。
宋文山赶紧答应一声之后,就立马往荣国府赶去。
林如海又喝了两口冷茶之后,对自己的贴身小厮道:“竹笙,你去把我的朝服取来,并且让夫人准备好酒菜,晚上老太爷兴许是要在这里吃酒。”
竹笙答应一声,就去后院儿找正在准备中秋节礼的贾敏传话,贾敏立马明白是什么喜事儿,当即道:“行,取了朝服给你家老爷送过去之后,记得嘱咐他跟父亲要顾着些身体。”
松涛苑内,正在写大字的林玉轩,感觉到了小满进来可能是有事儿要说,放好毛笔之后才问道:“可是我爹娘有事儿交代?”
虽然已经长大,也好好的学了规矩,但林玉轩还是不习惯生疏的称呼老爷、太太,而是继续随着民间的叫法称呼爹娘,他们一家人都觉得这样更亲切。
小满赶紧回话道:“少爷,刚刚太太院里的夏雪姑姑过来说,各处庄子上的新粮报上来了,产量喜人,老爷要跟贾府老太爷一起进宫报喜,晚上应该会在府里吃酒。”
“所以,太太让少爷今日就不要出门了,想来老太爷也是想念少爷的。”
林玉轩一边儿用帕子擦手一边儿点头应诺道:“也是有些日子没有去给外祖父请安了,行了,你去给回个话,就说我知道了,下午不会出去的。”
等小满离开之后,林玉轩给自己倒了一杯温热的白开水,他一直觉得这白水比什么茶都解渴,即便他有茶道的传承,林府更是不缺好茶,但他还是不习惯天天喝茶。
所以他的书房一直备着的都是温开水,这个没少遭贾瑚跟贾珍的嘲笑,笑话他长得风光霁月,骨子里就是个俗人。
提起贾瑚跟贾珍,贾珍现在已经是京郊大营的武教头了,领着五品武官的俸禄,一般是不回府的,他喜欢军营的气氛。
贾瑚在满了四周岁之后,就去了外祖张家,由他二舅张明瑞亲自开蒙,本来也是要林玉轩跟着一起去的。
但林玉轩本身的学识,怕是作为国子监祭酒的张明瑞都比不了,再加上他本来就是为了林如海来的,林如海又是个探花郎,平日里的公务也不多,足够抽出时间教导他。
所以,他干脆就以想在父母身边尽孝的理由拒绝了,每天由林如海亲自教导功课,所以,两人只偶尔聚聚,并不像小时候那样形影不离,但彼此之间的感情却没有变淡。
张明瑞也理解林玉轩的想法,毕竟,林玉轩年幼离不开父母是人之常情,林家的家风又好,父母恩爱,对他更是疼爱有加,孩子自然就更不愿意离开了。
再有,林如海外放是迟早的事儿,可林玉轩是皇上亲自给的国子监读书名额,这就注定他要奉旨读书,学成之前是不能离开京城的。
这样一来,同样也就注定他年幼就要跟父母分离几年,现在多陪陪父母,为父母尽孝也是应该的。
只是,这一天来的实在是太早了,林如海跟贾代善一起进宫求见皇上,呈交这些年的账册之后,龙心大悦,并且在第二天的时候,就亲自率领文武百官一起来到林家京城的庄子上,亲眼见证庄户们收割粮食。
连续三天,吃住在林家庄子里,这既是荣耀,同样也是担着风险的,把林如海跟贾代善忙的脚打后脑勺,最主要的是,皇上跟太子都在这里,这安全就得做好啊。
幸亏,林玉轩脑子转的快,听到消息之后,立马找到贾珍,让他轮流带着换值休息的士兵赶去帮忙,这才让庄子上的所有粮食都在三天内收割完成。
过称称重之后,林玉轩跟贾瑚一起忙着指挥帮忙的士兵一起做了大锅饭,他拒绝了跟随来的御厨要精做的提议。
直接在空地上将洗干净的苞米碴子掺着菜豆烀了大碴子粥,又分别蒸、烤了地瓜之后,再让人将土豆切丝,简单做了个炒土豆丝和白菜炖土豆。
林如海早就跟林玉轩有了非常高的默契,立马明白林玉轩的意思,于是出列跪在皇上面前说道,这些粮食主要是为了给戍边的战士跟百姓果腹的,如果经过精致烹饪,以美味出现,并不能真实的让陛下体会它们的价值,所以最好还是简单烹饪的好。
皇上立马准许,他很认同林如海父子的意见,并且觉得,林如海这样的,才是朝廷需要的为百姓谋福的好官,之后必须重用。
同样的,林家小子跟贾家的两个孙辈儿也是好的,正直、勇敢、聪慧,假以时日,等他们长起来的时候,我大原朝必将又多了几位能臣大将!
龙心大悦,皇上自然是少不得对三个小的一顿夸奖,尤其是林玉轩,差点儿被夸秃噜皮了,整张小脸儿都红的要冒烟儿了,更是引得皇上哈哈大笑。
太子一看,自然是要带头附和,剩下的皇子跟大臣们自然也都争相说着好话,花花轿子人抬人,自然都是可着劲儿的夸赞呗。
很快,大碴子粥的香味儿,混合着烤地瓜的香味儿就传了出来,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朝院子里频频看去,暗道这么美味的食物,之前怎么就没注意?
尤其是一些喜欢读书,看过那些趣闻、游历书籍的,这些藩国流传过来的植物,他们其实都不陌生,更是知道这些粮种传进中原后,多是用来喂猪的。
如今,闻着空气中的香甜味儿,大家不由得扼腕,这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啊!倒是都便宜了那些畜生,让畜生吃的膘肥体壮,反倒是人饿得头晕眼花。
这一刻,上到皇上、太子,下到文武百官,心里都产生了惭愧之意,觉得自己愧对百姓的信任,当然,皇上跟太子是真的这么想,并想到日后一定要多为百姓着想。
至于官员,也不过是一时间的感慨罢了,三五日之后,那就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但这不妨碍他们心里佩服林如海的细心,还有嫉妒他的好运气。
11/97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