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皇上、皇子也好,文武百官也罢,哪个平日里不是锦衣玉食的,这冷不丁的吃点儿粗茶淡饭,说实话还觉得挺好吃的。
尤其是那大碴粥配着庄子里腌制的鬼子姜,就连皇上都破天荒的吃了一碗粥、一个烤红薯,外加一些炒土豆丝跟白菜炖土豆。
吃过之后,皇上有些羞赧的发现自己吃撑了,但随后他又高兴的发现,这些新粮是真的顶饿,吃完之后,四处走了半个多时辰仍然没有消化多少,最后还是吃了太医给熬煮的消食汤才缓解。
这若是给士兵或百姓吃可就太适用了,他们的运动量大,平日里吃不起米粮,一般都只能用糙米之类的糊口,就这也是不敢多放米面,最后还得勒紧裤腰带混个水饱,哪敢出大力运动?
但这新的粮食就不一样了,不仅抗饿,那个番薯里似乎还含有糖份,尤其是烤红薯的时候,甜滋滋的味道,也能稍微让百姓跟士兵尝到点甜味儿吧?
下午,皇上摆驾回宫,林如海跟贾代善他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接着,翁婿俩都忍不住翘起了嘴角。
这样的关乎社稷,足以载入史册流芳千古的大功劳,皇上不可能不嘉奖,最主要的是,有了这份功绩,只要两家人不去作死造反,皇上就算为了安抚民心,立个吉祥物,那也轻易是不敢动他们家的。
随后,皇上下旨,林家所有收成的新粮粮种交由户部大司农负责分发各地农户种植,三年内收成不可私留,统一收回做粮种,回收价格按照:玉米粒等同碎米价钱,红薯跟白薯按照糙米价钱。
并严令,若有人克扣回收粮种价钱,或者私自扣留粮种,一经发现,直接斩立决。
大司农不敢怠慢,赶紧出列领旨,这个事情,皇上这样盯着,哪个敢有丝毫懈怠?生怕出一点儿纰漏,丢官都是小事儿。
毕竟,哪个皇帝他不想青史留名?尤其是当今皇上,年事已高,更是要抓住这次机会,让自己载入史册的时候,留下一笔耀眼的政绩。
看现在皇上几乎是将朝政都移交给了太子,就连折子什么的都是太子在批阅,而他只是在太子实在遇上拿不准的时候才会偶尔点播一句。
迟迟没有正式传位,估计就是等着这次新粮普及,解决百姓温饱的政绩落实,让自己的政治生涯能画上个圆满结局。
林如海想过皇上会嘉奖自家,也想过会给个爵位,没想到皇上会大方的给恢复了祖上的一等侯爵爵位,此时的林府已经变成了安侯府。
同时,林如海直接坐上了江南巡按兼都察院巡盐御史,从二品,要求十日内启程前往任职。
按照书中推测,其实林海最开始外放的时候,应该是做的金陵知府,熬了几年之后才升为三品的巡盐御史,监管盐道。
但现在却直接变成了江南巡按,在地方,品级上是仅次于总督,可是,这巡按就是按擦使,相当于驻地的钦差,他们不管政事,不带兵,可他们专管官员,类似于现在的监察厅长或纪检委加公安厅长。
另外,巡按最让人忌惮的是,它又被称作黜陟使,黜陟使隶属于吏部,有对地方官吏进行考察、并将其政绩情况上报吏部,并提出推荐或贬黜的建议,换句话就是,他掌握着你的仕途。
至于巡盐御史,这个就没有什么可解释的,就是监管盐道,负责盐税,是个大肥差,当然也是个非常危险的职位。
不过,现在林如海身上有爵位,还有可青史留名的政绩,只要林如海不被贪婪蒙蔽眼,做的实在过分,不管是谁想要动他,真的得掂量一下是否够分量。
这次,功劳最大的是林家,但贾代善也跟着沾了光,只是,贾代善恳请皇上:“皇上,臣知道,我那二子贾政,愚蠢不堪,不可为用,也无颜为他恳求陛下。”
“但到底是舍不得我那孙儿贾珠,小小年纪就受他牵连,没了前途,所以,想给贾政求取个出身,以便日后珠儿有个清白的出身。”
贾政当初的事情,不是皇上赦免了就没事儿了,这个是要背负一辈子的,他自己无法再考取功名不说,就连他的子女也会跟着背负罪业。
除非贾政能换了出身,也就是得个一官半职的,不用多高,哪怕是个十品的城门官儿,那也是改换门庭,变成了官身,他的子女就能说是出身官宦之家,是清白的。
皇上本就愧疚,也知道他的两个儿子不成材是因为贾代善没有时间好好教导才造成的,所以当即很大方的给了个六品工部主事的职位。
这是个实职,却也是个闲差,一般不会有大功绩却也基本没有出错的机会,主要是皇上实在怕了贾政的愚蠢,怕他干出点儿什么大蠢事儿,到时候谁也兜不住,大家脸上都不会好看。
当然,这么大的功劳,皇上自然不会就给个工部主事就打发了,即便这本就是皇上开恩,给了贾家二房出路,但也难免让人觉得凉薄。
再说,贾代善跟他之间的那些事情,就算后面因为一些事儿,贾代善避着他,但感情还是有的,他自然也不可能亏待了贾代善。
于是,再给荣国府跟安侯府赐下大把金银玩物之后,又下旨言说,贾代善是皇上不可缺失的肱股之臣,多年劳苦功高,所以封为九卿之首冢宰。
另,念其多年为原朝社稷付出,保江山安定,功不可没,特准其百年之后以亲王规格祔葬皇陵,寝于自己地宫内西殿,受皇家香火供奉,即日起,工部开始动工修建。
贾代善接到这份旨意的时候,心里挺复杂的,高兴于当年的感情不是自己自作多情,又有些难受,但还是平静的接了圣旨,然后磕头谢恩。
其他文武百官无不羡慕贾代善这恩宠实在大的没边儿了,倒是一些老臣对这道圣旨有些心照不宣,知道皇上这里的私心,是生不能携手白头,死后也要想办法再续前缘。
贾母在知道这份圣旨的时候,当即攥紧了拳头,心中充满了恨意,却不敢多言。
年轻的时候,贾母自然是真心爱慕过贾代善,毕竟,哪个姐儿不怀春,贾代善那可是有名的玉面郎君,贾赦就是随了贾代善的精致,却又少了贾代善的贵气和傲气。
但贾代善求娶她目的不纯,又心中有了人,两人之间的感情早就在日复一日的时间中冲淡的不剩什么了。
尤其是在知道了贾代善心中的人是谁之后,史氏甚至连抱怨都不敢,最后只能选择要权利跟钱财,她要自己的儿子接收所有的财产。
贾代善同意了,这也是为什么明知道史氏从公中拿走很多财物进她的私库,分家的时候,贾代善一句没说。
还有,这么多年,府上六个妾室,只有三个庶女活下来,贾代善也从不过问的原因,这是贾代善亏欠贾母的。
这次贾母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贾代善百年后祔葬皇陵,还是以亲王规格下葬,她显然是不能跟着去,那她以后怎么办?
人肯定不能有两个坟,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更何况,就皇上那意思,怎么可能同意,贾代善死后还有妻子分享?
那到时候她是独自葬去贾家祖坟,到死也是孤家寡人的面对自己的婆婆公公,让那老不死的在地下笑话自己,还是单独另外埋个地方,成为孤魂野鬼?
贾代善得知贾母病了的时候,就猜到贾母的想法了,他来到贾母的院子叹口气道:“这辈子,我是亏欠你的。”
“活着的时候,无法与你举案齐眉,除了荣华富贵,我什么也给不了你,现在看来,死后也无法与你葬于一处。”
“我这大半辈子,不知道从死人堆里爬了多少次,所以本是不信什么前世今生,也不信那些神神鬼鬼的。”
“你若是怕死后无颜面对贾家列祖列宗,或是怕母亲责备,我现在就写下一封书信与你,讲明事情来龙去脉,等你百年的时候,带着信上路,母亲他们定不会为难你的,你觉得如何?”
贾母苦笑一声,她觉得,她觉得不好,自己作为妻子,活着的时候就是个摆设,死了还要继续守寡,凭什么啊?但是,这有她拒绝的余地吗?
这之后的封赏就完全是皇上高兴,所以大方的顺手奖励了,比如贾珍直接被提拔为镇扶司签事兼神机营千总,为从四品。
贾珍这个跟他之前的武教头区别不大,只是品级提升了,另外就是他负责教导的人多了,其实还是个武教头。
又见林玉轩跟贾瑚聪明又机灵,还听说这俩孩子不仅学业让人赞赏,还都一直坚持联系骑射,他们还从两年前就开始自己天天照顾属于他们自己的小马驹儿。
于是,皇上又赐给了他们每人一套上品的文房四宝,以及一人一把精致的弓箭,林玉轩得到之后,就明白了,这个其实是象征意义大于实用。
就看这镀金的弓身,以及上面镶嵌的宝石什么的,但凡不小心磕碰弄坏一点儿,林玉轩觉得自己都能心疼的死去活来,所以,这玩意儿还是好好的收藏起来,留给后代子孙,要是哪天家道败落了,把这把弓卖了,估计也能养活两代三代了。
剩下的,但凡参与进来的,不管是各个庄子上的还是贾珍带来帮着收割的,或多或少都有赏赐,或是银两,或是提个百夫长什么的,加上林家、贾家的双重打赏,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是高兴的。
第20章
林玉轩是舍不得离开父母的,甭管这是不是任务衍生的世界,也甭管林如海跟贾敏是不是故事里的人物,但是六年的悉心疼爱不是作假的。
在林玉轩眼中,林如海跟贾敏,与自己上一世的父母的地位是一样的,更甚至因为,林如海跟贾敏完成心愿后,就会再次投胎。
而林玉轩返回地府之后,这一世的情感也会被抽离,他们真的只有这一世亲缘,所以他会更加珍惜。
贾敏跟林如海要跟自己的儿子离别,自然也同样舍不得,贾敏甚至想要就留在京城陪着儿子,毕竟,林如海没有亲兄弟,甚至没有五服内的亲人。
至于贾敏的娘家荣国府,贾敏也是不放心的,大哥家她是信得过的,父亲也没话说,可父亲年事已高,战场上留下的病根也让他在很多事上有心无力。
母亲史氏因为自家亲近大哥本就对自己的儿子不满,虽然不会真的当面撂脸子,却也不过是面子情。
因为王子腾办了两件非常抢眼的事情,在皇上跟前挂号,如今势头正好,还跟贾母还有贾政保证,会帮着活动一下,所以,王夫人再一次成了二房的当家太太。
王夫人本就跟贾敏不合,后面又害人不成把自己折进去,这是结下了死仇,现在他们夫妻要是都离开,就剩下六岁的孩子在京城,真出了事情怎么办?
林玉轩也知道贾敏他们的顾虑,但他更知道,夫妻长久分离,再深的感情也会被消磨干净,更何况,这年代男人纳妾可是合理合法的。
就算有林家祖训,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可林如海若是真的睡了谁,谁又能真的把林如海怎么样?
更何况,贾敏不跟林如海走,林妹妹怎么出生?还有,各家来往,没有女主人操持,没有夫人外交,这些都是不行的,所以,林玉轩还是忍痛要求自己留在京城。
当然,贾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林玉轩自己住在家里的,最后林玉轩也只得妥协,平日里会在国子监住宿,休沐的时候跟贾瑚一起去荣国府住,或者跟贾瑚住在自家。
张氏也给林玉轩收拾好了住处,正好东大院儿有三间正房,就让他们哥仨一人一间,平时无事的时候也会帮着照顾一下安侯府,贾敏这才同意离开。
林玉轩好容易将哭红了眼睛的贾敏送上船,又被林如海狠狠地抱了抱,目送大船走远,甲板上的林海夫妻已经完全看不清了,这才开始流泪。
一直陪在贾瑚身边的贾珍还有贾瑚,等到他稍微发泄之后,才拉着他回了荣国府。
之后的日子里,贾珍仍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军营里,林玉轩跟贾瑚则是多半时间都是在书院里读书,只有在休沐日的时候,回来带着贾琏跟贾珠一起出去玩儿玩儿,这是两个小的最开心的时候。
自从王夫人被送去家庙,之后就算接回来也只是在小佛堂里吃斋念佛,贾珠的教养不在她手里之后,贾珠也就被允许跟他们在一起玩儿了。
贾母虽然在有些事情上有些拎不清,但她不傻,她知道林家是立住了,轩哥儿更是个出息的,还有,尽管她并不想承认,瑚哥儿确实比珠哥儿要强不少,贾珠跟着他们,总归是错不了的。
林玉轩是个成年人灵魂,自然是不会把父母恩怨带到小孩子的身上,尤其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身上。
至于贾瑚,他是个非常善良大度的孩子,还非常有兄长的担当,贾代善把贾珠带到他面前,希望他能领着贾珠一起玩儿,他就很认真的照顾着贾珠,几乎跟对贾琏一视同仁。
不过,这两个小的却更粘着林玉轩,至于原因,除了林玉轩不会跟贾瑚一样如老妈子似的念叨,最主要的是林玉轩有钱啊。
贾敏是生怕儿子缺钱,加上父母不在身边,时间久了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所以直接将自己陪嫁的两个铺子还有京郊的一处农庄给了他。
再加上当年王家赔给他的温泉庄子,经过专门请人设计打理,早就让他能做到四季水果自由,可以这么说,林玉轩现在,就已经站在了很多人的终点上了。
所以,不知道怎么看孩子的林玉轩,很是粗暴的决定用钱砸,只要你乖、听话,想要吃什么、玩儿什么,咱们都立马安排,就这样,小的能不跟他亲吗?
不过,现在贾瑚跟林玉轩上学了,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两个小的,只有在休沐的时候才能混点儿好处,不过,他们哥俩的关系倒是越来越好了。
这天,林玉轩根贾瑚刚踏进西侧门,就看到两个小东西抱在一起,缩在台阶上,见到他们两个就跟见到了救星,但却没有跟往常一样缠着他们请客。
贾瑚歪头打量了他们一阵之后啧啧两声,这才调侃道;“呦,这是成了两个锯嘴儿葫芦了?说吧,你们俩这是惹啥祸了,说出来让我看看得揍你们几下?”
林玉轩看两个小的涨红了脸,有些好笑的拉了一把贾瑚之后道:“没事儿,你们说说吧,到底是什么事情?”
在他看来,其实也是猜这两个小的估计又祸害什么了,要是不闯祸,轻易是不会这么老实的。
贾珠老实,赶紧摆手道:“大哥,林表哥,这次真不是我们闯祸。”
活泼好动的贾琏也跟着摇头摆手的道:“今天琏哥儿很乖,二哥也乖,没闯祸,爹闯祸。”
贾珠赶紧附和道:“对对对,大老爷闯祸,有小弟弟。”
贾瑚跟贾琏受林玉轩影响,都是称呼自己父亲跟母亲为爹娘,贾珠却都是按照规矩叫老爷、太太,所以称呼贾赦夫妻就是大老爷、大太太。
林玉轩跟贾瑚对视一眼,贾瑚是懵了,家里除了隔壁府病弱的到现在还不怎么会走路的小弟弟贾珏,哪里还有小弟弟,莫不是爹把珏哥儿弄丢了?
12/97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